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在北京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介绍红军长征部份,有一幅“参加长征的部份女同志”的照片。这幅照片是1949年,蔡畅、康克清等16位大姐在北京的合影。在这16位女长征战士中,有一位是邓六金。邓六金同志是闽西上杭县人,1912年9月出生在旧县乡新坊村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一家兄妹六个,她排行第六,所以称“六金”。因家贫无法抚养,六金生下十多天就送到邻村石院坑李清洪家做养女。李清  相似文献   

2.
邓六金是闽西上杭旧县新坊村一位贫苦农民的孩子,在党的培养下,从一个目不识丁的童养媳成长为省委妇女部长。她以客家人特有的坚毅刚强走过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漫漫长征路,成为长征中惟一幸存的闽西籍巾帼英雄。 在苦难的旧中国,贫苦农民的女孩更是命运多舛。1912年9月邓六金出生时,在兄妹中排行第六,故取名“六金”。邓六金的父亲邓立崇因无力养活身边这群孩子,就将最小的六金送人,可怜的小六金出生不到20天就离开了亲生母亲。邓六金  相似文献   

3.
刘高平 《党史博览》2006,(10):44-46
长征前夕体检,难住了红军女战士。邓六金是体检女战士中第一个合格的1911年9月,邓六金出生在福建省上杭县旧县乡新坊村。1929年5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来到了闽西上杭。邓六金听说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是帮穷人打天下的,她的心沸腾起来,便毅然剪去辫子,和小伙子们一起,站岗放哨,打土豪,捉劣绅。后来,她和她的两个姐姐凤金、来金都相继参加了红军,被称为闽西的“三凤”。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张鼎丞曾赞扬她们是“土窝窝里飞出了三只金凤凰”。邓六金先后担任过区委青年干事、上杭中心县委巡视员、福建省委妇女部部长,是长征出发时担任县团…  相似文献   

4.
金花被人称为是世上最高贵的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西贫苦出身的邓六金三姐妹携手冲出封建牢笼,剪掉辫子参加红军,为革命挥汗洒血,被誉为苏区的“三朵金花”。 邓六金,1934年任福建省委妇女部长,建国后任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全国儿童福利基金会理事、五届全国政协委员。邓六金在家排行第六,故名“六金”。生父是个卖货郎,共生5女1子。六金出生10天就被送邻居一户农家抚养。生父在一次发大水时被河水冲走,姐姐来金、风金在家担当起了照顾全家的重任,租田种地、上山砍柴……六金从小跟着剃头匠的养父走东家串西家剃  相似文献   

5.
漫漫长征路,女同志要比男同志更为艰难/邓六金是上杭县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唯一幸存的女红军。  相似文献   

6.
1935年10月,经中共中央组织部批准,中共中央东南局、华东局组织部部长曾山和做妇女工作的红军女战士邓六金结婚。1939年7月,在皖南新四军军部,他们爱情的结晶诞生了。由于皖南一带的形势紧张严峻,战斗生活异常艰苦,邓六金将儿子亲自送到江西吉安交孩子的奶奶抚养,取小名丁儿。这个“丁儿”就是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  相似文献   

7.
王堃 《党建文汇》2000,(3):16-17
邓六金,中国参加长征的27位女红军战士之一,她的足迹是中国革命的一个缩影。她的爱人、战友是赫赫有名的原国务院内务部部长曾山同志。  相似文献   

8.
中央红军中女红军参加长征的有多少?中央红军由江西瑞全出发前有女红军32人。由于黄长姣、彭儒两人患病,未能随军出发。走完二万五千里征程,最后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女红军只有25人。她们是:邓颖赵、康克清、贺子珍、刘英、蔡畅、李伯钊、邓六金、钱希钧、李坚真...  相似文献   

9.
1929年3月12日,陂溪村去四都赶乡圩的人,带回一个消息:“红军到四都了。”陂溪是长汀县一个只有30户人家的偏僻山村,在那兵荒马乱的岁月里,小小的陂溪村成了官兵、土匪肆意蹂躏的猎物,人们饱尝了兵匪搔扰之苦。红军是怎么个样子?他们不了解,整个村子沉浸在惶恐的气氛中,老人们做起祷告:希望红军不经过这个村。第二天,黄大嫂的男孩正好过满月。她想,红军不会说来就来,所以全家打早起床,杀鸡宰鹅,搬桌搬凳,准备赶在红军到来之前把喜事办完。中午,村里的人们突然惊慌地叫起来:“红军来了!”正在举杯  相似文献   

10.
博览之窗     
邓六金与危秀英的生死之交 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全程的红军女战士屈指可数,今天在世的就更少了,张闻天的夫人刘英是一个,曾山的夫人邓六金是一个,江西省第一届妇联主任、现任江西省政协常委的危秀英也是一个。三位长寿老人情同姐妹,生死与共。她们中间,有许多感人的故事。 长征途中罕见的艰难困苦,使红军每天都有人生病、牺牲。休养连的战士邓六金也不幸患上痢疾,腹泻不止,高烧不退,又没有药,几天下来,人快虚脱了,走不动  相似文献   

11.
叶青松 《党史博览》2006,(10):21-25
一位被“遗弃”的红军排长,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军首任军长,他就是滕海清,一位驰骋疆场的骁将。那么,他是如何由“遗弃”的红军排长成长为人民解放军二十一军首任军长的呢?倪志亮慧眼识英才,被“遗弃”的红军排长滕海清明“降”暗“升”1909年3月2日,滕海清出生在安  相似文献   

