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信泉(1912-1992),湖南平江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军时期,历任参谋、政治指导员、政治教导员、师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687团政治委员,344旅政治部主任,新四军第3师8旅政治委员,淮海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中共淮海地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6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纵队副司令员、第四野战军39军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志愿军39军军长,东北军区副参谋长,沈阳军区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  相似文献   

2.
在黄梅县大河镇吴祥村,高高耸立着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成立纪念碑。在建军70周年的日子里,黄梅人民格外怀念红十五军,难忘经十五军成立前后那一幕幕往事。 红十五军是以红八军第四、第五两个纵队为基础组建的。1930年七、八月间,红八军第四、第五纵队先后从江南来到蕲(春)、黄(梅)、广(济)地区。第四纵队司令员陈奇,政治委员查子清,全纵队约800人左右。第五纵队司令员黄刚,政治委员杨振林,全纵队也有七、八百人。 7月上旬,第四纵队率先进入蕲黄广地区,驻扎在黄梅县小  相似文献   

3.
正罗舜初,1929年参加闽西农民武装暴动,1931年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军委二局副局长等职。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军委总参谋部二局局长,八路军总部作战科科长,八路军第1纵队参谋处处长,山东纵队参谋长,鲁中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鲁中区委书记等职。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40军政治委员、军长等职。抗战时期与解放战  相似文献   

4.
曾克林,1913年出生于著名的“将军县”江西兴国。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他历任红28军第3团参谋长、冀察热挺进军随营学校教育科长、冀东军分区参谋长、冀热辽军区第16军分区司令员、沈阳卫戍司令部司令员、辽东军区副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司令员、辽南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副司令员、第四野战军44军副军长、海军航空兵副司令员和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相似文献   

5.
刘忠(1906—2002),开国中将,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人。参与领导才溪乡武装暴动。192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参加红军。曾担任红一军团二师五团政委、司令部侦察科长、特别支队(骑兵部队)司令员兼政委。参加了长征。后进入延安抗大学习,并留校做领导工作。抗日战争时期,先后担任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豫晋联防军区司令员,太岳军区第二分区司令员、政治委员等职。在解放战争中,历任太岳军区司令员,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十五纵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兵团六十二军军长,西康军区司令员、川西军区司令员等职。率部参加了上党、同蒲、临汾、晋中、太原、成都、西康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大学校务部长、军事学院副教育长兼物质保障部部长、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兼院务部部长、军政大学副校长,为军队院校建设和教育工作立下汗马功劳。1955年9月,刘忠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2016年农历八月十五,是刘忠将军诞辰110周年,本刊特设此专栏,以示纪念与缅怀。  相似文献   

6.
正陈庆先是我军著名将领,华东野战军的纵队司令员。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陈庆先曾任县委书记,团政委、旅长、纵队兼苏北军区司令员、江淮军区司令员、华中野战军第10纵队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12纵队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10兵团参谋长,建国后曾任华东野战军第23军军长、南京军事学院副院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等职。陈庆先先后参加川陕苏区反"围攻"和长征,参与领导淮南  相似文献   

7.
杜义德,1912年生于湖北黄陂,曾任红四军二十九团政委、第三十军第八十九师政委、红四方面军直属纵队司令员、骑兵师师长、八路军新编第四旅副旅长、冀南军区司令员、晋冀鲁豫军区第六纵队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兼十军军长等职。建国后先后担任过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政委、沈阳军区副政委、海军第二政委、兰州军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杜义德作战勇猛,且凡领受作战任务,“坚决”二字不离口,或说“坚决执行命令”,或说“坚决完成任务”,或说“坚决消灭敌人”,故有“杜坚决”之绰号。典范解放战争初期,毛泽东…  相似文献   

8.
文安 《党史纵横》2003,(8):21-21
郑维山,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团、师政治委员,军分区、纵队司令员,军长,兵团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北京军区和兰州军区司令员等职.先后参加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围攻"、百团大战、清风店、石家庄、平津、太原、兰州等战役战斗和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1952年秋季反击作战等重要战役.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文革"发生时,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相似文献   

9.
<正>陶勇,这位素以勇猛闻名全军的虎将,抗战时期,先后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参谋长、第二支队第四团团长、苏北指挥部第三纵队司令员、新四军第一师三旅旅长兼苏中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苏浙军区第三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长期率兵驰聘苏中平原,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正滕海清,1929年参加游击队,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团政治委员、旅长、师长、纵队司令员、第21军军长兼政治委员、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内蒙古军区代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先后参加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和长征,率部参加淮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西进、朝阳集、宿北、白塔埠、淮海、解放舟山等战役战斗。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他指挥果敢,屡建战功。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相似文献   

