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8 毫秒
1.
在新时代背景下,涉黑恶犯罪呈现出新特征,严重影响社会安全与稳定。为了提高公安机关侦查涉黑恶案件的能力与水平,通过信访举报材料、涉枪涉暴案、聚众斗殴案、自动投案、警情跟踪梳理等线索来源,对涉黑恶案件进行梳理与研判,形成线索收集的图形模式。拓宽线索收集的途径及方法是公安侦查部门实施扫黑除恶的必要措施,通过对涉黑恶案件的特点及其滋生社会环境的剖析,研判涉黑恶案件的高危人群,研究其所涉及刑事案件的种类、行业范围来发现线索。侦查人员在常规工作中要注意对各类涉黑恶线索进行收集,及时发现、研究黑恶势力的新特点和发现线索的新途径,对启动时机精确掌握。情报信息部门要构建全面、科学、系统的作战平台,客观、及时、精确地研判分析,挖掘有利于立案的相关线索、证据信息,为涉黑恶案件的顺利侦查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从2006年7月1日起,我国所有死刑案件的二审都必须以开庭审理,这不仅是对审判工作的考验,也是对司法警察警务保障工作的一次严峻的考验。如何作好死刑案件二审开庭警务保障工作,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拟对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如何构建死刑二审开庭审理警务保障机制进行探讨,以期对司法实践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3.
"涉黑涉恶"团伙犯罪是有组织犯罪的初级形态,对其严厉打击是维护国家政治稳定与社会安定的大事.以往对"涉黑涉恶"团伙犯罪案件采用普通案件办案模式,影响了打击力度.实践中探索出的"有组织审查应对有组织犯罪"这一新型侦审工作模式,具有组织指挥到位、审查查证到位、打击处理到位、纪律保障到位的突出优势,对严厉打击处理"涉黑涉恶"团伙犯罪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司法警察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警察担负着对刑事审判工作和民事、行政审判工作的保障职能,要完成押解、看管、值庭、安全检查、处置突发事件等庭审保障任务.由于历史及现实的原因,学术界对司法警察制度的关注很少,有限的论著也仅仅是从法律规范的角度进行分析,司法警察制度的研究很是薄弱,在当前司法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5.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是我国人民警察的警种之一,通过依法参与审判和执行活动,预防制止和惩治妨碍审判活动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审判秩序,保障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立足审判特点和法警队实际,紧扣"教育管理、警务保障"重要环节,针对法警队伍存在条令条例意识不强、庭审保障不规范、自建能力差等问题,树立政治建警意识、按纲建队意识、服务保障意识和从严治警意识,建好基本队伍,抓好基本教育,落实基本制度,完善基本设施,大力加强司法警察队伍建设,着力提高警务保障能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作风优良、保障有力"的职业化、正规化司法警察队伍。  相似文献   

6.
浅谈青少年涉黑涉恶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在全国各地已经全面、深入的开展。一批“涉黑涉恶”犯罪团伙被相继打掉。但是,与此同时青少年“涉黑涉恶”现象正在逐步地蔓延,有的已经具备了黑社会帮派势力的雏形。研究青少年“涉黑涉恶”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预防对策,有利于我们及时扼制住青少年“涉黑涉恶”犯罪的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7.
重大涉黑涉恶犯罪案件的会商协同机制是各级政法委必须完善的长期工作内容,对于实现党中央要求,建立遏制黑恶势力犯罪的长效机制至关重要.重大涉黑涉恶犯罪案件会商协同机制符合法的正义价值和效率价值的要求;会商协同机制的具体建构应以坚持政法委领导、检察院引导侦查、法院实施证据指引、侦查机关规范案件侦查为重点;此外,在明确案件会商协同机制的具体工作内容的同时,也应注意对会商协同机制加以必要地制约.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我省涉黑涉恶犯罪发生的主要特点及其原因为切入点,对预防和减少涉黑涉恶犯罪的对策进行了探讨,以期真正实现除恶务尽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扫黑除恶线索核查是以积案和线索清零为目标,依靠群众力量,对大案要案进行进一步攻坚突破,以期及时发现、打击各个领域涉黑涉恶犯罪,打造好、维护好受理人民群众举报线索的平台,坚决查处各类"保护伞",带动政治生态、社会生态继续向好发展。案件线索核查工作通过甄别分类、核查确认、结果反馈等,确保人民群众举报反映的涉黑涉恶问题线索件件有人管、事事有结果、个个有回应,以形成线索核查、案件侦办、非罪问题处理等环节的闭合链条。但在线索核查的过程中又发现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诸如举报不规范、调证联动性不足、滋生新矛盾恶性循环风险露头等,这些都将影响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有序进行,因此,必须及时积极引导,正面回应,力求公平正义与治理实效相结合,以期更精准地打击涉黑涉恶违法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0.
自我国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全国各地各级人民法院依法履行职责,对破坏营商环境的黑恶犯罪案件,依法进行了公正审判,有效发挥了审判职能追究其刑事责任,使涉黑涉恶犯罪分子和他们的"保护伞"得到了法律的严惩,为当地社会秩序、营商环境质量的改善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对破坏营商环境的黑恶犯罪的审判过程中,人民法院总结了大量关于扫黑除恶的审判经验,为将来能够在扫除黑恶犯罪中更好的发挥审判职能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追求警察权力与犯罪嫌疑人权利之间的平衡是1984年英国<警察与刑事证据法>的最本质特征,也是当代英国刑事司法改革的总体趋势.从1984年<警察与刑事证据法>以及此后的相关法律规定来看,一方面,警察的权力得到全面扩张,包括加强盘问检查、入室搜查、扣押、逮捕等权力,以及增设拘留权;另一方面,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也受到充分保护,包括创设专职羁押官和审查官等职位,以及为犯罪嫌疑人提供被羁押期间的各种帮助和待遇.这些法律规定充分反映出当代英国法律关于利益平衡的基本价值追求,以及法律在公正和效率二者之间的妥协.  相似文献   

