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矿工,却突然之间以一部荣获金狮大奖的电影《三峡好人》男主角的身份而名扬海外,从来没有学过电影表演的他怎么能够将一部厚重的电影男一号演绎得那么准确、深沉,且令人嗟叹?清看记者采访这部电影男主演在拍摄《三峡好人》的过程中,际遇真实的“三峡好人”的感人经历。  相似文献   

2.
李北方 《南风窗》2007,(1):84-85
当韩三明对象征着主宰力量的飞碟无动于衷时,便是一种无声的抗议:所谓的大好形势跟我有什么关系?在《三峡好人》中,有一个充满了隐喻的超现实场景:在长江边,韩三明和赵涛同时看到了不明飞行物,眼见它低啸着在阴云间盘旋,然后倏忽消失。二人丝毫没有感到惊奇,低下头走自己的路,就像刚刚飞过天空的是一只麻雀。这个场景可以视为整部电影的点题:一个在强力推动下  相似文献   

3.
声音     
《南风窗》2010,(17):19-19
<正>每个孔子学院启动费用需要100万美元,每年运营费用超过20万美元。美国政府在预算上没有中国政府这样的大手笔开支。——被问及中国为何能够在明尼苏达大学以及全美其他学校开办了60个文化中心,而美国在中国却没有类似的机构这一现象时,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表示。  相似文献   

4.
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我们可以找出许多值得中国家长学习的观念和做法. 孩子需要尊重和理解 ●西方家长: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心理和选择 西方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亲友,都没有权利去支配和限制他的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能替孩子做选择,而是要使孩子感到他是自己的主人,甚至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话,家长都要仔细考虑,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心理.  相似文献   

5.
我国改革和建设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青少年保护和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面临着新的情况和问题: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家庭监护和家庭教育指导的加强,社区文化娱乐场所的净化,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学校法制教育的优化,社会帮教和社区矫治工作的开展,少年司法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在由全球范围跨国和跨社会的显著威胁和重要危险构成的全球性挑战问题上,思想史上存在两类悠久和广泛的对立的视野或思想方式: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在最根本问题即应当按照威胁的范围、烈度、有关后果预计和原因理解来具体和仔细地界定全球性挑战上,当代普遍主义视野和实践有种种重大错误和弊端,总的来说是将问题及其应对办法的一大根本内涵——复杂和具体的"地方"内涵"全球化",而当代特殊主义视野和实践虽然在多数场合多少优于普遍主义,但倾向于看轻共同威胁和共同利益,将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绝然"地方化"。正确的应是介于它们两者之间的一种综合立场:既确认和重视全球性挑战的存在、增生和严重性,通过平等协商构建互相间合作,又认识和重视各类挑战的具体的特殊性质,理解各国的特殊情势并尊重其正当的特殊利益。  相似文献   

7.
人权是个人和集体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人权象征着人类价值的永恒。人类文明的基本精神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人权的概念和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发展。 人权的前提、基础和核心是平等,因而具有普遍性。但是,不同民族国家,由于地域的不同、社会发展历史的不同和文化的差异,对人权观念的理解和解决人权问题的轻重缓急就有所不同,因而又存在着“差异”、存在  相似文献   

8.
贾世杰  王平 《工会博览》2004,(22):10-1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各方面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纽带和桥梁,作为广大职工群众利益的表达和维护者,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方针,以此贯  相似文献   

9.
陈统奎 《南风窗》2008,(23):61-63
翟建坚持就案论案,就事论事,全部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当事人切身和切实的利益,一切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围绕犯罪构成和证据问题展开。而北京律师同行则希望走另一条道路,即淡化当事人利益,将法庭作为舞台,表达超乎个案之上的主张和诉求,期冀通过杨佳案推动中国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10.
在新时期新情况下,水利系统思想政治工作要巩固和提高已经形成的做法和取得的效果,结合发展了的形势和单位实际进行改进和创新,富于思想政治工作以新的活力和生机,促进水利事业大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戏说大婚     
陶杰 《南风窗》2011,(11):94-94
英国这场盛事,似乎不需要动用强大的保安和警力,和万千临时演员来衬托什么大场面,轻松、活泼、欣喜,王室大婚,输出的不是物质和数字,而是梦想和希望。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期,随着俄国突厥语穆斯林精英移居奥斯曼帝国,泛突厥主义开始在土耳其兴起和发展。此后,它在土耳其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传入初期的政治化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被工具化和武力化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时期的全面泛滥阶段,以及苏联解体后向文化领域回归的阶段。当前,泛突厥主义在土耳其仍有其存在的政治和学术土壤,在土耳其对外经济和文化活动有一定程度的体现,并成为土耳其加强与某些突厥语国家和地区合作的基础。在其他主要突厥语国家和地区中,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也重视泛突厥主义的文化功能,而俄罗斯和亚美尼亚则对泛突厥主义持强烈的戒备态度。  相似文献   

