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宗权 《党史文汇》2018,(2):35-37
正伯力,位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会合口东岸,原属中国,是清朝前期东北边疆重镇之一。1860年以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被沙俄占领,1893年改名为哈巴罗夫斯克。1949年12月26日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吸引了世界目光,苏联政府组成的特别军事法庭在此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研制并使用细菌武器的日本战犯进行了审判。伯力审判以追究日本细菌战的鲜明特色载入战犯审判史  相似文献   

2.
正1929年,苏联海参崴列宁学校创办,当时被称为苏联远东的"中国党校"。列宁学校的教育经费、教职员的工资和学生助学金,都是由苏联少数民族教育部发给。党校也培养军事情报人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苏联红军总参情报局命令伯力远东红军司令部第四科(情报科)在中国东北建立情报网,搜集日军的军事情报。为了共同抗日,中共满洲省委决定和苏军伯力情报  相似文献   

3.
彭施鲁 《党史博览》2011,(12):26-30
1941年至1945年8月.在苏联远东边境的伯力(今哈巴罗夫斯克)附近有一个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一直在紧张热烈的气氛中进行着军事和政治整训。1945年8月.这个旅的全体指战员在苏联红军进军中国东北及朝鲜期间,密切配合苏军进行了战斗。  相似文献   

4.
1945年8月9日,百万苏联红军越过国境,向中国东北的日伪军发起进攻。此时,我在苏联的国际红军特别独立第八十八旅三营五连任连长,上尉军衔。八十八旅旅长周保中和政治副旅长李兆麟多次通过远东苏军总司令部向苏军最高统帅部请求,要求随苏军一同打回祖国。 一天早晨,李兆麟通知我到伯力(哈巴罗夫斯克)机场,坐飞机回国。8点多钟,我来到伯力机场,1架安Ⅱ型飞机早停在跑道上等候。一同回国的共有12人,  相似文献   

5.
刘少奇第一次到莫斯科是在1921年春天。那是他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的。同行的还有任弼时、肖劲光、罗亦农等几十个青年团员。他们首先从上海乘船经日本长崎,稍做休整后抵达海参崴,再乘火车到伯力,在伯力居住了一段时间后,改乘小火轮船沿黑龙江到海兰泡,又从海兰泡乘火车到赤塔,经伊尔库茨克,最后到达莫斯科。前后用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初到三十年代,中国追求真理、矢志向苏联学习的青年去苏联,除从欧洲直接抵达的外,在中国大陆主要是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新疆,一个是黑龙江。而大部分主要从黑龙江各口岸和通道前往苏联。黑龙江口岸和通道较多,主要大的通道有四条:第一条,哈尔滨往北经中东铁路满洲里出境;第二条,哈尔滨往东经中东铁路绥芬河出境;第三条,从海上抵海参崴、经西伯利亚铁路到伯力,再经水路黑龙江至黑河或海兰泡至赤塔和伊尔库茨克;第四条,从哈尔滨走松花江、黑龙江到伯力,再逆水至黑河出境。有人把去苏联学习马列主义思想经过的路线比喻为"红色丝绸之路",那么黑河就是红色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  相似文献   

7.
“尊敬的食品集团领导:疫情突袭,士英路一带的各个小区封闭等待全员检测,我所在的小区可以出门的时候已经接近闭店时间,看见店员们还在卸白菜、萝卜,顿时感到心里有底了……”近日,天津食品集团商贸公司“农鲜生活”士英路直营店收到一封表扬信。原来,家住南开区士英路附近的刘女士近年来一直在该店购物,自疫情发生以来,刘女士看到店内反应迅速,克服了物流配送难、商品采购压力大、人员短缺等诸多困难,采取全员上岗、连夜作业、加强联动、一人多岗等举措,最大限度保障了市场供应稳定,内心十分感动。  相似文献   

