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姜少勇 《党课》2011,(8):106-107
伍子胥原本是楚人,世代为楚高官。因受小人构陷,其父兄为楚平王所杀。伍子胥先逃亡至郑,后又投靠吴。见吴国公子光素有大志,便献计助他夺得王位,即吴王闺闾。  相似文献   

2.
正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乱世之一。所谓乱世出英雄,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这乱世之中的风云人物兼复仇化身——伍子胥。《史记》中的伍子胥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员,字子胥。根据司马迁《史记·伍子胥列传》记载,他的父亲伍奢是楚平王太子太傅,负责教导太子建。后来,费无忌诬陷太子建造反,伍奢为太子鸣冤,被楚平王押入大牢。费无忌又说伍奢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子胥很有才干,将来也是祸患。  相似文献   

3.
正春秋时期,楚国太傅伍奢在少师费无极的谗言下,被迫害致死,其子伍子胥侥幸逃脱,行至昭关时遇到了严密的盘查。据传正值壮年的伍子胥日日发愁如何顺利过关,青丝竟变成了白发,但这也给他带来了机会——利用一头白发,易容成了老人,顺利闯关。伍子胥短短几日内白了头发的真实性难以确认,"朝如青丝暮成雪"多存在于文学作品的夸张之中,但壮年发苍的例子在历史上并不少见。韩愈35岁时,仕途才刚刚有点起色,却视茫茫、发苍苍、齿牙动摇。不久后"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着或  相似文献   

4.
“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家乡。”乘着那耳熟能详的优美韵律,位于江汉平原腹地、洪湖西岸的湖北省监利县也因此蜚声华夏。“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在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曾留下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流放的足迹,催生了传颂千古的饱含忧国之思的爱国主义诗篇《离骚》。诞生于此的春秋名相伍子胥、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  相似文献   

5.
贺龙同志参加革命前家居桑植时,曾组织一支队伍,“提刀杀贼”,“逐去南军之盘据者”,保障了一方的安全。当他父亲六十寿辰时,家乡的亲友群众纷纷送去庆寿的喜联。其中有一首联语中高度评价贺龙同志  相似文献   

6.
所谓超前管理,是针对管理对象未来状态的管理,它依据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或准备性措施。实践中许多失败案例说明,超前管理具有很明显的特殊性,不了解这个特殊性,就会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出现重大决策失误。我国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历史事件,从中可以总结出一些令人回味的教训。春秋末期(公元前494年),吴国打败了越国,俘获越王勾践。大臣伍子胥主张对越国斩草除根,杀其君臣以绝后患。越国以重金收买吴王的宠臣伯僖。伯僖被收买后,以越国兵败无为,杀之不仁为借口,劝说吴王夫差。夫差遂决定将勾践…  相似文献   

7.
伍子胥故事经过历代演变,塑造了主人公忠臣和复仇者两个形象。二者始终同时存在、独立发展又相互影响,体现了中国民间故事中雅俗文化的交织,形成了伍子胥的典范文化意象。古书体例、中国古代史传的叙事方式、史书编纂所受主客观条件限制等因素,也影响着文献对伍子胥故事的记录。民间故事的演变可能比顾颉刚先生研究范式所指出的要更为复杂,不仅多元文化交织,而且文献记载也并不完全反映故事真实的变化形态。  相似文献   

8.
伍老(伍修权)和谢老(谢 觉哉)是我父亲丛德滋的入党介绍人。1941年元月,几乎是与“皖南事变”发生的同时,父亲被国民党特务机关逮捕。同年5月,伍老奉党中央命令调回延安。就在此间三个多月的时间内,伍老完全不顾个人安危,无惧白色恐怖笼罩的阴影,冒着连他自己随时都有被敌人捕杀的危险(那时伍老的名字已被特务组织列进“甘肃奸伪  相似文献   

9.
想起了“吴下阿蒙”张秀璋,孟玉生闻,某县县委书记无论工作多忙,宁肯中午不休息,晚上少睡觉,总要读几页书,一以惯之,成了嗜好。有些人对此不以为然,说他是不合时宜。笔者闻听此事,想起了“吴下阿蒙”的故事。“吴下阿蒙”即三国时期的吴国大将吕蒙。他英才盖世,...  相似文献   

10.
<正>4月16日上午,“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武王墩”重要进展工作会议在淮南市召开,首次发布武王墩一号墓阶段性重磅发掘成果。围绕“武王墩”的讨论,将淮南市寿县这个不算出名的小县城推向人们的视野。寿县别称寿州、寿春,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兵家必争之地。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将楚国的都城迁移到寿春。寿春见证了楚国的暮色,18年后,楚国便在这里结束了其荡气回肠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论才救贤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08,(6):47-47
春秋时,楚国的大臣伍举与蔡国的大臣子声都是有治国之才的贤人。但楚王昏愦,致使楚国小人当政,贤臣被贬,纷纷外逃。伍举的岳父王子牟也因受人诬陷,逃亡在外。有人乘机在楚王面前进谗,说伍举与王子牟共同谋反,是伍举放跑了王子牟。楚王大怒,下令缉拿伍举,为保命,伍举仓惶逃往郑国。在郑国伍举遇到了为晋国当使臣要去楚国的子声,便向子声倾诉了自己的冤情及仍想回到楚国的愿望。  相似文献   