12.
那时候,男孩很穷。男孩每月那点可怜的工资除少部分自己用外,全都寄给了在乡下种田的父母。所以,当男孩交上一个美丽的女孩后,从来没有给她送过一件值钱的礼物。男孩只能在闲暇时牵着女孩的纤纤素手去大街旁的大排档吃饭,或到小摊前买一斤半斤的炒瓜子给女孩嗑。女孩理解男孩的处境,从来都不要求男孩什么。男孩便很感动,又很内疚。男孩便在心里发誓,将来一定要让女孩过上幸福的生活。一个弥漫着花香的初夏黄昏,男孩和女孩在马路上散步。一路上,男孩话很少,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女孩觉得很奇怪,就问男孩:“你怎么啦?有什么心事吗?”男孩很窘…  相似文献   

13.
北京,红霞公寓。 清晨6点,邓六金照常走下楼去。每天起床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一个小时来锻炼身体。 “老了,八十九啦。身体健康,才能再为革命做点工作。”邓六金说。这位经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如今的职务是全国少年儿童基金会理事。 晨曦初露,杨絮在空中飘飘荡荡。春风拂过,北京已是柳绿桃红。然而,邓六金最喜欢的,还是家乡闽西送来的两盆映山红。那花正摆在家里的阳台上,在院子里做操,一抬头便可以望见。 年年春天,映山红开在闽西的山岭——那是穷人的花。闹红军时,邓六金和姐姐来金、凤金,被省苏维埃主席张鼎丞誉为3朵金花:六金任上杭县委妇女部长,风金任连城县委妇女部长,三姐妹下决心剪掉辫子,打土豪,分田地,组织群众扛起刺刀长矛出操,样样走在前面。可惜,来金很早就为革命牺牲了,凤金的爱人在反社会民主党时被错杀,连累她回了原籍。 邓六金离开家乡时,正是花一样的年  相似文献   

14.
陈晋 《新湘评论》2014,(13):42-45
“人家不是说我狭隘经验论吗?”1936年9月,三支红军主力到达陕北,环境刚刚好一点,毛泽东和周恩来、博古就致电前方的彭德怀、刘晓和李富春等,表示:(一)同意富春办法,组织流动图书馆。(二)明日即开始寄第一次书十本,先交富春,停三天转寄彭刘,停一星期。(三)各同志务须按时寄回,以免散失。  相似文献   

15.
2012年是邓六金同志诞辰100周年.邓六金同志在长达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对崇高理想和伟大事业坚贞不渝,始终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为中国革命与建设奉献了毕生精力,以坚定的革命意志、崇高的品格风范、博大的母爱情怀、优良的思想作风,谱写了一个红军女战士的光辉一生.  相似文献   

16.
邓六金,长征老红军,长征老红军,曾山夫人,一位坚强的革命者、鲜为人知的巾帼英雄、伟大的母亲!!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刘勉钰、南昌大学教授刘勉钰在主编《曾山传》过程中,曾先后六次采访邓六金,对她的一生有了比较详尽的了解。在她逝世周年之际,正值红军长征七十周年之时,本刊特约作者撰写此文,以生动细腻的真实地再现邓六金的革命人生,以表缅怀之情。  相似文献   

17.
笑笑     
《党建文汇》2014,(9):60-60
经常在QQ群里聊天的网友第一次见面吃饭。一个男孩举杯向一个女孩敬酒。问:“初次见面,你贵姓?”女孩说:“干!”男孩一口气把酒喝了.又问:“你贵姓?”女孩又说:“干!” 男孩愣了一下.说:“这位美女可真豪爽啊!”只听女孩无奈地说:“我是说.我姓甘。”  相似文献   

18.
所谓的“长征”,是指1934年10月16日到1936年10月19日中国工农红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甘宁一带的战略大转移。其中走得最远的中央红军队一共走了二万五千多里,故称“二万五千里长征”。在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的中央红军主力86000人中,有30位女红军。她们是:蔡畅、邓颖超、康克清、贺子珍、刘英、刘群先、李坚真、李伯钊、钱希均、陈慧清、廖似光、谢飞、周越华、邓六金、金维映、危拱之、王泉媛、李桂英、甘棠、危秀英、谢小梅、钟月林、吴富莲、杨厚珍、萧月华、李建华、曾玉、刘彩香、丘一涵、吴仲康。  相似文献   

19.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0,(23):72-72
包治百病 公园里,一对恋人正在甜蜜。女孩撒娇说:“我牙痛!”男孩于是吻了女孩一口,问:“还痛吗?”女孩说:“不痛了!”一会儿,女孩又撒娇说:“老公,我脖子痛!”男孩又吻了吻女孩的脖子,说:“还痛吗?”女孩很开心地说:“不痛了!”  相似文献   

20.
李德生出生在大别山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自幼丧母,给人家放牛为生。1930年2月,不到14岁的他就参加了红军。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当过7年战士,后从排长到军长,担任过各级军官,直到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在革命战争中,他能攻善守,打过许多大仗、恶仗,负过六次伤,立过多次战功。在刘邓大军中,他带的部队,是经常用来完成艰巨任务的“尖刀”和“拳头”,常常出奇制胜,享有盛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