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认识《中国律师》,源于我的职业,走近《中国律师》,则是被她那充满着活力,洋溢着激情的朝气所吸引。每当打开带着浓浓墨香的扉页,总会被她的标题所震撼:“律师,一个遗憾的职业”,似乎道出了我的心声;“轻轻地,我走近你”,短短的话语,亦是我发自内心的同感;“因为我们正年轻”,则使我深深感受到了年轻的《中国律师》,正用年轻的心和年轻的力,意气风发地走向新时代。……借着柔柔的灯光,静静地走进《中国律师》为我展开的世界,那一份愉悦,只有细细地品味;那一份满足,只能慢慢地享受。我喜欢改版后的第一版块,“主题与中…  相似文献   

2.
通过叙述语法这一角度梳理中国古典名剧《牡丹亭》,可以找出剧本在陈最良角色上表现出的显在叙事特征 ,发现“春”等作者的话语 ,以及典故的叙事扩张现象 ,从而勾勒出《牡丹亭》的叙事轮廓和中国戏剧叙事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3.
安徽大学教授黄书泉在《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上撰文《人文关怀:法律理念之延伸》指出:自中央电视台1999年开播《今日说法》栏目后,我基本上是每期必看,极少遗漏。促使我持久观看《今日说法》的深层原因和内在冲动却并非来自主流话语的“学法”、“懂法”之类的法律意识,而是这个节目所传导的人间情怀。  相似文献   

4.
“认真对待法律的空间性”是《乡土中国的司法图景》的作者提出的一个命题。法律空间性的含义可以从“城市——乡村”、“国家——社会”、“西方——中国”三个视角来阐释,这种阐释立足于真实生活,对于法理学研究而言,这种立足真实生活的民众中心主义分析范式对中国法理学寻找个性化的话语,努力让法学言说更加靠近社会现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魏梅 《经济与法》2002,(8):18-19
市场支配地位又称控制市场的地位,是德国《反限制竞争法》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使用的概念,但这两部法律并没对它的含义作出明确界定。美国反托拉斯法使用的相关概念是“垄断力”或“市场支配力”,指企业在相关的市场上具有控制价格或排除竞争的能力。日本的《禁止垄断法》则使用了“垄断状态”,用以表明事业者在一定规模的相关市场上占有较高的市场份  相似文献   

6.
记得梁启超先生在一个世纪前曾饱含深情地在他的《少年中国说》中指出:“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少年中国,与国无疆。”哲人的话语跨越时空,至今仍激荡在我的耳边,“宪政中国”在用法上就是对“少年中国”的一种借鉴。组织“宪政中国”丛书,是我长期以来的一个想法,是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国的法治建设。这样一种感觉,在“…  相似文献   

7.
《中国监狱学刊》2010,(3):93-93
赵慧珠在2009年10月19日的《学习时报》上著文《“中国教训”同样应引起重视》说,“中国教训”包括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8.
五十年代后期中国文坛上出现的“百花文学”,深受原苏联“解冻文学”的影响,触及到官僚主义、情爱等建国初期创作题材的禁区,并呈现出“非英雄化”的倾向。但由于中国作家精神资源的相对贫乏、与西方文化的隔绝,尤其是他们尚未能摆脱中国的政治语境来全面理解人道主义,他们的作品缺乏对人的异化的深入揭示,因而“百花文学”作家们尚无力担负起使文学突出重围的重任。  相似文献   

9.
近代以来的中国法学在很大程度上是西法东渐的产物,故而受西方影响极大。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不同法律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本属常态。然而,由于西方文明的强势地位,西方话语对中国法学渐有从“影响”转变为“宰制”之虞。考察五百年以来西方话语在中国知识界——尤其是政法学界的兴衰沉浮与话语嬗变,我们可以隐约发现一个从“鬼话”到“童话”再到“神话”的轨迹,值得深思。在文化自觉、文化自强与文化自信开始成为知识界愿景的今天,我们应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更为清醒和开放的心态来看待西方话语:抛弃鬼话,认清童话,破除神话。既要反对盲目排外,也要反对妄自菲薄,而应以翔实的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认清真正的西方与中国,将西话变成真话,助力“中国法理”的构建及中国法学的国际话语权争夺,最终确立其在人类政法智慧版图上的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10.
苏力《送法下乡》与徐昕《论私力救济》对正处在研究方法转向中的中国法学而言意义重大。两书主题和内容各异,但表述方法却有一定程度的相似:都采取了以个案为切入的写作进路。然而在“小叙事”的获取方式上,两位作者却是迥异的。把两书中个案获取方式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论私力救济》与《送法下乡》中的一致与转变。这种以个案切入为写作思路的转换是目前中国法学研究典范更迭的一个表征。  相似文献   