12.
廉政格言     
《天津支部生活》2006,(2):33-33
距今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有个宰相叫石奢。他为政清廉,刚正不阿,不媚权贵,不徇私情。有一次,他带着随从去南方巡视。半路上看见一个人行凶后逃走,就下车亲自和随从们一起追捕凶犯。快抓到凶犯时,他才发现凶犯原来是自己的父亲。他既愤怒又羞愧,就命令随从不要追了,放走了父亲。  相似文献   

13.
《左传》有一句话叫做“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意思为不是发自内心的诚信,实在是没有什么用处。古人也认为,诚信不是形而上的东西,而是一种内心修炼,是人的固有品质。 泱泱中华,王朝多以诚信安邦,百姓多以诚信立命,既有“一诺千金”的典故,更有“人无信不立”、“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谆谆教诲。楚霸王项羽兵败垓下,“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于乌江边,以谢父老乡亲;伍子胥侥幸混过  相似文献   

14.
南京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宝地,早在五六千年以前,在现在鼓楼西北的金川河畔的北阴阳营,就曾居住着一些过渔猎生活的原始居民。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掉吴国以后,便下令谋士范蠡在现在的中华门外、雨花路西侧的长干里筑城,历史上称之为“越城”,又称为“范蠡城”,这是南京建城的最早记载,距今已2460年。公元212年,三国时期的孙权在此建石头城,改名建邺,以期成就帝王大业,公元229年,他又把都城建于此地。此后,东晋、宋、齐、梁、陈以及南唐也都在此建立都城。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定都应天,同年8月诏命天下,以应天为“南京”。随着一代代帝王在历史舞台上的出现和退场,南京城也有过许多别名,如秣陵、建康、白下、上元、升州、江宁、集庆、金陵等等。  相似文献   

15.
成语典故“惟楚有材”和“楚材晋用”,说的是楚国人杰地灵、盛产人才;楚国徒有人才、尽为晋用。成语虽有讥讽、暗贬楚人之意,但确为历史上不争的事实。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鲁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楚国公子归生访晋归国,令尹(楚相之称谓)子木向他了解晋国的情况,问:“晋楚两国的大夫相比,哪国的大夫更贤能?”归生说:“晋  相似文献   

16.
从小,他和父亲之间的关系就很生疏。他和父亲都是沉默寡言的人,因此很少交流。后来下乡当了知青,进城后,到棉纺厂当了一名普通工人,这中间他吃了很多苦,但父亲从来没有问过他。他觉得父亲根本不关心他,也不爱他。偶尔,他回到家中,父亲顶多问一句“回来啦”、“吃过没有”  相似文献   

17.
<正>近期,热播电影《周处除三害》将“周处”这个人物带进了公众的视线。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中记载了周处改过自新,从横行乡里的“一害”成长为捐躯报国的英雄的故事。然而,真实历史中的周处真是如此吗?他是否真的是“一害”?是否真的受到陆云的点拨浪子回头?“害”在何处?一切得从周处的父亲周鲂说起。周鲂,字子鱼,吴国阳羡(今宜兴)人。周鲂少时好学,通过举孝廉进入了东吴体制内,先后担任宁国长、怀安长,后来又屡立战功,升职为鄱阳太守。  相似文献   

18.
石奢纵父自刎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宰相叫石奢,他为政清廉,刚直不阿,不媚权贵,不徇私情。有一次,他带着随从去地方巡视,半路上看见一个人行凶杀人后逃跑,他就下车亲自和随从一起追捕凶犯。快抓到凶犯时,他发现原来是自己的父亲。他既愤怒又羞愧,就命令下属不要再追了,放走了他父亲。回朝后,石奢把自己捆绑起来,请求司法部门处置,并派人对楚王说:“杀人的凶犯是臣的父亲,如果臣抓住父亲,将他治以死罪,这样虽然可以建立自己的政绩,显示自己的刚正无私,但这是不孝的。臣废弃法律而放跑了凶犯,这是不忠的。臣的罪应当判处死…  相似文献   

19.
电视机旁边,摆放着一个镜框,里面镶嵌着他父亲的照片。去年8月17日是他父亲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了《邓子恢画传》,里面引用了历史学家司马迁的一句话:“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惟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夜很静,灯亮着。翻开画传,父亲的  相似文献   

20.
会同之名,似有王者之气。《周礼·春秋·大宗伯》云:“时见日会,殷见日同(意为帝王接见诸侯大臣,个别见叫会,集体见叫同)。”《论语》中也有“宗庙会同”(原分别指君王祭祀祖先的地方和诸侯会盟之事,借指国家、君王)一语。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在会同及其周边地区就没有建立过国家,何来帝王呢?晋代著名史学家习凿齿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提示:“神农生黔中。”会同古属“黔中”,这是历史文献中会同与神农炎帝关系的重要记载。县名与此联系起来,“会同”之帝王恐怕只能是神农炎帝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