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断言私有制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的人,其实质是要在我国实行资本主义。他们的认识基点主要有三个:一是公有制特别是全民所有制是一种“虚所有制”,存在。所有者缺位”,因而人们不关心它的发展,只有私有制才能实现生产资料同生产者的紧密结合;二是私有制必定比公有制更有效率;三是要发展商品经济,就必须用私有制代替公有制。他们的这些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相似文献   

2.
一、对两种流行解释的分析观点之一:把个人所有制理解为私有制。无论对私有制做出怎样的解释和说明,都不可能符合马克思的本意。马克思认为,现代工厂制度所体现的社会化大生产,否定了一切形式的对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社会化的生产资料要求社会共同占有,也即要求生产资料公有制。对于这种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产权理论表明,产权关系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体现,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生产关系的核心成为产权理论的核心问题,由生产资料公有制体现的社会公平成为产权绩效评价的标准.西方产权理论研究的重点是基于资源稀缺性,而要求达到的资源有效配置,产权起着保护私有制顺利运行的作用,因此是法权关系决定经济关系,以效率作为产权绩效评价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徐永良 《探索》2004,25(5):71-74
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效率比较理论是学术界经久不衰的热点问题,它不仅是部分学者对公有制经济进行攻击的主要手段,其实也是我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进行辩护的理论支柱。国内外的一些研究对公有制企业和私有制企业的目标不加区分,一律用相同的标准来衡量两者的效率,并由此得出公有制企业效率低下的结论,我们认为是站不住脚的。本文在探讨现有理论界效率标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初步设计公有制企业和私有制企业效率的比较模式。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全体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它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是作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对立物而产生的,其本质在于消灭剥削,由劳动者共同占有和支配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共同享有所生产的劳动产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相似文献   

6.
所有制是指一定社会的生产资料由谁占有、由谁支配的基本经济制度,它构成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和核心。私有制是指生产资料由地主或资本家占有和支配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由全民占有和支配的基本经济制度。所有权是由所有制形式决定的,是由法律确认和保护的人们对物质资料首先是生产资料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的权利。私有制形式的所有权是指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归地主或资本家所有;公有制形式的所有权是指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归全民所有。所有权是一个具有排他性和完整性特征的概念,如果所有权的排他性和完整性失效,所有权的权益就…  相似文献   

7.
一、两种民主建立与服务的经济基础不同。作为适应私有制经济基础而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是为私有制和资产阶级服务的。因此,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民主形式制度和法律条文实际上都掩盖着保护资产阶级经济利益、维护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剥削统治的实质。社会主义民主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的,是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和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任务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  相似文献   

8.
我国从一九五六年经济战线上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伟大的胜利之后,已经基本上消灭了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和个体经济的私有制,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有人认为,从这以后,在我国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已经  相似文献   

9.
在公有制条件下,个人所有权与整体产权能否协调,这是人们研究公有制形式时遇到的一个关键问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公有制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否定,“不是重新建立劳动者的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在协作和共同占有包括土地在内的一切生产资料的基础上,重新建立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对于马克思在这里提出的既“不是重新建立劳动者的私有制”,又要“重新建立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的命题,人们有种种不同的理解,对其中“个人所有制”的内涵有不同认识。笔者以为,其实这个命题正是建立在对个人所有制的属性的正确理解,以及对个人所有制与公有制的统一性的深刻认识基础上的。它意味着,这种“个人所有制”是在“协作和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的广大劳动者(必然是人口的绝大多数)拥有明晰权益的个人所有制;它也意味着,理想的公有制是一种将个体权益和公共权益有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所有制结构。个体私营经济成为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个体经济,是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个体经营的私有制经济。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获取利润为生产经营目的的私有制经济。我国个体私营经济的存在,是由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的。我国生产力状况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总体上的低水平和多层次性;二是生产力布局上的不平衡性。这种生产力状况要求有多种经济形式与之相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体私营经济是在公有制…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的生产资料占有制度,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和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前进。至今,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已经历了50年的曲折沿革,回顾这一历程,可得出许多有益于今天公有制发展的启示。沿  革第一阶段,奠定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时期(1949~1956年)。建国后,党和政府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肃清帝国主义残余以及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等一系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措施,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  相似文献   

