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去年下半年,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全省法院组织开展了“建设现代化法院”大型调研活动。10月底,人民法院报社和省法院在泰安举办了“建设现代化法院”理论研讨会,就“建设现代化法院”的命题进行了研究论证,并达成了诸多共识。在此基础上,第20次全省法院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现代化法院的奋斗目标。现将“建设现代化法院”调研活动形成的部分成果刊摘如下,希望对推进全省法院的现代化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一、当前人民法院的现状 人民法院的现代化,是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目前的人民法院应当说已初具“现代型”法院的形式和实质。主要表现在:法院职能已基本分离和相对独立;功能从单一走向多样化;依法审判已成为司法基本原则;程序规范体系基本具备;一定的职业化分工初步形成。尽管如此,当前法院工作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法学“现代化”,以及法律“现代化”和法制“现代化”的话题很热。有人说,法学“现代化”是我们的前程。世纪之交,以至于二十一世纪法学发展的目标,就是实现法学“现代化”。甚至不止一次地成为相当规模的全国性研讨会的主题。而且不只是法学“现代化”,同时还伴随着法学“国际化”和法学“多元化”。可以说是以法学“现代化”为主体的法学“三化”,很时兴。法学“现代化”的内容究竟是什么?主张法学“现代化”的同志情况并不完全相同。有的是出于要求法学加快发展步伐,尽快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他们的愿望是好的…  相似文献   

4.
一、法院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 (一) 法院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人民法院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服务社会政治的需求,必然要伴随着社会发展过程而逐渐走向现代化,这是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使然。同时,实现法院现代化也是社会管理民主化和法治化的必要条件,是社会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近来,司法实务界和法学理论界对“建设现代化法院”这一命题的理论探讨逐渐升温,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不过,基本上是从司法理念养成、司法制度建设等方面展开,从法院现代化进程路径角度则缺乏思考。  相似文献   

6.
一、建设现代化法院的基本特征 (一) 建设现代化法院是从传统型法院向现代型法院转变的历史进程 建设现代化法院是革命的进程。因为这一进程明显反映出传统型法院与现代型法院的对比,它包含着司法运作方式的急速并且是总体上的变化,或许这种  相似文献   

7.
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现代化建设,存在着“非均衡性发展”“跨越式转型”“超大型崛起”的问题导向。围绕着什么是本土现代化的知识产权制度、知识产权制度现代化发展与国家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关系、如何实现知识产权制度现代化的价值目标等重大问题,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新发展理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石和实践导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实践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经验和发展理念:坚持知识产权制度创新与知识创新;塑造知识产权治理主体与创新主体;构建知识产权法律规范和公共政策;推行知识产权法治机制和发展机制。以制度创新推动知识创新、以法治建设保障创新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之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应深刻把握知识产权制度现代化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目标向度),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现代法度),深度参与知识产权全球治理(世界维度),不断拓展知识产权现代化治理和现代化发展的中国道路。  相似文献   

8.
一、理论探索——现代化法院的理性思考 现代化理论作为一种广泛的思潮,发轫于20世纪60年代,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现代化的内涵从不同的角度作了各种各样的界定和把握。但有以下几点得到了大家的共识:一是现代化作为对整个社会发展的方向性描述,首先是一个变革的概念,是传统生活方  相似文献   

9.
<正> 一、实现法制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才能深刻理解和明确这个时期法制建设的意义和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的涵义是什么?它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我们党对于这个理论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要求我们法学工作者继续解放思想,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实现自身的现代化。然而,什么是法学研究的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这种现代化?这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吴世宦同志在1985年第三期《政法论坛》上发表的《论法学现代化与法的本质概念的科学表述》一文(以下凡是引用本文的,不再注明出处),再次使我们感到严肃、认真地对待这一问题的迫切性。吴同志表示:“为了促  相似文献   

