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心向背与历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淑明 《理论学刊》2002,(6):118-119
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那么“民心”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又具有怎样的作用呢 ?对此我们的先人曾进行过探讨 ,并得出不同的结论。商朝统治者认为王朝兴亡与民心向背关系不大 ,他们鼓吹的是“君权神授”论。西周统治者就明智多了 ,他们提出了“皇天无亲 ,惟德是辅”的见解 ,认为只有得民心者 ,皇天才会佑助。到了战国时代 ,孟子更提出“桀纣之失天下也 ,失其民也 ;失其民者 ,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 :得其民 ,斯得天下矣 ;得其民有道 :得其心 ,斯得民矣”(《孟子·离娄上》)这样一种“得民心者兴 ,失民心者亡”的观点 ,对民心…  相似文献   

2.
赞领导干部“结穷亲”杭植林有句古训:“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辽宁省辽阳市上至市委书记下至科级干部,同城乡千余户贫困家庭“结亲”,组成“一帮一”扶贫对于,有的通过科技信息引导,有的以经济资助解困,有的帮助联系贷款,规划开发,想方设法为之摆脱...  相似文献   

3.
这个话题,是由一幅看似与此题风马牛不相及的新闻图片引出的。这幅新闻图片刊登在《检察日报》上。图片上是一堵墙,这堵墙位于河南省浚县屯子村。这堵土砖墙上,赫然用几个“钢叉大字”写着——“……,越级上访严惩。。”后面用了两个感叹号。看来,标语中是刻意要强调这句话的重要和不容置疑,以表明制作该条标语的“基层官方”对这个事情的坚决态度和强硬立场。古语云:得民心者得天下。这话虽然产生于旧时代,但对于现时现世来说,仍不失为一种成熟的政治理念。现在“官场”中却流行着另外一种说法:“得民心者得口碑,得官心才能得官位,得官位才…  相似文献   

4.
芥末 《前线》2013,(2):77-77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复兴中华必凝聚民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近现代无数志士仁人,为之流血牺牲、苦苦探索了多年没有成功。还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我们党,领导亿万民众推翻了“三座大山”,  相似文献   

5.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生活的主人,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这是我们党基本的历史经验。中国有古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相似文献   

6.
“得民心者得天下,顺民意者得民心”,仁寿县委书记赵国基经常这样教育全县各级干部。 1997年8月,赵国基新任仁寿县委书记时,眉山地委、行署领导对他讲:仁寿是四川的农业大县,干群关系一度紧张,1993年曾发生过轰动全国的少数农民抵制不合理负担风波,社会稳定是个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4,(8):19-20
大至一国,小至一县,发展的主体是人民,根基在人民,力量也在人民。“得民心者得天下”。解决好民生问题,让老百姓得实惠,并不意味着会自然而然地赢得民心。  相似文献   

8.
“权威”,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诠释为“使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它是实施统御的必要条件。国家需要权威,才能实现稳定、统一,领导需要权威,才能实施有效的组织、协调、指挥。“权威”中的“权”即“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而“威”即“威信”却要靠领导干部自已在人民群众中去树立。树立领导权威关键是要用好手中的“权”,才能树立自己的“威”。而用好权的关键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古语“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江山”就是  相似文献   

9.
现代语录     
《当代贵州》2013,(23):61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哪怕"黑云压城城欲摧","我自岿然不动",安如泰山、坚如磐石。(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相似文献   

10.
魏晔玲 《前线》2016,(6):76-76
正【引用】"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天下何以乱?失民心而已!"——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原文节选】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天下何以乱?失民心而已!民心之得失,在为上者使之耳。民心既得,虽危而亦安;民心既失,虽盛而亦蹶。欲得民心,是在有以维持而联络之。——《弢园文录外编·重民中》  相似文献   

11.
正"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主题曲《清官谣》脍炙人口、流传至今,唱出了王朝兴衰更迭的规律与真谛,那就是——民心向背决定国家的生死存亡。早在春秋时期,亚圣孟子就已明确提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如何才能"得民心"?是训练所向披靡的军队,还是创造富甲天下的财富?是制定公正严明的法律,还是拥有宅心仁厚的君主?历代贤君名相、大儒先贤不懈努力,以实践回答着只有历史才能检验的答案。  相似文献   

12.
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切实解决这个问题,是凝聚民心的关键。在深入实施“民心工程”中,抓干部作风树形象,抓到了点子上。我们的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在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实践党的宗旨的过程中,要注重自身作风的建设,经常照照“镜子”,打打“灰尘”,整好形象。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作风,树立起崇高的公仆形象,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否则,只会涣散民心,失掉民心。有句老话:“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领导人民群众,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建立了新…  相似文献   

13.
谢春 《学习导报》2014,(6):30-30
小至一县,大至一国,发展的主体在民,根基在民,力量也在民。故史鉴:“得民心者得天下”。如何赢得民心?关键在改善民生,因为民生连着民心。问题是,民生不等于民心,认真抓民生并不一定就贴住了民心。  相似文献   

14.
自觉认识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 ,树立执政党意识 ,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整体上实现了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得民心者得天下 ,人民运用实践标准检验政权的施政方针、政策。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总结了党 80年奋斗历程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根本经验 ,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宣言。  相似文献   

15.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民以才富。得民心者得天下,得人才者得未来。国家实力的竞争,在于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人才环境的竞争。  相似文献   

16.
吃苦是福     
明代奇人洪应明创作的《菜根谭》,总结了中国人为人处事、修身养性、审美情趣的智慧,成书以来,受到历代读者喜爱。这本书取义于一句俗语:“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意思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将是否察民情、保民生、立民主、得民心作为党和国家政治兴衰成败的根本评价标准,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基本原理,揭示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规律,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和长期执政的实践经验,给人以思想启迪和行动引领。  相似文献   

18.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民以才富。得民心者得天下,得人才者得未来。国家实力的竞争,在于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人才环境的竞争。  相似文献   

19.
试论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早就有民本的思想,民本思想中包含民主的内容."得民心者得天下",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吏为民役,"天下为主,君为客",这些说法都表明:人民是历史的主人,是社会的主人.在没有民主制度的时候,民本起着维护社会平衡的作用,推动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20.
王家海 《求实》2012,(Z1):237-238
"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军心者得胜利"。自古侯王将相都把这句话视为至理名言,作为治国、治军的法宝。作为"兵家圣典"的《孙子兵法》有云: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如娇子,不可用也。(《孙子兵法。地形篇》)。综观中国几千年的古代军事著作,"爱兵如子"的军事伦理学思想是历代军事家所达成的一致共识。素以文明之师、威武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