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农”的核心问题是农民增收,但实践已经证明,单靠种养业来实现农民增收已远远不够。对农村劳动力进行文化、科技、从业资格等方面培训,提高他们的从业技能,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就成为增加农民收入和解决“三农”问题最直接、最有效、最快捷的途径。针对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的情况,自治区农业厅从上世纪90年代就号准了农民致富脉搏,并积极通过各种形式,下大力气认真抓好农民的培训。  相似文献   

2.
曾经有农民戏称,“农民培训是政府花钱了事,农民出人‘陪训’”。培训为何变成“陪训”?究其原因,农民培训工作中存在4个主要问题:培训方式呈现“零散型、突击性、短暂式”,甚至出现“走过场”现象;培训内容与农民的需求联系不紧密,培训效果不明显;一“培”了之,没有配套的服务,知识不能转化成致富能力;农民没有学习习惯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时代主人》2007,(11):17-18
江西的农村人口中有约150万特困人口。一直以来,各级政府始终关心着这部分群众的生活,每年都在有限的财力中拨出一部分,帮困、济贫、救难。事实上,这些困难群体中,除了没有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除了因大病致贫的家庭,还有相当一部分具备劳动能力,他们往往是苦于缺乏信息和技术,只得囿于原始传统的小农耕作,故而增收无门。对这种情况,单纯的“输血”何如帮助其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4.
刘申忠 《传承》2008,(24):44-45
农业现代化呼唤知识型农民,加强对农民的知识文化培养,大力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知识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程和关键工程。当前农民的素质还存在一些问题,而想要提高农民的素质,就必须找到影响农民素质的原因,然后通过合适的途径有针对性地对农民进行知识文化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农业现代化呼唤知识型农民,加强对农民的知识文化培养,大力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知识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程和关键工程.当前农民的素质还存在一些问题,而想要提高农民的素质,就必须找到影响农民素质的原因,然后通过合适的途径有针时性地对农民进行知识文化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状况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和步伐.通过对湖北省农民的分层抽样调查,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的总体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单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双变量的交互分析和相关关系检验,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讨论、提出了一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有效措施,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和步伐.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城乡统筹规划,优化产业结构,扩大经济总量,调整农业产业布局,发展新型农业等方法增加农民收入,推进郊区现代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然而,我市农民现有的知识储备显然还无法  相似文献   

8.
伍盟 《时事报告》2007,(3):24-2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眼中的新农村是怎样一幅图景呢?下面三种建设新农村的模式给出了生动形象的回答。  相似文献   

9.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除少数属资源型贫困外,绝大多数属于素质型贫困。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发展现代化农业、劳动力转移、农民增收、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离不开农民素质的提高,没有新型农民的支撑,社会主义新农村难以建设且不可持续。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和“牛鼻子”,必须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0.
<正>“失地”渔农面临困境新农村建设,土地,是陆地农民最大的农业资源,但浙江的实际恰恰是人多地少。因此,吕祖善省长提出,要减少农民,从而富裕农民。而对于渔农村来讲,海洋是他们最大的农业资源,但近几年,渔农也面临着“失地”的尴尬。21世纪初的舟山,进入了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11.
《协商论坛》2012,(5):15-16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比重大,农民素质偏低。贯彻落实好党的新型农业现代化的总体思路,对新型农民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大力开展农民教育培训,通过提高农民自身素质,改变文化低、技术差、政策法律观念不强的局面,培育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对推进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推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意义重大,也是实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实现农村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加快新型农业现代化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为构建和谐社会、彻底解决“三农”问题而采取的一项长期战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做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核心问题是提高农民的素质。没有农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点在“农村”、重点在“农民”,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其中“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  相似文献   

14.
玉丙 《今日民族》2010,(4):60-6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也是新闻媒体宣传报道的焦点。笔者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报道应以亿万农民为主体,走进他们火热的生产生活中,使宣传报道深入、扎实、全面、真实地反映他们的心声。  相似文献   

15.
郝周光 《群众》2008,(7):69-70
新桥镇地处江阴市东南,总面积19.3平方公里。下辖10个村民委员会和4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近5万人,其中外来人口2.4万人。近几年来,新桥镇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富民强镇指导思想,通过扎实推进农业、工业、居住三个集中,有力地推动了产业化提升农业、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的“三化”进程。2007年,全镇实现GDP56.1亿元。实现利税20.3亿元。人均GDP达23.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15000元。  相似文献   

16.
张华华 《当代广西》2006,(19):39-40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新型农民”这一全新概念的提出,反映了党中央对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崭新认识。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只有培养和造就出一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才能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形成持续推动建设新农村的力量源泉,完成建设新农村的各项任务。新农村建设呼唤“新型农民”“新型农民”实质上是指“现代农民”,是相对于“传统农民”而言的。中国“传统农民”在经济上的特点是自给自足…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一些青年农民结成利益团伙,以拉拢基层领导、打击竞争对手等“介于正常社会与黑社会之间”的“灰化”参与方式,获取当地新农村建设中的项目或工程承包权.“灰化”参与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扰乱了新农村建设的秩序,对这一问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依靠科技振兴农业,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是当前农村的重要工作,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强调指出,要干方百汁尽快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依靠科技进步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提供科技支撑。提高广大农民素质最根本的就是靠教育,而亿万农民靠普通教育是不行的。  相似文献   

19.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关注焦点锁定为“发展现代农业”。这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4年锁定“三农”问题。 建设新农村,首要任务是发展现代农业,但记者在基层调研发现,一些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优先方向并不明确。不少人在问:如今提出的“现代农业”与历史上多次提过的“农业现代化”是什么关系?中国离现代农业目标还有多远?  相似文献   

20.
编辑点评:"要致富,先修路。"这是人们用实践验证后得出的真理。浦北县官垌镇芳田村三千村民明白了这一道理,自发自觉、同心协力修建通往山外的道路,他们不惧困难、不屈不挠的"愚公精神"令人感动。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能够运用民智,民主协议合理筹集资金。这种不等不靠的精神显示出现代新农民的智慧和担当,是当代农民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和能力建设自己的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