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赵远琪 《湖湘论坛》2002,15(3):62-63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化范式,它与现代先进文化既有同质性,又有异质性。网络文化在其发展中,必然经历与先进文化摩擦、磨合、交融的辩证过程。中国共产党人作为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代表,必须正确看待网络文化的利弊,积极引导网络文化与先进文化的融合,发挥网络文化在弘扬先进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一、网络文化与先进文化的同质性网络文化的产生,是人类文明划时代的成果,是传统文化向现代文明的革命性飞跃。虽然网络文化在其发展的初始阶段难以避免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作为一种新质文化,总体上与先进文化有着相容性和一致性,并在…  相似文献   

2.
怎样看待发展中的中国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们真正步入风云激荡的新世纪后,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在综台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被五四运动先贤们千呼万唤的中国文化的再造与新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迫。  相似文献   

3.
于莉莉 《求索》2008,(7):77-78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从国家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总体战略安排出发,将文化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重视昭告于世,提到全国人民的认识和实践面前。并且,对文化建没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在国际社会的力量比较中的突出地位,用“文化软实力”的范畴加以概括和指称。这不仅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没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而且更真实而科学地表达了文化建设、文化功能自身在社会生活中日益增长的雄奇而深刻的作用,是文化发展自身力量的突显推动了我们关于它的理解和社会杷握。  相似文献   

4.
韩永进 《政策》2004,(3):44-45
“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 2000年10月,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第一次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提出了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的任务和要求。“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前言     
《政协天地》2013,(9):9-9
这里有红色文化,这里有畲族文化,这里有宗教文化,这里有海洋文化,这里名人辈出……这里就是镶嵌在八闽大地上的一颗明珠——宁德。  相似文献   

6.
谈及闵行文化,曾经的辉煌从来都为人们津津乐道:5000年马桥文化、2000年春申文化、700年上海县文化、60年新中国现代工业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闵行的先人、前人确实为今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然而,论及今日之闵行文化,很多人却喟然长叹。早些年,曾有媒体以“生活在闵行,创意在别处”为题,直击多年来闵行文化发展的诸多软肋——文化消费没市场,文化生活没品位,文化创意没空间,状况令人忧心。不过,现在这种文化短缺现象正在逐渐得到改变……  相似文献   

7.
潘琦  韦力萍 《当代广西》2004,(16):14-16
西江流域是珠江流域的干渠,由于历史上水文化的发展,在西江流域形成了历史根底深厚,内容丰富多彩,表现形式多样的文化现象。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来看,西江文化的形成有其内因与外因。  相似文献   

8.
海南文化是中原文化在海南历史上封闭的地理环境中历经千年交融汇合积淀而成的结果,在海南的各个发展阶段,无不闪烁着中原文化绚丽的光环。而在新世纪来临之际,海南文化的发展则需要更具多元化与开发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强化文化意识,提高海南整体文化素质,加大对文化的投入,使文化管理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田心铭 《传承》2012,(3):64-66
全世界56%的广播和有线电视收入、85%的收费电视收入、55%的电影票房收入来自美国。在全世界放映的影片中,好莱坞的电影占85%,即使在欧盟,好莱坞的大片也占高达80%以上的市场份额。可见,力量的大小、强弱是文化软实力建设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为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我们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必须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必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扩大文化消费,推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交流的发生发展受经济交往的支配和制约。在人类文明初兴的时代,天然的地理屏障与简单的生产方式,使得经济交往既无条件也无动力,各种文化从而也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欧亚非大陆的文化不仅交流很少,更未发生冲突。随着资本主义的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扩张,世界掀起了第一次经济全球化浪潮,异质文化的碰撞由此开始。  相似文献   

