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犯罪原因问题的研究是伴随着对犯罪问题的思索而相始终的。从古希腊时代开始直到现当代,西方犯罪学界关于犯罪原因问题产生了浩繁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应当成为我们思考犯罪问题的重要借鉴对象。本文将对西方犯罪学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关于犯罪原因的学说与理论进行考察,对于西方学者所提出的预防犯罪的对策,也予以简要介绍,以期对构建我国的犯罪学研究与犯罪预防策略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关于犯罪原因问题的研究是伴随着对犯罪问题的思索而相始终的。从古希腊时代开始直到现当代,西方犯罪学界关于犯罪原因问题产生了浩繁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应当成为我们思考犯罪问题的重要借鉴对象。本文将对西方犯罪学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关于犯罪原因的学说与理论进行考察,对于西方学者所提出的预防犯罪的对策,也予以简要介绍,以期对构建我国的犯罪学研究与犯罪预防策略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犯罪可以从不同侧面进行研究,而犯罪学与刑法学的研究是这些不同侧面的重中之重,犯罪——犯罪原因——犯罪对策是犯罪学的研究轨迹,而犯罪——刑罚则大体体现了刑法学中的犯罪关系。但在这些研究中,人的主体地位是决定性的因素,人之为人,在于其情感因素的作用,因此,虽研究视角不同,但主体性因素决定了要对人的情感因素进行探析,其中,既有个体情感因素,也有社会情感因素。恰当评价情感因素的作用,在犯罪原因的探求中体现了人的主体性,而在定罪量刑的过程中亦是达至罪责刑相适应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抽取1997-2007年十年间发表在《当代青年研究》、《中国青年研究》、《青年研究》和《青少年犯罪问题》四本杂志上的研究文献(共1646篇)为调查对象,从犯罪原因、预防矫正、研究方法、各类犯罪类型及特殊人群犯罪研究五个方面对文献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近十年来,即1997-2007年,有关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探讨主要从家庭和社会文化因素进行研究,从学校教育角度进行分析的文献很少。对青少年犯罪问题进行预防矫正主要从社会文化因素当中的社区矫正着手研究,占据了此类文献的绝大多数。对于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实证研究在中国还是很少,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法。在各种犯罪类型当中,有关性犯罪的专项研究最多,其次是校园暴力及毒品的研究也相对较多。农民工及其子女的犯罪问题也成为时下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除家庭、学校、社会等不良因素影响外,其不成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不良的人格特征是他们走向犯罪的内在原因,了解特征和掌握青少年的犯罪心理、犯罪动机和不良人格特征及矫治的内容方法,对我们在少年审判工作中寓教于审,教育、感化、挽救少年犯有很大的帮助和极其重要的意义。一、少年犯罪心理矫治的概念少年犯罪心理矫治,就是对已形成犯罪动机和犯罪意识的个体,或已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的少年,通过深入分析和诊断他们犯罪心理原因和特征,确定矫治改造方案,纠正和消除犯罪动机,矫正其特有的人格障碍和缺陷,从而使…  相似文献   

6.
城市青少年犯罪原因的实证研究——以上海市S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青少年犯罪作为当前,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其产生原因是复杂而多元的,通过对225名正在接受社区矫正的违法青少年的问卷调查研究后发现,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在于社会转型期的社会现实、家庭环境质量低下、个体自身生理心理特点、不良同辈群体影响和有效社会控制缺位五个方面。基于此,作者提出干预建议,力求对预防青少年犯罪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理论历来关注犯罪研究,它对犯罪行为的研究特色主要体现在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方面。心理学家倾向于对犯罪行为进行精确的定量研究。本文回顾了近30年以来国外心理学关于影响犯罪因素的一些主要研究,其中涉及到传统的智力因素、人格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同辈群体、情境因素、动机因素和决策因素等。因为智力、人格、家庭、学校和情境等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传统因素,所以。本文着重地介绍了影响犯罪行为发生的动机因素和决策因素。并还进一步提出,个体的犯罪行为不仅受到犯罪倾向与犯罪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个体在犯罪机遇前的理性选择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差别交往理论是美国20世纪犯罪原因的社会学观点发展中的里程碑。它突破了传统的从生物和心理异常方面探讨犯罪行为原因的研究定式格局,将视线切换到“正常的人”是如何学习进行犯罪行为的问题上,牢固确立了“犯罪行为是习得的”观点。本文试图从差别交往理论的犯罪观入手,探求其理论的积极意义所在,并以此为根据,揭示其对我国青少年罪犯防治的有益启示,以期对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人犯罪的个体因素主要是指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是指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能发生直接影响或与其他因素发生交互影响而促成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心理变项,诸如人格特质、自我概念、心理需求、情绪、压力、生活适应、智力等因素,生理因素是指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情形。健康的身体以及愉快的生活,使未成年人偏差及犯罪的可能性就会降低;抑郁性、焦虑、自卑、不安、自制力、攻击性等人格特质使未成年人偏差及犯罪的可能性增大;自我概念与自我认同低会增大未成年人偏差与犯罪的可能性;情绪稳定性低、自我控制力差会增大未成年人偏差与犯罪的可能性。个体因素是未成年人犯罪各因素的核心,其他(家庭/学校/同辈群体/社会)因素相互作用,并与未成年人的个体因素发生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犯罪被害人学是20世纪仍年代脱颖而出的一门新兴学科,对犯罪黑数问题的解决、犯罪原因的深化研究、司法公正、犯罪被害人与司法机关的合作、犯罪预防的“平民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对犯罪被害人学的五个主要理论范式,被害性理论、个人被害因素理论、生活方式暴露理论、日常活动理论、被害人化理论进行了评介。  相似文献   

