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的习惯像思想和行为的向导,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形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习惯是一种自觉、主动、持久、稳定的行为方式。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如果学生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那么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就会习惯成自然,它可以让学生行之有效地完成整个学习过程。习惯是养成的,习惯也是可以培养的。中学时代是学生受教育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最适宜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时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我们应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对地理学习有益的良好习惯。I.培养课前做好准备的习惯。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地理科目在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是副科,要学生花太多时间去学习是不现实的。因此,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要保证良好的课堂效率,课前准备就非常重要。一般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做到,把地理课本和相关资料摆放在桌子上,其他不相关的东西放进桌子,尽可能地排除一切影响学生上课的外在因素。2.培养课前预习、感知新课的习惯。  相似文献   

3.
习惯,是指人们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自身行为或活动倾向,具有渐进性、渗透性和稳定性的特点,一旦形成,想改都难。习惯分为好习惯和坏习惯。好习惯是造就人才、开创事业的基础和保证;坏习惯则是使人误入歧途、  相似文献   

4.
“习惯”一词,词典上解释为:经久养成,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社会风尚;亦或对某种条件逐渐适应。老鼠遇上猫,调头便跑,是本能,也是习惯;清明上坟祭祖,是风俗,也是习惯;进了庙门拜佛,路过坟场打怵,是心理作用,也是习惯;胖人面前不说肥,麻子面前不讲坑,是避讳,也是习惯。W TO要求我们遵守同一游戏规则。守规则的益处是长期的,是逐步显现的,它是最终目标。而挑战却会率先触动我们的生活,它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是急迫的、剧烈的。习惯的改变,有时候会让人“很不习惯”。习惯是一个中性词。人有高低之分,习惯也有好坏之说。据报载,两位日本友人应邀…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0,(16):59-59
习惯是人们一种行为的养成和自觉,《汉书》中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养成了“习惯”也就化怍了“自然”。人的一生中会养成很多种习惯,但最重要的莫过于爱读书学习的习惯。学习可以获取信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可以提升素质、陶冶性情、增强思维和创新能力。一句话,学习是人进步的阶梯。  相似文献   

6.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显然育人的关键在于使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道德品质的形成,靠在道德认识支配下,实践道德行为,养成道德习惯。习惯成自然,最终形成道德品质。”孔子也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许多见义勇为的人都不是出于一时的感情冲动,而是长期以来养成的良好道德习惯使然。因此,提高学校德育水平必须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把习惯养成作为学校德育的核心目标。习惯养成是一个由他律到自律,并逐步走向无律的过程,是一个缓慢的系统过程。一是从一日常规入手,抓学生养成教育。从上…  相似文献   

7.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显然育人的关键在于使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道德品质的形成,靠在道德认识支配下,实践道德行为,养成道德习惯。习惯成自然,最终形成道德品质。”孔子也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许多见义勇为的人都不是出于一时的感情冲动,而是长期以来养成的良好道德习惯使然。因此,提高学校德育水平必须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把习惯养成作为学校德育的核心目标。  相似文献   

8.
正常常听一些自叹命运不济的过来人感叹说,可惜当初没有好好读书。其实话说穿了,他自小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习惯是由一个人行为的累积而成定型,它决定人的性格,进而成为决定人生的重要因素。如果抽象地讲,就是行为变成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拿破仑曾经说过,成功和失败都源于你所养成的习惯。世上许多杰出的人士,他们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生活美满,即使遇到挫折,也能重新爬起来,生活比以前更好。询问他们成功的  相似文献   

9.
悦读书讯     
<正>如果读书也能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读书。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进步,靠的就是能读书又写书的本领。——季羡林《季羡林读书与做人》读书这个习惯是可以培养的,但若你在这个习惯里找不到所谓的志趣,就会特别容易放弃。即便你强撑也没有多大意义。但对读书上瘾后,就很难戒掉了。那些喜欢读书,真正对读书这件事如此专注的人,大多都因为对读书上了瘾。  相似文献   

