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梅傲  陈子文 《电子政务》2023,(11):104-115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赋予了国家安全概念更具时代性的内涵,数据安全也因此愈加得到重视。数据安全的保障高度依赖监管制度的完善,我国也依据实践需要初步构建起一套数据安全监管制度。我国现有数据安全监管制度主要由事前预防制度、事后处置制度,附加以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制度为典型的特殊领域制度构成,基本实现覆盖数据生命周期及重点领域的监管。然而,上述制度在设计及运行方面均存在不足之处,产生了主管部门不明、监管制度模糊、制度适用重叠等问题。对此,须结合制度设计之目的,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引下,在制度的颗粒度、衔接性方面进行改进,方可发挥数据安全监管制度维护数据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忠生 《求索》2010,(10):41-43
金融监管制度变迁是新的金融监管制度的创立,并替代、改变或扬弃旧的监管制度的过程。我国的金融监管制度经历了从一元压抑型金融监管制度,到控制性金融监管制度,再到审慎性金融监管制度的变迁过程,具有明显的渐进性、强制性和政府供给型制度变迁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实践表明,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对政府的市场监管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本文综合学理和实践视野,探讨了市场信用监管体系的构成特征,即市场信用监管是以信用信息为基石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的集合,是实现全方位监管、全过程监管、精准化监管的集合。其核心价值是完善市场资源有效配置机制,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促进新型市场监管体系全面升级。采用制度主义的视角分析了政府在市场信用监管中的制度供给、制度执行、制度维护和制度创新四大政府责任,并用结构-过程的视角结合具体实践分析了事前、事中、事后阶段以及全过程监管中可创新的一系列监管规则和制度。  相似文献   

4.
数字化时代,数据已成为一种重要资源。数据的流动尤其是数据出境可能会对个人安全、社会公共安全乃至国家安全造成重大影响,因此需要对数据出境进行科学合理有效地监管。文章在分析数据出境典型安全事件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我国数据出境监管实践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参考国外相关做法,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健全数据安全监管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制定并完善数据分级分类统一标准、构建顺畅高效的数据出境监管体制机制、做好数据安全监管专门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创新数据出境监管技术手段、加强数据安全的宣传教育与督查等对策建议,在保障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确保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5.
公安监管工作有其自身的规律,研究探索公安监管工作规律,对确保公安监管工作的正确方向,提高公安监管工作的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公安监管工作体制在适应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公安监管制度伴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而不断成熟完善,公安监管制度适应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安监管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教育、感化、挽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安监管工作的基本方针,保障被监管人员合法权益是依法治国的要求,坚决杜绝"牢头狱霸"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安监管工作的鲜明立场,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安监管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公安机关要研究把握公安监管执法的内在规律,研究确保监所安全文明的新思路、新方法,落实保障被监管人员合法权益的措施,研究做好被监管人员教育转化的有效方式,研究新形势下加强公安监管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推进公安监管文化建设,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安监管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方政府安全生产监管是政府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安全生产监管制度在不断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从明确监管责任、完善日常监管制度、调整监管考核机制、改进监管问责机制等几个方面着手,逐渐完善我国地方政府安全生产监管的制度,提高政府治理能力与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7.
物联网构筑安全智慧监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全是公安监管工作中最为关注的要素,如何实现对监所在押人员精细化安全管理,保障监所安全规范运行,是公安监管的核心工作。探讨了如何使用物联网等技术构筑安全智慧型监所,实现监所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和智能化,进而提高监所安全管理水平,全方位保障监所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8.
陶斌智 《前沿》2011,(2):80-82
本文通过我国与新加坡外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探索两国外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异同,借鉴新加坡外资银行监管的有益经验,以期在保障国家金融安全的前提下,推进银行业的对外开放,按照审慎性原则和国际良好标准完善外资银行监管体系,促进我国银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金融安全与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二、各国金融危机的法律防范与国际金融监管立法(一)亚洲金融危机的根源及法律制度的缺陷(二)运用法律手段防范金融风险,用立法推动金融改革(以上见本刊第6期)(三)世界金融一体化条件下的国际金融监管立法作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世界金融~体化、金融自由化已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全球服务贸易市场进一步开放的同时.国际金融风险不断加大,一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银行跨国经营发展迅速,金融同业竞争加剧,传统的由银行所在…  相似文献   

10.
构建长效疫苗监管机制是当前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工作,它关系到人民健康、公共卫生安全和国家安全。而近几年曝光的疫苗安全事件,造成的社会影响极其恶劣,引发了公众对国产疫苗安全的担忧。疫苗是兼具市场化和公共性的特殊药品,因此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监管体系是保障疫苗安全可靠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制度的视角,分析了我国疫苗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即监管法律体系不完善、行政单边治理诱发权力腐败以及行政机构职能不清。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必须要坚持法治社会,深化疫苗监督体制改革,强化和提升政府监管能力和监管效率,重塑人民群众对国产疫苗的信心。  相似文献   

