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劳骥 《前进》2005,(7):56-56
有些事情如果不是从正规的媒体上看到,我绝对不会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实在是太出格、太离奇了,就好象有人告诉你“猫和老鼠成了一家子”、“恶狼当上羊群的头”一样不可能、不可信。然而,不可能、不可信  相似文献   

2.
三子 《台声》2003,(8):20-24
每一次去八大处的时候,都会从车上看到一个古色古香、树木葱郁的庭院,一直以为这是公园。直到最近的一天,才知道这是一家医院。同事告诉我说,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家整形外科医院,蔡国斌就在这儿工作。“蔡国斌是谁啊?”“你不知道蔡国斌?”同事用很诧异的眼神看着我,“那可是我们台胞中的名人啊!你竟然不知道?!”同事再一次的质疑让我感觉不知道蔡国斌似乎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紧接着,同事开始津津有味地给我讲起了蔡国斌:整形外科医院瘢痕治疗中心主任、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中央委员、最高人民检察院…  相似文献   

3.
张岩 《时事报告》2009,(3):58-58
今年春节我在一家鞋店买鞋时,看到店里的伙计向一个外国人推销一款“A”货鞋。凭着自己对鞋的了解,我一眼便看出这双鞋绝对不是“A”货。正当那个外国人准备花300元买下鞋子时,旁边的一位中国顾客拿过鞋子,告诉外国人这双鞋根本不值300元。于是,外国人打消了买鞋的念头。  相似文献   

4.
苏格拉底是一位知识丰富、智慧卓越的学者。他对朋友说:我是一个产婆的儿子,我自己也会“助产术”。他认为正像新生儿需要有人接生一样,人的新思想也要别人帮助才能顺利“分娩”。有一天,苏格拉底遇到一个名叫美诺的年轻人正和别人大谈“美德”如何如何。他便谦虚地问道:“我很惭愧地承认,我对美德简直是一无所知。请你讲一讲什么是‘美德’好吗?”美诺傲慢地回答:“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不懂吗?告诉你吧:一个人不偷窃、不欺骗,这样的品行就是美德。”苏格拉底继续向他请教:“美诺,请你慷慨地告诉我,不偷窃就是美德吗?”美诺不假思索地答道:“…  相似文献   

5.
我的父母是普通农民,初中毕业后,我就外出打工,2007年5月进入浙江慈溪一家纺织厂。在那里,我克服生活不适应,打破语言障碍,刻苦学习技术。3个月后,我凭借娴熟技术成为纺纱操作队长,半年后担任车间主任助理,一年后被聘为新疆籍员工负责人。务工5年,我先后给家里寄了97000多元,帮助家里盖起新房子,添置新电器,还开办了小超市,全家人的生活明显改善。外出务工改变了我的命运。我经常想,作为一个维吾尔族女孩,没有县乡政府的鼓励支持,会有外出闯荡的勇气吗?没有同事乡亲的培养帮助,会有那么大的进步吗?一路走来,是新疆这个大家庭,是祖国这个大家庭,培育了我,成就了我。平时每当看到“当代雷锋”郭明义、“平民慈善家”阿里木的故事,我都会热泪直流,他们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观念深深感染了我。看到我同村的姐妹过得还挺艰难,我想,为什么不带着她们一起干呢?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乡领导,并主动联系慈溪工厂。  相似文献   

6.
“那时,我很惨,要不是左局长帮我,不知道我还会不会再次走上邪路。”凤城市一家企业负责人老马告诉记者。老马口中的左局长就是凤城市公安局凤山分局局长左秀林。这也是记者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唯一一名以帮教回归人员重新回归社会为重点工作的基层公安分局局长。  相似文献   

7.
才彦 《黄埔》2007,(2):1-1
去年,我到黑龙江省齐齐哈尔收集“抗战墙”资料。当时,素昧平生的黄埔老人张瑜亲自到车站接我,又陪同我一道顶着八月的骄阳前往和平广场查找,给了我很大帮助。面对这位和蔼可亲的八旬老人,我试图拼凑话语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时,老人一句“天下黄埔是一家”,瞬间让我感到所有的语言都显多余,除了感动,竞一时无语。  相似文献   

8.
眩晕     
据说是以治病救人为宗旨的S先生。现在已经正襟危坐某广播电台的直播间里。作为一家药厂特邀的专家,他先介绍了该厂生产的专治眩晕症的“一丸灵”,然后准备接听患者的咨询电话。 一曲“爱的奉献”在直播间回旋…… 趁着热线还没有接通的时候,我想悄悄告诉你:S先生究竟是一个什么人。刚才,他不是说自己是中  相似文献   

9.
三个筛子     
不到最后被吃掉时,谁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处于食物链的哪一级——情场、商海……一个人急三火四地跑到哲人那儿说:“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等一等,”哲人打断了他的话,“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三个筛子,哪三个筛子?”那人不解地问。“第一个是真实。你要告诉我的消息,是真实的吗?”“不知道,我是从街上听来的。”“现在,你再用第二个筛子去审查。你要告诉我的消息,如果不是真实的,至少也应该是善意的。”那个人踌躇着说“:不,正好相反……”哲人又打断了他的话“:我再问你,使你如此激动的消息,果真很重要吗?”“并不重…  相似文献   

10.
“你好,我能跟你谈谈吗?我的心里太痛苦了。”电话里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忧郁而且缓慢,说话好像都在斟酌。 “请说.看看我能不能帮助你。”我用同样的语速回应她。 “我今年33岁,孩子3岁,原来在一家外企当秘书,最近我辞职了,暂时还没找到工作。因为我离婚了,我的前夫是我的副总经理,他爱上了另外一个女孩,我不想看见他。”声音停顿下来,传来低低的叹息。 “你是因为这件事很痛苦吗?”我们的热线电话每天都至少有两个以上有关外遇的内容,很多女性为此痛苦,不过她  相似文献   

