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吴玉章是一位历经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讨袁战争、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设的跨世纪的革命老人,20世纪40年代,他与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一起被誉为中国共产党著名的"延安五老"。在生活中,吴玉章这位出生书香门第、曾两次出国留学19年的革命家,却娶了一个大他两岁、不识几个字的乡下妻子。1946年妻子病逝后,吴玉章写下了催人泪下的《哭吾妻游丙莲》,后未再娶。2001年10月底,吴玉章骨灰从北京八宝山迁回四川荣县与妻子合葬。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的发动与吴玉章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秋月 《世纪桥》2009,(9):43-45
在著名的辛亥革命中,吴玉章参与同盟会的领导工作,创办进步刊物宣传革命思想,联络革命力量,整顿革命队伍,领导四川各地武装斗争,为全国革命形势的高涨作出了巨大贡献,是辛亥革命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3.
《四川党史》2001,(6):58-58
2001年10月31日,自贡市纪念辛亥革命荣县独立90周年大会在荣县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省委书记周永康、省政协主席聂荣贵等出席大会并讲话。叶选平说,90年前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四川的保路运动作为辛亥革命的先导,既对辛亥革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也使新生的革命力量随之成长,涌现出以吴玉章为代表的佼佼者。在整个辛亥革命过程中,吴玉章功不可没。但他从不贪恋权位、居功自傲。他为中国革命英勇奋斗…  相似文献   

4.
<正>吴玉章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德高望重的“延安五老”之一。吴玉章六十岁生日时,毛泽东亲自祝词,称赞他“一辈子做好事”;吴玉章七十岁生日时,谢觉哉由衷赞誉他:“心神俊逸绝飞尘,百炼成钢是此身。”吴玉章一生波澜壮阔,从辛亥革命的同盟会员到大革命时期的共产党员,从资产阶级革命派到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他始终探索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道路。在革命的雄关漫道中,  相似文献   

5.
"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这是吴玉章先生在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一文中"序诗"的名句。这两句诗,既指出了武昌首义是辛亥革命成功的关键,也赞扬了武昌首义对推翻清王朝、结束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的伟大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对辛亥革命的纪念。1927年曾专门发文纪念,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吴玉章等人还就此发表文章。新中国成立以来,纪念辛亥革命是一件大事.往往和纪念孙中山结合在一起,一般情况下,孙中山先生的诞辰、忌辰和辛亥革命爆发日,每逢十周年都要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本文主要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举行纪念辛亥革命的活动作简要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中共建党前后,有一部分参加辛亥革命的“老辈”人物积极参与革命活动,为各地共产主义组织的生长、扩展提供可资凭借的保护作用。资历颇深的老同盟会员吴玉章正是这样一个典型例证,其川内名流与辛亥元老的双重身份,某种程度上为巴蜀大地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与良好的环境。本文拟从人际网络演变视角出发,探讨吴玉章的政治身份转型之路及其现实影响。  相似文献   

8.
詹大悲(1887——1927),湖北蕲春人,如我党其他一些早期党员(董必武、吴玉章等人)一样,参加了伟大的辛亥革命,为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作出了很大贡献。本文试就詹大悲,在震惊中外的武昌首义中所起的历史作用,作一粗浅探析,寸表我们对这位革命先驱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9.
"做官"与"做事"是每一个为官者时时面对而且必须作出回答的问题. 有的人为了全身心"做事"而放弃"做官".被毛泽东赞誉为"一贯的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的有益于青年,一贯的有益于革命"的吴玉章,以革命事业为重,曾经多次放弃当官甚至当大官的机会.1912年初,吴玉章作为重庆蜀军政府的代表赴南京,当时内务部长居正想到吴玉章追随孙中山先生多年,对建立民国有大功,于是给吴玉章送去一张疆理局长的委任状,吴玉章谢绝了,后来又换成一张参事的委任状,吴玉章又谢绝了,最后在孙中山先生的安排下吴到总统府秘书处做具体工作.全国解放以后,毛主席、周总理打算在国家外事部门给吴玉章安排重要职务,吴玉章诚恳地表示,自己非常乐意从事教育工作,愿为培养人才竭尽全力.于是,中央任命吴玉章同志为中国人民大学首任校长,吴玉章同志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17年.  相似文献   

