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小妹 《法制与社会》2012,(27):214-215
外来人员犯罪问题,已成为广州最为显著的社会治安问题之一.如何加强穗外来人员犯罪惩防工作,是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亟需解决的难题.各地区检察机关开展的外来人员犯罪惩防工作并没有很好地遏制外来人员犯罪.当前,检察机关宜从深化法制宣传、更新执法理念、拓展服务空间三个方面来加强对外来人员犯罪的惩罚与预防,推进参与外来人员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大工业的背景下,如何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如何加强对80后、90后外来务工人员的身心健康呵护,如何防范外来人员因心理危机导致抑郁、自杀、暴力犯罪等越轨行为,是摆在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对外开放建设的各城市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外来人员犯罪原因的分析,探讨如何防范外来人员越轨、犯罪。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广西玉林市中级法院本年度目前刑事一审审理的案件为例进行分析,从中总结出城市外来人员犯罪的一些特点并提出预防措施,还愿本文对于其他地区预防外来人员犯罪有所启发。该院二○○○年度目前共审理案件93件198人,其中涉及外来人员犯罪的案件26件56人,占28%。显然,外来人员犯罪率高于本地人口犯罪率,  相似文献   

4.
外来人员犯罪是一个社会难题,是摆在检察机关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司法实践的实际情况,对检察机关如何遏制外来人员犯罪进行一些思考,以期更好的解决外来人员犯罪,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5.
外来人员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但外来人员犯罪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外来人员犯罪案件中,司法机关因为外来人员流动性强的因素,为了保障诉讼的顺利进行都对涉嫌犯罪的外来人员采取逮捕措施,其中还包括了一些轻刑案件。在构筑和谐社会目标指引下,司法机关应当转变司法理念,以轻缓刑事政策为指导,对涉嫌犯罪的外来人员慎捕少捕,同时积极探索建立与轻缓刑事政策相配套的制度,对外来人员多采取除羁押之外的强制措施,既体现刑事违法惩罚性,又体现教育挽救精神。  相似文献   

6.
商勇  顾国云 《山东审判》2005,21(6):45-47
近年来,垦利县外来打工人员不断增加,所占辖区人口比例越来越大。虽然大量劳动力的输入解决了本县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支援了区域经济建设,但由于外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管理部门的管理又相对薄弱,使得外来人员成为犯罪的高发人群,给辖区的治安带来了较大的压力。我们通过对外来人员犯罪情况的分析,发现外来人员犯罪有以下特点:一、外来人员犯罪的特点(一)外来人员犯罪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2000年我院共审结刑事案件63件82人,其中外来人员犯罪案件9件12人,占全年总案件数的14.2%,占全年犯罪人数的14.6%;2001年共审结刑事案件77件110人,其中外来人…  相似文献   

7.
《中国监狱学刊》2007,22(6):55-59
外来人员犯罪数量逐年增加,引发外来人员犯罪主要有经济因素、政策因素、个体素质因素等,但同时,不能忽略社会保障制度与外来人员犯罪这问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社会保障制度不到位也是主要原因。完善外来人员社会保障制度将有利于降低外来人员犯罪率。  相似文献   

8.
张洪宇 《天津检察》2009,(4):24-25,17
近年来,外来人员犯罪处于高发态势,诉讼中对外来犯罪人员大量适用逮捕措施为惯常做法,但外来人员犯罪的多发现状并未因此得以改善。为此,笔者通过对我市2006年至2008年逮捕措施适用的情况进行分析,以探究问题的成因并提出尝试性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当前外省市来沪人员饱团成伙的外来人员团伙犯罪是个突出的问题。本文选择外省市来沪人员在徐汇区的团伙犯罪这一侧面为立足点,试图以点带面,粗浅地分析一下当前外来入员团伙犯罪概况,并结合公安工作提出几点不成熟的对策措施。外来人员团伙犯罪已经严重危及上海的社会治安秩序。  相似文献   

