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契约自由作为近代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在劳动合同领域有着不同的适用路径。通过考察劳动合同的历史变迁,以"契约"与"身份"关系的演变为中轴,可以清晰地梳理出契约自由原则在劳动合同中的历史嬗变。契约自由在遭遇劳动合同缔约主体的不平等、劳动合同的附和性、劳动合同形式的羁绊等适用困境时,对其适用予以限制是行之有效的解决之道。基本思路在于通过国家公权力的介入,将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契约自由限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以期使契约自由原则在劳动合同领域能够得到有的放矢的运用,进而更好地发挥劳动合同在规范劳动关系运行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锋 《前沿》2003,(1):72-75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是在批评功利主义的基础上提出的.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源源于洛克和卢梭.他借助于契约论方法试图解决自由与平等之间的内在紧张,并对古典契约论进行了扬弃.罗尔斯在方法上超越了古典契约.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的表征是人与人、人与政府、人与自然之间的相生相长、共生共荣。契约精神是基于契约关系的一般要求而焕发出的平等自由精神和尚法、守信品格。"和谐"与"契约"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即两者皆立基于人们之间利利相生的合意。契约精神蕴涵的平等自由理念、法律信用机制对重塑人与人、人与政府、人与自然关系有重要价值:平等自由是和谐社会的精神向导;法治是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信用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机制。  相似文献   

4.
刑法契约现是契约型刑法的基本理念,刑法契约是指国家与国民(双方当事人)在刑事领域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契约双方当事人权利和义务的对应关系体现在双方当事人“划定什么是犯罪和什么不是犯罪的问题(契约实体)以及讨论犯罪后果问题(契约罚则)”之中.刑法契约观为刑法中亲情因素的回归提供了可能,从体恤和惩罚两个角度讲,契约实体中亲情因素体现在亲情犯罪、真正亲情因素犯罪、自我亲情体恤犯罪中.契约罚则中的亲情因素主要体现在各种刑罚制度中.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意思自治、私法自由精神在私法中逐步被贯彻,民事诉讼中可以被契约化的对象不断增多。我国《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不起诉契约,学界对其合法性也存在争议。当事人之间达成的不起诉契约具有私法行为的性质,主要产生私法上的法律效果,即一方当事人获得了私法上的请求权。不起诉契约是处分权主义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与民事诉讼"定纷止争"的目的是一致的。不起诉契约符合契约成立的一般要件,包括:主体为双方或多方当事人;以间接产生诉讼法上的效果为目的;当事人之间的意思表示真实;只能在诉讼外达成;不得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以及公序良俗;应当以书面形式作出。不起诉契约不仅能够促进纠纷的合意解决,真正化解矛盾,还能够促进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的运用,节约私法资源。  相似文献   

6.
现代保险以定型化契约运作,对消费者投保人产生资讯不对称之情况日益严重。为平衡双方当事人之缔约地位,基于诚实信用原则和保险合同的射幸性,应要求保险人尽说明义务以调整双方当事人之关系。保险人说明义务为契约附随义务,存在于契约订立前及存续期间。保险人应就交易成本、可能之收益及风险等与金融消费者权益相关之重要内容向投保人作出说明,方式以书面说明为主,口头说明为辅。保险人之说明行为应具有真实性、全面性和准确性,违反该义务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中,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强制干预和对劳动关系双方身份的区别对待,使得劳动关系突破了古典契约所坚持的绝对自由和形式平等观念。现代劳动关系更重视有限自由、契约自由与国家干预的平衡、实质平等等目标。劳动关系在突破古典契约观念的同时,也包含了自由选择、交换、相互依赖等契约因素。劳动关系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而形成的关系契约,本质上仍然符合契约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8.
陈青 《前沿》2011,(8):74-76
契约自由原则在私法领域中一直主导着整个契约法,是契约法的重要基石所在。当契约具有国际因素时,选择何种法律适用一直是国际私法探讨的问题。契约自由也延展至国际私法的领域,是当事人意思自治的重要体现方式。因此,契约自由在解决法律冲突时,有着独特的方法与途径。通过尊重当事人协议选择的法律,进而达到解决法律冲突问题,也不失为辅助解决涉外法律争议的一条蹊径。  相似文献   

9.
契约自由原则是私法上当事人意思自治的核心内容,也是近代私法走向进步的标志.离开了契约自由就无法解读意思自治,契约自由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但是20世纪以来,随着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变化,契约自由原则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各国立法普遍对契约自由给予一定的限制,以保障社会的整体利益.本文通过分析契约自由原则的形成基础,针对契约自由原则所面临的困惑,指出追求实质正义与契约自由原则在终极价值取向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契约自由”,是指双方当事人自由签订任何内容的合同。文章阐述了“契约自由”法律原则从产生、强化到削弱演变的根本动因,是资本主义经济自由与国家干预不同客观条件变化的必然结果。文章还分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合同关系的性质和特征,认为“契约自由”不宜作为我国合同立法的原则,但应借鉴其有益的成份,服务我国的合同立法。文章指出的我国合同立法的基本原则是:合同合法原则;宏观调控下的自愿原则;平等互利和协商一致原则。  相似文献   

