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一个客观的事实,但是,有人认为或主张,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是不可取的,中国本来应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对这种错误的说法,应该进行一次认真的讨论。中国为什么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且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个问题换一个说法就是,中国为什么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如果说,其原因就在于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更先进,这不是完满的科学的答复。西欧资本主义初兴时,有些先进的思想家反对资本主义制度,认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制度才合乎人类理性。他们的善良愿望并不能决定社会发展的进程,资本主义制度还是在西欧各国发展起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由于自己内部的矛盾而灭亡,社会主义制度必然代之而兴,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在发展社会生产,使生产的结果造福于人类,并为一切人的自由发展创造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一条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当今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体系发生的一些新变化,向这条规律(或者说整个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了挑战。一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没有一个变成社会主义国家,而且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相对稳定发展;二是社会主义运动在前进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局部地区出现了倒退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论产生怀疑和动摇;国外一些敌  相似文献   

3.
事物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就是在相互比较,相互斗争中存在和发展的。因此,讲社会主义,就必须讲资本主义,必须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比较与斗争。斗争的结局,是社会主义必定代替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一、怎样看待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社会,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进步。但是,资本主义从它诞生起,就带有一个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就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的必然结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社会是在否定资本主义之后建立起来的一种崭新的社会,它应该也必然是朝气蓬勃,生机盎然的社会。社会主义的生机归根到底在于它适应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正是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出发,不仅科学地论证了让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而且充分论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然而,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包括我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都不是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而是在落后的基础上建立的,因此,在一个时期内,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显示得  相似文献   

5.
中国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已经成为现实。那么,经济落后的中国为什么能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它和社会主义制度应当建立在生产力相当发展基础上的原理是什么关系?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众所周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正是从这个原理出发,马克思、恩格斯在一些早期著作中曾提出,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英、法这些资本主义发达的国家同时发生并取得胜利。这是他们根据当时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从野蛮到文明的一大飞跃.资本主义是人类发展史上最后一个剥削制度,马克思预言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时写道:"人类社会的史前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实现这样大的一个飞跃,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必然充满了斗争与失败、前进与后退,曲折与成功,特别是当代社会主义还处在开创的历史进程,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前进的道路,更不可能是笔直的.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可以从社会主义发展的长期性、曲折性与探索性三个方面去理解. 一、社会主义发展的长期性  相似文献   

7.
按人们对传统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与资本主义相比,社会主义代表着更高的生产力。当生产力在资本主义制度内再也不能发展时,资本主义制度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然而,中国在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的生产力水平上,搞了几十年社会主义,成就相当伟大,这该如何理解呢?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受到空前严峻的挑战,中国也经受了强劲的冲击。如何估量这种挑战和冲击的实质呢? 两大问题,都制约着第三个大问题的回答: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是历史的误会吗?如果  相似文献   

8.
唐纯良  翟志 《理论探讨》2001,3(3):17-19
现代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特点是一系列落后或相对落后国家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 ,不以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为条件 ,首先胜利和发展并且进行着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伟大实践。这是新的时代课题 ,是马克思时代未提出的、更是未解决的课题。俄国十月革命本来是比较落后国家发生的无产阶级革命 ,斯大林接班后没有解决好这个课题 ,是导致苏联崩溃的决定性的内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独创性的新民主主义论继承发展的新飞跃 ,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独创性的理论地位。它纠正了过渡时期短暂论、“苏联模式”和单纯解决所有制等错误 ,把马克思主义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又享用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果的设想变为现实 ,并以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 ,为当代社会主义运动树立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9.
《理论导报》1999年第2期上张定鑫撰文认为,邓小平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一个新贡献是成功地处理了中国社会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第一,邓小平正确地划分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制度因素(阶级性)与资本主义社会文明成果因素(非阶级性)之间的界限;第二,客观地比较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现有体制在促进生产力发展上的优劣及一定的互补性;第三,客观地比较了社会主义制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实践是人类社会运动史上的伟大成功。这表现在:实现了对资本主义超越的首次破题,进行了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的伟大尝试,进行了超越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创造实践,进行了计划经济的伟大尝试,开辟了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实践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开辟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天地。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必须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方向,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同资本主义的关系。我们要开拓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清社会主义运动出现的新特点,澄清对社会主义错误认识的思想迷雾,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相似文献   

