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按劳分配问题上,有两点似乎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其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之一;其二,我们现在实行的就是按劳分配。但是,什么是按劳分配?怎样实行接劳分配?迄今为止,似乎很少有人作出系统的清晰的理论阐述。笔者不才,试图对此作一些粗浅的分析,以就教于理论界。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劳动力市场问题,在我国曾先后提出过“劳动市场”、“劳务市场”、“劳动资源市场”、“人才市场”等概念,还有职业介绍所、人才交流中心、再就业服务中心等,这些概念有的缺乏科学性,有的缺乏完整性,都不能准确反映劳动力流动的规模和特点。“劳动市场”是在研究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流动问题时最早提出的一个概念。很明显,“劳动”和“劳动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过程。劳动在劳动力出卖之前是不存在的,劳动者在市场上出卖的只能是自己的劳动力。“劳务市场”概念虽然被广泛使用,但用…  相似文献   

3.
按劳分配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就得挖掘和发扬按劳分配的优越性.按劳分配的优越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扬,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就有了极大的保障和无穷无尽的推动从"人类从资本主义只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也是我国现行的重要经济政策。无私奉献是共产主义思想对共产党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共产主义理想的组成部分。按劳分配原则与无私奉献精神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现行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曾经提出:体现按劳分配的“这种平等的权利还仍然被限制在一个资产阶级的框框里.”(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十一页)马克思提出这个观点是以社会主义社会已经消灭了商品经济为前提的.基于上面的认识,马克思把按劳分配所体现的平等权利称之为资产阶级权利.这个观点长期以来已为人们所接受.但是,实践证明社会主义经济并不是产品经济、而依然是商品经济.等量劳动相交换作为商品交换的一般原则,我们就没有理由把它看作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现象;没有理由把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平等权利,看作是资产阶级权利;更没有理由把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大贡献。从理论上探讨市场经济与按劳分配的关系,是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过程中,必须着重解决的问题之一。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分配原则,它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特征之一。按劳分配的本质内容在于:以劳动作为分配的根据,强调等量的劳动换取等量的报酬。从质的方面讲,它反对剥削,反对按资分配,反对按特权分配,要求不劳动者不得食;从量的方面讲,它反对绝对平均主义,要求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中,是把按劳分配与产品经济模式相联系的,社会主义制度创立后的一段时期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收入分配原则是凭借劳动证书实行按劳分配。列宁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实行了货币工资、奖金、利润分成等按劳分配的具体实现形式。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中探索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按劳分配的实现问题。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在理论上,应厘清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社会保障、收入差距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上,须划清按劳分配与按企业经营权分配、按资源垄断分配、按执掌公共权力分配的界限,规范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8.
公有制的实现离不开按劳分配。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公有制企业中,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使用都是统一调配的,谁也不能把自己从整体中分割开来。只有进入到分配阶段,劳动的私有性才有权表现出来。这样,按劳分配就成为公有制实现形式的终端环节。十五大报告对此作专门论述,深刻理解这些论述,才能把握改革的脉搏。理论原则有待付诸实践公有制的性质决定了按劳分配的原则,但只有按照原则去探索实现原则的方法,才能逐步形成现实的、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按劳分配。回顾历史,可以发现,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把分配的原则和方法混杂在一…  相似文献   

9.
曹磊 《学理论》2010,(10):77-77
马克思在深入剖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同时,批判地继承了前人以及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成果和观点,创立了科学的按劳分配理论。在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中,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等马克思主义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丰富和发展按劳分配理论,为这一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最近北京召开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问题理论讨论会,会上有四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存在按劳分配。劳动者个人之间是按劳  相似文献   

11.
副食品市场运行、既与市场的组织发育和宏观调节相关、又与生产系统的发展规模相联。从分析我国近几年副食品市场运行的状况和借鉴国外市场宏观管理的先进方法来看、欲使副食品市场的价格相对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实现副食品市场的良性循环,既需主要从生产领域寻求解决副食品的生产供给问题,又要加强和做好市场宏观调节管理方面的工作。一、我国副食品市场周期波动的根源分析解放前旧中国是一个汪洋大海的小农经济大国。解放后,我国农业虽几经变革,但农业  相似文献   

1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一个重要的表现是对社会主义特征的认识。十二大明确地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社会主义必不可少的本质特征,并把它规定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重要发展。十二大文件还指出:我们的经济政策和工作“不仅要考虑生产的发展,而且要考虑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决不容许任何方面的政策和工作妨碍  相似文献   

13.
《瞭望》2002,(3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建立这样一种分配制度是由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唐连凤 《行政论坛》2002,3(6):63-65
本文拒斥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存在马克思设想的三个历史条件而否认按劳分配的观点。认为产生这一错误观点的原因是将按劳分配实现的历史条件与经济条件加以混淆:目前我国虽不具备马克思所设想的实现按劳分配的历史条件,但这些历史条件并不是按劳分配有无的客观依据,这些历史条件只能决定按劳分配的实现范围、程度和实现的具体过程及形式;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生产资料公有制,适合按劳分配的经济条件,故实行按劳分配具有客观必然性;由于我国现阶段多种经济成份并存,不具备在全社会范围内实行按劳分配,只能形成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格局。  相似文献   

15.
黄黎 《党政论坛》2009,(6):14-14
“按劳分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老命题,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就明确和实行的分配原则。然而,在“文革”期间,这一原则却被“四人帮”污蔑为“资产阶级法权”。“文革”结束后,我们党和经济学界对“按劳分配”原则进行正名,推动了经济领域的思想解放。  相似文献   

16.
劳动力的商品性与按劳分配的统一张聚昌,姜振宝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必须“改革劳动制度,逐步形成劳动力市场”。同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建立劳动力市场与按劳分配是否存...  相似文献   

17.
一、美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美国实行的是“企业自主型市场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中,政府、市场、企业三者的排列顺序,是政府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体制关系的重点,是突出强调企业作为微观经济活动主体的权利的保障,即保证企业作为微观经济活动主体的有效性,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一般较少直接触碰企业,而是指向市场。政府的宏观调控活动集中在币场上,通过各种市场可以容纳并能够对之作出反应的手段和方法,将宏观计划意图转化为市场变数,通过改变市场秩序、市场信号和市场环境,来间接地影响企业的决策。在这种体制下,与企…  相似文献   

18.
论市场道德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 ,也是德治经济。市场经济必然产生市场道德 ,从而使市场经济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9.
陈兵 《学理论》2011,(19):66-67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逐渐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从按劳分配制度实现的依据、我国按劳分配制度的特点着手,分析按劳分配制度的历史局限性,阐明坚持按劳分配制度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为社会主义生产者谋利益是按劳分配的目的,劳动和劳动时间是按劳分配的前提和标准,消费资料是按劳分配的对象,完善的社会保障是按劳分配的内在要求,存在"资产阶级权利"是按劳分配的弊病等思想是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中蕴涵的注重居民消费需求的闪光思想。这些思想可成为扩大居民消费的理论生长点:坚持以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为根本;建立劳动权益主导下的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加注重分配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