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雨欲来风满楼。二十世纪初期的古都北京正处于革命高潮来临前夕,一方面,北洋军阀政府强奸民意、卖国求荣,穷苦大众民不聊生;另一方面,俄国十月革命的炮声震荡在中华大地,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反帝反封建的旗帜高高飘扬,灾难深重的祖国正积蓄力量迎接即将到来的嬗变。来自湖南乡野的毛泽东就在此时开始了他的首次北京之行。  相似文献   

2.
3.
毛泽东看见周恩来停住了脚步,上下打量他,问:‘是不是嫌我穿得太洋气?’ 毛泽东对警卫员说:‘这次我们去重庆,可能被扣押,坐大牢,甚至杀头……’ 毛泽东出席完蒋介石的晚宴后,正在翻阅报纸。突然,蒋介石的卫士进来说:‘你们三人出去,把毛先生留在这里’ 毛泽东对美国包瑞德说:‘捆住手脚的官不好做,我们不做。要做,就得放开手放开脚,自由自在地做,……’  相似文献   

4.
正1918年10月6日至10日,25岁的毛泽东第一次来到保定,下榻于西大街唐家胡同的第一客栈。此行的目的之一是看望在保定育德中学留法预备班学习的湖南学生,二是迎接并安排湖南初级班学生赴布里村留法工艺学校学习。短短五日的保定之行,游古莲花池,登上保定古城墙……,青年毛泽东在保定与湖南青年学子们聚集一堂,探寻救国之路,传播革命火种,书写着"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壮志豪情。  相似文献   

5.
1951年5月“五一”节过后的一个夜晚,徐向前和夫人黄杰正在庭院里散步,忽然,接到中央办公厅通知,毛泽东约见徐向前。毛主席深夜约见,定有要事,徐向前急忙驱车前往中南海。毛泽东正在办公室和中央统  相似文献   

6.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正在长沙市私立育才中学读书的刘少奇得知这一消息后,参加完毕业考试,没等领取毕业证书,便匆匆忙忙和几名同学来到北京,投身到这一学生运动之中。  相似文献   

7.
1949年12月毛泽东出访苏联,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的第一次正式访问,非同寻常。目的主要有三:一是商谈废除不平等的中苏旧约,签订新约,用法律形式把中苏两国的友好关系固定下来;二是寻求苏联援助,以便尽快恢复和发展中国的国民经  相似文献   

8.
9.
吕传彬 《前线》2014,(8):123-124
1936年6月3日,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作为第一位西方记者启程奔赴当时颇具神秘色彩的陕北苏区采访。在那里进行了为期三个多月的参观采访后,斯诺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写出了震撼世界的历史篇章--《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这部巨篇“像焰火一样,腾空而起,划破了苍茫的暮色”,向全世界揭示了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所在地陕北,有着一片全新的天地;中国的未来和希望在这一边,它如同一颗闪亮的红星照耀着中国。  相似文献   

10.
“你们把干部花名册拿给我。” 1949年11月8日下午,周恩来乘坐的轿车在东单外交部街3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门前停了下来。这是周恩来自担任共和国总理兼外交部部长以来第一次来到外交部。 周恩来身着黄色咔叽布中山装,在李克农等人的陪同下,精神抖  相似文献   

11.
1958年3月28日,中共中央主席、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参加完中央政治局成都会议后乘坐专列来到重庆视察。这是继1945年重庆谈判时隔13年后,这位世纪伟人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踏上重庆这块土地。在视察了重庆钢铁厂和国营建设机床厂后,  相似文献   

12.
正陈云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陈云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建立了卓越的功勋。为了革命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陈云曾三赴苏联:第一次是在长征时期,另外两次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苏联之行:赴苏联向共产国际汇报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情况1935年6月,陈云从四川省天全县灵关殿秘密离开长征队伍,经成都、重庆,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之一,刘少奇在他位于中共中央最高领导层的20余年中,出访的国家甚少,但其中出访苏联则有3次之多,而且他的每一次衔命访苏,对于国内局势的演进都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开国在即,刘少奇秘访苏联 1949年,古老的华夏大地上,国共两党两军进行的革命与反革命的命运大决战,其规模与气势令世界为之瞠目。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宣告了国民党政权的覆亡。东方欲晓,新生中国的开国筹备工作必须大大加快了。 正当此际,毛泽东将刘少奇自天津召回北平,要他率中共代表团秘密出访苏联,向“老大哥”通报国内情况,并就建立国家机构、管理经济等工作,同斯大林和苏共中央交换意见,为开国作准备。  相似文献   

