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邹韬奋(1895—1944),原名邹恩润,江西余江县人,是我国近代历史上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书生报国无他物,唯有手中笔如刀。"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特别是全面抗战爆发后,他以《生活》《大众生活》《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抗战》《全民抗战》等报刊为阵地,高举抗日救国旗帜,以笔代剑展锋芒,积极宣传团结抗战,谴责投降卖国行为,在战火纷飞中唤起了中华  相似文献   

2.
正九州出版社1931年"九一八"的炮声,让东北大学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所流亡大学。从此,东大师生背井离乡,流离燕市,转徙长安,借住开封,南渡潼川,抗战胜利之后方复员沈阳,至辽沈战役打响之际再迁北平,最后伴随着全国解放而解体。18年的流亡路,让东北大学成为近代中国流亡时间最长的大学。但在近些年高校"重写大学史"的热潮中,东北大学史的研究却鲜有问津者。而独立学人张在军选择了对东北大学做  相似文献   

3.
正1926年10月,邹韬奋以中华职业教育社编辑股主任的身份,接办了职教社的机关刊物《生活》周刊。此后,从《生活》到《大众生活》《生活日报》,从《生活星期刊》《抗战》到《全民抗战》,包括开办生活书店,邹韬奋一刊被停,一刊(报、书店)继起,为宣传抗战、团结御辱和争取言论自由、民主政治鼓与呼,在中国近代编辑出版史上留下  相似文献   

4.
八年抗战,中国人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迎来了近代中国历史的一个根本转折 近代以来,中华陆沉,风雷激荡。从1840年到1945年的百年间,中国人民曾经进行过6次抵抗外敌入侵的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战争、抗日战争。不幸的是,前5次都无一例外地失败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一次又一次地遭致摧残;中  相似文献   

5.
正冒广生(1873—1959),字鹤亭,号疚斋,江苏如皋人,因出生于广州而得名,是我国近代文化史上的著名儒学家、一代诗词大家,民国时期历任农商部全国经济调查会会长、江浙等地海关监督,抗战胜利后任中山大学教授、南京国史馆纂修。陈毅任新四军军长时,与他结为"忘年知己",赞誉他是"讽谏大儒"。1949年上海解放后,担任上海市市长的陈毅聘请冒广生出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参议员和  相似文献   

6.
战斗在山西抗日前线的归国华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抗战 8年的艰苦历程中,情系中华的海外华侨华人,秉承"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古训,同仇敌忾,万众一心,纷纷成立各种救亡团体,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支持祖国抗战;还有数万热血华侨青年,冲破重重障碍,回国参军参战,其中许多人为国捐躯. 1995年,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华侨将军"叶飞应中国侨联之约,曾为抗日战争胜利 50周年题词:"抗战史迹,灿烂辉煌".  相似文献   

7.
<正>"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70年前,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华夏大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前仆后继,顽强抗争,"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最终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70年来,血与火淬炼的抗战精神鼓舞千百万炎黄子孙铭记历史,圆梦中华。抗战精神成了中华民族前进发展的不竭动力。70年后,在辽宁经济发展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改革发展"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  相似文献   

8.
回顾历史,77年前,1938年2月18日的黎明,9架日军飞机成"品"字阵形从湖北巴东穿越三峡,经奉节过忠县,于9时30分突破防线直指重庆,空袭市区近郊巴县广阳坝(今南岸区广阳坝)。这是日军飞机在抗战期间第一次轰炸中国战时首都重庆。卢沟桥事变后,中国进入全面抗日战争阶段,为持续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以争取抗战最后胜利,1937年10月30日,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11月20  相似文献   

9.
刘仁静(字养初)出席中共一大时才19岁,是年龄最小的代表。1902年4月,他出生于湖北省应城县新集街,1916年秋考入武昌私立中华大学中学部。中华大学哲学门(现称系)本科二年级,其时有一位在中国思想界崭露头角的新星。他品学兼优,坦诚真挚,严于律己,乐于助人,文章写得漂亮,又擅长演说,每次考试,成绩总是名列榜首。他在《东方杂志》、《光华学报》上发表的《义务论》、《新无神论》、《怀疑  相似文献   

