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无电流斑电击伤的鉴定是法医学中的难点之一,由于缺少明显的体表痕迹,此类案件的鉴定难度较大。国内外学者采用光镜、电镜、原子吸收光谱等仪器,利用组织化学等方法,对无电流斑电击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笔者在此将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希望能够为此类案件的鉴定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 附着在电流斑上的金属,可以用微量化学、原子光谱、扫描电镜以及中子活化等方法鉴别金属的种类,为判断电击伤入口及导体种类提供线索。在微量化学法中,文献上多介绍 Schaffner 法。但如针对铁导体,则仍从普鲁士蓝及硫氰化铁灵敏、简便、易行。本文通过实验及检案工作中应用的体会,现将此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1案情摘要某男,40岁,工作时被380V电击右手。检查见:生命体征平稳,右前臂、右手高度肿胀,桡动脉搏动微弱;右腕尺侧、右足远段大片坏死炭化,Ⅲ°烧伤;右踝至足中段肿胀,浅Ⅱ°烧伤;右手麻木感,手指屈曲畸形、末端发绀,手腕环形烧伤。诊断:右前臂中段、右踝关节以远电击伤;右前臂  相似文献   

4.
低压电电击死的法医学鉴定在形态上主要依据皮肤电流斑来确定,但在实际工作巾尚有电流斑不明显,甚至缺如的案例.使鉴定工作产生一定难度.本文依据文献资料对电击伤的机制及无明显电流斑的电损伤的各种相关指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低压电电击死的法医学鉴定在形态上主要依据皮肤电流斑来确定,但在实际工作中尚有电流斑不明显,甚至缺如的案例,使鉴定工作产生一定难度.本文依据文献资料对电击伤的机制及无明显电流斑的电损伤的各种相关指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正> 电流斑由肉眼或组织学观察有时难以确认,尤其是凶杀案件中,在电击死亡后,尸体经伪装或因腐败,从形态学确诊电流斑困难更大。因此,如能在可疑电流斑部位的皮肤组织中,检出接触皮肤导体的金属元素,对确认电击致死具有重要意义。作者结合两起案例,利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对人体皮肤电流斑进行检验。现将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7.
电击伤组织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Qin ZQ  Gong YC  Huang XH 《法医学杂志》2001,17(3):142-144
目的 观察电流传导路径上器官、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 方法 对 SD大鼠进行实验性低电压电击。结果 触电部位皮肤的上皮细胞胞浆内基质凝固、膜系统断碎;骨骼肌肌小节出现异常收缩带;心肌的变化也较明显,可见局灶性溶解坏死并出现异常收缩带;电流传导路径上外周血管、神经的改变以血管明显,血管内皮细胞胞浆中出现空泡,中膜平滑肌可见溶解坏死,神经纤维仅见部分髓鞘松解。 结论 电击伤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可作为诊断电击死组织学变化的补充,为解决无明显皮肤电损伤的电击死案件提供形态学指标。同时也探讨了电击伤超微结构变化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8.
电流斑的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以及能谱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找出电流斑在扫描电镜下的特征性改变,作者用扫描电镜和能谱测定,配合光镜观察,对电击死者的22个皮肤电流斑和尸体上造成的18个皮肤电流斑和金属灼伤,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表明,光镜下电流斑的形态改变与过去学者所述基本一致。非典型的电流斑难与热灼伤相鉴别。扫描电镜下电流斑的形态特征为:(1)损伤底部和壁上可见散在的小孔穴,直径为30~100μm,深浅不一,边缘不规则;(2)损伤组织表面大量细胞碎屑和颗粒;(3)组织和脱落细胞表面有裂纹;(4)损伤区内有散在的异物颗粒沉积,其形态为球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电子密度较大。作者认为这些改变是电流作用造成,热灼伤不具备这些改变,故在扫描电镜下极易区别电流斑和热灼伤。所有电流斑均可测出与导体化学组成相同的金属元素。作者提出,扫描电镜下的上述形态改变和能谱测定结果可以作为诊断电流斑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案情程某,男,57岁,农民。1995年3月18日去责任田平上,发现照明电线已被风吹断掉在水田中;于是用右手抬起水田中的电线,当即被电击死亡。程仰倒在水田中,触电时间有20多分钟。尸检右拇指末节尺倒掌面、右食中环指第二节掌面、右小指第二节背面均有横条形电流斑人口,当五指屈曲时,各电流斑在一条直线上,可清楚显示当时手抬电线的姿态。电流入口斑中间呈黑色,已轻度碳化;基底呈灰白色,质硬;斑周围呈乳白色,隆起.有水气泡,多破裂,表皮松解;外围有明显充血带。电流出口斑位于左腰部,呈梭形,约7×4cm,表皮碳化呈黑色;擦去…  相似文献   

10.
电击伤的活体鉴定在法医学实践中并不多见,也很少有此类报道,本文试图通过一例典型案例的分析,来共同探讨电击伤的活体鉴定问题。1案例某男,18岁。某年6月4日,应邀到某汽车修理厂检修汽车时电击致伤,伤后即被送到某县人民医院、某大学附属医院等多家医院住院治疗,伤者目前呈植物人状态。据家属介绍,现场有工业电路(380V)及汽车电路(24V)两种电路,由于汽车修理厂否认电击事实,声称张某目前情况为自身疾病所致,为查明致伤原因,进行法医学鉴定。据伤后某县人民医院住院病历记载:6月4日17:30时许,张某检修汽车电路过程中突然摔倒,意识丧失,急呼…  相似文献   