14.
林伟民是我国工人运动的先驱,中华全国总工会首届委员长,对我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 1887年10月,林伟民出生在广东香山县三灶岛(今属广东珠海市)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因家庭贫困,无以为生,他很早就离开家乡,到外国轮船当海员。在长年的海员生涯中,他饱受帝国主义者和外国资本家的残酷压迫剥削,心中埋下了反抗侵略压迫的种子。  相似文献   

15.
任弼时(1904—1950),原名任培国,曾用名陈林,笔名任鸿隽、任辟时等,湖南湘阴人(今属汨罗市);1920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任团中央书记;中共五至七大当选中央委员;1931年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当选政治局委员;1943年当选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相似文献   

16.
拨开岁月的风尘,日历回翻 到1949年12月。 毛泽东来不及抖落身上的 战争硝烟,就匆匆踏上了苏联 "老大哥"的国土,开始了他一生 中第一次出国远行。 这里所要叙述的是当年一 些鲜为人知的细节秘闻。 毛泽东拒绝江青插手选礼品 毛泽东的这次苏联之行,除 了有与斯大林就两党两国所关 心的问题交换意见及商谈两国 之间的有关条约、协定的目的 外,还负有前去参加斯大林的70 寿辰的庆祝活动任务。 既然是去祝寿辰,又是同斯 大林第一次见面,当然要带些礼 品去。 为此,中共中央委托中央办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戎马一生,用兵如神,是位杰出的军事统帅。但是,他第一次用兵是在什么时候呢?一般认为,1927年9月秋收起义是他用兵的起点。其实,毛泽东第一次用兵布阵并且打了胜仗还是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的时候。 早在1916年,长沙第一师范就以“激发爱国思想,提倡尚武精神,研究军事学术,实施国民教育为宗旨”,组织学生志愿军。全校编为一个营,由兵式体操教员任营长、营副,下属两个连。毛泽东在辛亥革命时,曾在正规军队当过半年  相似文献   

18.
写在前面:陈伯达是福建惠安人,在“文化大革命”中,他坐上了中共中央第四把交椅,位次仅在毛泽东、林彪、周恩来之后。在那疯狂的年代,他像疯子一样,咬了不少人,打了不少人,最终成为历史的罪人。人性中的善恶两面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常常会此消彼长。在党风清明的50年代,陈伯达也曾多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基层情况。陈伯达曾说过:“最要紧的是跟人,跟准一个人。”当毛泽东意欲把汪洋大海似的小农组织起来,培养成社会主义新人时,陈伯达不辞劳苦,南北调研,为这场大变革提供实际的依据,从而就有了陈伯达的首次故乡之行。  相似文献   

19.
冯东兴 《党的文献》2023,(1):95-103
新中国成立后,围绕在联合国的代表权及台湾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外交斗争。1950年11月24日至12月19日,新中国代表团首次出席联合国会议,就是这一系列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新中国首次在联合国舞台上阐释关于联合国代表权问题及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在新中国外交史上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在联合国期间,代表团积极争取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有力控诉了美国武力侵占台湾的事实,向世界宣告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批驳了美国炒作的“台湾地位未定论”,揭露了美国试图推动“台湾中立化”的企图。由于新中国代表团在联合国参加会议之时,抗美援朝正在进行中,所以代表团还审慎应对了有些国家提出的“朝鲜停火建议”。新中国代表团的首次联合国之行,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不仅使国际社会增强了对新中国的认识,而且为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及确定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基本原则奠定了基础。新中国外交人员也从这次外交活动中积累了开展国际交往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一生与外国交往中,与苏联交往的历史最长,关系最深,恩怨也最多。在毛泽东的一生中,他的苏联观发生了一系列戏剧性的变化,毛泽东对苏联怎么看?为什么会这么看?他的苏联观发生变化的原因何在?这是本文探讨的主题。一.历史的恩怨对建国以前的中苏关系,毛泽东有个总结性的看法,即苏联“有四个好”,也有“四条错误”,“成绩是主要的,错误是次要的”。①1956年9月,毛泽东在同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代表团谈话时指出:“苏联一般来说,总的是好的。他们有四个好:马列主义,十月革命,主力军,工业化”。②在毛泽东眼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