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45年2月4日至11日,在苏联克里木半岛雅尔塔原沙皇的夏宫里,美、英、苏三国首脑举行了会议,史称雅尔塔会议.主要计论如何尽快战胜德国,苏联出兵对日作战和战后世界格局等问题。三国秘密签订了一个《雅尔塔协定》,以牺牲中国主权来换取苏联出兵对日作战。  相似文献   

2.
饶品良 《党的文献》2005,4(6):54-56
1945年8月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直到1946年5月撤出除旅大外的东北地区,而全部撤出旅大地区则在1955年5月.苏军在对日宣战和驻扎东北期间,为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也起了积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做出一些令人遗憾的事情.  相似文献   

3.
彭施鲁 《党史博览》2011,(12):26-30
1941年至1945年8月.在苏联远东边境的伯力(今哈巴罗夫斯克)附近有一个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一直在紧张热烈的气氛中进行着军事和政治整训。1945年8月.这个旅的全体指战员在苏联红军进军中国东北及朝鲜期间,密切配合苏军进行了战斗。  相似文献   

4.
1945年8月,苏军给盘踞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以毁灭性打击并解放东北后,黑土地丰富的资源,以及特别的战略地位,使东北成为国共两党争夺的焦点。苏军解放东北时,国民党军队大多窝在西南中缅、中越边境地区。而共产党的抗日武装全部在华北、华东、华中敌后,日伪控制的大中城市几乎都在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包围之中。国民党既要派兵在关内和共产党争夺大中城市,又要履行盟军协议去接收越南、缅甸等地区,一时无暇顾及东北。蒋介石见东北地区短期内涌现出许多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无论如何也不  相似文献   

5.
胜利前夕     
《世纪桥》2013,(2):58-64
黎明前的战斗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苏军分三路大军进入中国东北。为了配合苏军作战,在苏集训的东北抗联人员也参加了对日作战、收复东北的战斗,而一些抗联战士在抗战即将胜利之际,却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李铭顺参加了配合苏军解放东北的战斗,对战友孙吉友牺牲在黎明前夕感到非常痛惜。  相似文献   

6.
在苏联远东边境的伯力(哈巴罗夫斯克)附近,在1941年至1945年8月将近5年的时间内,有一个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一直在紧张热烈的气氛中进行着军事和政治整训。这个旅的全体抗日联军将士在1945年8月苏军进军东北及朝鲜境内的战役中,密切配合苏联红军共同战斗,他们没有辜负中国共产党所赋予的历史使命,于心无愧地完成了自己所肩负的重任。我在东北抗日联军的经历我是这个旅的成员之一。在旅内担任过连指导员、连长、营司令部参谋、旅司令部参谋等职,上尉军衔。在1945年8月即将返回东北战场之前,被苏军统帅部授予红星勋章。在1940年之前,我曾在东…  相似文献   

7.
1945年8月8日,苏联履行雅尔塔协议的有关规定,在结束对德战争三个月后,正式对日宣战.苏联的参战,改变了太平洋战争的格局,推进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进程,同时也影响了国共两党在东北的命运.一、苏联出兵东北的背景1、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垂死挣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局势已逐渐明朗化.在欧洲战场上,英美联军自1944年6月开辟第二战场以后,迅速向前推进,准备在易北河与苏军会师.与此同时,苏军在肃清本土及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南斯拉夫境内的核国法西斯军队以后,开始进入格国作战.担国法西斯的失败已成定局;在…  相似文献   

8.
旅顺苏军烈士陵园现为建在中国土地上最大的一座外籍公墓。墓地内安葬着1945年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为解放我国东北而牺牲的部分苏联红军官兵和苏军驻防旅顺10年期间故去的军人及家属,共2030人。  相似文献   

9.
刘学礼 《党的建设》2014,(12):62-62
1945年8月,苏军解放旅大(即旅顺和大连地区)后,按照《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对石河驿以南地区实行军事管制。当时,国民党大连市党部勾结日伪时期的残余势力准备迎接国民党接收旅大。为控制旅大局势,粉碎国民党妄图接收旅大的阴谋,1945年10月,中共中央东北局派韩光到大连建立中共大连市委。在这种极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大连党组织既要同公开的和不公开的美蒋势力作斗争,又要同苏军有条件、局限性的支持进行斡旋,并且还面临着管理工业城市、恢复经济生产这个全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1945年9月9日,根据雅尔塔协议规定,苏联红军从东、西、北三面沿1200公里战线进入东北,向日本关东军大举进攻.在解放战争初期,苏联红军控制了整个东北。因此,在国共两党争夺东北的斗争中,苏联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妥善处理好与苏联及其驻东北苏军的关系问题,是我党进入东北,建立东北根据地,解放全东北乃至全国的至关重要的问题。一、东北的形势——三国四方在东北随着苏联的出兵,东北的形势也愈加复杂多变起来。在东北的黑土地上形成了三国四方——美国、苏联、共产党、国民党——激烈的斗争。这是实力的碰撞,是以实力为后盾…  相似文献   

