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兵 《前线》1983,(11)
这是两年前的事了,我在美术馆里看画展。那是一个中国血统的英籍画家,在国外颇有名气,到许多地方举行过画展。真是幸运得很,那天正值这位画家亲自为观众解说。我就在欣赏之余,也听听画家的介绍。我不是学画的,对画是外行,只因是中国人,对中国画不能不有所喜爱,就凭自己几十年耳濡目染所形成的审美观点来看画。她的许多画的确很美,有中国画的笔墨韵味,又吸收了一些国外的技法,有创新,又不难接受,特别是听了画家的亲自解说,更增加了对画的理解。从她的许多画里,的确得到了美的享受,又开阔了眼界,感到中国画的路子很宽,中国画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2.
赵月向徐海展示一幅画作,并称该画是当代某著名画家的真迹。徐海听后,当即以14万元的价格买下了此画。后来,徐海找到该画家本人鉴别后,才得知这幅画并非其所画。徐海将赵月告上法庭,要求撤销两人之间的买卖合同,并退还14万元画款。在法庭上,赵月说,双方买卖合同真实有效,书画作品的真伪也不能由作者本人来鉴定,应当由司法鉴定机构鉴定。徐海说,画家对作品真伪有决定权,  相似文献   

3.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有个故事,讲的是一位画家为齐王作画。齐王问他:“画什么最难?”画家回答:“画狗和马最困难。”齐王又问:“画什么最容易?”画家说:“画鬼怪最容易。”齐王不解:“为什么?”画家解释:“因为狗和马人人熟知,每天都能看到。如果你画得不像,人家很快就会发现。而鬼怪一类的东西,从来就没有人见过。所以你可以随心所欲,想怎么画就怎么画。”  相似文献   

4.
《当代贵州》2014,(15):57-57
梅因德尔特·霍贝玛(1638—1709),荷兰画家。作品多描绘乡村道路、农会、池阻半等,真实地表现了自然界多变的景像。其精确的透视为人称道。霍贝玛是一位对故乡怀有浓厚情感的田园风最画家。他一生的作品虽然不多,可是对每一幅画,他都作宴地观察,认认真真地去体验大自然的美与诗意。《林荫道》展现了一种乡野景色的平远透观美。画家用诗的语言再现了这种具有强烈透视感的田园最色,给观者心灵以舒畅的美感。由于这幅画成功地表现了焦点透视的技法,所以在美术技法教学上一直被用来作为古典的示范作品。  相似文献   

5.
“作画”     
他不是画家,可不停地在作画。他与画家不同的是手中没有画笔,他与画家相同的是付出的心血。他喜欢作画,只不过不是在纸上作画,而是在那154亩的土地上作画。他的画笔很特殊,只是一句话:“团结是硬道理,工作是硬道理,发展是硬道理。”他画呀画,画得如痴如醉,忘...  相似文献   

6.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0,(9):72-72
苹果 德国植物学家格贝里的一位朋友是位画家。有一次,画家把格贝里请到自己的工作室看一幅新作《陷于罪恶》,并征求意见。格贝里看了很久,突然说:“苹果画得不对!”“怎么不对?”画家连声问道。格贝里答道:“画中夏娃给亚当的那只苹果的品种是80年前才培育出来的。”  相似文献   

7.
清代早、中期,朝廷派了许多兼擅书画的外省籍官吏到贵州任职,他们从政之余常点染丹青,对贵州绘画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到了晚清和民国,情况颠倒了过来,这时一批黔籍画家因各种原因寓居北京(北平),用他们的作品征服了京城的官宦、文人,为贵州绘画赢得了声誉,谢鉴礼便是最早名闻京师的黔籍画家.  相似文献   

8.
人物画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的人在画在创作,和山水、花鸟画一样,是人们用来摹拟自然表现思想,自我陶醉的表现方法。画家或崇拜、或留恋、或欣赏、或向往这种境界,从而将美好的东西加以提炼,有机组合、高度概括,按照画家的意愿匠心独出,挥毫泼墨.将主观的东西客观地加以定格,就叫做画。于是和艺术两字沾上了边。  相似文献   

9.
《云龙图》     
《当代贵州》2014,(25):61-61
(绢本设色)陈容,字公储,号所翁,福唐(今福建福清)人。生卒年不详,活动于南宋后期,喜绘龙,亦能画竹。他每画成,辄自题跋,诗画映发,揭示画意。《云龙图》是一幅足以代表陈容艺术品风格的佳作。画中绘有一气势非凡,腾空飞跃的巨龙,凌厉的龙爪,飞扬的龙须,突兀的眼睛,锋利的牙齿,粗壮强劲的躯体,无不揭示了这是一条充满力量和超凡脱俗功力的神化了的龙,画上有画家自题:“扶河汉触华嵩。  相似文献   