12.
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方式的观点与方法看问题,数字技术不仅是生产资料或劳动工具,而且是统整了劳动资料、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和科学技术等的"超物的生产资料",是发展到当代的新型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技术以其原本就具有的全民共建共享属性,正在丰盈着生产资料的内涵、革新着现行生产关系和交换方式、推动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发展;数据技术作为新型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弥合着脑体劳动的截然鸿沟,弱化着专制统治和私有制的国家机器、消解着传统生产资料的时空和人为限制。充分利用和发展数据技术,还可促进增强人民群众的"四个自信",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本质上优越于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不仅是马克思的观点,在马克思以前30O多年间的不少学者和社会活动家也都坚持这种观点。私有制有两大弊端,即不可避免地产生个人利己主义和贫富两极分化。社会主义公有制则产生集体主义和共同富裕——这是公有制的巨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一种意见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1)用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这是社会主义在本质上不同于资本主义的根本之点。《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生产  相似文献   

15.
林蕴晖在《中共党史研究》200旧年第5期发表的《一九五三年的历史定位》一文认为:“当时在苏联经验的影响下,把社会主义简单地看成主要是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变为公有制,建立统一的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实践证明,这与中国的实际是不相符的。历史表明:1953年,是党在不完全清醒的认识下开始领导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我认为,林文的这一基本观点是不符合客观历史和当时党的状况的。  相似文献   

16.
生产资料公 有制是社会化大 生产发展的必然 产物与客观要 求,是社会主义 的经济基础,也 是消灭剥削、消 除两极分化,最 终实现人民群众 共同富裕的根本 保证。随着社会 化大生产的发展 和人的素质的普 遍提高,尤其是 人们对自我价值 和剥削制度的逐 步认识,生产资 料私有制必将逐 步失去它的魅力 及其统治地位, 而被生产资料公 有制所取代,这 是人类社会发展 的必然趋势。 一、社会化 大生产决定生产 资料公有制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决定生产资料公有制发展程度的重要因素有两个: 一是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和生产的社…  相似文献   

17.
唐土红 《探索》2012,(1):167-171
效率与公平是人类各个社会形态都追求的两大社会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政策的调整和社会制度的演进都是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平衡过程。公平与效率二者兼得是最佳选择,但他们又存在着矛盾,在公平与效率两难选择中,最终的价值取向到底是什么?学界提出了诸多建议。从行政伦理的维度看,当二者不可兼得时,只能舍效率而取公平,这是行政伦理的道德目标与价值选择。今天,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面临着公平与效率目标的抉择,在效率与公平关系上,如何重建公平比单纯强调效率意义更为深远。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其生产力水平以及物质基础条件还没有达到马克思所预期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要求,因此,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求完成本来应由资本主义完成的历史任务,这就客观上要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其他经济成份并存的所有制结构。从生产资料占有的主体来划分,现阶段实行的公有制为主体其他经济成份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其意义就是允许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会不会由于私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导致公有制经济的衰退从而改变了社会主义制度,或者,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利…  相似文献   

19.
刘保国 《求实》2005,3(2):71-73
现实社会主义存在阶级划分 ,是由生产力尚不发达的状况决定的。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不完善和三大分工的存在是现实社会主义存在阶级划分的主要原因。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 ,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消除私有制、完善公有制、消灭三大分工 ,才能为逐步消除社会主义的阶级划分现象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共产主义的仞级阶段。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我们基本上实现了公有制。基本上实现了公有制说明还没有完全实现公有制。在我国的城市和农村还存在个体经济,虽然它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小,但还不能取消,相反,需要给以法律保护。因为这些个体经济对我国的城乡经济生活仍发挥着一定的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