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学习导报》2012,(21):27-27
中国人民解放军自建军之日起,就非常重视加强革命纪律。一早在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时,就要求部队官兵对待人民群众说话和气,买卖公平,不拉夫,不打人,不骂人。同年10月,在江西省遂川县荆竹山动员部队向井冈山进发时,规定了三项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打士豪要归公。1928年1月,  相似文献   

2.
村支书作为村里的领头雁,如果不善于亲近群众,就容易冷了群众的心,群众就不会把掏心窝子的话说给你听。一旦和群众没了共同语言,支书有天大的本事,群众也不信任你支持你。所以说,村支书要想搞好村里的工作,首先要学会亲近人。  相似文献   

3.
大地短波     
2007年,宁河县板桥镇王良村承接了长毛兔特色养殖项目。一开始,群众都不认可,不看好养长毛兔的效益。党员王志富主动协助村干部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并第一个报名试养,当年就获益4万多元。他的成功带动了全村群众的积极性,2008年,王良村和邻近的田庄坨村建起了能养殖5万只高标准长毛兔的特色小区,  相似文献   

4.
《党风党纪月刊》2001,(2):38-39
1997年12月,“黑脸”姜瑞峰调任石家庄市委常委、纪委书记。上班的第一天,他就被跪地不起、举状喊冤的上访群众围堵在机关门口。面对此情此景,姜瑞峰心情极为沉重,感到:因某些党员干部不负责任、办事不公、以权谋私,致使群众四处上访,甚至下跪求救,这是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耻辱!跪地不起的不应该是群众,而应该是我们这些人民公仆!  相似文献   

5.
四川蓬安县长梁乡中坝村曾盛行一种“怪”现象:乡干部“怕”进村,村干部“懒”入户,干群之间不对话、不通气、不往来;群众见干部就骂,干部见群众就躲;农税不交,纠纷不断,村风不正……臭名远扬的中坝村“乱”到了极致:然而,7年后的今天,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使中坝村奇迹般地发生了巨变。  相似文献   

6.
我叫杜尚臣,从1996年2月开始由双江市东明镇七棵村会计接任党支部书记。当时我们村是全市闻名的7个后进村之一,村民家里穷得叮当响,村集体40多万元的外债压得人端不过气来。我上任的当天,就有债主催上门来。穷不可怕,怕就怕失去民心。面对烂摊子,我汲取前届班子的教训,加强自身建设,带领群众艰苦创业,两年就还清了40多万元的外债,摘掉了后进帽子。1998年7月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村党支部,1998年间月被双辽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经济强村。总结4年来做党支部书记的体会,我认为主要有一条,就是要有群众基础,群众…  相似文献   

7.
“没有好的领头人,亚榜村就没有希望”黎平县亚榜村座落在苗岭山麓的犀牛坡脚,孟江河畔。山水掩映,风光秀美,是一个典型的侗族村寨。前些年,全村人均年收入仅400元,群众生活十分贫困。过去,亚榜村的村干部观念落后,责任心不强。在贫穷困苦中挣扎的亚榜村,成为十乡八里闻名的空壳村。该村十二年帐目不公开,政务不民主,群众有气,干部苦恼。面对山外日新月异的变化,党员、群众心急如焚:“不马上选出好干部、好领头人来,亚榜村就没有希望……”1996年2月3日,村党支部改选,具有商品经济头脑的老党员、54岁的杨光亚被全体党员一…  相似文献   

8.
1999年 6月,江泽民总书记发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动员令,这是中华民族在新世纪实现经济复兴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大开发中如何切实有效地开展反腐败工作,将是西部大开发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这是因为:   1、只有坚决遏制腐败,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当前人民群众最不满意、呼声最强烈的,就是公职人员中存在的各种腐败现象。腐败不除,人民群众的利益就难以有效保证,党和政府的形象就要受到损害。因此,坚决打击腐败,才能形成万众一心、政通人和的局面,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投身西部大开发的积极性。   …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2,(11):6-6
基层党组织书记为人公道,就能赢得群众信任。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一是处事要公道。一个村、一个社区,党组织书记往往与许多人是亲朋好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处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一定要出于公心,一碗水端平。二是办事要公开。公开了,公道不公道群众就看得见;公开了,干部就不敢不公道。三是作风要民主。有事多同大家商量,  相似文献   

10.
路子对就有吸引力程桂芳怎样才能调动群众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怎样才能通过学习激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许多单位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践证明:路子对,就有吸引力,群众就爱学;学通了,就会用路子对,首先就要有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好教材。“现在群众对理论学习不感兴...  相似文献   

