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者按:司法公开是中央部署新一轮司法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它作为一项司法原则可谓历久弥新。早在我国"54宪法"中,公开审判就被确立为一项基本宪法原则。经过多年改革探索,司法公开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新时期如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多维观念处理好司法公开的各种关系,进一步深化司法公开改革,已经成为各级人民法院高度重视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包莉莉 《前沿》2007,(7):142-143
审判公开体现了司法的开放性,这是一项重要的诉讼原则。在我国诉讼制度中较好地坚持并完善了公开审判制度,受到了良好的效果。公开审判不仅向当事人公开,而且也向社会公众公开,并适当的接受新闻媒体的监督。这样才能更好地贯彻审判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3.
王健 《民主与法制》2008,(16):25-28
1998年6月,北京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声掷地有声的承诺,打开了法院的大门,也开启了社会公众自由旁听法院庭审的大门。 从持身份证自由旁听到随时随地查阅审结案件法律文书,从媒体公开报道到网上庭审直播。北京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在突破“公开审判”的司法禁区的同时,也在践行着“除法律规定外,案件须公开审理”的宪法原则。 北京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在公开审判制度上的不断变革,正引领着中国法院向“阳光审判”时代迈进,推动着中国民主与法制前进的的行程。  相似文献   

4.
宪法知识     
正宪法宣誓制度宪法规定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二十七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誓词内容"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  相似文献   

5.
我国推行信息公开制度的意义与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4月24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根据规定,该条例将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我国为何致力于推动信息公开制度的建设?如何评价我国信息公开制度的发展水平?该条例的实施和发展前景如何?本刊特邀请《条例》草案专家建议稿主要起草人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宪法行政法研究室主任周汉华教授,就读者关心的这些问题撰写专文。  相似文献   

6.
网上公开裁判文书有利于提高司法透明度、便于社会公众监督、有效引导司法行为和公众行为,但如何在公开的裁判文书中保护当事人隐私却广受质疑。笔者认为,网上公开裁判文书应慎行。网上公开裁判文书不是审判公开制度的法理逻辑。《宪法》第125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我国三大诉讼法规定,不  相似文献   

7.
公开审判是我国审判方式改革的重要方面 ,也是实现诉讼公正的重要途径。公开审判有利于实现诉讼公正 ,有利于提高执法水平 ,提高法官素质 ,搞好队伍建设 ,有利于提高当事人诉讼积极性 ,搞好法制教育。公开审判具有民主的价值、法制的价值、市场经济的价值、公正的价值和提高法官素质的价值。完善公开审判制度要求做到实质公开 ,提高执法水平和法官素质 ,搞好队伍建设 ,保障办案经费 ,改善公开审判环境和物质设施 ,审判结合 ,一步到庭 ,提高当庭宣判率 ,切实加强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8.
正郑晓军:莫使宪法宣誓制度成为摆设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有一项规定,即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陕西省宝鸡市人大常委会内司委郑晓军撰文说,向宪法宣誓制度可以增强领导干部对宪法的敬畏感,明确自己肩负着维护宪法尊严的责任和使命,旨在全社会树立宪法至上观念,彰显宪法最高权威,使大家都能够尊重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于2015年7月1日审议通过了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规定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一府两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同时提出所有宣誓人员适用统一的70字誓词。在我国,建立宪法宣誓制度意义重大,正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韩晓武作草案说明时说:"落实四中全会决定精神,以立法形式正式规定实行宪法宣誓制  相似文献   

10.
公开审判制度,就立法而言,在我国有着明确规定。刑事诉讼法第11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案件,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一律公开进行。”但是立法上这种原则化的规定,既缺乏可操作性,又不具备完整性,也没有明确规定应当实行公开审判而未实行公开审判应当承担的法律后...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议要求:"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一些地方人大积极响应,率先践行,将这一制度落到实处。宪法宣誓是一项制度要求,更是一种庄严、高尚的行为,不能马虎应付,必须有一整套程序和规则。可是,从各地的实践来看,却是五花八门,各自为政,极不规范,必须加以完善。要规范宣誓程序。宣誓应该选择在选举或任命程序结束,主持人宣布选举或任命结果之后进行。宣誓程序由人民  相似文献   

