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的主体性及其理论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表现为从史前原始社会"共同体主体性"到多数人的"个体主体性";从阶级社会中少数人为主体之主体性到多数人为主体之主体性;由主体性不充分发展到充分;从理念论证到实然享有。  相似文献   

2.
虚拟世界对人类生存空间的拓展,为人的主体性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领域,但也引起了许多争议。本文主要立足于马克思的实践基点,分三个层次——虚拟世界的本体论存在、运行机制、价值定位——论证了人的主体性地位的不可动摇性,从而使我们能更好地对待虚拟世界。  相似文献   

3.
论实践的思维方式与有中国特色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蕴含实践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理论两个层次的内容,其中所蕴含的实践的思维方式对于当代中国更具有实质性的意义。这一思维方式不仅决定着马克思学说的理论性质,也是建构有中国特色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立场和原则。实践的思维方式对马克思和当代中国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内在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主体间性角度出发,论述了被追诉人主体性的内向性和外向性,提出了内向性的两个价值向度:人格尊严、意志自由之选择机能;外向性的两个价值向度:主体性意义上的平等、维权与自卫,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被追诉人主体性权利构成的元权利、程序生成性权利概念,阐述了被追诉人元权利构成:无罪推定权、程序参与及选择权、平等对抗权和辩护权,建构了元权利与程序生成性权利的矩阵关系,并进而分析了元权利的相互关系以及各元权利所蕴涵的主体性价值。  相似文献   

5.
人的主体性是人作为主体所特有的属性,它的内涵指人在与外界的相互影响与作用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马克思说,人是历史过程的主体,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意味着人在社会关系中并不是消极无为的,可以在认识社会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从必然中赢取胜利。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上,我们不仅要尊重历史规律,实事求是,更要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这样才能使中国的改革走得更快更远。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其构建过程必然要凸现人的主体性。人的主体性的觉醒,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求和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尊重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真正把人放在社会主体的地位,促进人的主体性觉醒,确立人的主体性地位,为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论“人的可能”与教育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人的存在在本质上说实际上是一种可能性存在,人的可能性存在是人的存在的基本形式之一。一切的教育努力归根结蒂都是建立在人的可能之上并且为了实现人的更大可能,扩大和丰富人的可能既是教育的逻辑起点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人的可能发展受到来自两方面力量的作用,一曰外在力量,一曰内的力量。以往我们的学校教育更多关注地是影响人的可能发展的外在力量,强调教师、学校、环境以及其他社会条件和技术手段对人的可能发展的影响,而较少深入系统地研究影响人的可能发展的内在力量即人在可能发展中的自我塑造的力量。为此,要对以往的教育理论进行改造。真正的教育应是面向生活世界的教育,应肩负起促使受教育寻找可能生活之路的重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人权、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特别是党把"以人为本"作为新时期党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之后,马克思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理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谢芬芳 《法制与社会》2012,(22):210-211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重要的人文关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为之奋斗的目标,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本文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核的解读、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反思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以论述新时期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新时期促进人的发展提供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0.
<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发展史上具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其中对"现实的人"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探讨,更是有着基础性的作用和意义.本人试就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做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新公司法规定了一人公司制度后,引发了一些争议和讨论。其中一人公司是否具有法人资格,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认为,一人公司具有法人资格,同时,一人公司的出现,对传统法人理论是一个大的突破,使我们有了新的视觉。  相似文献   

12.
13.
人的主体性发展与中学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主体性,是人在社会实践中不断生成和发展的。充分发展以培养人的主体性为最终目的为主体性教育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当今学生主体性迅速发展的客观要求。作为常常被主休恶性循环研究所忽视的中学教育,必须弃教育中那种难知难智型的认识传递与智能训练的框架,遵循主体性原则,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培养自由发展的、富有创造性的主体的人。  相似文献   

14.
主体性是认识论中的主要内容,我们对主体与主体性的区别存在着模糊认识。当前,我们面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就给我们进行认识和改造的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如何发挥主体在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使主体在社会实践中表现出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主体显示出主动和主导的主体性质,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崭新任务和宏伟目标。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人的平等发展、应有发展、人的社会特性和谐发展、人的个性自由发展四个方面的科学内涵,其实质就是人的最根本的发展。本文指出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在发展要求、价值取向、实现途径和相互作用四个方面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杨敏 《法制与社会》2013,(32):206-207
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必须在教育中加强主体性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主体性的发挥程度可以作为衡量教育质量水平的尺度,以大学生主体性为指导思想的教育应成为当代高校教育的一种应然发展方向。根据大学生主体性教育的内涵、意义及必要性,结合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思想,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对大学生主体性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18.
孙秀云 《行政与法》2004,3(7):12-14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指每个人的一切潜能的最充分、最自由、最全面的发展和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具体包括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人的自由个性的充分发展.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是理论与现实的统一、绝对和相对的统一.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提出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观点,使"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了新的时代内涵,把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提到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对理论和现实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有认识的必要性。而正确认识人的本质问题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实践过程的重要前提。《共产党宣言》最早提出了"人的自由发展"的光辉思想。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人的本质问题提出了两个著名的论断,分析它们的异同对于进一步明白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内容以及它的实现路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进行理论及现实依据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主体性理论为视角,切入关于历史发展规律性的研究。通过对主体性问题内涵的探讨,得出了具有主体性的人民群众在选择历史前进路径时,会遵循具体的、根本的、长远的利益标准来决定历史规律现实化的具体形式,从而决定历史规律的实现方式的结论。这就是所谓"抽象历史规律——以根本利益为中心的主体性选择——历史规律现实化"的历史实践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