11.
我国政府规制研究的现状分析与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1997年至2003年国内学者公开发表的640篇规制研究论文为样本,重点对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者学科背景进行了客观描述和评价,并对我国行政学界在日后的政府规制研究中所可能做出的贡献做了一次初步的探索。本文认为,政府规制研究理应成为行政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它在比较行政学、政策学、组织管理、制度理论和行政改革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对深化我国规制理论和规制改革实践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China has an appalling record of workplace safety in its coalmining industry. This article first traces the long-term trends of fatality at different types of coalmines, then analyzes why the number and rate of fatalities in the industry have remained so high, and finally discusses how the government has gradually overhauled its regulatory system to cope with the dreadful state of safety. Based on the case study,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China's transition from state socialism has not resulted in a Hayekian night-watchman state but in a new regulatory state, which exerts controls over a wide range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via standard setting, supervision, monitoring, and enforcement.  相似文献   

13.
我国食品公共安全规制体系的政策取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食品公共安全规制体系包括四个基本要素:规制主体、规制客体、规制工具和规制目标。本文基于确保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规制目标,分析了我国食品公共安全规制其他三个基本要素各自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食品公共安全规制体系的政策取向:一是加强规制主体之间的协调,克服规制失灵;二是强化对规制客体的规制,克服市场失灵;三是设计和优化规制工具组合,提高规制效率。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食品安全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食品安全已远远超越人们对维持生命基本物质需要这样的简单层次,但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尚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毒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因此,需要从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的保障体系、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能、建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的社会推动机制等五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此促进我国食品安全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As China proceeds with a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unprecedented in human history, it maintains an urban-biased governance regime in many areas, including food safety regulation. Using secondary data and interviews with officials from the Changping district in Beijing, this article systematically define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dual food safety regulation regimes, highlighting differen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four dimensions: policy structure, funding source, staff structure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This article also provides an explanatory framework to understand this dual regime's development and persistence from a neo-institutionalism perspective. Three main explanatory variables are advanced: historical legacy, dual incentive structures, and dual economic and industrial patterns. While China's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governance structure, including the food safety regulatory regime, are not complete by Western standards, we emphasize this problem is best understood by examining China's unique socioeconomic and cultural context.  相似文献   

16.
Gu Xin 《当代中国》1998,7(18):271-301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llectuals and the party‐state in 1980s China. By drawing insights from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the author proposes a new theoretical model, which is called ‘plural institutionalism’, as an alternative to the conceptual schema of ‘civil society against the state’ currently prevalent in the related literature. To examine the explanative power of the new model,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activities of four groups, which represented the four organizational forms of Chinese intellectual public spaces in the 1980s, is presented. The shaping influence of historically evolving institutional configuration upon different actors’ political preferences is highlighted to explain the diversity of the relational patterns between intellectuals and the party‐state. In the final part, the analysis centers on the institutional channels that linked intellectuals and students, and reveals the role of the institutional factors in shaping intellectuals’ political preferences, choices, and actions in the Tiananmen Movement of 1989, giving an explanation of why Chinese intellectuals failed to prevent the student's movement from its tragic radicalization.  相似文献   

17.
多部门食品安全监管的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食品安全究竟以哪一种方式进行监管最为合适,这一问题一直是学界和政府关注的焦点。本文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研究发现,"单部门"监管模式在中国不可行,食品安全监管的历史沿革和行政生态决定了我国应采取"多部门"监管的模式,它适合食品安全风险监控的客观需要,总体上利大于弊,存在正效益。  相似文献   

18.
该文通过数学模型的演绎,揭示出政府经济职能不在于产权的制定与管理,而在于通过制度调整,不断促成经济活动新形式的出现;通过制度的稳定,保障经济活动达到人们期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交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社交平台在给用户带来便利的同时,其安全威胁也随之凸显。脸书"泄密门"等事件已显现出大数据时代网络社交平台风险的新向度,加强网络社交平台风险治理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研究世界主要国家网络社交平台治理的相关政策法规、机构设置及其治理实践,发现各国均注重网络社交平台的监管立法,并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网络社交平台监管,同时也引导网络社交平台自治、鼓励多主体共同监管。目前,我国网络社交平台的法律监管体系有待完善,多主体治理机制尚不成熟,存在较大的网络社交平台风险问题。可能的应对策略包括:进一步完善网络社交平台监管法律体系,推进技术手段的深入运用,加强政府引导,鼓励多主体参与,注重培养网络社交平台自治和用户自律意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