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以党团员为主体的党团员志愿服务对志愿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为日渐普及的"社工+志愿者(义工)"联动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近年积极探索党团员志愿服务与社会工作联动服务,深入社区和农村开展合作,在弘扬志愿精神的同时倡导助人自助等社工理念。在党团员志愿者与社工(党员社工)联动发展的过程中,要通过相互的专业支持和辐射引领等合作形式,探讨双方合作服务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广州的志愿组织(志愿者)和专业社工机构(社工)在配合党政实施公共服务、协助社会人群等不同领域有着层次不一的相互合作关系,并随着社会建设的发展和“社工+志愿者”的服务模式渐现相互合作、相互融合而又相互制约的趋势。尽管双方在实践中存在角色互换与位置错配、服务对象与资源分配的重叠等问题,但其天然的互补优势以及根据服务项目、服务需求搭建的“社工+志愿者(义工)”大平台有效促进二者在合作服务中共同发展,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工与志愿者合作的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都是改革开放后发展的新生力量,从最初的两者分离到近年的联系合作,共同在社会管理创新、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包括(一)日常服务:社工指导与志愿者实践;(二)专业服务:社工实践与志愿者配合;(三)大型服务:社工组织与志愿者实施;(四)应急服务:社工评估与志愿者参与;(五)倡导服务:社工预测与...  相似文献   

4.
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刷新了奥运志愿服务的历史,成为现代奥运会志愿服务的里程碑。总结北京奥运志愿者服务经验,打造广州亚运志愿服务模式,是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志愿服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广州是中国开展志愿服务最早的地区之一,与港澳接壤,公民社会发育旱,社会参与程度高,志愿服务历史源远流长,这对亚运会志愿服务的开展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借鉴北京奥运等一些有益的经验,创造广州亚运会志愿者服务模式,将会使广州的亚运志愿服务成为我国志愿服务花园中又一美丽鲜艳的花朵。  相似文献   

5.
中山市在"学雷锋、做好事"、"慈善万人行"的基础上,从1995年发展志愿服务,吸引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奉献社会、帮助他人,赢得社会各界的欢迎、产生良好的影响;从2009年开始推动社会工作的发展,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试点,逐渐面向镇、区建立专业服务机构,重点帮助有需要的人群,为社会稳定与发展作出了贡献。目前,中山市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发展面临较好的形势,但是也存在较多的困难与问题,如资金投入渠道狭窄、社工经验不足、志愿者服务水平不高、培训机制不健全等等。出台《关于加强中山市社工与志愿者合作折意见》,制定"中山市社工与志愿者合作联席会议"制度等对策,有利于促进社工与志愿者合作,凝聚两大社会服务力量,实现有效整合资源,共建和美幸福中山。  相似文献   

6.
3月20日晚,由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启智服务总队、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团委等主办的“亲青汇·志愿时尚新魅力——广州启智队志愿服务展示暨青职社工签约会”在广州举办。本次签约活动中,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团委与广州启智志愿服务总队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启智队下属的10支分队与社工系学生10个小组进行对接签约。对接内容包括:  相似文献   

7.
从三个方面说明社工在志愿组织中发挥的作用。第一,组织管理。志愿组织管理比其他的组织管理更难,因为这里没有钱、没有权,志愿者追求信念、理想,在社工教育中应培养社工的价值观,社会工作价值伦理是高校要开的一门课程。另外。参与式的管理模式比较适合于志愿组织,一般的志愿者组织是松散式管理,社工在组织管理上可以发挥他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伴随中国对于社工与志愿者合作服务的需求迅速增长,急需拓展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教育辅导、实施督导、效果评估。为此,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在中国社工协会社会工作师委员会、广东省教育厅等的支持下,建设“社工+志愿者”合作孵化基地,成立社工与志愿者合作论坛执委会,提供研究与实验的场所;聚集各方力量进行“实体孵化”、“网络孵化”、“信息孵化”、“组织孵化”、“理论孵化”,探索中国特色的“社工+志愿者”合作服务模式,为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中组部、民政部等颁发的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建设文件,要求建设"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鼓励社工参与志愿组织发展的专业协调。民政部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入志愿服务示范项目组在广东省实施服务的时候,收集和整理了多个典型案例,包括:(1)"金色力量"——社工建设党员志愿服务项目设计中心;(2)"睦邻友好"——社工培育和扶持居民互助组织发展;(3)"流动友爱"——社工推广流动人口志愿组织及其服务;(4)"家有天才"——社工支持志愿组织关爱读写障碍儿童;(5)"名家工作室"——社工为志愿组织提供专业咨询辅导;(6)"牵手乡村"——社工引领志愿者服务农村"三留守"人员;(7)"含羞草与小松树"——社工与志愿者陪伴留守儿童成长。这些案例可以提供给全国各地交流和分享。  相似文献   

