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以深厚的无产阶级革命情谊 ,记叙了陈锡联作为中国共产党员 ,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的辉煌业绩和战斗的一生。文章再现了陈锡联自 14岁就投身革命 ,所经历中国革命各个不同时期的革命功绩和操守。特别是他一生追求真理 ,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功高不自恃 ,始终保持克己自律、生活俭朴、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 ,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相似文献   

2.
刘红峰 《党史纵横》2014,(12):45-47
正1949年6、7月间,第二野战军前委在南京召开扩大会议,研究进军大西南的具体作战部署和城市接管等问题。期间,刘邓首长找陈锡联谈话,郑重交待:重庆解放后,由你陈锡联担任市长、市委第一书记兼军管会副主任。当时,陈锡联担任二野第3兵团司令员,之前从没有干过地方工作。"三招"稳定社会秩序1949年11月30日,第3兵团解放重庆。当晚,陈锡联就带领兵团机关随部队进入重庆。12月3日,重庆市军管会正式  相似文献   

3.
欧阳青 《党史纵览》2014,(10):17-21
正陈锡联:夜袭阳明堡一战成名的"老虎纵队"司令1933年7月,陈锡联升任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第二六三团政治委员时,只有18岁。到了次年11月,他又升任红四军第十一师副师长。1935年6月至抗战前夕,两年时间内,陈锡联先后交叉担任王牌红四军的第十一师政委、第十师师长,成为红四方面军中最年轻的师级军政主官。1935年8月初,在川西毛儿  相似文献   

4.
正历经中国革命大潮洗礼,人民解放军的开国将领,将星如云,各领风骚,有一位将领更是与众不同。1955年,他虽只授中将军衔,李先念一直尊称他"老班长";徐向前亲切地喊他"老战友";陈锡联、许世友、陈再道等,更为尊重他们这位"老领导"。他,就是来自红四方面军的詹才芳将军。红四方面军的一员骁将詹才芳,1907年9月12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城南30里黑石嘴村一个贫  相似文献   

5.
刘万路 《党史文苑》2007,1(2):34-35
共和国开国上将陈锡联,于1915年1月4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詹店乡彭家村的一个贫农家庭。1929年4月,在被地主压迫得忍无可忍的情况下,陈锡联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先后参加了开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四次“围剿”、艰苦卓绝的长征,历任红四军第十二师三十四团团部指导员,红三十军第八师二六三团政委、团长,红四军第十师副师长、师长、师政委。  相似文献   

6.
他作战勇敢,屡建战功,被指战员们誉为"小钢炮";李先念赞誉他"打仗数第一"。他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陈锡联。陈锡联(1915-1999),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29年参加红军,1930年加人中国共产党。战争年代曾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团长、副旅长、旅长,太行军区第三分区司令员,晋冀鲁豫军区、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司令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重庆市委第一书记、市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兼炮兵学院院长,沈阳军区司令员、辽宁省委第一书记,北京军区司令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委员、常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9年6月10日在北京逝世。2015年1月4日,是陈锡联将军百年诞辰,本刊特组织一组图片,记录将军的传奇人生,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7.
晓农 《党史文汇》2002,(3):31-34
中国革命的第一代元戎、我军的杰出战将当中,有的十四五岁就辞别父母加入红军,投身革命。他们为着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出生入死,身经百战,建立了功勋。他们为国尽了忠,却不能在父母膝下尽孝,当然他们也有着“儿女情长,柔情似水”的情怀,戎马倥偬间始终没有忘记养育自己的慈母。他们那种思念母亲的强烈情愫和动人故事,感天动地,催人泪下。陈锡联与慈母的几次离别相聚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1937年临近年末,已是八路军129师769团团长的陈锡联,竟在山西前线接到母亲的来信。信是托人写的,只十余行字,而陈锡…  相似文献   

8.
叶青松 《党史博览》2007,(12):23-27
木兰山上,陈锡联两次找到詹才芳要求参加红军詹才芳的身世与众多将军有所不同,他是孪生双胞胎中的哥哥。1907年9月12日,詹才芳出生在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高桥区黑石咀村。詹才芳比弟弟詹才银早两分钟出生。1924年,詹才芳兄弟俩参加了革命,都在武汉董必武身边工作。  相似文献   

9.
2015年是陈锡联上将诞辰100周年.回顾他一生走过的历程,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军队担任领导职务,特别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以自己的勇敢和智慧,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 聪明的放牛娃当上“红小鬼” 1915年1月4日,陈锡联出生与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高桥陡山彭家村一个普通农民家里.在他三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了,母亲一个人抚养他,生活十分艰苦.为了能够吃饱,陈锡联到七八岁时就到本村的一个地主家放牛.尽管他很勤劳,却仍过着经常挨饿受冻被欺凌的日子.有一天,他从山上放牛回来,帮地主家扫地,不小心扫帚没有放好,倒下来打坏地主家的一只猫碗,地主婆就不给他饭吃.他饿着肚子回到家里,看见母亲就嚎啕大哭.母亲把他抱在怀里安抚,心疼地流下眼泪.这件事情以后,陈锡联开始动脑子想办法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0.
陈锡联印象     
<正>陈锡联是个传奇式人物。他七八岁就开始当长工,13岁担任儿童团团长,14岁参加鄂豫皖边区红军,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岁任团政治委员,20岁任师长。要是做个对比的话,今天20岁的青年人还是偎依在父母身边的孩子,陈锡联这个年龄已经是一位战将了。  相似文献   