11.
华西列夫斯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著名的苏联元帅,指挥了一系列反法西斯战役和战斗。1945年他曾指挥了苏联红军出兵我国东北的战役。在这个战役中,他同周保中同志有过一段交往,至今鲜为人知。 1940年冬,经共产国际决定,周保中等率领东北抗联部队陆续退到苏联境内建立了两个野营,主要进行军事政治训练,组织小部队继续在东北活动。 1945年6月中旬,为了布署配合苏军的  相似文献   

12.
远东 《党史博览》2005,(10):18-22
1945年8月9日,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中国共产党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命令八路军向北发展,配合苏军作战,先后收复张家口和山海关。苏联红军对八路军在东北的发展也给予了大力支持。由于两军是初次见面,彼此并不熟悉,加上苏联政府政策的变化,结果出现了一些误会和令人不愉快的场面。  相似文献   

13.
抗战胜利后,幅员辽阔、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工业发达、交通便利的东北地区即刻成为了“三国四方” (美、苏两国及国、共两党)斗争角力的焦点.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中共中央不失时机地提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决定把战略重心转移到东北地区,并成立中共中央东北局,以全面加强党在东北地区的各项领导工作.1945年11月至1946年5月,陈云在任北满分局书记期间,富有前瞻性地提出了创建东北根据地的战略思想和武装剿灭土匪、发动群众、发展根据地经济的工作方针.陈云的这些富有开创性的伟大思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不仅为东北根据地的创建、东北全境的迅速解放,也为全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上爱好和平的国家联合起来,进行了跨地区跨国界的反法西斯战争。1943年10月,在初步可见的胜利曙光中,中、美、英、苏四国在莫斯科发表联合宣言,为了有效地遏止战争,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定,建议在战后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节节胜利,1944年8月,中、美、英、苏四国又在美国华盛顿的敦巴顿橡胶园开会,草拟了组织联合国的建议案。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苏联克里米亚的雅尔塔举行会议,决定于当年4月25日在美国的旧金山举行联合国成立大会,同时讨论和制订联合国宪章。中国是建立联合国的发起国之一,将派出由10人组成的庞大代表团出席成立大会。  相似文献   

15.
1945年8月,苏军出兵东北,配合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饱尝日寇统治40年之苦的旅大人民终于获得解放。我党随即取得苏军的支持,在旅大建立了党的组织和人民民主政权,使旅大成为最早解放的大城市之一。党领导旅大人民开展了一系列的变革和斗争,在斗争中加强了自身建设,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充分发挥政治优势,为建立稳固的后  相似文献   

16.
1 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苏联红军三路大军向我国东北地区进军。 苏联红军后贝尔方面军第十七集团军,兵分两路挺进热河:西路军从多伦、围场一线直攻承德;东路军从林西、赤峰直捣锦州、山海关,构成钳形攻势。东路苏军于8月16日进驻赤峰;西路军8月18日进驻丰宁,8月19日进驻承德。 从8月18日至8月24日,东路苏军相继从赤峰出兵解放了凌源、叶柏寿、朝阳、北票,并分别在凌源、朝阳设立了苏联红军司令部。部分节节溃退的日本关东军向锦州方向集结。8月下旬,苏军100余人尾追日本关东军从凌源出发,路经白塔子向建昌推进。苏军  相似文献   

17.
解放战争时期,我党在东北战场歼灭国民党百万大军,取得了军事上的伟大胜利。究其原因,可谓是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下面本文仅对东北根据地的军工生产做一简单概述,供史学界同仁参考指正。一、军工生产组织机构的沿革1945年我军进入东北地区后,对各大城市工业曾进行过短期的接管。为加强对军工企业的领导,1945年10月14日,东北军区后勤部在沈阳成立军事工业部,部长由辽宁省外事厅长李初犁兼任,副部长是王选原,下辖40余名干部。因任务重、人员少,军工部与辽宁省政府、沈阳市政府共同组成工业管理委员会,负责接收日伪军工企业。随着…  相似文献   

18.
1945年“八·一五”光复之后,我党我军迅速出关,配合苏军解放东北。1946年2月,蒋介石急令滇军来东北抢地盘,打内战。滇军原为云南地方部队,抗战初期被编入国民党军非嫡系部队。抗战胜利后,卢汉率滇军九十三、六十两军前往越南,受降日军。之后,奉调东北。六十军开往抚顺、长春;九十三军及第一集团军司令部进入辽西锦  相似文献   

19.
《奋斗》2021,(10)
正入苏整训1940年,东北抗战进入极端困难时期,抗联各部终日潜居在深山密林,缺衣少食,游击活动极为困难。1941年3月中旬,东北党组织和抗联领导为保存实力,以利再战,根据第一次伯力会议抗联与苏联远东方面军达成的相互支援与合作的协议,进入苏联境内进行整训,他们身穿苏军军服,佩戴苏军军衔,装备苏军武器,按照苏军大纲训练,但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20.
慕安 《党史纵览》2014,(5):43-48
正卢冬生,湖南湘潭人,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12月入党,是湘鄂西苏区的创建者之一,历任红七师师长、红四师师长,战功卓著。抗日战争时期,他被党派往苏联学习,后随苏军进军东北。1945年12月,在哈尔滨不幸遇害。从战场上救出身负重伤的陈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