10.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25(4):F0002-F0002
2011年11月12日上午,中国社工协会社工师委员会、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南方都市报》等联合主办的第一次全国性社工与志愿者合作盛会——“社工与志愿者·建设幸福生活”高峰论坛在我院成功举办。民政部孙建春巡视员、广东省民政厅叶秀仁巡视员、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吴先浪书记、《南方都市报》陈朝华副总编辑、《中国财富》龙科主编及来自全国的280多位社工、志愿者参加了交流。  相似文献   

11.
2011年11月12日上午,中国社工协会社工师委员会、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南方都市报》等联合主办的第一次全国性社工与志愿者合作盛会——"社工与志愿者·建设幸福生活"高峰论坛在我院成功举办。民政部孙建春巡视员、广东省民政厅叶秀仁巡视员、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吴先浪书记、《南方都市报》陈朝华副总编辑、《中国财富》龙科主编及来自全国的280多位社工、志愿者参加了交流。  相似文献   

12.
2010年广州亚运会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我国举办的又一次大型国际赛会。广州亚运会既是对主办城市综合实力的一次重要考验,也是广东志愿服务发展的一次重要机遇。广州亚运会有助于传播广东志愿服务,促进广东和各地志愿者的相互交流和学习,让更多公民了解、认同并参与志愿服务,推进志愿服务事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3.
广州亚运会志愿服务的创新与特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代大型国际赛会都离不开志愿者的精湛服务,也成为志愿事业繁荣的土壤。近年来,很多重大国际赛会先后在中国举办,大大促进了志愿服务这一崇高事业在中国的发展。2010年在广州举办的第16届亚洲运动会,预计将有几十万志愿者参与服务。广州市正在以此为契机,广泛借鉴国际经验、结合国情特色,力求创造统筹协调、多元参与、创新组合、网络延伸的亚运会志愿服务新经验,全方位创造广州亚运会志愿服务的特色品牌。  相似文献   

14.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22(1):F0003-F0003
启智服务总队是广州市影响较大的志愿服务团体,其成立至今已12年,服务项目涉及环保、社会救助、特殊儿童、肢残人士、独居老人、流动人口,义务教学、社区等35个领域,注册志愿者人数超过1万人,累计向社会提供超过了12万小时的社会服务。启智服务队的志愿活动深得人心,启智服务总队快乐志愿服务模式成为专家的讨论热点。为进一步探讨启智快乐志愿服务模式,推动启智服务总队的发展,完善启智服务总队志愿服务架构体系,2008年1月19日下午,由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与广东社会学学会志愿服务委员会主办的”启智模式与快乐志愿者”论坛暨启智服务总队2007年总结颁奖活动在越秀区图书馆进行。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志愿服务最初在社区诞生,以青年志愿者为主体,通过为社区老人、残疾人、困难家庭等特殊服务以及便民利民服务项目,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如今,伴随志愿服务从城市到农村的扩展,志愿者从青年群体向多年龄群体的扩展,逐渐形成全社会参与、全民化热潮的志愿服务潮流,成为中国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2008北京奥运会已成为过去,然而,盛会期间100多万志愿者的奉献精神却继续感动中国,感动世界。整个志愿队伍的组织管理工作推动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快速发展,从志愿者的招聘、管理、培训、激励到最后如何在盛会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给我国的志愿服务工作留下宝贵的经验,更是为2010广州亚运会的志愿服务树立一个好榜样。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城乡社区发展是值得注意的趋势。青少年志愿者为社区建设和居民生活开展许多服务活动 ,包括环境建设服务、安全保障服务、家居生活服务、成员交往服务、健康文化服务、特殊群体服务等。青少年参与社区志愿服务 ,不仅为社会作出了奉献 ,而且对自我教育、精神完善有积极作用。社区志愿服务有利于培养良好的思想和情感 ,如亲近自然、真诚友善、和睦共处、爱心奉献、助人自助、珍惜生命、维护尊严、激发潜能。  相似文献   

18.
12月4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共青团广东省委、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指导,广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广州市社会工作委员会、广州市发展志愿服务事业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志愿服务广州交流会(青少年项目专场)暨广州市青少年服务项目创意大赛于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6号馆举办。  相似文献   

19.
广州亚运会的志愿服务文化遗产异常丰富,涉及人们生活、休闲、发展的方方面面.本文重点分析了广州亚运会志愿服务的组织遗产和知识遗产,并以此探索广州亚运会志愿服务遗产建设的新方式和新途径,探讨广州亚运会志愿服务文化遗产对志愿服务事业创新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广州亚运会的志愿服务,在借鉴深圳义工联首创“五星义工”,北京奥运会首创“微笑圈”等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志愿时”的组织激励与生活时尚理念。“亚运志愿时”是指志愿者通过参与亚运会服务的时间计量获得的心理认同与荣誉标示。具体解释涉及时间计量、心理认同、荣誉标识3个概念。“红豆”志愿时、“绿叶”志愿时、“广彩志愿时”、“帆船”志愿时、“五羊”志愿时是具体的象征物,将广州文化历史,广州人友善热情的特色充分体现,在亚洲乃至世界人民心目中留下美好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