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战东南半壁红,忍将奇迹作奇功;文山去后南朝月,又照秦淮一叶枫。”这是叶剑英元帅对方志敏烈士的评价。1931年4月和1932年9月,方志敏率红十军两次入闽作战,是他“血战东南半壁红”卓越功勋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正>方志敏纪念馆位于江西省弋阳县城北面峨眉嘴山顶,又称"弋阳革命烈士纪念馆",1978年落成,2004年改扩建后重新开放。前广场上,大理石雕刻的方志敏塑像肃穆庄严,基座刻有毛泽东亲笔题写的"方志敏烈士"5个大字。底座上刻有叶剑英挽方志敏的一首诗:"血染东南半壁红,忍将奇绩作奇功。文山去后南朝月,又照秦淮一叶枫。"纪念馆后为烈士陵园。方志敏纪念馆内设有4室1厅,正厅设有灵堂,灵堂  相似文献   

3.
谢浩 《党史博采》2020,(3):42-46
方志敏是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赣东北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中央军委确定的36名军事家之一。1934年底,他率领红10军团先遣北上,次年初由皖南向赣东进发途中苦战七天七夜,最终被敌人抓走囚禁。在狱中,他视死如归、不屈不挠写下《我临死以前的话》《可爱的中国》《清贫》等不朽名篇,为后世留下宝贵精神财富。叶剑英写诗赞曰:“血染东南半壁红,忍将奇迹作奇功。”  相似文献   

4.
1999年8月21日,是方志敏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值此之际,我们非常怀念这位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中华民族伟大的英雄、中国共产党员忠诚的战土方志敏同志。1940年,叶剑英同志看了方志敏同志在狱中的遗作,异常激动,写了一首诗:血染东南半壁红,思将奇绩作奇功;文山去后南朝月,又照秦淮一叶枫。这是对方志敏同志革命一生的真实的写照。在纪念方志敏同志的日子里,回顾方志敏同志革命一生的战斗历程,从中吸取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信念,一种人格,一种气概,这是最实际的学习和最好的纪念。18w年8月对日,方志敏同志出生在江西省…  相似文献   

5.
"血战东南半壁红,忍将奇迹作奇功;文山去后南朝月,又照秦淮一叶枫."这是叶剑英元帅对方志敏烈士的评价.1931年4月和1932年9月,方志敏率红十军两次入闽作战,是他"血战东南半壁红"卓越功勋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诗无达诂? “庐山云雾弄阴晴, 伐木丁丁听有声。 五老峰头偏向右, 东方红后见分明。” 我是从1996年2月15日《文论报》上发表的、由当时《诗刊》编辑刘章撰写的《叶剑英的一首佚诗》中,欣赏到叶剑英这首被后来人定名为《庐山》的七绝诗句的。当时,我只是感到这首诗很有意思又无法说清,隐约觉得它既朴实无华又朦胧含蓄,既浅显易懂又含义深邃,此  相似文献   

7.
乔冠华是我国杰出的外交家,在他的40多年革命生涯中执笔写下了难以计数的国际述评和外事文稿。其实他的诗同样文才斐然。写诗乃是他为遣兴抒怀而作,他从不示人,故外人多不得而知。1971年,毛泽东主席亲自点将,乔冠华代表新中国首次率团出席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他踌躇满志,心境特佳,接连写下了五首诗。其一题为《从上海飞巴黎》,诗曰:我辈乘机将欲行,忽闻黄浦淌歌声。长江万里深千尺,不及同仁送我情。乔冠华在诗后自注说:“1971年11月9日,出席第26届‘联大’代表团离开北京乘飞机到上海。周恩来、叶剑英等政治局全体同志到机场送行。叶剑英当场…  相似文献   

8.
叶剑英元帅是“客家人”。“客家人”自古就有重视文化教育的传统。叶剑英虽然家境贫寒.但他的父母还是节衣缩食供他读了书,、叶剑英终生嗜书如命.而且诗词造诣很高.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以“诗帅”著称。毛泽东在1965年给陈毅的信中这样写道:“剑英善七律.董老善五律.你要学律诗,要向他们请教。”聂荣臻则在《叶剑英诗词选集》的序言中称赞叶剑英是“当代中国诗坛泰斗之一”。叶剑英的诗词天赋可以说是得到众口传颂的.而相对的.他突出的文艺天赋却较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9.
范硕等著《叶剑英传》说,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指使部下发动叛乱,“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孙中山的秘书林直勉和参谋林树巍不顾一切,强架着孙中山,走出越秀楼,冲出叛军的包围,向长堤天字码头奔去。”时任海军陆战队营长的“叶剑英随陈策在码头上迎接孙中山,接着护送孙中山乘小艇登上了停泊在江中的‘宝璧’舰。这是一艘内河浅水军舰,武器装备较差,攻防能力较弱。孙中山于是转登‘永翔’舰,后又改乘‘水丰’舰”。研究叶剑英的几种著述如《叶剑英光辉的一生》、《历史转折关头的叶剑英》、《叶剑英在广东的实践与理论》等及七集电视专题片《共和国元帅叶剑英》都持此说。  相似文献   

10.
在《方志敏文集》里,我们看到方志敏的早期作品,如白话小说《私塾》,散文诗《哭声》、《血肉》、《快乐之神》均发表在《新江西》第一卷第3号刊物上,其实方志敏在《新江西》杂志上发表的作品远远不止上述四篇。为什么在短短的时间里,方志敏的几篇作  相似文献   