13.
西方对西藏的误读及其原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西方人对西藏和西藏文明有一种独特的“西藏情结”和“香格里拉情结”,这不仅对西方人的西藏观产生了很大影响,也是西方人误读西藏的重要原因。西方人的西藏观不仅为流亡藏人的“藏独”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学理依据,也推动了“西藏问题”的国际化和西化。鉴此,有必要像美国学者赛义德批判和挑战西方的东方学那样,以批判意识和抗争意识分析和研究西方人的西藏观,澄清其对西藏的误读,从而廓清迷雾,匡正视听。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不论什么公共事件,都会有专家出来解读,这些解读可谓五花八门,有些充满了反智主义,挑战大众的常识和底线。但随着启蒙时代的远去和高等教育的普及,特别是微博等大众媒体的兴起,所谓精英早已不再被仰望,而成了被质疑和调侃的对象。大众舆论的兴起和蓬勃发展,对精英造成了挤逼。理想的精英主义应该具有一种高道德的自持,有敬畏和悲悯之心,但现实是,精英主义已经被一些精英作为谋求利益的工具,中国的精英阶层崛起成为既得利益者已有十数年,随着贫富差距的迅速扩大和断裂社会的不能自洽,在精英的权威坠落之后,在公共舆论领域,精英和大众的分化乃至对峙,导致的不仅是没有共识和合作,而且是没有妥协。中国的精英和大众的关系已经进入了相互塑造  相似文献   

15.
6月29日,北京市总工会召开了十二届二次委员(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北京市总工会六项重点工作实施方案。六项重点工作实施方案的推出,是对《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任务、目标的进一步细化深化和具体落实,也是对今后一个时期工会工作的规划和部署。针对学习和落实六项重点工作实施方案,本刊特邀有关专家谈了各自的体会和观点。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引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给法国共产党的社会基础、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也带来了严峻挑战。为应对形势的发展变化,法共坚持共产党的名称和共产主义奋斗目标,并不断在价值理念、组织队伍建设方面进行探索和改革。然而,法共的变革理论及其具体实践,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法共的困境。接二连三的选举失利、不同派别的党内纷争以及党的社会认同和信任感的急剧下降,均使得法共陷入深刻的危机之中。  相似文献   

17.
近两年来,市总工会加大了市级产业工会的组建力度,相继成立教育工会、建筑工会、交通运输工会、国防工会、服务工会和金融工会,形成了七大产业工会。新成立的产业工会与地方工会相结合,形成更加科学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以提高工会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地把全市范围内同一产业、同一行业的职工组织在一起,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同一产业、同一行业劳动关系的情况,推动带有群体性特征和行业性共性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崛起及其世界政治影响,需要进一步总结和概括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与外交理论。为此,需要探究中国外交与国际关系理论的历史和文化根源,分析和总结新中国的外交历程和实践,对世界主要大国的外交思想和外交理论进行比较研究,梳理并借鉴现有国际关系理论,形成一整套有“中国视角”的知识体系和解释系统,以此为新兴大国中国的对外政策和主张提供理论支持,表达中国的国家利益和战略诉求,从而实现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与外交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中国政府转型的特点和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处在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连续不断的改革和转型的过程中。这个过程尽管进展缓慢,但取得的成就是值得肯定的。从历史经验和理论逻辑的角度分析,中国政府的转型始终沿着两条线索展开:一是国家政权的重建和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建设,二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只要扎实推进,持之以恒,政治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良性发展就会为经济的繁荣创造出自由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在战后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在现实世界中的重要性和独特性,在我国外交中的作用和意义,使得加强对联合国全面和系统的学理研究成为迫切需要。联合国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包括联合国的历史、现实、问题和联合国外交,研究内容包括回顾和总结联合国在75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深入探讨联合国在世界和平、发展和人权事业中如何坚守多边主义,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中维护其基础性地位,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发挥稳定性作用;综合研究联合国对传统问题的处理,及其对大量新兴问题的应对。从联合国研究到联合国学,是加强我国联合国外交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国际问题研究形成新增长点的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