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4年10月,由于"左倾"路线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历经一年多苦战,未能打破敌人的第5次"围剿",被迫走上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决定红军长征的因素固然很多,鲜为人知的是,有一份绝密情报,促使党的临时中央及时做出战略大转移的决策。"铁桶计划"1934年9月下旬,蒋介石在庐山秘密召开军事会议,在第5次"围剿"的基础上重新调整兵力部署,并在他的德国顾问汉斯·冯·塞克特将军的策划下,制订了一个彻底"剿灭"中央红军的"铁桶计划"。该计划准备集结150万大军、270架飞机和200门大炮,"分进合击""铁壁合围":以瑞金为目标,各  相似文献   

2.
王作化 《党建》2009,(7):58-59
1934年10月,由于“左倾”路线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历经一年多苦战,未能打破敌人的第5次“围剿”,被迫走上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决定红军长征的因素固然很多,鲜为人知的是,有一份绝密情报,及时促使党的临时中央做出战略大转移的决策。  相似文献   

3.
1934年10月,由于“左倾”路线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历经一年多苦战,未能打破敌人的第5次“围剿”,被迫走上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决定红军长征的因素固然很多,鲜为人知的是,有一份绝密情报,及时促使党的临时中央做出战略大转移的决策。  相似文献   

4.
正导语:1934年秋,由于党内"左"倾路线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敌人的第五次"围剿",形势已经变得十分严峻。危急时刻,一份绝密情报送到了江西瑞金。这份情报促使党的临时中央迅速作出战略大转移的决策,使中央红军及时摆脱险境,走上了举世闻名的长征之路。这份关乎大局、挽救了红军的绝密情报究竟写了什么,又是谁在危急时刻将情报送到苏区?  相似文献   

5.
1934年10月,由于党内“左倾”路线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历经一年多苦战未能打破敌人的第五次大“围剿”,被迫走上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决定红军长征的因素固然很多,但一份神秘而十万火急的绝密情报,也促使党的临时中央作出实行战略大转移的决策,它使中央红军及时摆脱了险境,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鲜为人知的一笔。极为险恶的军事态势1933年秋,发动“剿共”战争连遭失败的蒋介石成立南昌行营,从各地调集了100万大军和200架飞机,自任总司令亲自坐镇指挥,对各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空前规模的第五次大“围剿”。其中直接用于中央苏区的兵力…  相似文献   

6.
1934年秋,由于党内“左”倾路线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敌人的第五次“围剿”,形势已经变得十分严峻。就在蒋介石决定最后剿灭红军的危急时刻,一份神秘而十万火急的绝密情报送到了瑞金,促使党的临时中央迅速作出了战略大转移的决策,使中央红军及时摆脱险境,走上了举世闻名  相似文献   

7.
1934年9月下旬,蒋介石在庐山召开军事会议,部署第五次“围剿”红军的计划。会议结束的当晚,全套材料就落到了共产党人手里,并很快送到周恩来手中。中央军委马上采取反“围剿”的措施,实行战略转移,使10万红军及时脱离险境。绝密情报中的“铁桶计划” 国民党庐山军事会议,制订了一个名曰“铁桶计划”的战略方案,确定以瑞金为最终目标,150万兵力在指定时间、指定地域,从四面八方向前推进,形成半径距离瑞金150公里的包围圈。然后,各部队每天向前推进5公里。每推进5公里,后续部队拉上  相似文献   

8.
周鸿 《党史文苑》2023,(1):33-37
<正>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也是中国共产党绝地求生的伟大壮举。1934年10月,8.6万余红军实行战略大转移,这一重大决策是怎么作出来的?如此重大的军事行动,为什么国民党军在一个月后才发现?这得益于党和红军的一系列绝密行动。  相似文献   

9.
正1934年秋,由于中国共产党内"左"倾路线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敌人的第五次"围剿",形势已经变得十分严峻。就在蒋介石决定最后"剿灭"红军的危急时刻,一份十万火急的绝密情报送到了江西瑞金,促使党中央迅速作出了战略大转移的决策,使中央红军及时摆脱险境,走上了举世闻名的长征之路。这份关乎大局的绝密情报究竟写了什么,而又是谁在危急时刻将情报送到苏区,挽救了红军?  相似文献   

10.
1934年10月,由于“左倾”路线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历经一年多苦战,未能打破敌人的第5次“围剿”,被迫走上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  相似文献   