12.
“智慧法院”建设的倡导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需要,推动法院在线审理刑事案件呈迅猛发展之势。但是在线审理存在冲击直接言词原则、减损司法的威仪、被告人辩护权保障不到位等问题。不仅加剧庭审的形式化,而且导致审理程序公正性和司法权威性的降低。在线审理刑事案件仅是线下物理空间审理的例外和补充,主要适用于速裁程序审理且被告人同意的案件和召开庭前会议以及证人、鉴定人在特殊情况下作证的环节,不能将线上审理常态化和普遍化。法院应尊重和保障被告人的程序选择权,法律援助全覆盖应“覆盖”至在线审理的案件,在线审理具有不同于线下审理的特点,应当建立相对独立的庭审规则。最高人民法院应尽快制定在线审理的技术规范,并将5G技术应用于在线审理。  相似文献   

13.
在刑事诉讼中,警察的主要任务是收集不利于被告人的证据,警察不出庭作证,不仅剥夺了被告人的质询权,而且影响法庭的正确裁判,容易造成冤假错案。为了维护程序正义,保证被告人的质询权,发现案件真实,警察应当出庭作证。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社会物质资料的迅速增长,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一些公共场所极易形成人员群死群伤和财产大量损失的恶性事故。因此,在边防一线,应当有效利用边防派出所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消防监督工作。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为保障国民经济的和谐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5.
证据开示是来源于英美法系的概念,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其基本含义是庭审调查前在双方当事人之间相互获取有关案件的信息。我国尚未建立刑事证据庭前证据开示制度.只是在刑事诉讼法中规定了一些关于控辨双方了解案情的途径。我国建立证据开示制度应把握依法开示,双向开示和全面开示原则,明确规定刑事证据开示的范围,建立完善的证据开示的程序。设置对违反开示义务的制裁性规定  相似文献   

16.
警察出庭作证有利于推进刑事诉讼的进程,保障辩护方的权利。警察出庭作证有其功利价值和内在价值,两方价值互补存在,不可偏废。警察出庭作证应有完善的程序设计和制度支持,应赋予其作证的资格、明确其作证的范围,并完善其出庭作证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7.
办案警官出庭作证符合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与我国的证据立法并不抵触。随着控辩式庭审方式的确立,法庭对控方的证据要求越来越高,加之当事人法制意识的逐步树立和增强,警官出庭有其必要性与合理性。警官出庭还可以促进对被告人的平等保护,促进案件质量的提高,树立法律的权威。构建警官出庭作证制度要通过转变思想观念、完善有关法律、严格限制警官出庭作证的案件范围和明确司法程序启动机制等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人民警察执法权保护问题的刑法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建议刑法应当明确人民警察的职务防卫权,规定人民警察在执法过程中一旦遭遇暴力抗法者的袭击,有权利使用警械和武器进行防卫,以示人民警察的执法活动神圣不可侵犯。同时在刑法分则中应增设袭警罪,明确规定袭警罪的犯罪构成和具体的量刑标准,使暴力袭警行为在刑罚适用上罚当其罪,以实现对人民警察执法权的刑法保护。  相似文献   

19.
在刑事诉讼中,一事不再理指的是法院对于任何已经生效裁判加以处理的案件不得再行审判;对于所有已被生效裁判确定为有罪式无罪的被告人,法院不得再予审判或科刑.是刑事诉讼法遵循人道主义原则,刑事诉讼程序人性化的体现,其本着维护法律的稳定性和权威性,避免司法资源的浪费,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已成为现代刑事诉讼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20.
公安教育改革视野下的刑法实务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安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意见》,要求公安教育训练工作以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执法需要为导向,以加强公安队伍执法能力建设为核心,坚持实战牵引、贴近实际、以人为本、按需施教。在此要求下刑法实务以培养具有刑事执法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立足于警察职业岗位的设置,打破传统刑法课程以刑法典的结构为教学内容的结构模式,以公安机关管辖刑事案件的分工为依据,适应警察办理刑事案件工作需要,在教学中针对不同专业,选取不同教学内容,使其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教学方法采用以案例为中心的辐射教学法;贴近公安机关刑事办案工作,建立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即案例教学→模拟办案→顶岗实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