11.
差别交往理论是美国20世纪犯罪原因的社会学观点发展中的里程碑。它突破了传统的从生物和心理异常方面探讨犯罪行为原因的研究定式格局,将视线切换到“正常的人”是如何学习进行犯罪行为的问题上,牢固确立了“犯罪行为是习得的”观点”。这一理论的基本命题为社区矫正制度的确立提供了科学性依据,为社区矫正方法的探索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2.
对性犯罪从情景因素的角度进行研究,有助于克服传统犯罪原因论中只注重从社会角度展开,从而难以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具体措施指导预防实践活动的弊端。性犯罪的罪前情景可分为原发性情景和过渡性情景。原发性情景是直接诱发性犯罪动机的情景;过渡性情景是影响个体将犯罪意图外化为性侵害行为的情景。此外,个体面临某一情景时的心理状态,即犯罪人的主观体验,也是性犯罪的情景因素之一。研究性犯罪情景预防的策略,必须从行为人和被害人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罗新安先生在《缺钙:青少年犯罪的一个生理因素》(《青少年犯罪问题》,2002年第5期)一文中,通过抑制反射和本能反射的生理原理,以及神经信号传递特征的分析,提出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观点:缺钙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证明这一观点,作者以“树大自然直”的古训来说明:有过犯罪倾向或犯罪记录的青年人的“复归”是由于体内钙含量恢复到正常水平所致。这一理论在探索青少年犯罪原因的研究中着实提出了一个新的视角,但仔细推敲,却是经不起琢磨的。笔者认为,仅仅依据对人体生理机能的简单分析,就把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归结为缺钙是不妥当的。现对罗新安先生一文的质疑陈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已成为社会亟为关注的问题,而对聋哑青少年的违法犯罪,仍没有引起整个社会的足够重视,处于被人遗忘的角落。构成聋哑青少年失足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与健全青少年犯罪的共同方面,又有聋哑人的特殊因素。从共性来看,他们也和健全失足青少年一样,道德品质差,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劳而获、损人利已等不良思想日积月累,这是构成他们违法犯罪的内在原因,而社会大气候的影响,则是构成聋哑青少年犯罪的外部诱发因素。从特殊性来看,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聋哑青少年心理和生理发展的不平衡,是…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一直是最为引入注目的社会角色和群体,青少年犯罪问题也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当前对转型期青少年犯罪原因的研究大多缺乏广泛性、全面性和系统性;控制理论历来是解释青少年犯罪原因的重要范式,现代控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是与青少年犯罪原因研究相伴而生的,是随着对青少年犯罪原因研究的逐渐深入而展开、发展、完善起来的;从西方控制理论出发,可以发现我国社会转型期还存在引发青少年犯罪的三个主要特殊变量,包括腐朽思想文化、社会转型与教育教学改革;笔者尝试“移植”和“整合”控制理论,建构“三层面八因素”犯罪变量模型,并把它作为我国转型期青少年犯罪原因研究的一种“范式”。  相似文献   

16.
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世界各国的“顽症”。其中,未成年人以团伙形式犯罪更以其范围广、危害大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文章首先理清了未成年人以及团伙犯罪的内涵和外延,指出未成年人团伙犯罪是三人以上少年组成,具有较为松散的组织形式,共同实施违法犯罪的活动。又着重从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来加以分析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论述腐败问题与犯罪的关系入手,论证了政治腐败所导致的反面示范效应是犯罪增长的社会性因素,分析了腐败与犯罪在内在的逻辑关系上、发生的形式与内容上、产生的原因上的紧密的关联性,并且发现二者在数量的发展变化上具有同步性。因此提出腐败问题是影响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重要负面因素,这将直接导致青少年犯罪。基于以上论证,提出了在教育、文化和大众传播等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徐魏 《法制博览》2013,(2):70-71,69
我国的累犯和惯犯率呈上升趋势,这直接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清楚透彻的深入了解犯罪的原因,只有了解犯罪的原因后,我们才有可能找到正确的方法去解决它。本文正是从犯罪的原因入手,深入探讨累犯和惯犯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力图从根本上解决累犯和惯犯问题。  相似文献   

19.
根据对山东省女性青少年罪犯的抽样调查结果分析,当今女性青少年犯罪存在六大特征:女性青少年犯罪在人数上呈递增趋势,侵财犯罪呈增多趋势,流动人口犯罪增加,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新型犯罪苗头增多,农村籍罪犯和无业人员仍是女性青少年罪犯中的主要群体。从社会原因、个体特征、心理特征分析女性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预测山东女性青少年犯罪的发展趋势,并从五个方面提出预防青少年女性犯罪的对策建议,即:强化家庭以及学校的责任,构筑预防犯罪的第一道防线;加大立法步伐,从法律上保障女性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完善社区保障功能,健全社区保障的预防体系;发挥妇联主导作用,建立公力救济机制;利用社会资源,健全帮教体系。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以来,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问题—直被我国社会学和犯罪学界所关注。通过对理论界近十年来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的研究进行系统的文献梳理,重点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特征和犯罪原因解释以及预防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刑事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