11.
刘明钢 《党史博览》2006,(10):38-40
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求生存谋解放的一部最威武雄壮的英雄史诗。它以特有的魅力,在中国人民心中产生了无穷无尽的精神力量。长征胜利距今已有70年。70年来,相关的图书已出版了很多。人们一般认为,关于长征最早的记录是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在中国出版时更名为《西行漫记》)。但实际上,就在斯诺进入陕北苏区采访红军指战员的同时,不少长征亲历者也曾拿起笔撰写回忆文章,这些回忆文章于1937年2月结集成书,并于1942年出版,这就是《红军长征记》——一份关于长征的最早、最真实、最珍贵的记录。  相似文献   

12.
1934年9、10月间,由于王明、李德在军事上的错误指挥,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大局已定,只剩下突围远走一条路了.然而,红军赶在10月中旬夺路突围,而且是惊慌失措般地逃跑,这里除了军事上处于劣势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原因:中共决策层获得一批"绝密情报",于是决计提前突围,以免被敌人团团围住而不得脱身.  相似文献   

13.
红军长征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革命与反革命、党内指导思想、恶劣的自然环境三个方面的斗争,并依中央红军的活动为主线可分为五个阶段。本文明确了长征的若干基本概念,分析长征中若干重要经历和重大事件,深入解读了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14.
1949年初春的一个深夜,春寒料峭,冷风瑟瑟.然而位于华东某镇解放军三野指挥部里,却灯火通明,陈毅司令员接过电译员送来的一份国民党《保卫大上海作战计划》.急切地翻阅着,脸上不禁露出惊喜的神色.这份国民党的绝密军事文件为什么会出现在解放军三野司  相似文献   

15.
1929年3月至5月间,毛泽东和朱德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来到了我的家乡福建省永定县,游击队组织了起来。我参加了游击队,配合红军去白区打民团。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我随部队参加了长征。  相似文献   

16.
1930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从瑞金、古城等地出发开始长征。1936年10月9日和22日,红四、红二方面军先后在甘肃省会宁县城和静宁县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这次惊心动魄的远征,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行程之远,沿途自然环境之恶劣,敌我力量之悬殊,在人类战争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它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英雄壮举,是人类社会革命史上的伟大奇观。在70年后的今天,我们纪念红军长征,既是为了缅怀红军的光辉业绩,也是为了记取长征的历史经验,发扬长征的革命精神,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激励全省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实施“十一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7.
刘良 《党史文苑》2006,(5):44-50
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围剿”部队加紧了对中央苏区的进攻步伐。1934年10月26日,敌人侵占宁都;11月10日,瑞金陷落;11月17日,于都沦入敌手;11月23日,会昌失陷。至此,中央苏区全部陷入敌手,原本红火的革命根据地一片血雨腥风。据史料载,红都瑞金在80天内被惨杀1800多人,宁都县被杀绝的有3800多户,闽西遭杀绝的为4万多户。蒋介石在其“剿匪报告”中亦写道:“剿匪之地,百物荡尽,一望荒凉;  相似文献   

18.
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围剿”部队加紧了对中央苏区的进攻步伐。1934年10月26日,敌人侵占宁都;11月10日,瑞金陷落;11月17日,于都沦入敌手;11月23日,会昌失陷。至此,中央苏区全部陷入敌手,原本红火的革命根据地一片血雨腥风。据史料载,红都瑞金在80天内被惨杀1800多人,宁都县被杀绝的有3800多户,闽西遭杀绝的为4万多户。蒋介石在其“剿匪报告”中亦写道:“剿匪之地,百物荡尽,一望荒凉;无不焚之居,无不伐之树,无不杀之鸡犬,无遗留之壮丁,闾阎不见炊烟,田野但闻鬼哭。”不屈的小红军1934年11月9日,在距瑞金城35里处的古城山道上,出现了一…  相似文献   

19.
“刀靶水”之战,执行邓小平命令雪夜送信1934年9月,我被调到红三军团第五师十五团一营当营长。10月份,前线战斗打得很激烈,形势越来越紧张。部队从阵地上撤下来,集中在长胜县,每人发了一身黑棉衣和4颗马尾手榴弹。部队出发那天,红军大学调来了个营长叫邱会魁接替我,我又回团部当侦察参谋。刚到团部报到,部队便摸黑出发了。我带着侦察排走在前面。  相似文献   

20.
《湘潮》1985,(7)
瑞金中央红军机关所在地,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正商讨着红军长征的事宜,忽然接到广东军阀陈济棠派其高级参谋送来的一封亲笔信。周恩来拆信一阅,原来陈济棠担心蒋介石打败了红军后,就会从福建方向来抄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