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略论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玉英 《青年论坛》2005,(6):138-140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大学的育人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图书馆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弘扬大学文化,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是图书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民族地区发展生态文化产业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必然选择;是转化民族生态文化资源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迫切需要.发展民族生态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抢救保护与科学开发相结合,坚持生态文化公益性事业和生态文化经营性产业相结合,坚持多元化投入机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民族生态文化企业,着力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态文化产业体系,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加强民族生态文化市场的建设与管理,坚持区域生态立法与国民生态教育相结合,坚持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与人口控制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是流行文化的主力军,更是校园流行文化最重要的接受者、传播者与创造者。流行文化由青年学生创造、传播,同时也被青年学生所接受,成为大学校园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对青年学生的文化观产生较大影响。要想做好大学校园流行文化的引导工作,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双向互动的教育模式,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增强教育引导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4.
黄梅英 《传承》2009,(16):154-155
高等教育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主要具有文化传承、文化选择、文化创新等功能;大学校园文化是构成高校办学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大学校园文化创新主要包括大学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创新。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与大学校园文化创新之间是一种双向的、互动的关系,二者之间具有目标上的一致性,理论与实践上的统一性以及严密的逻辑性。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与大学校园文化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主要具有文化传承、文化选择、文化创新等功能;大学校园文化是构成高校办学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大学校园文化创新主要包括大学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创新.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与大学校园文化创新之间是一种双向的、互动的关系,二者之间具有目标上的一致性,理论与实践上的统一性以及严密的逻辑性.  相似文献   

6.
徐令  钱闻明 《前沿》2012,(2):124-125
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传达方式、建设手段与发展途径,大学校园文化载体可以分为实物载体和虚拟载体两大类,具有系统性、多元性、独特性、创新性、开放性的特征,实现大学校园文化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功能。在现代美学视野下,大学校园文化是审美性文化。在正确的审美理念与美育手段引导下,在现代技术的发展推动下的大学校园文化载体创新既能促进校园生活的审美化,也会更好地为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服务。  相似文献   

7.
李明辉 《长白学刊》2012,(2):139-141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能正确认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而且能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功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以来的高等教育是在移植和模仿西方办学模式和办学理念中形成的,大学校园文化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一直伴随着两种不同价值文化的冲突和交融。每一次社会历史文化的重大变化,特别是西方文化对大学校园的冲击,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大学校园对自身文化传统的反思,其中有对外来文化盲目崇拜和对自身文化传统固步自封所产生的文化自卑,也有文化整合中价值认同和价值重构。形成高度的校园文化自觉、重建坚定的文化自信是大学校园文化的主流。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经济急剧转型、思想观念激烈碰撞和冲突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近几年来在外延意义上获得了快速发展,同时也催生了诸多矛盾和问题,最为突出的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矛盾和冲突。因此,按照和谐文化的本质规定和视域要求,正确认识当前大学校园文化的冲突及其表现,建设和谐大学校园文化已成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大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及其育人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德奎 《群众》2007,(12):71-72
现代大学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质形态,是现代大学校园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的物质基础,也是现代大学综合实力的  相似文献   

11.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三个维度及其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文化是一个多维的结构。从文化哲学的角度看,大学校园文化内含校园物态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维度。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应是这三个层面的协同共进、系统整合,忽视其中任何一个层面,都将贻误大学文化建设的整体进程。  相似文献   

12.
李美玲 《湖湘论坛》2014,(3):102-108,128
政治生态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几年来,良好的政治生态为湖南文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和政治氛围,具体体现在:一是党政领导重视为湖南文化发展提供了政治机缘;二是体制改革为湖南文化发展提供了政治契机;三是利好政策为湖南文化发展创造了良好政治环境;四是部门联合推动为湖南文化发展提供政治合力。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生态与湖南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为实现文化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些启示,即:坚持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规划文化发展;坚持以开拓创新精神引领文化发展;坚持将文化发展作为系统工程来谋划;坚定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心。  相似文献   

13.
陈锡斌 《前沿》2012,(4):156-157
大学校园文化平台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重要平台之一。本文从文化概念的视角深入探讨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关系,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本质上就是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相契合的社会主义文化“人化”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指出:依托大学校园文化平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根本途径是从身到心、从知到行、从教育到生活。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的价值意蕴,理性审视当前大学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是新时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5.
文薪燚 《传承》2013,(11):56-5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的价值意蕴,理性审视当前大学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是新时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文化生态培育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宪平 《长白学刊》2009,(5):146-148
文化生态体系是文化生产、传播、消费等方面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包括政治文化生态、经济文化生态、自然文化生态。当前,培育政治文化生态,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保持文化的先进性;培育经济文化生态,要探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文化发展的路子;培育自然文化生态,要守护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易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化旅游强县”这一目标,立足县域生态、产业、文化等比较优势,着力打造生态易县、文化易县、繁荣易县、和谐易县,不断增强县域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有效地推动了经济社会既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不仅影响和改变着高校师生的经济生活,也必然引发高等学校师生的意识形态和文化需求的深刻变化,对大学校园文化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校园文化表现出如下几种特征与功能。一、方向性特征与引导功能大学校园文化是高等学校生活存在方式的总和,是精神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是孤立的、脱离社会的,而是与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具有鲜明的政治方向性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给大学校园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带来了希望,大学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又会对社会的进步产生能动作…  相似文献   

19.
建设生态工业城区是武汉市青山区面对新的形势,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结合区位优势提出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全新课题。本文通过分析青山区建设生态工业城区的现实条件,从五个方面提出建设生态工业城区的思路与对策:着眼科学规划,统筹城区功能新布局;调整经济结构,坚持产业发展生态化;坚持保护优先,加强生态管理与建设;构建三大体系,支持保障生态工业发展;发展生态文化,培育生态城区新理念。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对生态环保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政府生态责任也经历了生成拓展的演进历程:生态责任的主体地位从模糊到明确,生态责任的内容从单一到多元,生态责任的关注范围从本民族到全人类。从理念宣传教育到制度健全完善,从行为监督管理到产品供给服务,从区域协调合作到命运共同体建设,政府的生态责任不断拓展,生态环保工作日渐渗透于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政府生态治理能力日益增强。政府生态责任从经验、技术层面到科学层面再到文化、文明层面的演进历程表明,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坚持依法治理,坚持协同共治,坚持他国经验的中国式借鉴,形成生态治理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