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寒冰 《思想工作》2005,(4):44-44
去年11月16日,美国总统布什任命赖斯为国务卿,接替已宣布辞职的鲍威尔。康多莉扎·赖斯是美国有史以来领导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第一位女性也是美国政府中第一位身居高位的黑人女性。她最初是一个民主党人,后来成为共和党的鹰派人物,助手们常常称她是“斗士公主”。赖斯是布什在外交事务方面的老师,布什的外交政策从头至尾都深深地打上了赖斯个人风格的印记。  相似文献   

2.
布鲁诺·鲍威尔的宗教批判构成马克思早期思想形成的重要理论环节。早期马克思对康德哲学“应有”与“现有”矛盾的疑惑使他走向了黑格尔哲学,受青年黑格尔派领军人物鲍威尔的影响,马克思的博士论文选题表现出了与其自我意识哲学的一致性。马克思从鲍威尔的哲学立场出发高度评价了伊壁鸠鲁哲学,伊壁鸠鲁所实现的由实体哲学向自我意识哲学的转向,包含着哲学体系与现实世界的关系,而马克思在高度评价伊壁鸠鲁哲学的同时也存在着不满,表明马克思与鲍威尔自我意识哲学直接的一致同样也包含着潜在的差异,这种潜在的差异就映射出马克思向“现实”的靠拢,自我意识哲学需要迫切地融入现实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3.
《中国保安》2004,(18):24-25
鲍威尔和同名黑猫合影13日、星期五再加上一只黑猫,对西方人来说这都是“预示”坏运气的“凶兆”。但美国国务卿科林·鲍威尔却偏不信这个“邪”,他决定在8月13日(星期五)和一只与他同名的公猫合影。这只名为“科林·鲍威尔”的黑猫将在13日“访问”美国国务院,并“拜会”和它同名的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会面之后,两位鲍威尔将在鲍卿的办公室外合影留念。一名国务院官员告诉路透社记者,这只黑猫被“爱猫者协会”评为“年度之猫”,该协会请求两位鲍威尔一起合影留念,作为该协会发行的2005年册的封页。这只猫的主人西·豪克自豪的说,…  相似文献   

4.
1947年台湾发生的“二·二八事件”,距今已经整整60年了。中国纪年60年一个甲子,一个轮回。回首“二·二八事件”以及60年来围绕着“二·二八事件”的争议和研究,我们应当可以总结出一些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虽然不掌管任何部门,也不指挥任何部队,但常常是早晨第一个见到总统和晚上最后一个离开总统的人。康多莉莎·赖斯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担任这一重要职务的女性,以她自己特有的行为方式成为华盛顿最有权势的人之一。美国总统布什对她评价说:“赖斯不仅杰出,而且经验丰富。她是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员。我相信她的判断力,她充满了智慧。”  相似文献   

6.
政经人物     
《观察与思考》2006,(15):5-5
<正>赖斯:斡旋黎以冲突7月24日,美国国务卿赖斯正式开始中东之行,以出其不意的方式首访贝鲁特,与黎总理福阿德·西尼乌拉、国民议会议长纳比·贝担等官员讨论当前黎以冲突危机。然而,赖斯的中东斡旋之旅在首站黎巴嫩便遇挫。赖斯提出的“紧急”停火一揽子方案,包括黎以双方停火、黎巴嫩政府军和国际部队部署在黎南部地区、在距黎以边境以北30公里区域内解除所有真主党武装。最为重要的是,停火必须与后两个条件同时实现。然而,这一方案遭到贝里反对。分析人士认为,建议“紧急”停火未果,赖斯所谓“基于持久原则”的和平也难以消除美国在阿拉伯世界的盟友、欧洲盟国和联合国对当前黎以形势的焦虑。  相似文献   

7.
要论评选世界上“最难产”的总统,命运多舛的尤先科恐怕应该榜上有名。先是黯然落选却不服输,自己宣布就职总统,继而又闹出二恶英中毒,面容被毁,最后直到终于赢得被某媒体评为“历史上最纷乱的大选”。1月23日,这位乌克兰自由派领导人经过一番磨难终于修成正果,总算正式宣誓就任乌克兰总统。这同时也标志着该国持续两个月的因选举风波造成的政治危机随之烟消云散。也许有人会佩服尤先科的不屈不挠的坚韧,而更多的人则看到的是尤先科背后的欧美背景。在尤先科的就职典礼上,人们都看到了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北约秘书长夏侯雅伯等国际政要的身影…  相似文献   

8.
作为鲍威尔宗教批判重要组成部分的“宗教异化论”源自于黑格尔的“不幸意识”,最为鲜明地体现了鲍威尔宗教批判的锋芒 ,与费尔巴哈的宗教批判一起构成马克思由宗教批判向政治、社会批判过渡的理论前提。全面阐释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之作为超越一切思辨哲学的根本性质 ,鲍威尔的宗教异化论是一个不可缺失的历史环节 ,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的一个新的维度———宗教批判的维度  相似文献   