8.
胡敏 《先锋》2020,(3):18-21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是近年来全球遇到的一次规模较大的传染病疫情。疫情暴发后,中国举全国之力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在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内基本遏制了疫情在国内蔓延势头,疫情防控形势向积极方向拓展,向国际社会充分展示了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中国效率。目前,疫情正在全球"大流行",国际防控形势异常紧要,正在改变全球政治经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又名苏联红军远东红旗军第八十八独立特别旅(亦称国际旅),1942年8月1日,在苏联的支持下,在中苏边境小城伯力附近成立。初期,全旅兵员总数约1000人左右,绝大多数为退入苏联境内  相似文献   

10.
重大疫情应对是涉及人民生命安全、涉及社会和谐稳定、涉及政权安全稳固的大事。高校在疫情应对中具有社会风向标和稳定器的重要作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重大疫情的重要保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是重大疫情应对的重要依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主动担当崇高政治使命、担当科学防控疫情使命、担当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使命,将疫情的危险转化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机遇,将疫情应对工作当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将疫情处置的经验转化为制度的效能,将疫情攻克的机制转化为社会前进的财富。  相似文献   

11.
“数”说2020     
2020年是极不平凡、极其不易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直面疫情汛情、应对大战大考,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  相似文献   

12.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就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导。他强调,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以坚决有力的措施防控疫情;必须坚持人民立场,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要坚持改革创新,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加强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和能力建设;要坚持统筹兼顾,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国际合作。认真学习习近平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和把握其中要义,对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疫情防控相关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公共卫生安全风险,新冠疫情激化了国内外各类风险因素,对国家及社会治理提出挑战。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风险挑战,少数民族在抗疫中表现突出,有力铸就了中国抗疫精神,成为全民族抗疫的特色组成部分。中国抗疫精神,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抗御能力,丰富了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内涵,是全体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做好新冠疫情背景下的新时代民族工作,需要进一步弘扬抗疫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抵御风险挑战的能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把抗疫精神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4.
正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和全世界的生活秩序、生产秩序、经济秩序乃至国际秩序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面对世所罕见的疫情,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挥,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实行举国体制,带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打好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体现了大国大党大担当。这次疫情的大战大考,是中西方两种社会制度优劣的"照妖镜","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立见高下,是中国优势  相似文献   

15.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就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导。他强调,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以坚决有力的措施防控疫情;必须坚持人民立场,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要坚持改革创新,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加强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和能力建设;要坚持统筹兼顾,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国际合作。认真学习习近平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和把握其中要义,对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疫情防控相关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理论与当代》2020,(2):1-1
“团结是铁,团结是钢,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正在进行的这场防控疫情的严峻斗争,深刻印证了这一结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对加强疫情防控作出全面部署,凝聚起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为我们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17.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坚持辩证思维、历史思维、战略思维、精准思维与法治思维方法,对疫情防控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防治策略等提出明确要求,对疫情防控形势作出科学分析,对防控工作规律作出理性概括,为科学防控提供了战略指引和战术指导,丰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行动指南,为世界疫情防控提供重要支持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在防控疫情斗争中经受考验,深入防控疫情第一线,及时发声指导,及时掌握疫情,及时采取行动,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2020年1月25日,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当前中国人民正在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进行严肃的斗争。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始终是第一位的,疫情防控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面加强对疫情防控的集中统一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区干部群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取得了疫情防控工作积极成效,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也为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留下了丰富珍贵的史料。  相似文献   

20.
夕岩 《新湘评论》2020,(8):54-55
罗亦农,1902年5月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1921年5月,罗亦农和刘少奇、任弼时等20多位青年分别化装成裁缝、理发匠等手工劳动者,从上海向莫斯科进发。临行前,罗亦农从上海回老家湘潭探亲,他告诉家里人:"世界要变""我要到俄国去找一条出路"。这群怀揣着梦想的青年,先是乘日本邮轮取道长崎赴海参崴,又克服重重困难越过伊曼河,抵达由苏俄红军控制的伯力。然后在伯力军事部门的安排下,经过两个多月的辗转奔波,终于到达目的地。罗亦农被分配到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