10.
<正>民族主义是一面动员民众、组织民众并获得民众支持的旗帜。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党顺应时代潮流,与包括中共在内之各党派团结抗战,确立"三民主义暨总理遗教为一般抗战行动及建国之最高准绳",并对民族主义作了符合时代要求的新阐释,恢复和继承了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之革命内容:"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中国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  相似文献   

11.
<正>教育部发函要将全国教材中"八年抗战"概念改成"十四年抗战"的消息,令众多抗战历史研究专家非常欣慰。1月10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日本史学会会长汤重南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听到教育部要求各地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消息很振奋。早在2014年,汤重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八年抗战"说法不准确,应该是"十四年抗战"。汤重南说,东北军民为抗战做出  相似文献   

12.
《奋斗》2017,(17)
正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场神圣的、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自东北局部抗战到全民族抗战的十四年历史,不能忘记,也不容质疑。在这场艰苦卓绝的反抗斗争中,成千上万的中华爱国儿女,以真挚的报国情怀,舍生忘死的牺牲精神,前赴后继,勠力同心,团结奋战,以生命与鲜血维护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尊严,书写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取得彻底胜利的伟大历史篇章。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蓄谋已  相似文献   

13.
一、要把抗战的历史放到中华民族复兴的大过程中去解读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但中国的抗战又有自己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我以为,只有把中国的抗战放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寻求解放和复兴的大背景下,才能更好地理解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是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一面旗帜,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也是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广东地方组织领导华南敌后抗战具有鲜明的特色,总结和研究广东党组织对抗战胜利的...  相似文献   

15.
2005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筹备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时,我受命联系抗战文学方面的学者.抗战八年,若上溯到"九一八"事变,在通常所说的现代文学30余年中,抗战文学近乎"半壁江山".然而,在查找信息的过程中,我才发现,关于抗战文学的叙述与评价,较其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应有的历史地位仍有不小的距离.目前拥有五千之众的现代文学队伍,抗战文学研究者为数不多;在260余种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抗战文学史著作不足十分之一;大学本科、硕十、博士论文选题中,抗战文学也算不上热门.于是,我想在自己的发言中分析这个问题,也对研究偏少的情况提出批评.但是,在准备发言稿时,我文思滞涩,难以成文,我忽然感到汗颜.  相似文献   

16.
伟大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里程碑。六年局部抗战.八年全面抗战,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人民抗曰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  相似文献   

17.
正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国人民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成为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重要精神力量,标志着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和空前团结,标志着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作为实现民族复兴的领导力量,  相似文献   

18.
陈颖  王伟民 《党史文苑》2009,(4):8-10,21
西北青年救国会(简称"西青救")领导的青年运动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对抗战的胜利、对边区社会生活的改善都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现在学术界对"西青救"与统一战线问题缺乏专门的、系统的阐述.本文将主要依靠<新中华报>中详实的报道,阐述"西青救"在抗战前期的抗战服务工作,揭示其鲜明的工作特点,并对其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八一三淞沪抗战中坚守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被毛泽东赞誉为"民族革命典型"。从四行仓库抗战纪念墙遗留的四百多处弹洞弹痕中,可以深度感知中国人民英勇抗战之顽强;从社会媒体极度关注八百壮士英勇抗战中,可以深度感知中国需要"民族革命典型";从社会各界声援八百壮士抗战中,可以深度感知中国人民全民抗战力量之伟大。  相似文献   

20.
<正>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2015年,中共绩溪县委、绩溪县人民政府组织开展以"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为主题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全县上下先后举办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座谈会、"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报告会、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革命歌曲大联唱、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书画展、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申报审批命名、走访慰问抗战老兵、新四军老战士关爱活动以及《今日绩溪》开设专版宣传抗战精神等一系列活动。通过宣传教育,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