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县衙门     
正巴县衙门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望龙门,因有巴县署设于此街而得名。明洪武四年(1371年)之后,此处为巴县知县衙门驻地。辛亥革命后,清朝灭亡,巴县衙门一度被废弃,部分房屋拆除后被开辟为街道。巴县衙门与征收局巷、中大街、西四街大致平行,出口接原老鼓楼街(今解放东路),后面是山坡,坡上方是左营街、人民公园。  相似文献   

2.
铜鼓台     
正铜鼓台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与百子巷、潘家沟、棉絮街、新民街等街巷相邻。清末,此处设有铜鼓台,作为祭祀和集会的场地,由此得名。《巴县志·古迹》记载:"铜鼓台,《通志云》:在县莲花坊,按台早废,今有铜鼓台街。"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由巴县绅商傅中和、罗茂昌、董明华等捐资,在铜鼓台设存心堂,给孤老施米、衣、药、棺等。因有存心堂,此街发展为存心堂街。  相似文献   

3.
1950年春,重庆城区邻近的巴县、南川、铜梁等地,均发生了土匪暴动,他们攻打县、乡政权,杀害党政干部及普通群众,其中规模最大、匪患时间最长,直接威胁着重庆安全的,要数距离重庆城区最近的巴县一股号称"九路军"的土匪。"多行不义必自毙",在我党政干部的统一指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配合下,不足半年,这伙不可一世的亡命之徒便灰飞烟灭。  相似文献   

4.
《红岩春秋》2012,(4):7-11
不断挖掘研究保护传承优秀文化中共重庆市巴南区委书记李建春杨沧白先生于1881年12月9日出生于巴县木洞镇,是近代巴县籍最杰出的名人代表,2003年被评为重庆十大历史名人。杨沧白先生的革命历程、学问文章、历史文物等要素,一起构成了一个重庆人民传承发扬的"文化综合体"。追思先生,就要研究他的革命人生,研究他的学问文章,重拾先生留下的每一个历史碎片、文化碎片,  相似文献   

5.
开阳马头寨     
史继忠 《当代贵州》2008,(17):56-56
禾丰乡马头寨坐落在底窝坝子西端的百花山上,清水河绕山而过,前面是一片千亩良田的坝子,山青水秀,环境优美,人道是“银水绕金盆”的好地方。  相似文献   

6.
1950年春,重庆城区邻近的巴县、南川、铜梁等地,均发生了土匪暴动,他们攻打县、乡政权,杀害党政干部及普通群众,其中规模最大、匪患时间最长,直接威胁着重庆安全的,要数距离重庆城区最近的巴县一股号称“九路军”的土匪。“多行不义必自毙”,在我党政干部的统一指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配合下,不足半年,这伙不可一世的亡命之徒便灰飞烟灭。  相似文献   

7.
正1949年12月22日,重庆市巴县第八区(接龙)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其后,迅速接管各乡伪政权,建立新的乡人民政权,发动群众,征收粮食,成了接龙区政府的主要工作。征粮工作频受阻接龙区是巴县最为偏远的山区,由于远离城市,交通闭塞,因而形成了强大的封建势力。这里既有惯匪恶霸,又有反动军  相似文献   

8.
"如今,村集体经济壮大了,群众腰包鼓起来了,村班子凝聚力增强了。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种油橄榄,按照2009年的收成估算,收入30多万,人均在4000元以上。"陇南市武都区石门乡草坝子村党支部书记、村油橄榄协会会长李栓信高兴地说。近年来,草坝子村党支部积极探索创建"支部+协会"的经济发展模式,把党支部的政治优势与协会的经济优势结合起来,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之逐步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有效载体。草坝子村共有群众286户,是石门乡第一大村。以前村上群众主要种植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依据已公开出版的巴县档案资料,对清中叶四川地区人口自然构成中的家庭规模,男女性比例问题做一粗浅探索,目的在于说明:巴县档案对于研究清代四川盆地的经济社会状况,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磁器口位于重庆主城区沙坪坝,背靠歌乐山,东临嘉陵江,因明清时盛产瓷器和运转瓷器而得名。磁器口有悠久的历史。据《巴县志》记载,宋真宗咸平年间(998-1003年)开始在此建寺。明朝时期,此处逐步成为水陆交汇的商业货运码头。清末民初,磁器口已是房屋密集、商贸发达,各种商号、客栈、茶楼、酒肆林立,川剧、评书、元宵火龙、划龙舟、放花灯等各种民间活动长年不断,呈现出一派兴盛的景象。抗战爆发后,随着国民政府内迁,大量的机关、学校、兵工厂、银行迁入磁器口,辖区居民增至2万多人,最多时达到5万多人,成为  相似文献   