11.
提出建设现代化法院之举要,是新世纪全面加速人民法院整体建设步伐的重大抉择。立足实际,着眼发展,突出前瞻性的设计与宏观筹划,对于科学指导法院现代化建设,谋求在新世纪的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代化法院的内涵 现代化是较之过去和传统而言,它既反映历史过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商法的现代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仅对我国商法现代化及影响商法现代化的理论陷阱作一分析。一、商法的现代化问题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现代化。有人认为,“现代化是一个包含了人们思想和行为各个领域变化的多方面进程”[1]。还有人认为,“现代化指的是在一个传统的前工业社会向工...  相似文献   

13.
全国法院干部业余法律大学经济法课就要开课了。业大的同志要我开个头,现在我就以“学习经济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题,讲几点意见。赵紫阳同志最近指出:“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路线,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路线。这条路线有两个基本点:一个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个是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的总方针、总政策。这两个基本点,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唇齿相依的。”这是紫阳同志对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最精辟、最深刻、最全面、最概括的论述。这就是说,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的总方针、总政策,才能建设成有中国特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法院组织法》也作了“人民法院独立进行审判,只服从法律”的规定。但是在我们的现实审判活动中,却存在一些无视法律严肃性的不正常现象。有的基层法院为了避免上诉审法院改判他们所判的案件,采取“打内堂”方式,把一些案件要定什么罪判什么刑的意见事先拿上去,要二审法院表态。个别二审法院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的动力结构与历史分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现代化与法制现代化 “现代化”是在50年代作为专门术语被以藤尼斯为代表的功能主义者首先阐发出来的。后来的普林斯顿学派将之系统化为现代化理论。但时至今日有关现代化概念的界定却仍然众说纷纭。 罗荣渠先生将国内外学界有关现代化的说法梳理为四大类。笔者以之为基础对现代化概念作如下理解:(1)现代化是经济和技术落后国家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过程。这个观点实际上等于“西化”。(2)现代化是指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换句话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重新组建于1995年,现有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143人,平均年龄39岁。建院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该院确立了“政治建院、人才兴院、以制治院、科技强院,建设现代化审判机关”的总体目标,努力提高司法效益,完善司法管理,弘扬司法民主,推进司法文明,审判工作和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被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人民满意政法单位”(全省10个)、“全国法院调研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法院网络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集体二等功”等120余项荣誉,60余次在最高法院和省市…  相似文献   

17.
本案涉及对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中一些基本概念的认识,如犯罪主体、共同犯罪的构成.以及什么是同类营业,什么是“自营”和“为他人经营”,在这些问题上.审判机关和公诉人产生了差异。本文正是从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上入手,充分讨论,得出了与法院判决不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世纪之交,回首过去前瞻未来,观照现实创新理论已蔚然成风。乘此东风,我们就法院制度的改革及其现代化问题略作探讨。近些年来的中国政治实践业已表明,现行法院制度的机制性缺陷及其积弊构成了中国迈向法治社会的制约"瓶颈",改革法院制度,实现司法的现代化,已成为举国上下之共识。然而,对于法  相似文献   

19.
2006年7月1日,重庆市渝中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卢祖新在区委召开的表彰大会上,再次捧回了“四好班子”奖牌。短短三年多的时间里,渝中区法院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市法院系统先进基层法院,被市委组织部表彰为“践行三个代表先进集体”,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和“百佳文明单位”,共获得市级以上集体荣誉13项、市级以上奖励30人次。“面对未来,我们将更多地向外看、朝前看,在务实创新中创造性地开展法院工作,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在院长卢祖新心里,打造西部最佳全国一流的学习型现代化法院才是渝中区法院的目标。践行司法为民,打造服务型法院2003年…  相似文献   

20.
现行宪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宪法依据、有机统一的宪法规范体系和宪法保障体系。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工业化”“四个现代化”入宪,到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入宪,再到形成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核心的宪法规范体系,现代化话语贯穿于我国宪法制定、修改与实施的历史进程。宪法序言中的历史叙事和对国家目标的表达,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规范语境。宪法正文中的基本国策规范、基本权利规范、国家机构规范等,为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提供了规范基础。全面实施宪法,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效保障。为更好发挥宪法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规范和保障作用,应认真对待宪法文本,体系性地运用宪法解释学方法,深挖宪法基础范畴与概念,建构具有历史意识、面向现代化实践的中国宪法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