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慎独”     
要“慎独”刘保富慎独”一词,始见于《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其独也”即“慎独”,意思是在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能谨慎遵守道德原则。刘少奇同志曾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引用过“慎独”一词,他要求,共产党员“即使在他个人独...  相似文献   

2.
“慎独”,语出《礼记·中庸》:“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慎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见乎闻,故君子慎其独也”。所谓“慎独”,就是在独处活动时,有做坏事的条件,做后也不会被人知道,依然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地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做好事,而不做坏事。“慎独”作为一种修养方法,也是衡量一名党员干部道德修养境界高  相似文献   

3.
慎独,是一种美德。是中国伦理思想史上一个特有的范畴。早在秦汉时期,(《礼记·中庸》就指出,“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独也”。东汉时的经学家郑玄为此作注:“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就是说,要在“隐”、“微”之处下功夫,即使一个人闲居独处时,言行也应谨慎不苟。  相似文献   

4.
析“慎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德民  吕耀怀 《湖湘论坛》2002,15(3):46-46,88
诠释“慎独”一词,一般以《礼记·中庸》中的一段话为依据:“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郑玄注曰:“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闲居,即独居、独处。所谓慎独,就是指在一个人独居、独处之时,在其行为不为他人所见之处,也要做到谨慎有德。关于“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朱熹曾注云:“隐,暗处也。微,细事也”《四书集注》。朱子之注,或容有疑。“隐”指暗处不谬,但以“细事”释此处之“微”则不甚确当。古书中的“微”字,既可用以指称“细小”,如慎微之“微”,又可包涵“隐匿”之意。据《左传·哀公十六年》:“白…  相似文献   

5.
防腐必当慎独李克《礼记·中庸》篇云:“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不要以为没人看见,以为事情很细小,便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在任何情况下,即使是独处时,也应不忘用道德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曾有多...  相似文献   

6.
“慎我”,就是慎于持己,谨慎自我。览古察今,不难看出:贤智苦多谨慎,多成功;鲁莽者多冲动,多失败。所以中国早就有了“诸葛一生惟谨慎”,“关公大意失荆州”两句广为流传的警语。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旧体制转换的今天,领导干部增强慎我意识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慎我”,包括慎独、慎欲、慎微和慎终四个方面。 慎独。“慎独”一词,早在《礼记》的《中庸》与《大学》两章都曾谈到。《中庸》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大学》则强调:  相似文献   

7.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随着新旧体制的转换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各种思想文化、道德观念相互激荡。作为企业领导干部必须从“四慎”入手,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努力培养一种良好的品德,才能使自己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企业的事情办好。 一、慎独 “慎独”一词,始见于《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刘少奇同志曾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引用过“慎独”一词,他要求,共产党员即使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时,仍能自觉遵守纪律。江泽民同志也指出:现在有的干部权力一大,直接监督他的人少了,利用他、为他抬轿子的人多了。如果自己不警惕,组织上又不及时教育监督,就很容易出问题。目前干部队伍中的某些问题,特别是经济方面的问题,大都与不能做到“慎  相似文献   

8.
柏斌  普青山 《创造》2002,(2):35-36
防止和治理腐败,加强廉政建设,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制度及机制。目前,在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机制尚需健全,监督乏力现象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强调个人道德自律尤为必要。即使监督机制健全,领导干部处于无人监督的机会还是存在的,而送礼行贿也多是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一个人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个人道德修养,就难以自持。因此,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做到“慎独”。慎独,方能立德。“慎独”是一种道德修养方式,说是在闲居独处无人监督时,更需谨慎从事,自觉遵守各种道德准则。古人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相似文献   

9.
《时事报告》2013,(5):39-39
此语出自《河南程氏粹言·论学篇》,为宋代理学家程颐语。“自谋”意为对待自己,处理自己的事;“弃”意为放弃、背弃。整句话的意思是说,处理自己的事情时,如果态度不诚实,就是欺骗和坑害自己;与别人打交道时,如果态度不诚实,就会丧失道德良心,引来别人对自己的怨恨。儒家文化向来讲究“慎独”,《礼记·大学》就有“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的言论。曾子也曾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些话告诫我们,做人要胸怀坦荡,正直处事,切不可自欺欺人。  相似文献   

10.
《礼记·中庸》有言"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何谓慎独,先看一例。清朝雍正年间,叶存仁先后在很多地方做官,历时三十余载。一次,在他离任时,僚属们派船送行,然而船只迟迟不启程,直到明月高挂才见划来一叶小舟。原来是僚属为他送来临别馈赠,为避人耳目,特地深夜送来。他们以为叶存仁平时不收受礼物,是怕别人知晓惹出麻烦,而此刻夜深人静,四周无人,肯定会收下。叶存仁看到此番情景,即兴写  相似文献   

11.
《礼记·中庸》中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没有比隐微的东西更容易表现出来的,没有比细致的东西更容易显现出来的,所以君子独自一人时,做事应该谨慎。”  相似文献   

