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价格同步提高行为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反垄断法越来越受到重视的现代社会,市场主体为规避法律,会以非常隐蔽的方式来从事限制竞争行为,而受到反垄断法禁止的固定价格行为也会以价格同步提高行为表现出来。对价格同步提高行为本身和反垄断法适用法律推定制度来规制价格同步提高行为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进行具体研究,可以厘清可能构成反垄断法禁止的固定价格行为的价格同步提高行为与反垄断法能够容许的价格同步提高行为之间的界限。  相似文献   

2.
掠夺性出价:《反垄断法》的一个重要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掠夺性出价属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但2007年8月30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中并没有明确列举这种行为。通过实证分析将掠夺性出价行为与掠夺性定价行为进行比较,并试图从经济学和法学的角度探讨掠夺性出价行为的性质,同时判断其在何种情况下构成垄断行为并应受到法律规制,可以弥补我国反垄断立法的缺失。  相似文献   

3.
2005年9月1日起北京地区航空意外伤害保险的销售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销售方式引来了众多质疑。运用通行的反垄断法原理,对新的航空意外伤害保险销售方式进行分析,可以将之定性为一种典型的横向与纵向并存的混合限制竞争协议行为。欧美对于单纯的横向限制竞争和纵向限制竞争协议行为法律规制有众多有益经验,但是对于这种混合限制竞争协议,并没有一个具体明确的规定和直接的执法经验可供参考。以横向限制竞争协议行为规制为主线、结合纵向限制竞争行为规制的综合规制法,是一种可供我国选择的反垄断法规制方案。  相似文献   

4.
一、反垄断法(一)商务部官员谈反垄断法四大看点2007年8月30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反垄断法》。该法将于近日正式颁布,自明年8月1日起施行。商务部反垄断调查办公室主任尚明认为该法有四大看点。看点之一:确定三大反垄断制度。尚明说,反垄断法包括了各国反垄断法一般所具备的主要内容,如确定了反垄断法律制度三大支柱,即禁止垄断协议、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控制经营者集中。此外,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反垄断法对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即行政性垄断行为也作了禁止性规定。相应地,在借鉴国际经验和充分考虑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反垄断法确立了垄断协议豁免制度、市场支配地位推定制度、经营者集中申报制度、经营者承诺制度等,明确了我国反垄断法基本法律框架,为今后更好地执行法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行业协会作为连接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价格自律应是其应有的作用之一。本文对我国行业协会实行价格自律的典型表现形式“自律价”从法律的角度进行了探讨,论证了自律价在法律上的非合法性,属于限制竞争行为的典型表现形态的价格卡特尔的表现形式,应受到反垄断法的当然禁止。  相似文献   

