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本课对象:广大党员干部本课目的: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底线思维"的解读,提醒党员干部准确理解并坚持底线思维,自觉把底线思维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如此强调。在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一系列哲学方法论中,"底线思维"这一概念经常被提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  相似文献   

2.
正"底线思维"是一种以"底线"为导向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其逻辑起点是发现事物发生最坏结果的底线,其着力点是守住底线、防治最坏结果的产生。底线思维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科学方法之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的准确把握以及对辩证思维的现实运用。自新中国成立  相似文献   

3.
《奋斗》2020,(11)
正编辑同志:您好!在近期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底线思维",请问应该如何理解和把握底线思维呢?李政元  相似文献   

4.
"底线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改革方法论和科学思维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改革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以历史选择论为视角,分析"底线思维"在历史选择过程中内含的丰富哲学意蕴,对我们认识社会历史发展、指导治国理政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从"底线思维"的历史辩证来看,底线思维下的危机选择是对西方经济学最优选择论的历史超越;从"底线思维"的逻辑辩证来看,底线思维必然要求我们避免历史选择过程中的盲目性,变盲目选择为自觉选择;从"底线思维"的实践辩证来看,现实的实践活动要以高线为目标,底线为保障,二者辩证统一。自觉地把"底线思维"运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各个领域,对有效提升治国理政科学化水平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以忧患意识正视社会风险,用底线思维防患于未然。底线思维与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等成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的科学思想方法。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明确了各个重要方面的底线。将坚守底线与积极进取结合起来,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相似文献   

6.
底线思维是检验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重要标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并善用底线思维。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领导者、谋划者、推进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正是着眼于新形势新任务,对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提出的明确要求。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开局之年,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领导干部如何培养和运用好底线思维?  相似文献   

7.
<正>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党的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在广大领导干部中引起了强烈共鸣,并由此产生了许多引发学术界关注和热议的理论新词热词。"底线思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思维方法之一。在2013年初的一次重要会议上,习近平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底线思维,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这一论述集中反映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登高望远的战略视野、沉稳冷静的执政风格和积极作为的历史担当,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化挑战为机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底线思维是积极的改革方法论  相似文献   

9.
"底线思维"是对最糟糕情况进行预判、调控的一种思维技巧和思维方式,其贯穿于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全过程,体现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当代党员》2014,(11):59-61
“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底线思维”,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改革方法论。顶层设计,底线思维。一个顶,一个底,不能守底就难以达顶。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各方面强调底线,底线思维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盘点习近平公开讲话中提到的"决不""绝不",这十条底线可谓句句铿锵有力,句句醍醐灌顶!1.论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是我们对历史和人民的庄严承诺。一切分裂国家的活动都必将遭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意识形态工作有许多重要论述。通过对这些重要论述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相关论述贯穿着一条意识形态工作的底线。这条底线表现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和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理解与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这条底线思维,对我们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增强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入调查研究,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坚持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衔接,不断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领导干部必须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增强战略思维能力,制定正确的战略规划,总揽全局,最终取得党和国家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底线思维。弄清底线思维思想,对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十三五"规划的落实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本文认为底线思维深化了改革开放中既尊重规律性,又发挥能动性的认识,深化了改革开放中对贯彻辩证思维的认识,深化了改革开放中贯彻唯物史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对党的百年历史进行了科学总结,尤其是关于"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重要论述,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直倡导的辩证思维、历史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具有十分鲜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6.
邴正 《党建》2019,(2):27-2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坚持底线思  相似文献   

17.
<正>以改革的办法守住两条底线、调整产业结构、激发市场活力、推进精准扶贫,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既看经济的"脸色",也重视自然的"气色"。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视察时指出:"深化改革开放是释放后发优势、实现后发赶超的必然要求。"要求我们"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把中央改革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走出一条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的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最终实现伟大梦想,都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强化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戒骄戒躁,增强应对艰难险阻的预见性和前瞻性。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强化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必须维护核心、守住政治底线;尊崇党章,守住纪律底线;勇于担当,守住责任底线;清正自持,守住廉洁底线。这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遵循的工作原则。  相似文献   

19.
慎海雄 《当代贵州》2013,(13):60-60
习近平总书记不久前在讲话中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习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在全党尤其是领导干部中引起广泛共鸣。树立底线思维,对于我们推进改革开放事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提倡在改革开放道路上"摸着石头过河",这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视察指导时的重要讲话,充满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智慧,闪烁着与时俱进的理论光芒,贯穿着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对我们做好当前各项工作、谋划"十三五"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根本遵循、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运用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底线思维谋划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