11.
吕娟 《法律与生活》2010,(24):14-15
如果你30岁了还没有看过《穷爸爸。富爸爸》,可能你不爱读书;如果你在2010年没有听说过“富二代、穷二代、官二代”并参与相关讨论,那么,你真的“OUT”了。这些在2009年夏天由网络催生并迅速蹿红的词汇,在2010年全国“两会”上,正式进入最高民意机构的视野,成为公共话语。  相似文献   

12.
《中国监狱学刊》2010,(3):77-77
朱大可在2009年3月24日的《钱江晚报》上著文《中国传统文化的弊端》列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四个弊端:1.帝国专制制度对奴性的培育,以致独立人格无法确立。2.儒家教义对终极信仰的制止。它把所有人的关系限定在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放弃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也放弃了人和神的关系,放弃了内在的超越和终极关怀。儒家“子不语怪力乱神”,拒绝言说神话和童话,以致中国上古的起源神话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13.
《公民与法治》2014,(20):F0002-F0002
王殿明,河北省和谐文化研究会会长,致力于“和”文化的研究和弘扬,是“和”文化的传承者、创新者、建设者,在“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思想上,进一步提出“举和旗、求和道、生和美、和天下”的“和”的宗旨,主编《中国和学年鉴》、《华夏和谐文化第一村》系列丛书,《中华新二十四孝》、《和之说》、《和千问》、《史伯研究文献辑录》等“和”文化著作。  相似文献   

14.
从1978到2018年,中国人权研究从“姓资姓社之争”到“人权属性之争”“人权主体之争”“人权首要内容之争”“主权与人权之争”,在“批判西方”中逐步走向“对话西方”;进而到以发展权为核心的中国特色人权理论和话语的自主塑造。这是人权研究逐步摆脱阶级话语,克服中西话语对抗,艰难确立中国人权研究主体性自觉的演进过程,也是人权研究“中国/西方”“传统/现代”二元对立的语式和研究方法的建构与解构过程。今后的人权研究仍要极力关注:政治性与学术性的相互交织;“引介移植”与“自主塑造”的辩证;抽象演绎与具体人权研究互为犄角;人权话语与叙事研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教师话语权力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育制度的功能赋予教师以制度权力,它包括“话语权力”和“筛选权力”。话语权力即教师传递主导意识形态的权力。其话语内容在一元化封闭社会中表现为“被控制的共识”,在多元化开放社会中表现为“协商的共识”。其运作方式表现为文化专断、政治的社会化等。通过对我国现行小学语文课本人物形象所承载的意识形态的分析,本文指出了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规范性话语内容具有浓厚的政治性和大众性,而超越性和理想性、时代性和包容性颇显淡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监狱学刊》2009,(2):163-163
方祥生在2008年10月30日的《光明日报》上著文《警惕“中国救世论”》说,最近,西方有些人抛出了“中国救世论”。在他们看来,只要中国打开其国库的闸门,让外汇储备流向这次金融危机的发源地美国和重灾区欧洲,世界就能安度金融危机,也可延缓世界经济萧条的到来。今天的“中国救世论”与昨天的“中国威胁论”、前天的“中国垮台论”,有并曲同工之处,  相似文献   

17.
“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打草惊蛇”、“浑水摸鱼”、“美人计”、“空城计”,这些读者耳熟能详的经典话语.均出自我国古代的兵书《三十六计》。本文是一位北京法官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实际,  相似文献   

18.
时下,与“闪客”、“闪存”等话语一样,“闪婚”成为部分都市年轻人追捧的一种时尚。“闪婚”,意思是闪电般地相识,闪电般地恋爱,闪电般地结婚。《闪婚》的关键在于“闪”字,即很快,快到一霎间。  相似文献   

19.
吴晨光在2007年12月24日的《大家文摘报》上著文《找工作为什么越来越难》说,尽管1997年的劳动力供求比也在100:70左右,但那时候,本科毕业生还是香饽饽,现在基本算是大白菜。2008年又将有大约560万普通高校毕业生杀入就业市场。这个数字与2007年的相比,相当于多了12个集团军。这些大学生都没有经过技术培训,无法完成高级蓝领的工作——其实,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是严重缺乏高级技工的。所以出现了大学生过剩而“技工荒”的局面。这就是劳动部官员和专家们称为的“结构性失业”。  相似文献   

20.
但凡缺乏“国际范儿”,且富舍“中国特色”的事物,往往容易被贴上“中国式”标签、活跃在中国官场的“秘书帮”,用“中国式”来修饰,虽然流俗,倒也贴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