11.
案头的电话铃响了,电话来自上海市瑞金医院,听筒里传来的是血液科胡钧医师爽朗的话音。他十分激动地告诉我,“俞晶稳定地度过了一百天,没有出现排异情况,她的骨髓移植成功了!”我清楚地记得,这是第七位用台湾同胞骨髓救活的上海患者生命。 俞晶是胡医师的女病人,今年29岁,在上海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当部门经理。去年四月,俞晶  相似文献   

12.
曾建华  李瑞芳 《创造》2008,(2):46-47
“我是做梦都没有想到可以自己盖房子。”漾濞县光明村支书、主任张会祥说,村里的发展多亏了县林业局的样板引路。  相似文献   

13.
观点看法     
我要告诉你们,白宫工作人员非常公平。因为我看到的半数信件都称我为白痴。——奥巴马日前出席美国中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一场集会时说,白宫每天收到的大约4万封信件中,有一半称他为“白痴”。他每晚回到白宫,工作人员会从数万封信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10封给他看。不过,白宫工作人员并未帮他“过滤”那些指责他的信件。奥巴马说,读这些信能帮助自己刺穿“总统的肥皂泡”,让自己与普通民众保持联系。  相似文献   

14.
夏平 《公民导刊》2009,(3):52-53
“如果不是谢院长的关心和帮助,我的病情没有这么快好转。”一位即将出院的患者满怀感恩之情告诉记者。在彭水中医院。一提起谢太香院长,从医院职工到病人无不称赞:她是医院发展的带头人和病人的贴心人。  相似文献   

15.
漫画与幽默     
女权过分“如个女权运动太过分了肝“你是说,女人什么都占上风?”“是的。所以我要写一本关于男权运动的书。”“那很好,什么时候出版?”“只等我太太同意。”一眼看中新娘找到嫌人说:“你骗人,他有只眼是假眼,你以前为什么不告诉我?”“怎么没告诉你厂嫌人也不示弱,“你们头次见面后,我就告诉你:‘他一眼就看中你了。’”还不习惯一位旅客乘一辆出租汽车出游,半路上他轻拍司机肩膀想风点事,司机吓得“哇”地叫了起来。“呢,对不起,”旅客抱歉地说着,“没想到会吓了你……”“没关系,小小的误会。”司机答道,“我一向是开…  相似文献   

16.
神鬼拍档     
里尔 《江南警界》2003,(1):60-62
布拉格的一家俱乐部。混入黑帮组织的美国中情局探员凯文正和黑帮首领伐斯进行核武器交易。见凯文的搭档奥克斯送钱来,伐斯冷冷地说:“你必须明白,如果出了什么差错的话……”“该明白的是你,”奥克斯打断了他的话说:“既然我冒了风险,我便需要确定你能否做到钱货两讫?”伐斯在察看了钱箱后,告诉他俩:交易在10天内进行,届时他会用手机通知他们如何取货。说着把一个手机交给了凯文,自己带着手下离去。  相似文献   

17.
差别     
这是我亲耳听到的故事。德国有两个同龄的年轻人,一个叫阿诺德,一个叫布鲁诺。他们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并且拿同样的薪水。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老板给阿诺德增加了一倍的工资,而布鲁诺却一分钱都没有涨。布鲁诺不服,便去找老板理论。老板说“:别着急,你先到集市上看一下今天早晨有卖什么东西的。”过了一会儿,布鲁诺从集市上回来告诉老板:“今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老板问“:有多少?”布鲁诺赶紧戴上帽子,又跑到集市上。回来后他告诉老板“:一共有40袋土豆。”老板又问“:多少钱一斤?”于是布鲁诺第三次跑到集市上问来…  相似文献   

18.
经历过六十年代的中国人,大概都不会忘记那个从卖菜大嫂走进紫禁城、走进联合国的当年的全国人大昌副委员长李素文。当我作为老朋友,在沈阳最繁华的商业街的一家商号里找到这位有着神奇经历却拒绝一切新闻采访的老大姐时,这位已65岁却风采依然的女人告诉我:“我总结自己,可以概括为3个阶段:当劳模辛辛苦苦;当高官坎坎坷坷,当百姓欢欢乐乐。”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当哥哥》的作者高林林,是一家涉外宾馆的员工,在六七十年代幼小的时候,他从开始渴望有个妹妹到关心爱护自己的小妹妹,故事情真意切,真挚感人。他告诉大家:“我对第一次当哥哥时那种兴奋与自豪还记忆犹新,妹妹的到来,使我感到了除了父母之外的那份可贵的兄妹亲情,让我体会到了做哥哥的责任和自豪,那是其它任何情感所无法替代的。”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我和小李同在一个单位工作,平时相处很好。4月1日那天,小李在本市的一家报纸上登了一则征婚广告。那天下午,小李告诉我说:“你快交桃花运了。”我以为他和我开玩笑,也没有多想。谁知没过多久,我不断收到女孩子的来信,有的还附有照片,要求与我建立恋爱关系,弄得我哭笑不得。领导批评我,同事们也都取笑我。我已经结婚,妻子得知此事,说我作风不正派,天天与我吵架,最后闹到要离婚的地步。小李看事情闹大了,主动向我的妻子和同事们解释,说是在“愚人节”同我开个玩笑,没想到会造成这样的后果。我非常气愤,哪有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