11.
开国上将陈锡联,原名锡廉,1915年1月4日出生在湖北黄安(今红安)高桥区九龙乡徒山彭家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出世之月,恰遇陈氏族谱名录编修截止之时,因此他的名字赶上了入谱的末班车。为表庆贺,长辈们给他取了个乳名“谱庆”。参加红军后,登记的人把他的名字写成了锡联,他年纪小又不识字,当然弄不清“廉”与“联”的区别,后来有了文化,也没有去考究,便将错就错,一直以锡联为名。陈锡联的母亲雷敏是黄安庙咀湾附近的雷家洼村人,生于1886年11月18日。她嫁到陈家后,生育了两女、两儿,陈锡联排行老三。陈锡联的父…  相似文献   

12.
正1949年11月,时任二野三兵团司令员的陈锡联参加了解放重庆的战斗。进城后,按常德会议预定,陈锡联任市委第一书记兼重庆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分工军管;张霖之任市委书记兼军管会副主任,分管党务和群团。12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任命陈锡联为重庆市市长。1950年10月,他奉调北京担任炮兵司令员,离开重庆。陈锡联在山城工作的时间不长,却处于新旧政权交替的特殊时期,处在风口浪尖。他以共产党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为接管重庆做了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13.
共和国开国上将陈锡联,于1915年1月4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詹店乡彭家村的一个贫农家庭。  相似文献   

14.
苏振兰 《党史文苑》2007,(2):34-35,42
共和国开国上将陈锡联,于1915年1月4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詹店乡彭家村的一个贫农家庭.  相似文献   

15.
陈再道是我军著名战将,以骁勇著称,是刘邓麾下的著名"三陈"(陈赓、陈锡联、陈再道)之一,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陈再道是军委铁道兵最后一任司令员。随着1984年1月1日铁道兵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铁道兵作为一个兵种不复存在,因而陈再道被人戏称为"末代司令"。从一个贫苦农民的儿子到我军高级将领,陈再道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16.
引子 1955年,在万众瞩目的军队授衔工作结束后,人们突然发现,将帅们的籍贯、地点非常集中,大都出自革命苏区的一些地段。如我国八大军区司令员中,就有许世友、韩先楚、陈锡联、陈再道、谢富治、贺炳炎、徐立清等7个来自大别山纵横不足百里地的鄂豫山脉。仔细  相似文献   

17.
正十四红小鬼,四十上将军。他就是开国上将陈锡联。陈锡联是我军历史上骁勇善战、智勇双全的猛将,参加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中共重庆市委第一书记和市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兼炮兵学院院长、沈阳军区司令员、辽宁省委第一书记、北京军区司令员、国务院副总理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作为杰出的军事将领,陈锡联为重庆的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作为首任市委第一书记和市长,陈锡联为重庆在解放后经济恢复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8.
传奇和楷模     
正重庆首任市委书记陈锡联,参加革命时年仅14岁,还是个孩子。母亲担心,坚决不让他走,还以绳系之,自己拽着绳子另一头。然而小小绳头岂能拴住少年壮志?趁母亲熟睡,他偷偷解开绳头,义无反顾地离家投奔游击队,由此开启了几十年的革命传奇。经过血雨腥风锻铸,一颗耀眼的将星在共和国的天空升起。一个出身湖北贫苦农家的少年,当年哪来那么高远的志向?回答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当年的革命队伍里,"小红军""小八路"俯视即是,有的就在我们身边。笔者单位一位领导,13岁参加八路军;笔者联系多年的一位解放军中将,15岁参加革命,等等。至于为何参加革  相似文献   

19.
正1975年,邓小平一直关注着国防科技的整顿。5月19日上午,邓小平同叶剑英、聂荣臻、陈锡联一起,在中央军委办公地听取张爱萍、钱学森等汇报国防科委工作和七机部整顿情况。  相似文献   

20.
正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1月30日3000年重庆历史中,可圈可点的故事不少,但1949年11月30日发生的事,意义非同寻常。这天,陈锡联率领二野三兵团机关进入重庆城区,张霖之、曹荻秋也在十多名警卫战士的护卫下,由綦江抵达重庆,入住范庄。至此,重庆解放后首届重庆领导核心全部到位,陈锡联任市委第一书记,张霖之和曹荻秋分任市委第二书记和第三书记。就在这天凌晨,在白市驿机场苦守一夜的蒋介石夫妇接到南温泉防线溃破的消息,仓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