11.
杨会清 《世纪桥》2010,(12):47-50
<正>李伯钊,原名李承萱,重庆巴县人。1921年考入四川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在肖楚女、张闻天、杨闇公等的影响下,积极投身反帝爱国宣传活动。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由党组织派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相似文献   

12.
《当代贵州》2014,(21):56-56
过去的羊场村,是“荒田荒土荒坝子,敞牛敞马敞厕所”。每年种完一季水稻田地便闲置撂荒。守着一坝子的田,老老少少却过着青黄不接的日子,看到此情此景我心里憋得慌。  相似文献   

13.
邮政局巷     
何智亚 《红岩春秋》2020,(3):F0002-F0002
邮政局巷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是太平门顺城街的一条支巷,与普安堂巷相连,靠近太平门。清末此处建有邮政局,1938年国民政府邮政局在此营业,故此得名。清代修建的山西会馆位于邮政局巷22号。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反省院设于原山西会馆内。重庆解放初期,反省院七栋房屋被西南民政部接收。1954年,西南转业建设委员会重庆接送委员会将此处房屋作为接待站,用于接送过往重庆的复员军人和荣誉军人,后交由重庆市民政局使用。1959年至1961年,此处作为盲流人员收容所。  相似文献   

14.
曼西梁位于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南角,海拔2100米,整整高出景洪坝子1600米。站立山顶,景洪坝子的绿畴碧野和星罗棋布的村寨便都尽收眼底。由于低纬度和高海拔的原因,曼西梁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城区居民登高望远、避暑纳凉和远近  相似文献   

15.
正巴县档案为清代四川巴县官府的档案汇集。清末从县衙流出,几经流转,后交于四川大学历史系使用,现藏于四川省档案馆。在浩繁的卷宗里,不乏清人的账本,当时人们用或潦草或端正的字体记录下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其中关于食物的记载,似与今人无异。重庆人喜食各种禽畜水族,鸡、鸭、鱼、肉在市场上随处可见。不仅如此,对于动物内脏的喜爱也  相似文献   

16.
我是在抗日战争开始那年,1937年秋考入设在重庆两路口的巴县县立初级中学(简称巴中)的。进巴中是我从少年进入青年时最得意的一件事。我读小学是在朝天门三元庙重庆市立第二小学。考巴中时,记得作文题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我不知道这是孟子的名言,一看题目就懵  相似文献   

17.
钟山区位于六盘水市北部,是六盘水市中心城区所在地。区境毗邻水城、纳雍、赫章、威宁等县,总面积472.84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彝、苗、布依、回、仡佬等31个民族。1987年12月,根据国务院批复,水城特区撤销,分设为水城县和钟山区,六盘水市下辖的县级行政区由3个变成4个。钟山区行政区域的主体沿水城坝子展布。水城坝子四周为喀斯特峰林,其东西端各有一孤峰,西为上钟山,东为下钟山,是为钟山区得名的缘由。钟山区  相似文献   

18.
夫子池沧桑     
旧时重庆有两所祭祀孔夫子的所在,即府属与县属的学宫——文庙。 巴县的文庙在现解放东路二十六中学校,辛亥前这段路叫县庙街,相应的有黉学巷、状元桥等街巷辅弼。却无魁星楼之类设置。清代的情况如何,虽有《志》记述,未亲见就不去说它。 民国以后,每年春秋祭孔大典,例在县庙举行,由巴县教育局主办,当时有位叫佘英伟的学官,是专职的司仪生,包揽文教界一切红白喜事。 鄙人有幸,幼年在县属开智小学就读,被光荣地  相似文献   

19.
周国仪,1919年出生在重庆城七星岗附近放牛巷,1935年秋就读于重庆市巴县中学(校址在今市体育馆处,是一所仅招男生的住读名校,故又名“巴男中”,现为重庆市二中)十一班,我与他是同学。当时我的家在大阳沟附近白龙池巷,因此,每逢周末放学,我们常一起走路回城。那时七星岗通远门以外就算城外了。  相似文献   

20.
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回龙坝镇(原属巴县兴隆场)的五云山寨,是一座环境优美的重庆市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就是这姹紫嫣红如诗如画的地方,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