11.
河津市樊村早在1975年就开始实行财务公开,坚持民主理财制度。尤其是近几年,村党支部、村委会紧紧围绕村务这个群众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以“农民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农村工作的依据和出发点,切实推行村务公开,努力做到“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开辟了农村干部与群众互相沟通、密切联系的渠道。全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年经济总收入达到5000余万元,人均纯收入2500余元,实现了小康目标。全村20多年来未发生过一起群众上访事件。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推广。一、狠抓两个到位实行村务、财务公开之初,村里一些干…  相似文献   

12.
《先锋队》2011,(7):16-16
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在《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有益尝试”的文章。他在文章中说,作风要在一线养成.形象要在基层提升。到不到基层、到不到群众中去,对群众的感情就不一样.作决策的起点就不一样。抓落实的力度也不一样。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生活有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3.
最近到大连市,看到一则标语:“金奖银奖不如群众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不禁叫起好来。这则标语好就好在它体现了党的群众观点,切中了一些党政官员两眼向上不向下的要害。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安身立命之本。群众观点是党的基本政治观点。政治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和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此,作为党员干部,应该是不陌生的。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年来,确实有一些同志渐渐忘记了群众观点,而代之以“领导观点”。他们不怕群众不满意,只怕领导不高兴;不是注重群众情绪,而…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11,(4):42-42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结束时讲话指出,许多党员干部跟人民群众的感情淡薄了,发生了角色错位,认为不是我们离不开群众,而是群众离不开我们。甚至觉得群众觉浯低、很难缠,看见群众就头疼,不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不是把群众作为暇务对象,而是当成管制对象,甚至是斗争对象。  相似文献   

15.
《新湘评论》2013,(21):5-5
先锋模范是一个时代的精神标杆,“是看得见的哲理”,也是一面镜子。对照王进喜,“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就能检查自己是勤于奋斗,还是不思进取;对照杨善溯,“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就能检查自己是情牵群众,还是官僚主义;对照郭明义,“对工作对社会有怎样的态度,就会有怎样的行动和付出”,就能检查自己是律己以严,还是贪图享乐。  相似文献   

16.
在新世纪的钟声里,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诞生80周年。由此,我想起了那首著名的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年已77岁的作曲家曹火星,就是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词曲作者。1943年,19岁的曹火星是晋察冀边区抗日救国联合会群众剧社的音乐组组长。为了反扫荡,群众剧社化整为零深入到群众中宣传抗日。这时,曹火星看到了蒋介石写的一本名为《中国之命运》的书,书中提出“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的观点,面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和共产党领导人民奋起抗战的局势,年轻的曹火星心中忿忿不平。于是,他利用当地流行的一种叫“…  相似文献   

17.
拍案惊奇     
《廉政瞭望》2011,(2):36-37
公示牌不更新群众画猪头讽刺 2011年初,重庆市綦江县永新镇建管办公示牌公示的工作时间仍停留在2010年10月11日。12名工作人员中,除1人“借调”外,其他的不是“办公室办公”就是“下村”。办事群众冈屡次找不到人,就在公示牌上画卡通猪头对应相关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18.
人文荟萃     
■领导干部不应先富起来   江泽民同志指出:“领导干部不能先富起来”,应当成为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先富起来,这一政策着眼的对象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而不是各级领导干部。“领导干部先富起来”的后果是严重的。领导干部想自己致富多了,心中装着老百姓就少了,群众就会有怨气;因其富得容易,只需一个暗示、一个公章便落得个盆满钵溢,群众就会不服气;因其物质上越来越富裕,与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了,群众就会灰心丧气。如果不…  相似文献   

19.
李鹏飞 《党课》2007,(12):124-124
近来,在个别地方的信访工作中,提出不合理要求的群众出现增多趋势。而这些群众之所以提出不合理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是个别群众不了解或者不理会有关的政策、法律和规定,个人利益至上,不考虑全局利益和其他群众的利益。二是有关部门处理问题不公平、不公开。在以往的信访工作中,有关部门对群众提出的同类或类似问题没有按规定办事,或因各种原因给予了特殊照顾。因此,给上访群众留下把柄。三是个别地方、部门存在求稳怕乱、息事宁人的思想。一些地方和部门把“无上访、少上访”作为信访工作的主要目标和“稳定、和谐”的主要体现,对群众上访畏之如虎。个别群众为了实现自己的不合理要求,就抓住这种“怕上访”的心理,动辄以“集体上访、越级上访”进行要挟,以求得个人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文革中的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吴忠林加杰1933年3月,四川省广元市的木门场召开了数百人的扩大红军运动的群众大会。红四方面军的一个干部作了一番感人的参军动员讲话后,就振臂高呼:“谁愿意参加红军的,就站在左边,不愿意参加的,就站在右边。”当时报名参军的就有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