12.
刘荣 《前沿》2013,(4):48-49
公开审判不仅是为保障司法公正、促进法治建设而出现的一项先进的审判制度,它也蕴含了对当事人权利的保护,而公开审判的这一制度价值恰恰被多数人所忽视。民诉法的再次修改让我们把审视公开审判的眼光从公权力的行使转向保障当事人权利的角度。  相似文献   

13.
正宣誓,是一份保证书,也是一份执行书,促进宣誓人启动内心的道德资源,把外在的法律规范、职业要求内化为个体的需要。时间滴答滴答地响着,一个重要的日子正向我们走来——12月4日,国家宪法日。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明确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而在之前的10月23日,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这项举措:"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相似文献   

14.
司法公开是最高人民法院近年来推行司法改革的重点内容。司法公开是宪法性原则,其通过规范司法权的正当行使,促进司法公正实现,推动社会纠纷的有效解决。在实践中,制度资源不足、公开范围有限、欠缺程序性规定、权利保护和救济缺失等问题,制约着司法公开价值的充分实现。制度化、内容全覆盖、形式多样化、区别性公开、公众积极参与等改进举措,将有助于构建和完善司法公开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5.
正宪法宣誓制度是世界上大多数有成文宪法的国家所采取的一种制度,是法治社会的鲜明标志。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要求"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2015年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实行宪法宣誓制度。至此,我国成为世界上第98个规定相关国家公职人员必须宣誓拥护或效忠宪法的国家。  相似文献   

16.
2009年底,为了实现宪法规定的原则,为了贯彻法律的规定,为了落实司法政策的要求,按照国家司法改革的整体部署,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司法公开的六项规定》和《关于人民法院接受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若干规定》两项重要规定,这是一种值得提倡与弘扬的将原则具体化、将规定人性化、将工作程序化的工作思路。紧接着,最高人民法院又制定了司法公开示范法院的基本标准,并在全国推出了100家司法公开示范法院。不过,对于广大社会公众来说,人们最关心的还是司法究竟应该怎样公开、公开什么、向谁公开的原则问题。如今,一年半的时间过去了,各级人民法院在立案公开、庭审公开、执行公开、听证公开、文书公开、审务公开等方面做得如何?各地人民法院在探索司法公开的过程中推出了哪些新的举措?司法公开制度还面临着怎样的挑战与改革?本刊特约了一组稿件,希望能够通过一些基层人民法院的创新举措,通过一名法院法官的切身体会,通过一位执业律师的司法建议,与最高人民法院司法体制改革办公室蒋惠岭副主任对于司法公开的深度含义的诠释相呼应,向读者展示一个真实的、有效的、阳光的司法公开。  相似文献   

17.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随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而建立,但是该条例并未明确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宪法基础。虽然学界通说将知情权作为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宪法依据,但是从我国《宪法》具体条文来看,知情权并不能作为该制度的宪法依据。在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宪法依据应当是人民主权原则。将人民主权原则作为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宪法依据,既有理论支撑,也有外国立法例可借鉴,并且有利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明确要求"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本文就实施宪法宣誓制度的几个具体问题略陈管见。一、宪法宣誓的缘起和我国宪法宣  相似文献   

19.
《人大研究》2006,(4):24-29
为纪念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23周年,推动宪法的实施,使宪法真正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宪法而不是政治意义上的宪法,2005年11月26日,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北京大学人大与议会研究中心和法制日报社在西郊宾馆联合主办了“宪法司法化理论研讨会”。会议邀请了对宪法司法化素有研究的学者、法官和律师,研讨了宪法在法院如何适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一、宪法司法化的必要性蔡定剑(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齐玉苓案以后,学界对宪法司法化研究有一个热潮。但是热潮过后热情就过去了。要成就一项制度,必须要有一个持续性的研究和不懈的推动才…  相似文献   

20.
八面来风     
《时代主人》2015,(1):46-47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江西省各地人大常委会积极贯彻这一重要精神,纷纷启动新任国家工作人员向宪法宣誓仪式。2014年12月30日上午,乐平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在表决通过市财政局、安监局、环保局、民宗局和检察院共8名人员的任命议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