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挥泪”斩“马谡”杜奉文历史上有孔明挥泪斩马谡。马谡是蜀汉名将,因恃才自傲,不听忠言,失去所守的军事重镇──街亭,造成蜀伐魏的一次关键性军事行动全盘失利。为了维护铁的军纪,诸葛亮只好挥泪杀掉马谡。而现代伟人毛泽东也有“挥泪”斩“马谡”的故事,这...  相似文献   

2.
自儿时听三国故事开始,就知识诸葛孔明是智者的化身,以后自己读《三国演义》,孔明始终是我崇拜的至圣偶像。所以,对他错用马谡、通失街亭总认为是小节,并为先生的这一错不知惋惜了多少年。84集电视连续剧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后,我几乎一集不拉地看完,最喜爱的人物当然也是也明,可渐渐地我对孔明的过失又有了新的认识。我以为孔明  相似文献   

3.
《三国演义》里的马谡失街亭,人们通常都认为是由于诸葛亮用人不当,才酿成此祸。此话不能说没有道理。但孔明“平生谨慎”,何以偏偏会错用马谡?对这点,人们却往往未加深究。其实,诸葛亮这一跟头,原本是非栽不可的。因为他感情用事,亲亲疏疏,这就失去了识人治事的正确标准,也就免不了闹出乱子  相似文献   

4.
三国时期,蜀相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遥想当年,马谡作为一员战将,刚愎自用,在事关大局的街亭一战中,不按主帅孔明的部署行事,不听属下王平的劝谏,舍水上山,结果惨遭大败,痛失街亭,使蜀军全线动摇。诸葛亮只好退兵,北伐也因此宣告失败。按说胜负乃兵家常事,但诸葛亮在处理这一事件时却用了出人意料的非常手段。其一,为严明法纪,以儆效尤,诸葛亮毅然决然将马谡处斩,这为后人留下执法如山、不徇私情的千古美谈。即便在今天讲法治的社会,这种做法也是难能可贵的,毕竟诸葛亮与马谡有着“义同兄弟”的深厚情谊。其二,为惩罚主…  相似文献   

5.
在众人的心目中,诸葛亮是个知天文、晓地理、多谋善断、料事如神的人。他的本事似可概括为一句话:“有先见之明”。 其实,诸葛亮并非对什么都有“先见之明”。就说他挥泪斩马谡一事吧,能把失街亭的责任都推给马谡吗?诸葛亮明明知道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为什么还把镇守街亭的重任交给他呢?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研究三国,人们会发现刘备在没有得到诸葛亮之前,征战半生,无立锥之地;诸葛亮在刘备去世后,六出祁山,终未成功。二人同时在世时,演出了一出出威武雄壮的活剧。这是二人在用人上互补的结果,但也表明刘备与诸葛亮在用人上是有差别的。一、刘备识人之眼比诸葛亮亮,诸葛亮育人之法比刘备高。刘备慧眼识诸葛亮这件事就充分表现了刘备善于识人的本事。从刘备与诸葛亮对待马谡的态度上,也能看出刘备善于识人的特点。诸葛亮对马谡十分欣赏,诸葛亮率大兵南征之所以能取得七擒孟获、安定西南的辉煌成绩,与马谡的贡献是分不开的。诸葛亮采取的“攻心为上…  相似文献   

7.
诸葛亮的智慧谋略及其政治、军事业绩,历来倍受称道。然而他在识人和用人方面,却被认为有重大失误。随着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播放,有关孔明“用人之误”的文章时常见诸报端,比如他“两度错用关羽”,结果走掉曹操、失去荆州;又如他“误用马谡”,导致街亭之败;还有他“无端怀疑魏延”,最后设遗计好歹要了这有功之臣的命。到头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诸葛亮死后,蜀汉政权因严重缺乏人才而亡于司马昭,等等。这些说法,都是《三国演义》里的“事实”,却并  相似文献   

8.
授权者如何将有关权力授到一个权职相符的人手上,并且能让其产生有效的权力效应,这是在高效领导问题上人们常思考的重要问题。一般来说,授权者在授权时只是考虑到有关权力是否与授权对象的职务和能力相符即可授权。笔者认为,授权者在授权时应在考虑有  相似文献   

9.
毛胜 《党的文献》2006,(6):77-78
误失街亭,是诸葛亮一生中的一大败笔。长期以来,人们谈论此事,往往将其原因归咎于马谡的华而不实,认为他好比战国时期赵国的赵括,只懂得纸上谈兵。其实,街亭失守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诸葛亮错用马谡。马谡确有才华,至少作为  相似文献   

10.
正提到三国时期的街亭之战,我们都知道诸葛亮对错用马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当回头看此事时,还是能从中汲取许多教训和经验,对我们今天的领导用人,仍有借鉴意义。一、识人的过程是长期而复杂的作为军事家、谋略家的蜀国丞相诸葛亮,其用人水平也非常人所比。那么,为什么在马谡的问题上,他会犯这样一个低级错误呢?人事管理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识人的过程是长期而复杂的,不论多么高明的领导,有时候也会出错。  相似文献   