11.
梅文  张娟娟 《时事报告》2011,(10):80-81
2010年4月,英国BBC电视台在全球挑选18例保存文化的“传承英雄”,我国江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县城——宁波慈城被选为传承文化的杰出典范。黄永松,这位不懈寻找中国文化基因的行者来到慈城,站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为民族文化与现代时尚的融合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12.
闽台文化     
谭舯 《黄埔》2012,(1):75-77
闽台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种地域形态,主要分布于福建和台湾地区,与秦陇文化、中原文化、燕赵文化、巴蜀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等儿大地域文化并著齐名。闽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中华文化在历史衍化中融合伸展、一体多元的重要特征,也印证了台湾地区与福建地区乃至祖国大陆在文化上存在无比深刻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3.
陈晋 《湖湘论坛》2002,15(2):4-7
一、在革命与文化的互动中走上新型文化之路毛泽东是带着五四运动前后接受的文化资源,所融炼的文化品格,走进革命队伍的。在1921年以前,他有自己的文化实践和文化观点,但严格说来,这些都还不是他后来所追求和认可的新型文化。当马克思主义学说加上俄国革命道路,被五四的先进群体选择之后,即为中国先进文化创造带来了深刻的历史性转变。但是,这种转变还只是开端。具体而丰富的新型文化的出现,必须有待于革命实践的深化,有待于理论思考的丰富,有待于文化活动的具体开展,有待于文化产品的大量出现。毛泽东关于新型文化的思考和…  相似文献   

14.
黄向阳 《前沿》2009,(1):180-182
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决定了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古代的文化领域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也形成了传统文化对自身文化地位的认同与现实追求。但随着时代的变化,传统文化的一元文化认同与追求已经不适应现时代的文化发展要求,在多元文化认同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必须超越自我,认同现时代的多元文化需求,以体现文化发展的时代性特征,为自己走向现时代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公安研究》2011,(2):92-93
俞思念在《学习论坛》2010年第8期撰文认为,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地域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兴起逐渐进人关注点中。当代中国文化的繁荣,正是建立在地域文化与城市文化兴起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地域文化和城市文化的意义,发挥地域文化与城市文化的作用,形成中国文化建设的蓬勃气象,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百花园和众多文化流派,是当今中国文化发展的一大盛事。  相似文献   

16.
统战文化是指统一战线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含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种形态,其中积淀着党的统一战线事业最深厚的人文底蕴,具有政治性、科学性、革命性、包容性、艺术性鲜明特质。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统战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需要在界定内涵外延的基础上摸清资源家底,在彰显独特魅力中提高辨识度,在加强品牌建设中提升影响力,在保护传承利用中健全工作机制,在央地互动中构建协同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7.
何保国 《创造》2003,(3):20-21
当前,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县乡(镇)规模、建筑、道路、广场等县域文化之“形”的发展,而县域人文素质、文化内涵和文化特色等文化之“神”严重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提高人文素质,挖掘文化内涵,熔铸文化意蕴,提升县域文化品位势在必行。(一)按照“三个代表”要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县域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培育、弘扬民族精神和培养“四有”新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县域经济…  相似文献   

18.
《思想工作》2005,(4):15-15
这里的土地芳草萋萋,这里的文明古老,这里的文化悠久,这里有马背的歌谣……“科尔沁草原厚重的历史积淀,培育出哈撒尔、庄妃、僧格林沁、嘎达梅林等柄彪史册的历史名人。这一带箭民族在建立“一代神弓,八世雄风”的旷世伟业的同时,也孕育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北方草原文化——科尔沁文化,乌力格尔传唱千年,经久不衰;安代走出科尔沁风糜全国;草原版画飘洋过海摘金夺银;科尔沁民歌,倾倒欧亚非。独具魅力的科尔沁文化让通辽扬名,促通辽发展,成为通辽最宝贵的资源。  相似文献   

19.
杨光才  鹿军 《半月谈》2005,(2):73-73
最近,笔者在石河于乡几个村了解到这样一个情况:农闲了,村民们无事可干。无处消遣的农民们希望村里能多开展一些群众文化娱乐活动,以丰富农闲生活,活跃两节气氛。  相似文献   

20.
王大来 《求索》2007,(8):146-147
文化缺省是指语言交流时双方共有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本文旨在探讨文化比较中文化缺省补偿的方法:根据文化因素选择补偿方法。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在文化缺省的补偿过程中应尽力使文化比较中的受体欣赏到原语所特有的异国情调和原语所蕴涵的文化信息,并认真审视文化比较中所涉及的文化因素,根据具体情况和受体的接受能力,灵活选择正确的文化补偿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