6.
反垄断法视野中的行业协会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行业协会与竞争的关系非常密切 ,如何发挥行业协会维护竞争的功能并规范行业协会限制竞争的行为是反垄断法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试图从行业协会在竞争中的作用入手 ,借鉴其他国家反垄断法对行业协会规范的经验 ,探讨我国反垄断法如何在立法中实现对行业协会的鼓励和制约 ,从而促进市场经济中自由、公平竞争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反垄断法是现代经济法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之一。而纵向限制竞争协议相关问题是反垄断法研究中的一个难点。正因为它有积极、消极两方面的双边效果,使得它在立法与执法上都具有一定难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市场的竞争状况令人担忧。我国反垄断法对纵向限制竞争协议中的纵向价格约束有所涉及,但法条规制单一,仅仅只是明确禁止了纵向价格约束行为中固定转销价格和限制向第三人最低转销价格两种情形,虽有兜底条款,但并未明确规定纵向价格约束之外的其他形式的法律适用情形。总的来说,其操作性不强,规制粗糙且十分抽象。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由纵向限制竞争协议引起的案件,引起了巨大反响,但我国在处理类似案件时还不成熟。因此,很有必要对纵向限制竞争协议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与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 ,全球范围内的限制竞争行为也日趋增多 ,妨碍了贸易与投资自由化进程的推进。由于国际上尚未达成规范来自企业的国际性限制竞争行为的统一的竞争规则。绝大多数国家通过其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加以管制。通过借鉴外国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的有益经验和立足中国现实国情以及面临的国际形势 ,本文提出中国不宜采用“效果主义”原则而应采用对等原则对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9.
掠夺性定价立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掠夺性定价立法的基本目的是保护消费者和促进消费者福利 ,认定掠夺性定价的规则应有利于这个基本目的的实现和更容易操作 ,高于成本的掠夺性定价也应被禁止。在此基础上 ,文章对我国的有关掠夺性定价立法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市场培育已显见成效。在反垄断法的內容上,应将中国目前的市场独占,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禁止利用协议限制竞争三大反垄断传统领域作出符合中国实际的各项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世界贸易自由化步伐的加快,全球范围内的限制竞争的行为日益增多,严重阻碍了贸易与投资自由化进程。鉴于国际上尚未形成一套统一的规范企业的国际性限制竞争行为的权威性竞争规则,导致绝大多数国家通过其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来有效防止国际垄断以保护本国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我国反垄断法也具有域外适用的效力,在今后的执法中有效地实现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效力将对保护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合法权益起到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反垄断法域外适用的基本理论,并结合我国实际指出了我国反垄断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关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行业协会是被我国<反垄断法>规制的主体之一,由于其自身性质和特点,在实践中既可以雏护和规范竞争秩序,也可能成为限制竞争的工具.行业协会的限制竞争行为与一般的经营者相比,还存在隐蔽性强、持续时间长、危害范围广等特点,各国对行业协会的限制竞争行为一般采用了较为严格的规制措施.相比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的反垄断立法,我国<反垄断法>在对行业协会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制上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认定标准不明确,行业协会的范围不明晰,豁免制度不完善和法律责任体系不健全等,有必要通过立法对行业协会进行明确界定,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13.
在竞争损害关注上,美国的《罗宾逊—帕特曼法》及其实践主要着眼于第二线损害,而欧盟法视野下考虑第二线损害而认定价格歧视的范围十分狭窄,其竞争损害分析往往寓于共同体统一市场建设这一基本目标之中.在行为模式的执法辨认上,价格歧视系剥削性滥用行为,第一线损害仅是其附带效果.而忠诚折扣、掠夺性定价、价格挤压均系排他性滥用行为.价格歧视与不公平定价可能混同,美国一般不规制不公平定价,中欧对后者有相对确定的执法路径.所以,价格歧视制度为滥用行为反垄断法调整的补充,应审慎适用.  相似文献   

14.
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运行机制,发展市场经济必须鼓励公平、正当和自由的竞争,同时也要禁止、限制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现代竞争立法(包括反不正当竞争法、反限制竞争或反垄断法)是发展市场经济的产物,有“经济宪法”、“自由企业的宪章”之  相似文献   

15.
竞争法是国家规范市场行为 ,促进和保护公平竞争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反垄断法应以禁止行政垄断、规范行业垄断、防范一般性垄断为目标。应当明确 ,严重的非法垄断是经济犯罪 ,应设立专门的反垄断机关  相似文献   

16.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市场上,垄断的危害日益凸显,以跨国公司、公用企业和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为主要主体的垄断企业,凭借其特有的经济优势,实施索取垄断高价、搭售、差别待遇、拒绝交易、掠夺性定价、强制交易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以及固定价格、划分市场、联合抵制等垄断协议行为,或者进行以排除或限制竞争为目的的企业并购行为,严重妨碍市场竞争的自由与公平,损害效率,应及时采取包括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一系列法律对策予以有效规制。  相似文献   

17.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对竞争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因具有严重的反竞争性而成为反垄断法规制的重要对象。依据行为的性质与目的不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可分为妨碍性滥用和剥削性滥用两大类,此两类滥用行为对竞争产生不同的影响。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看,主要包括掠夺性定价、瓶颈垄断、差别待遇、独家交易、搭售以及支配企业对包括供应商、顾客和最终消费者在内的各种交易相对人索取不合理的垄断暴利高价等;而各类中不同具体形式的滥用行为对竞争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公用企业往往会采用垂直一体化的生产方式,将处于不同生产阶段的产品捆绑在一起进行销售,而反垄断法禁止强迫消费者购买不必要的其他相关产品或服务,这就为利用反垄断法打破公用企业垂直一体化生产模式提供了一种可能。文章通过分析反垄断法禁止捆绑销售行为的作用机理,论述了其在公用企业改革中的作用,并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特许经营涉及复杂的限制竞争问题,本文在对反垄断法主体理论进行思考的背景下,剖析了特许经营主体结构的经济实质,探讨了其在反垄断法上的规范定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行政性限制竞争概念的内涵,论证了对于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规制的理论基础和现实需要,并认为只要有行政性权力干预市场竞争存在,即会有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的存在。因此,《反垄断法》(草案)对其进行规制有着长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