9.
摒除谄媚者     
你怎样才能成就大事?鲍威尔说:“只有靠吸引最优秀的人才。”  相似文献   

10.
身影     
吴仪:蝉联“2005年度世界最有影响女性排行榜”亚军据《纽约邮报》报道,全球知名杂志《福布斯》近日公布了“2005年度世界最有影响女性排行榜”。其中,美国国务卿赖斯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蝉联冠亚军。《福布斯》杂志由衷地赞叹道:“这位现年66岁的中国副总理,自1962年起便在中  相似文献   

11.
幽默     
《就业与保障》2007,(4):56-56
推销良机汽车商对自己的推销员说:“我想,这是你向鲍威尔推销一辆新轿车的最好时机。”推销员颇为不解,问:“这是为什么呢?”经理说:“别忘了他是个好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08,(1):34-35
美国对陈水扁年关算总账2007年12月22日,综合台湾媒体报道,美国国务卿赖斯首度公开评论台湾当局的“入联公投”。赖斯在国务院年终记者会上说,我们认为以台湾名义申请加入联合国是一项挑衅性的政策,这将不必要地加剧台湾海峡的紧张局面。这并不能在国际舞台为台湾人民带来任何现实利益,这就是美国反对台湾“入联公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文化研究”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扬 《学习与实践》2007,(1):146-151
文化研究作为伯明翰的传统,其两代传人理论阐发的方向不同,可见出文化研究重心从文学到社会学的转移。文化研究作为一种意义生产,则体现在大众文化叫板主流意识形态的颠覆态势。由此本文就文化研究和社会学的关系展开辨析,揭示两者在符号转向、“自我”描述和知识态度上显示差异的同时,终将在重申社会生产性方面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14.
美国当选总统,得克萨斯州州长布什在得州宣布了其新政府的第一位内阁成员人选,任命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为国务卿。如果这一任命获得参议院批准,鲍威尔将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国务卿。  退休将军鲍威尔1937年4月5日出生于纽约,父母是牙买加人。他于1971年毕业于乔治·华盛顿大学,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87年至1988年任里根的国家安全顾问。1989年被布什的父亲、当时的美国总统乔治·布什任命为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1993年离职。鲍威尔因策划指挥1991年的海湾战争而闻名。布什宣布首项任命 黑人鲍威尔将出任国务卿…  相似文献   

15.
鲍威尔走了,赖斯来了.除了皮肤颜色,两人似乎没有什么共同点.一个是战功赫赫的将军,熊熊战火淬炼出平和、包容的大将风度;一个是著作等身的教授,平静校园酝酿出澎湃、如火的内心激情.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全面回顾和系统总结了我80年的光辉历程和基本经验,围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进一步明确在新世纪的历,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马克《讲话》通篇体现解放思想、,贯穿着“三个代表”这条主线,反映出我们党、紧跟世界一、对我们党80年的奋斗业绩的新觉醒《讲话》从九个方面概括了中国共产党80年来对国家、对、对人民的丰功伟绩。前三个方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进入,都是史无前列的。80…  相似文献   

17.
忠诚的含义     
“忠诚”这个伦理词汇,这些年在商业管理领域里被使用的频率已越来越高,最近还有一本书,名字叫《忠诚的价值》,探讨的是客户忠诚度的商业价值,当然这里说的忠诚已越过传统忠诚的范围。传统忠诚的概念谈的是人与人以及人与组织的关系。这里还是想在传统意义上谈谈忠诚的问题,即人的忠诚。最近读一本书,名为《鲍威尔的领导秘诀》,鲍威尔先生对忠诚有一个十分独特的解释,读来觉得新鲜。鲍威尔先生说,当我们争论一个问题时,忠诚意味着你把真实想法告诉我,不管你认为我是否喜欢它,意见是否一致。一旦作出了决定,争论终止,忠诚意味着按照决定去执…  相似文献   

18.
袁原 《思想工作》2007,(6):40-41
美国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5月14日开始访问俄罗斯。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肖恩·麦科马克说,访俄两天里,赖斯和俄罗斯领导人将商谈多个议题,包括“伊朗、科索沃、巴以关系和(美在欧洲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等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推动两个文明建设的共同发展,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经过两年多的试验、摸索,设计出了“12345工程”,并制订出了该工程的实施细则。 “12345工程”的内容包括:“一岗一旗”、“二人结对”、“三德三星”、“四季四题”和“五个一”。“一岗一旗”是整个工程的龙  相似文献   

20.
这个世界上,大概大事除了国家民族的发展与安危,小事除了吃饭拉屎穿衣睡觉外,什么事情只要一和“全民”结合起来,恐怕就不大妙,譬如全民经商、全民炒股、全民写作、全民学外语,等等。最容易出现的结果就是一哄而起,虚张声势,滥竽充数,鱼龙混杂,最后落得个劳民伤财,一塌糊涂。而时下正热闹的全民读“博”,恐怕也在此之列。当然,“全民读博”是夸张之词,就是上世纪疯狂至极的“大跃进”年代,喊得最响的全民大炼钢铁,也不过只有几千万人的规模;至于全民写诗,“一村出一个郭沫若”,也只不过是“艺术上的夸张”。今天的所谓全民读“博”,当然也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