11.
一、和平演变是社会主义面临的现实危险“和平演变”是西方资产阶级以资本主义的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的渗透和经济的诱惑为手段,在社会主义国家培植其代理人和反动派,腐蚀人们的灵魂、动摇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推行资本主义的社会模式,以和平的方式使社会主义制度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战略。西方资产阶级颠覆社会主义的战略手段是随着国际阶级斗争的形势不断发展变化的。从世界上第一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诞生的那一天起,资产阶级就从来没有放松过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武装干涉、颠覆破坏和渗透活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斗争就构成了国际社会的一个基本矛盾。从十月革命起到二次世界大战结  相似文献   

12.
从六个方面分析概括在当今世界现实中,作为具有超越资本主义和否定资本主义的物质、精神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意义的新社会文明因素因子,即实践中的活的社会主义因素因子,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内生长的征象,尽管这些因素在其发展中仍然受到现今的资本主义制度的阻碍,但它也充分证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发展过程,是当今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3.
《科学社会主义》2021,(2):153-161
社会主义在美国从未缺席,其独特性表现为社会主义是以与自由主义相向而行的形式进行。新冠疫情大流行,激化了美国的各种社会矛盾,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动荡,社会主义呈现出新动向。尽管现在美国还难以形成一个能够挑战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主义运动,但是每一次因缓解危机而不得不进行的改革和调整都会给旧制度注入新因素。在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内,社会主义因素不断增多和积累的过程,也就是美国向着社会主义趋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发展是社会主义的中轴理念,社会主义运动不断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空想社会主义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化生产为前提,阐述了超越前人的发展理念。科学社会主义在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指出了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从而解放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人间正道。列宁主义的发展理念强调对资本主义矛盾特殊性的分析,并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构而推动社会发展。毛泽东思想强调与民族国家相适应的发展理念,把握中国化的革命和制度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制度替代为重心的发展,推进到以改革和创新促进发展的时代,更精彩地应对了人与自然的冲突、发展不均衡等新课题,五大发展理念再一次展现社会主义对人类文明的引领。  相似文献   

15.
人类历史的车轮已辗转到20世纪90年代,世界范围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思想体系、两种社会制度、两种价值观念的斗争,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新的格局。国际资产阶级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企图,在有的地区、领域不同程度地凑手。面对这种严  相似文献   

16.
迄今为止,几乎所有的科社教材均毫无例外地认为,能够创造出“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毋庸置疑,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对资本主义的否定,必然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得多。这种优越性最终应当从社会生产力这个社会发展的终极因素中体现出来。本文要提出讨论的,并非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必须具有这个基本特征或优越性,而在于:科社教材在阐述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个基本特征时,忽视了对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技术条件的分析,容易使人们在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一基本特征的理解上造成错觉,给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带来困境。  相似文献   

17.
姜素勤 《理论探讨》2007,1(3):14-16
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可以自发地孕育和形成社会主义因素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成长起来的社会主义因素,如合作经济、对经济实行政府干预和宏观调控、社会保障制度的广泛推行、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制度、三大差别的逐渐消失、征收高额累进税、资本社会化等为这个观点提供了佐证。准确把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因素,对于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无产阶级革命道路以及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极少数人,为了达到他们妄图推翻共产党的领导、颠覆社会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罪恶目的,极力宣扬资产阶级民主,歪曲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在他们眼里,不是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更民主,而是资本主义制度比社会主义制度更民主,只有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才能有真正的民主。对于这种颠倒是非的资产阶级自由化谬论,必须予以揭露和批判。民主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民主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民主作为国家形态和政治制度,属于上层建筑。人类早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是首先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范围内开始的.但任何一次社会形态的更替,都是全球范围的斗争,只有战胜国际资本的联合反抗,社会主义才能不可逆转地代替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只有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各个方面赶上并超过发达资本主义,才能最终取代资本主义.在此之前,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只能是对立、斗争、竞争、并存的关系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可以在经济落后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但不能在同一基础上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不能人为地"大跃进",不经历一段相当漫长和曲折的道路,就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困难、曲折的道路不等于错误的道路,失误和挫折也不等于选择道路的错误.中国不走社会主义道路,必然遇到更大的灾难.承认困难,准备走艰苦曲折的路,是对社会主义有信心,有毅力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邓斌 《理论探索》2006,19(4):44-46
马克思晚年的东方社会理论提出了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吸收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果的设想。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及其实践,肯定了中国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进入社会主义;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比较系统地回答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跨越”之后的难题,从而把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