11.
"挥泪斩马谡"是我国历史上三国时代的一个著名典故。当时,西蜀诸葛亮与北魏司马懿率领两国军队进行激战,而地处甘肃省庄浪县一个叫街亭的重要据点的得失成为胜负的关键。西蜀大将马谡自告奋勇带兵去把守街亭,诸葛亮心中虽然有些担心,但是,马谡表示愿立军令状,若失败就处死全家,诸葛亮才勉强同意他出兵,并指派王平将军随行,还交代在安置完营寨后必须立刻回报,有事情一  相似文献   

12.
失街亭就要斩马谡欲晓原甘肃省省长贾志杰同志曾在全省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说过:“失街亭就要斩马谡!”然而,现实生活中对失街亭者不但不斩,反而加官晋爵的现象却屡见不鲜。有的领导干部到一个单位垮一个单位,管一个单位烂一个单位,却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官照当不误...  相似文献   

13.
三国时期,诸葛亮率军北伐曹魏,与魏将司马懿战于秦岭之西的街亭。街亭虽小但位置重要,是两军争夺焦点。诸葛亮在选派守将时,错选参军马谡,致使街亭失守。事后,诸葛亮为严肃军纪挥泪将立了"军令状"的马谡问斩,并自请处分降职三等。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充分展现了其从严治军的带兵之道,值得当代带兵人学习借鉴。铁的纪律不能为感情所左右。诸  相似文献   

14.
提起三国时期蜀国的马谡,可说是一位妇孺皆知、赫赫有名的“败家子”。这位不到40岁的“参军”主动请缨,镇守街亭。孰料执掌权力后,刚愎自用,大大咧咧,玩忽职守,致使“汉中咽喉”——街亭,在他手中白白丢失。从此,蜀国战局急转直下。马谡本人,也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成为千古笑柄。  相似文献   

15.
法治与人情     
不论是书还是影视作品,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看一遍有一遍的感受,正所谓“温故而知新”。最近,我重读《三国演义》就感受颇深。诸葛亮精明一生,鞠躬尽瘁,留下了一世英名,但他也有不完美的地方。细想想,诸葛亮同样是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人,尤其是在那种人身依附关系异常突出的封建制度下,不得已也需要做一些违心的事。这一点,在放关云长和斩马谡这两件事上,就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守街亭的战役中,马谡死搬教条且刚愎自用,蜀军因此丢掉了这一事关全局的战略要地。马谡确实该杀。说起该杀,我看这关云长同样是罪不容赦。华容道已围堵…  相似文献   

16.
诸葛亮有许多令人称赞和值得学习的方面,他的严以律己、引咎自责便是其一。 刘皇叔驾崩白帝城时,曾对干部情况作过一次分析。说到马谡,刘备曰:“朕观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可在以后派何人镇守街亭时,诸葛亮却忘记了先主遗训,盲目选派马谡担此大任,结果导致街亭失  相似文献   

17.
毛遂与马谡这两个历史人物的名声和遭遇是很不相同的。毛遂在国难当头之际,挺身自荐,凭三寸之舌,说服楚王与赵国联盟,促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合纵抗秦”大计,挫败了秦军的侵犯。于是,“毛遂自荐”成为妇幼皆知的成语,他的大名也流芳千古。而马谡则因丢了街亭,不仅小命玩儿完,还留下千古骂名。于是,有人盖棺定论:毛遂是“人才”,马谡是“庸才”。然而,这一定论却有失公允,因为后人忽略了他们相同的悲剧命运。就在毛遂自荐的第二年(公元前  相似文献   

18.
难在何处?     
难在何处?谷正雄报载:去年,全国各地检察机关立案查处的玩忽职守案已过4920件,有的渎职失职犯罪动辄损失数百万几千万乃至上亿元。然而,作为当事者的“马谡”们却往往难以得到应有的惩处,人们唉叹说:“如今‘马谡,难斩首!”马谡刚愎自用,置丞相军令于不顾,...  相似文献   

19.
精明与忠厚     
人需要精明,精明强干,才有大的作为。如果精明过了度,总想算计别人,损人利己,为了蝇头小利,不惜丢掉人格和良心,那也难成大器,只会落得个害人始而损己终的下场。“三国”的周瑜,是很精明的,30来岁统帅三军,没有能耐能行吗?但他容不得诸葛亮,恃其精明,几次算计孔明,要置孔明于死地而后快。谁知,诸葛亮竟比他还精,几次没有误堕周郎的陷井。周瑜谋害不成,反而自己气得心脏病发作而猝死。这就是“精明”过了度的缘故。忠厚,应是为人之道,对自己的同事、朋友、服务对象,均应一视同仁,以诚信相待,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人…  相似文献   

20.
诸葛亮在公元228年,因军事要地街亭失守,杀了先锋马谡,在历史上留下个“挥泪斩马谡”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仅掩饰了诸葛亮在决定魏蜀命运的街亭之役上的决策错误,而且还为他塑造了一个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