11.
1934年10月,时任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的方志敏率部北上。在国民党军队重兵围追堵截之下,北上部队终因寡不敌众而失利,方志敏不幸被捕。 1935年2月2日,方志敏等被国民党军警从上饶押往南昌,囚禁于"委员长行营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方志敏并没有因身陷囹圄而停止战斗,在短短六个多月中,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写下了《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等一批文稿,把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爱化成了血铸的十三万文字。不仅如此,这些文稿还书写了中共党史的四个“第一”。  相似文献   

12.
正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董必武传》中记载:1975年4月7日,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董必武同志追悼大会"上,叶剑英致悼词。"叶剑英在悼词结束语中深情地赞颂:‘董必武同志真正做到了一辈子做好事,不愧为无限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叶剑英在"悼词"中所表露出来的对董必武的"深情",与他同董必武长时期的、不平凡的交往和深厚情谊分不开。董必武在与叶剑英唱和的一首诗中"咬得菜根无别异"之句,就是他们之间深情厚谊的真实而生动的写照。  相似文献   

13.
1935年2月2日,方志敏在国民党江西省党部书记长俞伯庆的“陪送”下,从上饶集中营被押解南昌,囚于蒋介石的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在这里,他以笔为武器继续战斗,撰写了《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可爱的中国》、《清贫》等10多篇的不朽文稿,共13万多字。敌人的牢狱是戒备森严的,方志敏何以能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写出如此多的文字?话得从这座监狱代理看守所长凌凤梧说起。凌凤梧在方志敏的凛然正气感召和耐心教育下,对方志敏“深表钦敬”,不计安危,为他在这种特殊环境下的特殊斗争创造必要条件,并冒险传书,使其斗争成果得以留存人间。1…  相似文献   

14.
第三集 韵盖楚骚 (屈原塑像。行吟阁) 2300年前,楚国的三闾大夫、因为爱国而遭到放逐 的伟大诗人屈原来到东湖之滨,"行吟泽畔",写下了光 耀日月的不朽诗篇。 (叶剑英。叶剑英《吟屈原》诗手迹) 1979年4月,元帅诗人叶剑英来到东湖宾馆,写下 了这首颂扬屈原的七绝:"泽畔行吟放屈原,为伊太息 有婵娟。行廉志洁泥无滓,一读骚经一肃然。"  相似文献   

15.
《党史文苑》2014,(5):F0002-F0002
方志敏是践行群众路线的杰出代表,学习和研究方志敏、弘扬方志敏精神,对当前正在开展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配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加大对方志敏精神的研究和宣传力度,提升其影响力,江西省方志敏研究会和中共万年县委将于2014年7月底8月初在江西万年联合举办“弘扬方志敏精神与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学术研讨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2012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方志敏全集》,共收入方志敏狱中文稿13篇。当年,方志敏被俘,身陷囹圄,他把写作视为对党的最后贡献,以惊人毅力写下一批重要文稿和信件。时至今日,这些文稿已成为人们研究方志敏生平和思想及狱中斗争的重要文献。笔者现根据文稿的完稿时间先后,对它们作一个爬梳和说明,以还原历史底稿上这位共  相似文献   

17.
自称"渔叟" 叶剑英为何被称为"渔叟"呢?这还与他的一首诗有关.1979年7月11日下午4时,时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的叶剑英来到颐和园昆明湖垂钓,他发现不远处的藻鉴堂有不少人聚在一起,便问随行的T作人员他们在干什么.当得知是全闰七省市部分画家在聚会切磋画艺时,已经82岁的叶剑英显得十分高兴,便走上前去看望画家们,并与他们一起座谈,还应邀乘兴写下一首诗:  相似文献   

18.
方志敏被捕前后的一些情况金午江最近,我们发现了宋澄1958年在狱中被审讯时写的有关方志敏的两篇亲笔《供词》,题目是《方志敏将军被刘振清旅捕获经过的详细情形》和《方志敏将军被刘振清旅解送上饶以后二天过程中的细节》。宋澄,字弘波,浙江嵊州人。在第五次反“...  相似文献   

19.
1979年7月11日,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叶剑英来到颐和园中的藻鉴堂,看望了应文化部之邀在这里创作和休息的一群画家,并即兴挥毫赋诗:“画家渔叟喜相逢,明媚湖山写意浓.清代兴亡昨日事,匠心钩出万山松.”这首当初以《无题》命名的七绝在后来收入《叶剑英诗词选集》时,定名为《藻鉴堂赠画家》. 一 1979年7月27日,全国各大报纸第一版均以较大的篇幅刊登新华社26日发表的电讯:《叶剑英副主席会见四市三省(区)部分国画家并即兴赋诗》:“一九七九年七月十一日下午,叶剑英副主席在颐和园一个树林荫翳的庭院里,会见了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黑龙江、四川、广西和南京市的部分国画家.当八十八岁的上海老画家朱屺瞻同叶副主席握手时,叶副主席对着这位童颜鹤发的老画家兴奋地说:‘你比我健康,我真高兴!’  相似文献   

20.
吕春 《党史文汇》2006,(11):35-37
八十毋劳论废兴,长征接力有来人. 导师创业垂千古,侪辈跟随愧望尘. 亿万愚公齐破立,五洲权霸共沉沦. 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 这是叶剑英元帅八十寿辰时应和聂荣臻元帅的贺寿诗而写下的著名诗篇--《八十书怀》.1977年4月28日,是叶剑英元帅八十寿辰.这一天,叶帅家里高朋满座,笑语欢声.小平同志来了,聂帅、徐帅到了,王震、余秋里、杨成武等老将军也喜气洋洋走进了门.大家刚刚入座,聂帅的女儿聂力便向各位伯伯叔叔透露一个秘密:爸爸给老寿星带来一首诗.听说有诗,气氛更加热烈.大家急切打开诗卷,只见展现在众人面前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