10.
隔山 《党课》2014,(9):120-122
著名法籍华裔画家赵无极生前是法兰西艺术院终身院士、法兰西画廊终身画家,曾获法国骑士勋章。他毕生以独特的视角观察和思考,用心灵与画面共呼吸。他曾经说:“我不怕老去,也不怕死亡,只要我还能拿画笔、涂颜料,我就一无所惧,我只希望能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手上的画,要比上一幅更大胆、更自由。”这位被称为“西方现代抒情抽象派代表画家”的艺术大师,在海内外艺术界享有极高的盛誉。  相似文献   

11.
《学习导报》2011,(23):61-61
国王提供了一份奖金,希望有人能画出最平静的画。许多画家都来尝试。国王看完所有画,只有两幅他最喜欢。 一幅画是一个平静的湖,湖面如镜,倒影映出周围的群山,上面点缀着如絮的白云。大凡看到此画的人都同意这是描绘平静的最佳图画。  相似文献   

12.
海田 《世纪风采》2007,(10):42-44
丰子恺是我国现代画家,文学家,艺术教育家,1898年11月9日出生在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丰子恺从小就对线条和色彩敏感,那本为他启蒙的《千家诗》里的黑白人物被他用染料涂成彩色,。他描摹人物画谱,给同学画,给乡亲们画,甚至受私塾先生之命为学校画孔子像供人瞻仰,被人们叫做“小画家”。线条和色彩的魅力被他发现,并自此终生吸引着他。  相似文献   

13.
墨竹图     
《党课》2007,(7):F0002-F0002
“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出自苏东坡对宋代画家文同的一段评论。文同,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善画墨竹,是北宋时期重要的文人画家之一。他在竹林中筑屋,与翠竹朝夕相对。长年累月,竹子的生长规律和万般情态已植根于文同的心胸之中,待到画竹时,则振笔直遂,一挥而就。  相似文献   

14.
荔枝蜜     
杨朔 《党课》2014,(18):124-126
花鸟草虫,凡是上得画的,那原物往往也叫人喜爱。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欢。说起来可笑。孩子时候,有一回上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螫了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下来。大人告诉我说:蜜蜂轻易不螫人,准是误以为你要伤害它,才螫;一螫,它自己耗尽生命,也活不久了。我听了,觉得那蜜蜂可怜,原谅它了。可是从此以后,每逢看见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总不怎么舒服。  相似文献   

15.
绘事自述     
冯骥才 《求贤》2012,(3):37-37,39
我天性喜画,画在文先。上世纪70年代末一系列伤痕小说发表之前,已有15年丹青生涯。由于世人知我多缘自文学,故以为我先文后画。这里执意加以说明,是因为我后来的写作常常运用画家特有的视觉思维。  相似文献   

16.
徐恒足 《前线》2013,(4):87-87
1952年的一天,诗人艾青带一幅画拜访齐白石,请他鉴别真伪。齐白石拿放大镜仔细看了看,对艾青说:“我用刚创作的两幅画跟你换这幅,行吗?”艾青听后,赶紧收起了这幅画,回应道:“您就是拿20幅,我也不跟您换。”齐白石见换画无望,不禁叹了一口气:“我年轻时画画多认真呀,现在退步了。”原来,艾青带来的这幅画正是齐白石数十年前的作品。艾青走后,齐白石整天愁眉不展。一天夜里,儿子发现父亲一直坐在书桌前,一笔一画地“描红”。  相似文献   

17.
黄胄画狗     
隔山 《党课》2012,(3):119-120
黄胄是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画家之一。他擅长场面宏大、人物众多的水墨写意画,尤以表现新疆人物生活而著称。黄胄还擅长画动物,除了人们熟悉的驴和骆驼外,他画的狗也是名满天下。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设宴,答谢齐白石赠送印章和国画。齐白石愕然,问道:“我什么时候为主席作过画?”毛泽东笑着对秘书说:“把画拿来,请画家亲自验证验证。”  相似文献   

19.
《清夏》     
《北京支部生活》2012,(10):F0003-F0003
中国花鸟画以其民族艺术的鲜明特色.在世界绘画之林自成体系,独具风采。花乌画以精神为重,画家依据自然动植物的自然属性以及特征、环境等,赋予它们以人格化的精神内涵。也就是说一幅花鸟画的意境表现画家的思想感情、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0.
李良旭 《廉政瞭望》2012,(10):66-66
一 弗洛伊德是英国公认最伟大的表现派画家。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想请他给自己画一幅画。于是,她派皇室大臣去请弗洛伊德到皇宫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