11.
贺然 《理论月刊》2006,1(7):115-117
市场经济赋予人以自由平等的权利,但是这些权利只是形式上的而非实质上的。西方思想家们力图解决市场契约原则下的权利问题,他们一方面要追求所谓人类永恒的权利,另一方面又以市场契约原则作为出发点,但都不能使这一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实际上,在市场契约原则下,权利的实现是有限度的。论文分析了市场契约原则下权利的矛盾本性,指出要实现真正的自由平等,必须要超越市场契约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建构权利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契约精神是行政合同的本质精神。行政合同在充分体现“平等,自由,对价,合意”这四大契约本质的同时,借鉴并运用了其他一些经典的契约制度。行政合同中的契约精神对于限制行政权力发挥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契约分为完全契约和不完全契约。所有契约都包含了对支持他们的履行机制的规定。完全契约的自我履行实际上得到了强制性履行机制的有力支持;交易频率较高的不完全契约的自我履行则主要依靠个人履约资本。当自我履约机制出现失败时,第三方私人履行机制往往首先被动用。而公共强制性履行机制则是对私人履行机制的有效补充,它的作用主要在于促使交易双方形成稳定的预期,保证私人秩序的可信性,并在私人秩序失败时提供辅助性的措施。现实中,大多数的契约安排都是通过公共和私人秩序的混合机制得以履行的。但并非所有的契约条款都能得到不折不扣的履行,当未来事件远远超出预期时,当事人就会对初始契约进行重新磋商和调整。  相似文献   

14.
谭和平 《求索》2013,(9):200-202
罗马法中。契约有严法契约与诚信契约之分。通常.胁迫不成为严法契约无效或可撤销的理由;相比之下,诚信契约常因胁迫本身有违善良风俗而成为受胁迫人寻求法律救济的依据。在当事人因胁迫而签订合同的情况下,受胁迫人既可提起胁迫之诉,也可提出胁迫抗辩,但由于契约的性质不同.受胁迫人行使上述权利的程序与特点也炯然有别。  相似文献   

15.
赵一强 《求索》2007,(7):132-134
契约即特殊意志与特殊意志在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协商而形成的“共同意志”。契约缺席将引发社会的“自然状态”,使个体与整体面临生存与发展危机。契约对于自然状态的伦理拯救通过契约特殊意志对契约所蕴涵的理性、公平、自由等价值的统一追求而实现,促使个体和社会过上一种合乎人类本性的德性生活。  相似文献   

16.
通过《自由大宪章研究》一书,我们可以离析出英国早期宪政的三个因素:封建即契约、契约下的自治,契约冲突的解决。这一契约在性质上主要属于政治契约,在于规范国王与贵族。当生产力发展之后,经济契约向全社会扩张,其所要求的政治权利与中世纪早期发展起来的政治契约一起融合为新的社会契约、近现代宪法契约。  相似文献   

17.
平等与自由     
一般来说,平等与自由是紧密相连的,不平等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正如卢梭所说,“没有平等,就没有自由”。我们同样也可以说,没有自由,平等亦没有意义。奴隶们争取的既有平等,也有自由。“自由不仅在于实现自己的意志,而尤其在于不屈服于别人的意志。自由还在于不使别人的意志屈服于我们的意志;如果屈服了,那就不是服从公约的法律了。做了主人的人,就不可能自由”(卢梭)。当一个人在法律上位于另一个人之上或之下,他们之间就是不平等的,这种不平等使他们双方都失去了自由。作为政府,“必须同等地关心和尊重人民。它决不应该认为某些公民因为…  相似文献   

18.
倪新兵 《新东方》2014,(4):20-23
以救亡图存为主要目的的维新变法运动是在民族危机加深,阶级矛盾深化,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维新派宣传进化论,主张变法自强;宣传契约论,主张民本君末;批判封建伦理,主张人人自由平等。维新派对摧残人权的封建旧制度的猛烈攻击和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人权思想的传播,开启了民智,开阔了视野,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要约效力是指法律在调整要约发生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强知力和约束力。它具体体现为要约人、受要约人、第三人因要约发出而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要约效力取决于古典契约理论所坚持的“单方意思表示”的基本性质。同时,要约的效力也是当代契约理论所强调的当事人诚实信用义务的必然推论。  相似文献   

20.
在《契约的死亡》一书中,格兰特.吉尔莫通过对传统契约理论的起源、发展和衰落的详细阐释,得出"契约已死"的结论。但该结论未免过于悲观。契约自由是契约制度的核心和生命力所在。英美法系的约因理论是贯彻契约自由理念的表现。尽管在现代民法中,个人自由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但其仍然是私法的核心,契约制度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