11.
漆远渥,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十一师三十六团政治处宣传科副科长、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秘书主任,第十师司令部作战侦察科科长,红四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政治处宣传股股长、三八五旅政治部宣传科科长,七六九旅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三纵队一旅政治委员,七旅政治委员,华北军区补训兵团政治部主任,冀中军区副政治委员兼第七纵队副政治委员,第二十兵团六十八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天津警备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华北军区空军政治委员,北京军区空军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后勤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12.
王平 现年88岁。湖北省阳新县人。1926年参加革命,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二十七军政委,中国人民志愿军政委,中央军委副秘书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叶飞 现年81岁。福建省南安县人。1928年入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四军第一师副师长,第三野战军十兵团司令员,海军司令员、第一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吕正操 现年90岁。辽宁省海城县人。1922年参加东北军,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路军第三纵队司令员兼冀中军区司令员,铁道兵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相似文献   

13.
正冼恒汉,壮族,1929年12月参加百色起义,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团、师、旅政治委员,纵队政治部主任、军政治委员、兰州军区政治委员,中共甘肃省委第一书记等职。先后参加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军队政治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是中共七大、八大代表,中共第九、第十届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相似文献   

14.
欧阳青 《党史纵览》2014,(10):17-21
正陈锡联:夜袭阳明堡一战成名的"老虎纵队"司令1933年7月,陈锡联升任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第二六三团政治委员时,只有18岁。到了次年11月,他又升任红四军第十一师副师长。1935年6月至抗战前夕,两年时间内,陈锡联先后交叉担任王牌红四军的第十一师政委、第十师师长,成为红四方面军中最年轻的师级军政主官。1935年8月初,在川西毛儿  相似文献   

15.
<正>张云逸(1892—1974),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并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他的政治委员任职履历有:粤赣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抗日军政大学第八分校校长,广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他还曾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二书记、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等职。从“险为黄花岗第七十三烈士”到红7军军长  相似文献   

16.
正袁升平是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者,1929年参加红军,1930年入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从班长干起,最后升任团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团和支队政治委员、旅政治部主任和副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平型关战斗、黄土岭战斗等。解放战争时期,他曾任辽吉军区第7纵队政治部主任、第12纵队政治委员、第40军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四平攻坚、围困长春和辽沈、平津、衡宝、广西、海南岛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参加了志愿军出国作战的第一仗和第二至第五次战役。归国后,袁升平先后任华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济南军区第二政治委员,军事科学院第二政治委员,北京军区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相似文献   

17.
正陈士榘,湖北荆门人,1909年生。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一军团师参谋长、陕北红三十军代军长,八路军第三四三旅参谋长、晋西支队司令员、第一一五师参谋长、滨海军区司令员,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参谋长,第八兵团司令员,华东军政大学副校长、军事学院教育长,工程兵司令员、特种工程指挥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委员、顾问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率部参加广阳、赣榆、营县、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洛阳、开封、淮海、渡江等战役战斗。他胸怀全  相似文献   

18.
朱良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1900年生,湖南汝城人。1925年参加村农民协会。192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后随朱德、陈毅到井冈山,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任连党代表、军部秘书,参加黄洋界保卫战等战斗。1928年后,历任营部书记,支队、师、军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长征中,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卫生部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调红四方面军,先后任第31军政治部主任、第30军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部部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秘书长,同国民党顽固…  相似文献   

19.
正段德昌是洪湖革命武装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中央军委认定的36名军事家之一。他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黄埔军校第4期和中央政治讲习班学习,参加过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他回到家乡进行革命活动,先后任鄂西特委委员、鄂西游击大队中队长、游击总队参谋长、独立师师长,在监利、沔阳一带创建游击根据地。1930年起,先后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副军长兼第1纵队司令员、军政治委员、军长等职,参与创建和保卫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苏区。1931年4月后,任红3军第9师师长,同年1 1月当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1933年5月1日,段德昌被诬陷杀害于湖北巴东县金果坪,牺牲时年仅29岁。  相似文献   

20.
陈士榘,湖北省荆门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历任红一军团第四师参谋长,红13军参谋长、代军长,曾参加长征。八路军115师参谋长,山东滨海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参谋长兼西线兵团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司令员兼特种工程指挥部司令员、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