10.
蓝婷婷 《法制与社会》2012,(12):204-205
流动人口管理难一直是社会管理面临的问题之一,外来人员的违法犯罪问题同时也对社会管理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在创新社会管理的时期下,检察机关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肩负防治外来人员犯罪的重要职责.检察机关参与外来人员犯罪防治工作要站在坚持走群众路线,践行和谐司法,强化执法办案的立足点上,建立健全相关机制,打造高素质的检察队伍,以更好地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罗有顺  单家和 《法制与社会》2010,(34):188-188,196
伴随外来人员犯罪增多,外来人员刑事案件平等办理也备受关注。本文以HZ地区两级检察院20052009年外来人员犯罪案件为样本,分析了外来人员刑事案件平等办理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何蔚 《法制与社会》2011,(27):184-185
外来人员犯罪及未成年人犯罪长期以来一直是摆在我国相对发达地区司法机关面前的两个重要课题,而作为二者"结合体"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犯罪更是一个地区繁荣与稳定中无法忽视的环节,这一问题对于"北上广"之类的一线城市则显得更是突出。对此,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检察机关有义务对这一群体进行深入的了解与研究,从他们所面临的现状、成长环境以及融入社会的困难等方面入手,找到并解开这一群体容易走上犯罪道路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人员的流动性不断加大。一方面外来人员的到来给我们当地经济的繁荣发展带来了活力,另一方面外来人员的到来给我们当地的社会治安带来了不安定因素。本文在此就外来人员犯罪的情况作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满洲里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及对俄、蒙边境贸易的日趋火爆,前来满洲里市经商、务工、施工的外来人员也日益增多,在给满洲里市的经济建设带来生机、活力的同时,也暴露出由此而带来的治安问题。这其中的部分人员由于自身素质不高,疏于管理,长期处于流动状态,发生在他们中的犯罪案件比例相对较高。通过满洲里市院几年来受理案件的实际情况来看,2003年满洲里市院审查起诉犯罪嫌疑人301人,其中外来人员犯罪为85人,占总人数的28%;2004年我院审查起诉犯罪嫌疑人260人,其中外来人员犯罪为70人,占总人数的27%;  相似文献   

15.
葛彦昆 《刑警与科技》2008,(22):136-138
长久以来,邯郸一直被人们称为最适合生活与居住的城市。而丛台区又是这其中的佼佼者。近年来.丛台区在发展进程中遇到了巨大的压力,外来人员大量涌入.犯罪手段臼趋智能化和专业化,人们对公众安全感的诉求越来越高.与之对应的则是公安部门警力配备的相对薄弱。  相似文献   

16.
当前,刑事发案仍处于上升趋势,且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和变化。在犯罪主体上,外来人员犯罪比重居高不下,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比重增大上世纪90年代初,江苏省外来人口作案占全部刑事作案成员的25%左右,2002年达到38%。抢劫、抢夺案件中,外来人员作案比重分别达到45%和65%;苏南地区达到80%。不少外来人员以地缘、血缘关系结帮成伙,形成带有区域特点的犯罪群体。目前,江苏省外来流动人口已达770余万,其中盲目流动的近20%,不少人生活无着落,到处游荡,流出地与流入地都不掌握,已成为犯罪的高危人群。农村剩余劳动力和破产企业下岗职工的增多,也将给当地社会治安带来巨大的压力。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问题日趋严重,而且作大要案件、系列案件多,在犯罪团伙中起为首或骨干作用。据对江苏省近5年内放回的11万余名刑释解教人员的调查,发现有重新犯罪嫌疑的人员约占7%。“打黑除恶”斗争中,江苏省查获的黑恶势力团伙为首、骨干分子中,刑释解教人员竟占60%。一些人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上海市监狱系统外省籍服刑人员的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监狱学刊》2007,22(1):75-80
近年来,随着外来流动人员犯罪的增多,上海市监狱局在押犯中的外省(市、区)籍服刑人员呈逐年增长趋势,其基本构成及犯罪原因也呈现出多样化。为了更好地预防和减少外来人口犯罪必须加强外来人口管理,制定相关地方性法规,将外来人员的管理真正纳入法治化轨道。  相似文献   

18.
社区作为最贴近外来人员的社会组织,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其功能,就能有效的减少犯罪的诱发因素,从而实现预防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在任何一种社会形态中,总是存在越轨与犯罪。这在当前我国以改革开放为鲜明特征的利益调整过程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海口市作为我国最大特区的省会城市,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外来人员人数众多、情况复杂,体现出转型时期海南社会的越轨与犯罪活动的独特特点。本文指出研究海口市外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状况,对于提高社会和谐程度,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进程中的政治与经济问题对城市犯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但是,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各种城市问题却对城市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了诸多困扰。城市问题是城市犯罪孕育、发生和发展的温床,从整体层面上研究城市问题对犯罪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所有的城市问题中,城市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是两种主要的"城市病",而且二者之间联系密切、关系复杂,其互动效应与联动效应对城市社会治安大环境的形成,对城市犯罪问题的衍变,对犯罪行为的主体与受体的塑造等,都有十分深刻的影响。建国后我国城市犯罪在政治与经济问题的综合影响下,曾形成了4个犯罪高峰期,目前仍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