10.
阅读习惯的养成,于己是个人修身益智的终生大事: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则是关系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国家大事。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顺其自然就可形成的,必须作为一门科学来培育。  相似文献   

11.
阅读习惯的养成,于己是个人修身益智的终生大事: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则是关系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国家大事。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顺其自然就可形成的,必须作为一门科学来培育。  相似文献   

12.
论读书     
正读书是一种阅读行为,是眼睛看、嘴里读、大脑想与心灵悟的统一,是人类独有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是人的生命的一部分。培育读书兴趣,养成读书习惯,提高读书能力,事关生命的质量,决定国家的未来。如饥似渴爱读书。读书需要  相似文献   

13.
培养习惯是很重要的。有人说,习惯不就是束缚人吗?不许做这不许做那。这个理解是片面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人的大脑的解放,从一些低级的行为中解放出来。习惯的培养是在培养孩子动作性习惯的同时,侧重培养他的智慧性习惯;在培养孩子的个人性习惯的同时,侧重培养他的社会性习惯和公共性习惯;在培养孩子的传统性习惯的同时,侧重培养他的时代性习惯。  相似文献   

14.
培养习惯是很重要的。有人说,习惯不就是束缚人吗?不许做这不许做那。这个理解是片面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人的大脑的解放,从一些低级的行为中解放出来。习惯的培养是在培养孩子动作性习惯的同时,侧重培养他的智慧性习惯;在培养孩子的个人性习惯的同时,侧重培养他的社会性习惯和公共性习惯;在培养孩子的传统性习惯的同时,侧重培养他的时代性习惯。  相似文献   

15.
潘桂林  曹利勇 《唯实》2012,(12):68-71
在非理性因素中,习惯对审判管理工作影响尤为明显。法官在工作中一旦养成良好的习惯,就会激发内在潜力和创造精神,从而促使审判工作不断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如何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来发挥法官个人因素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影响,是我们加强审判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6.
写字是学生接受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养成良好习惯、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郭沫若先生对中小学生写好字的论述是:"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得把字写得合乎规范,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横,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人可以写字,字可以写人,写字的意义远远超过练字本身.但是,在写字教学方面,我们一线教师中尚存在"不到位"现象:其一,认识不到位.部分教师对写字教学的认识不够,不安排"练"字时间,用抄写字词代替练字;其二指导不到位.  相似文献   

17.
生活方式是指人们的生存活动方法和形式,是人们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娱乐方式和消费方式等行为方式的集合,是人们基于其社会经济文化环境条件长期采取的一贯性行为模式。一般地讲,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在不影响他人权益的前提下,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人们生活方式的产生、变化、形成、延续,无不受其所处的经济、政治、文化、民族、宗教、地域等外界环境条件影响。同时,人的生活方式具有外部性,对外界环境也会产生影响。“谁是共产党员我一眼就能看出来”,一位名叫布罗克的德国老专家在中国第一…  相似文献   

18.
有些差距是天然的,无论你下多大力量也永远拉不平。比如中国的版图就是西高东低,北寒南暑,这样的差距构成的地貌格局才具有多样性。推土机能平整土地,可不能平整版图。人也如此,北温带的人高大,热带的人瘦小,不如此,就不适于那一方水土。你能改良一个家族,你改变不了一方水土中人的生命基因。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06,(11):79-80
第一句话:优秀是一种习惯。 这句话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土多德说的。如果说优秀是一种习惯,那么懒隋也是一种习惯。人出生的时候,除了脾气会因为天性而有所不同,其他的东西基本都是后天形成的,是家庭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日积月累养成的习惯。因此我们从现在起就要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使我们的优秀行为习以常,变成我们的第二天性。让我们习惯性地去创造性思考,习惯性地去认真做事情,习惯性地对别人友好,习惯性地欣赏大自然。  相似文献   

20.
人们的行动,往往会促成个人习惯形成。习惯不但能够体现人的素质,改变人的性格,更能决定人的命运。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183;詹姆士那句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