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长征中重大战役的研究2、长征中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的研究3、长征中统一战线的研究4、对西路军的研究5、长征中的人物研究6、长征胜利的原因和经验研究7、长征精神与加强党内团结研究8、长征精神与民族精神研究9、长征精神与民族复兴关系研究10、长征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研究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征文参考选题  相似文献   

2.
2006年以来,长征研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关于长征基本问题,学者们通过实地考察、系统整理、跨学科研究等方法进行了一些新阐发;关于长征历程,宏观上的辩证分析和微观上的据理释疑等均颇为可观,各路红军以及相关重要军事行动的研究成绩斐然,呈现出全面开花的新局面;关于长征中的中国共产党与红军,学者们比较关注党的政治民主建设、长征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会议尤其是"大遵义会议"等问题;关于长征精神,学者们在对长征精神基本内涵和现实价值进行深入研究的同时,对遵义会议精神、黎平会议精神、六盘山精神等"长征子精神"也进行了探讨,实现了研究视阈的新拓展;关于长征文化,学者们围绕长征文化基本问题、长征文学艺术、长征红色资源等进行了广泛讨论,发出了构建长征学的倡议和组织长征路线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推动了研究路径的新突破;关于长征人物,学者们在以长征女红军为代表的群体研究和以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为代表的个体研究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史实考证和人物评价等方面也取得了诸多新进步。长征研究要承前启后,还需要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聚焦的方向和更加专业的队伍。  相似文献   

3.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长征精神是一种先进的意识与文明的缩影,是红军夺取长征胜利的精神法宝。长征精神是无产者翻身求解放的斗争精神,是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艰苦奋斗、吃大苦、耐大劳的奋斗精神,是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阶级友爱精神,是一种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品德、价值观念的共产主义精神。弘扬长征精神,对加强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长征精神与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思想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征精神作为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对于共产党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大启迪作用。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要把长征精神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源泉,”“无论岁月如何更替,条件如何变化,都要发扬光大。” 一、长征是红军追求理想与信念的伟大壮举。长征精神就是对共产主义坚信不疑,坚定不疑的革命精神。新时期加强共产党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以世界观建设为根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 新时期弘扬长征精神,加强世界观建设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中华民族实现跨世纪发展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了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拓展长征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于10月24日举行了“研究长征历史、学习长征精神”为主题的座谈会。座谈会由室务委员石仲泉主持,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传华、陈威以及室内的研究人员出席了座谈会。郭德宏、叶心瑜、张琦、张树军、祝彦、韩泰华等同志先后在座谈会上发言。  相似文献   

6.
正《毛泽东思想研究》一书主要是以学术论文为载体,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研究、弘扬长征精神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等多个方面,全面客观地研究毛泽东思想。《毛泽东谈长征》一文主要对中国共产党开始长征的原因,长征时毛泽东的心情和感受以及关于长征的意义作了言简意赅的阐述,落脚点在"毛泽东谈长  相似文献   

7.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一笔巨大精神财富,长征歌谣是长征精神的重要载体。在弘扬长征精神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长征歌谣的研究,充分挖掘其时代价值。本文通过对长征歌谣的分类研究,来论述它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为背景,从四个方面浅析新时期对红军长征研究的几点思考,分别是新时期红军长征的研究现状、研究的特点以及研究中依然存在的问题,并且根据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分析新时期长征精神的内涵与研究长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长征日记、回忆录是由亲历者书写或口述的关于长征的经历和感受,集中地形成于三个历史时期并呈现出历史阶段性主题,具有细节真实、故事性强,语言朴实、生动感人,文采飞扬、个性洋溢等写作特征。长征亲历者日记、回忆录对于全面深入开展长征史研究、弘扬和传承伟大长征精神、培育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增强红色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0.
红军长征、西征在宁夏的征程中孕育了众多的长征资源。宁夏长征资源具有遗址遗迹丰富多样、伟人名人高度集聚、与旅游资源的有机交融、精神价值独特蕴含等显著性特质。用长征资源宣传宁夏精神,增强本土化党性教育,发展红色旅游,助推当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回顾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壮举,感知其中蕴涵的超凡绝伦的伟力,思考焕发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尤其思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长征,怎样才能像红军长征那样迸发出支撑民族前行的圆梦精神,怎样将长征精神与圆梦精神衔接,找到内在契合点,实现圆梦精神和长征精神的融合升华,以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是长征胜利纪念活动的根本目的和着眼点、着力点。一、长征精神与圆梦精神的各自内涵长征精神的内涵和特征已经有清晰的概  相似文献   

12.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一笔巨大精神财富,长征歌谣是长征精神的重要载体.在弘扬长征精神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长征歌谣的研究,充分挖掘其时代价值.本文通过对长征歌谣的分类研究,来论述它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世纪桥》2016,(5)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长征时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包含着五个方面的内容,不仅对当时有着深刻的意义,对现今中国也有巨大的作用。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坚持和弘扬长征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迹。长征作为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战略转移,是一次军事行动;但“长征精神”则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更是对民族精神的创新和升华。我们应当珍惜这个财富,更需要认真研究和开发这个文化资源。本文从文化的视角对长征精神提出一些看法。本文所论的“文化”,主要指思想文化或”观念文化”。笔者认为观念文化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作为精神产品存在的观念形态,即文学艺术、哲学、社会政治法律思想学说等,古代和中世纪在这方面的精神产品就是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5.
正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激励和鼓舞着全国人民奋发图强、砥砺前行。探讨长征精神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联性,做好赓续和弘扬长征精神,对于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价值。一、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长征作为我们党革命史上惊心动魄的英雄史  相似文献   

16.
继续长征     
正8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长征是一段苦难且辉煌的血火岁月,是一条永不褪色的精神矿脉,谱写了豪情万丈的英雄史诗。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本刊特邀请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专家陈坚、李东方等同志,从长征的历史回顾、长征精神的传播、不同人眼中的长征、理想信念的力量等角度,解读我们心中永远的长征。回望长征,目的是让我们不要因  相似文献   

17.
红军长征所表现出的精神,是一座无与伦比的不朽丰碑。研究长征、弘扬长征精神,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弘扬长征精神,走好达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长征之路,必须做到: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坚定理想信念,发扬攻坚克难的牺牲精神;摒弃教条,实事求是,灵活创新;发扬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精神;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18.
付松 《当代贵州》2017,(48):44-45
正长征精神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其可贵之处在于,它能够在漫长的时间积淀中转为对现实的启示,体现了党之魂、军之魂和民族之魂。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11月16至17日,"长征论坛——长征精神与革命老区发展"在盘州市举行,来自国内的100余名专家学者、红军后代以及长征沿线党史部门负责人等,围绕"弘扬长征精神、颂扬老区人民、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这一主题,深入探讨革命老区的  相似文献   

19.
长征精神是民族精神的灿烂瑰宝,是世代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梦引领强军梦,强军梦支撑中国梦。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把握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从历史源头、理论逻辑和现实关照中,厘清中国梦、强军梦与长征精神的互动传承关系,更好把握长征精神的时代内核。  相似文献   

20.
<正>刘艳君在2017年2月27日《人民日报》撰文指出,长征是20世纪影响中国命运的重要事件之一,是充满理想和献身精神、用意志和勇气谱写的史诗。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前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在弘扬长征精神中坚定理想信念。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习近平同志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