12.
防腐当自慎     
在廉政建设中,要做到慎初、慎独、慎微,这是近日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对全省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基本要求,是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增强自身免疫力、防止腐败所必备的修养。大千世界,有着各种各样的诱惑,“三慎”可说是一帖清醒剂,特别具有长效性。慎者,谨慎,小心也。慎初,就是要走好第一步,特别是在你手握大权、身居要职时,在你初次接触、头遭相遇时,面对不安好心的“心意”和裹着糖衣炮弹的“意思”,都要高度警觉,莫轻意笑纳,勿“下不为例”。否则,偷吃禁果终尝苦果,它犹如溃堤之缺口,一旦冲开后就难以收拾。慎独,就是要在独处时谨慎不苟,做到“莫…  相似文献   

13.
高队长是保安队里的“能人”,什么事情一到他的手里十有八九能办到。莫贪赃物的便宜!案例: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对腐败要零容忍。作为一种政治清醒,党员干部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厚道于身,这是从政的底线,守住了它就守住了整个人生。那么,怎样才能守住底线?在对古今修养方法的合理因素借鉴时,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着重强调了“慎独”。而今,引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员干部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就要优长于慎独,而慎独之功在“六谨”。因为,慎独的最高境界是孔子所说的“随心所欲”。  相似文献   

15.
黄河润 《政策》2006,(5):59-59
1939年7月,刘少奇同志在延安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演讲时, 曾讲到“慎独”两字。刘少奇同志说:“共产党员应该具有人类最伟大、最高尚的一切美德,具有明确坚定的党的、无产阶级的立场(即党性、阶级性)。”“他也可能最诚恳、坦白和愉快。因为他无私心, 在党内没有要隐藏的事情,‘事无不可对人言’,除开关心党和革命的  相似文献   

16.
传统儒家慎独学说浅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慎独是传统儒家提倡的一种道德修养方法,也可以指经道德修养后达到的一种道德境界。自儒家慎独之说形成以来,便为历代学者极力倡导,尤其为宋明理学家所看重,不少学者对其探赜索隐,阐幽发微,由慎独之说凸显心性之学的精微与圆熟。现代学者也对“慎独”予以关注。台湾学者韦政通先生说:“现代人恐惧独处,是一种很普遍的病,传统的慎独工夫,极有助于克治此病。慎独不只是一种修养工夫,也是自我培养智慧的一种必要的生活方式。”(参见韦政通编著的《中国哲学辞典》慎独条,台湾水牛出版社1993年版)本文旨在对传统儒家慎独学说进…  相似文献   

17.
满足不满足     
有句古话:“知足常乐”。语出《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它历来被视为一种人生精义。当代一位作家写道:“一个快乐主义者首先得有知足的修养, 就是古训所谓的, 知足常乐。” 近读俄国契诃夫, 发觉他也极奉“知足常乐论”。他说, 人生中总有许多不愉快的事情, 怎么才能在苦恼和愁闷的时候也感到幸福呢?这就是要“善于满足现状”。他甚至要你想到:“事情原来可能更糟呢。”比如, 要是你的手指头扎了一根刺, 你应当高兴“挺好多亏这根刺不是扎在眼睛里!”又比如要是你住得较远, 你想到命…  相似文献   

18.
“慎独”本是儒家的修身之法、笔者以为将其用于反腐倡廉也并不牵强,由于社会上的一些腐败行为往往是在社会监督机制难以触及的情况下发生的、故而倡导清廉之风很有必要倡导“慎独”一人独处时、也严于律已,谨慎不苟,这是儒家“慎独”的思想内涵_即无人监督时仍依照一定的社会道德来约束自己与此相反,一些人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的卑劣行径却令人不齿一旦没有了公众的“碍手碍脚”。平日藏藏掖掖的过分的物欲、情欲、权力欲等等便现出原形,而公德、纪律、国法则被置于脑后无忌无虑地放纵其私欲和丑行。这种行为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有时甚…  相似文献   

19.
“劳浸靡莫”尤其是“劳浸”有在“叟”内,“劳浸”即“僚”;“劳僚”即“讫佬”诸说法。本文试就“劳浸靡莫”族属提出新浅见。 一、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载:“滇王者以众数万其旁东北劳浸靡莫皆同性相扶”。从这句话的字里行间看出“劳浸靡莫”在滇王领地的东北部约今洪东北一带。司马迁时代,今威宁为犍为郡都鄢县地属滇东北辖境,“劳浸靡莫”是住在这一带的民族。  相似文献   

20.
保安事业要提速,队伍建设是“驱动器”。这是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通州公司在管理方面的切实感受。2004年,分公司“遵纪守法教育、日常养成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慎独修养教育”全面展开,听课人员共计8000多人次,总授课时间累计达1800小时。“四个”专题教育,在短短4个月内,使队伍整体面貌为之焕然一新;并由此转化为一种驱动力,促进公司各项事业迅猛发展。由公司主要领导亲执教鞭的“四个专题教育”,内容涉及到法制教育、日常管理教育、爱岗敬业教育、慎独修养教育等多个领域,目标宗旨就是:无论何时何地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使保安队员自觉做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