10.
吴玉章同志,在革命队伍中堪称老前辈、教育家、青年人的师表.早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和辛亥革命,后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1915年,37岁的吴玉章与教育泰斗蔡元培等积极组织留法勤工俭学会,举办留法预备学校和成都高等师范学校,为中国革命和建设造就了一批宝贵的人才.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负责筹组四川省国民党组织.国共分裂后,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后到苏联学习.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到今年已经90周年了,吴玉章是辛亥革命运动的主要领导成员之一,是我们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教育家、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和语言学家。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他就和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一起,被誉为“中央五老”。吴老的一生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1906年,他加入同盟会,积极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推翻清王朝的斗争,是同盟会早期重要的成员。当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篡夺后,他仍矢志不渝地从事反袁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他逐渐接受了马…  相似文献   

12.
王朝柱 《红旗文稿》2012,(1):23-28,1
辛亥革命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不仅标志着大清王朝统治的终结,而且结束了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的封建王朝帝制时代,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变革。令人费解的是,近些年来一个学术上的伪命题"告别革命论"大行其道。著名剧作家王朝柱在《从电视剧<辛亥革命>创作看"告别革命论"》中对这种观点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13.
正1946年7月16日,刘光因积劳成疾在上海病逝后,重庆《新华日报》连续7天刊出刘光同志逝世的《讣告》。7月23日,《新华日报》出版《刘光同志逝世追悼特刊》,吴玉章同志题写悼词说:"刘光同志坚忍沉毅,做事踏实,生活刻苦,为群众服务,与群众打成一片,为群众特别为青年群众所热爱。今不幸病逝,实为我党我国之一大损失。"在延安,新华社发表了刘光逝世消息,并叙述刘光同志革命生  相似文献   

14.
吴玉章是德高望重的延安“五老”之一。他年轻时还是同盟会的干将,深为中山先生器重;同时与汪精卫、陈璧君夫妇颇有交往。1915年吴玉章参与发起赴法国勤工俭学,是时陈、汪夫妇也逗留巴黎,吴与他们曾相过从。然而归国后不久,因双方囿于政见歧异,尤其是吴玉章于1925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他们从此便分道扬镳了。1953年,吴玉章在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期间曾到上海出公差一次。由于他是党的中央委员,又是革命老前辈,上海市委便特意安排他出席了一次公众活动,《解放日报》也登了一条消息。不料,这竟被关在提篮桥监狱里的陈璧君看到了。应该讲,这时她…  相似文献   

15.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在辛亥革命前后,由当时正在旅法的蔡元培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等人提倡、组织的留法俭学活动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6.
吴玉章和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一起.被誉为中共著名的“五老”。从参加革命起,吴玉章就把教育作为立国之本,一生注重办教育和搞教学。新中国成立后,他谢绝了政务院拟委任的重要行政领导职务,集中力量办教育。吴玉章情系教育事业,一生桃李满天下,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培养了好几代人才。后人评论吴玉章说:“其教育经历.时间长,方面广,经验多,成就大,可以说是当代中国革命文化教育事业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7.
正《华北大学成立典礼特刊》,16开、29页。特刊封面印有"华北大学"及英文音译。内文文字主体为小五号竖排,包括吴玉章、范文澜、成仿吾等人的题词等,其中校长吴玉章在题词中写道:"华北大学成立——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中心。"1948年8月24日,华北大学成立典礼在正定县举行,共有2000多名师生参加。  相似文献   

18.
正1958年初,时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的革命老人吴玉章(四川荣县人)应《红旗飘飘》丛书编辑部的请求,准备发表他在1942年写的一首题为《和朱总司令游南泥湾》的五言诗。这首诗是他随朱德、徐特立、谢觉哉、续范亭同游南泥湾(八路军359旅曾在这里垦荒屯田,开展大生产运动)而写的和诗。  相似文献   

19.
正1940年,吴玉章与董必武、叶剑英、边章五在重庆北温泉留下了一张珍贵合影,记录了他们的革命情谊。战斗在重庆吴玉章,四川荣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与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林伯渠被尊称为"延安五老"。抗战时期,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常委,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董必武,湖北黄安(今红  相似文献   

20.
唐春元 《党史博览》2012,(11):32-34
毛泽东与辛亥革命的关系并不密切和直接,但这场改变中国命运的革命却深深影响了他。辛亥革命前后,思想和世界观都还处于过渡期的毛泽东,是一个具有远大志向的热血青年,他不仅因为支援武昌起义而参加了革命军,而且还发表了许多有见地的政治见解。辛亥革命前后是毛泽东的思想由改良向革命转变的重要时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辛亥革命前夜,毛泽东第一次接触新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