11.
贯通线是用来直接为铁路各车站电气集中设备及区间自闭信号提供可靠、不间断电源的线路,其额定电压为10KV。本文对6起贯通线电击伤案例进行了分析,并与铁路常见的接触网25KV电击伤及一般的220V低压电击伤就形态学改变方面的异同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袁冠群  朱小曼 《法医学杂志》1992,8(4):179-179,181
案情简介:刘某,男,28岁.某看守所在押犯人.于1990年1月26日(除夕)晚上10时多,在监仓里带头并指挥同仓60名犯人唱歌,闹得乱哄哄的,看守人员告诉他不要这样做.过了一会儿,又唱起来,又警告他,再一会儿又来第三次,看守人员生气了,用电警棍电刘的颈部、喉头、舌尖,头部等处,之后刘步行回房,次日起不会讲话至今,  相似文献   

13.
电击伤致内分泌功能紊乱一例王军义,鲁敏阳泉市人民检察院(045000)陈某,女,37岁,工人.1993年4月12日10时许在工作中不慎被电击(电压为380伏),当即昏迷约15分钟。当时陈某正处于月经期,电台后月经停止。一个月后出现停经、毛发脱落等症状...  相似文献   

14.
电击伤最佳病理取材部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日常低电压电击后机体电流通路上极向化等病变规律和最佳病理取材部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电击组和对照组,建立左前爪-右后爪路径220V电击大鼠模型,取电极接触处皮肤、四肢血管、神经和周边组织及腹腔大血管,常规HE染色病理组织学图像分析。结果电极接触处皮肤基底细胞(skinbasalcell,SBC)核明显极向化改变,长/短径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高度显著,P<0.001;电流通路上腕和踝部血管及腹主动脉内皮、平滑肌细胞核的极向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中腕和踝部病理改变最明显;周围骨骼肌细胞核的长/短径比值无明显规律性。结论在电击死中最常见的“手-足通路”,腕、踝部血管可能为病理取材的最佳部位。同时,由于腕和踝部距离手脚掌较远,直接接触热源和化学试剂等其他可能引起“极向化”改变的因素机会少,因此,腕和踝部血管及其周边组织的极向化改变更具有电损伤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生前与死后电击伤皮肤NSE活性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竞花兰  胡丙杰  祝家镇 《法医学杂志》1994,10(3):97-99,M002
本实验采用非特异性酯酶Non-specificEsterse(N.S.E)组织化学方法对生前与死后电损伤进行实验研究,发现生前与死后短时间内的电损伤皮肤胶原纤维上NSE活性有显著差别(P<0.05),在相同实验条件控制下,电击后存活时间越长,电流斑皮肤周围的酯酶着色反应越深,范围越宽。实验结果表明,N.S.E对于鉴别生前电流斑与死后电流斑具有法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吴林长  李伟 《刑事技术》2004,(6):15-15,60
1 案例简介2 0 0 2年 8月 ,时值雨后初晴 ,地面尚潮湿 ,空气湿度较大。在某站停靠的电力货物列车上 ,一男性青年自一敞车侧墙向外翻出 ,当该青年站在车辆侧墙上缘正要下时 ,自接触网的接触悬挂上发出一团火花 ,“砰”的一声响后 ,该青年坠落车下 ,趴在距车约 7m的铁轨道碴上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脏电击伤后心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TIMP-1)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及其法医学意义。方法220V低压电电击复制大鼠电击伤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观测电击伤后不同时间点心肌TIMP-1免疫组化反应的表达情况及其面积积分光密度,并对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电击伤后心肌TIMP-1阳性细胞在伤后0.5h内开始增加,24~72h达到高峰,随后逐渐减少,至12d时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电击伤后心脏TIMP-1阳性表达细胞数呈现一定的时序性变化,可望将其用作推断电击伤后经过时间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Liu D  Wang H  Li SX  Ma XT  Duan YJ  Zhou HY  Zhou YW 《法医学杂志》2010,26(6):421-424
目的利用环境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environmental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energydispersive X-ray microanalyser,ESEM-EDX)研究电流斑微观形态特征及元素构成,以期为电流斑及电击死的鉴定提供更准确、客观的依据。方法用ESEM-EDX检测5例电流斑的扫描电镜形态、金属颗粒的形态及其元素组成。结果电流斑及周围皮肤可见电穿孔、金属熔珠,熔珠主要由铁、铜、铝等常见金属元素和金、钛、钡等人体少见的金属元素构成。结论 ESEM-EDX检测可为电击死的鉴定提供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 典型的电流斑,根据其大体形态和组织病理学的特征,结合案情,确定并无困难。有时,由于案情不清,损伤形态不典型或受腐败影响,要确立电击伤的诊断,则有一定困难。但通过特殊的仪器检查,综合判定,亦能作出正确诊断。现将作者所遇一例不典型的电流损伤,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测定,报告于后。现场尸检 1986年6月26日下午,某地从河中捞上一具无名男尸,尸体上身罩着  相似文献   

20.
一般法医学记载水中触电死亡者,其尸体皮肤电流斑不明显。作者遇到二例水中电击死亡尸体,其皮肤留有明显电流斑。其中一例电流斑达35个之多,在法医学案例上实属罕见。案例资料案情1997年3月6日中午,彭某(女,6岁)不慎落入蓄水池中(油长7m,宽7m,深2m,水中有一漏电的380V潜水泵)。赶来救护的叶某(男,17岁)跳入池中,入水后使劲挣扎几秒后身体便下沉。此时,路过的胡某入水救人,但其刚入水便感全身发麻,池边的人将其拖起。胡上岸后口吐白沫,嘴里喊:“水里有电……”。这时在场人找到水池边的电缆线,拉下电闸,将彭及叶救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