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党课》2011,(21):20-21
年长者多是辛亥革命参与者 早期共产党人的主体是新知识分子,这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群体性特征如出一辙。时间上的相近及群体上的同质决定了这两大群体间必然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的最初十年,中国思想界发生了一场阵线分明的大论战,它直接关系着辛亥革命的命运。论战的中心点是:中国究竟要向何处去?如何才能救中国?论战的一方是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保皇派),论战的另一方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爆发后,台湾虽与祖国大陆几近隔绝,但因两岸血脉相连,命运与共,也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宣传与组织,台湾同胞欣闻大陆爆发辛亥革命,便立即掀起了新一波的抗日武装斗争,使爱国斗争的种子在台湾深深扎下了根.  相似文献   

4.
湘潭师范学院郭世佑认为辛亥革命史研究有两个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基本概念,二是“正统”史观。就概念说,什么叫革命?什么叫辛亥革命?还缺少认真思考。辛亥革命不能局限于孙中山等人的武装反清,把资产阶级立宪运动排除在外。其实,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方案都曾是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尝试过并分別获得成功的革命方案。法国大革命中君主立宪派  相似文献   

5.
地处长三角南翼的宁波,近代工商业发达,20世纪初是浙江资产阶级革命活动较早开展的城市之一,涌现出马宗汉、童保喧、王正廷、陈时夏、周淡游、范贤方、赵家艺、钟观光、陈训正、虞洽卿等一大批宁波籍革命党人,他们支持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曾对宁波、杭州、上海、南京、武汉等地的辛亥光复和政权建设起过重要作用。研究宁波籍人士在辛亥革命中的活动,可以看到宁波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6.
武昌起义和南京临时政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爆发的武昌起义,使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达到高潮,而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又是辛亥革命的直接成果。武昌是湖北的省城,从二十世纪初起,革命党人就在这里从事革命宣传并组织活动。到了一九一一年,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积极发动新军并联络会党;同盟会中部总会也加紧指导湖北的革命运动。它们上下一致,积蓄力量,准备在湖北发动反清武装起义。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作为中华民族复兴的新的伟大起点,主要表现在这次革命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救亡图存革命浪潮集聚形成的历史剧变,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是一次具有完全意义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从实践上揭示了二十世纪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压迫两大革命主题,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历史契机。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来,受内外因素的影响,中国历经了多次革命。对于近代革命,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从“内卷化”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近代中国革命存在内卷化现象。太平天国革命、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有其进步意义,但是却始终没有解决农民问题,反而使农民的生活日益艰难,突出表现为土地政策的异变、乡村控制体制的异变和农民赋税的异变,导致了革命的内卷化。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和国民党都具有不可回避的阶级局限性,这些阶级均不能正确认识和解决农民问题,这是造成革命内卷化现象的最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中国的政党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的历史一刻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在上一个世纪之交,中国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尚在孕育之中。回顾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三次伟大历史性转变,每个人都不能不感觉到政党的巨大作用。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可以这样说,在20世纪的中国,没有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就不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就割不掉男人的辫子,放不开女人的小脚;没有无产阶级政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建立和…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及其达到高潮的标志,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萌生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从三方面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思想和事业的继承与超越关系:一、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辛亥革命思想解放运动成果的影响下接受民主革命的思想,并把资产阶级革命派对社会主义思潮的引进和传播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从而为接受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奠定思想的基础;二、深刻反思辛亥革命教训,创立并完善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完成了辛亥革命未竟的反帝反封建大业;三、接力奋斗目标,发展超越其革命事业,在辛亥革命开启中华民族复兴之门基础上奠定中华民族复兴之基,找到了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是真正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的建构提供了历史支撑。借助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诠释了中国革命的正当性与中国革命的任务、道路等问题,使中国革命赢得了民众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在建构革命话语过程中之所以要借助辛亥革命,是由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社会影响力、国共关系、共产国际等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费收缴情况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民主革命时期,由于组织生存环境险恶,党的职业革命家没有收入来源以及组织大发展带来的整体素质下降等原因,党员多不能按时缴纳党费。为走出党费收缴的困境,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不懈探索,并逐步走出了形式主义的误区。总结党费收缴的经验教训,组织建设必须兼顾地区与个体的差异;透过党费收缴中的矛盾冲突可以看出,组织在改造个体的同时,个体也在塑造着组织。  相似文献   

13.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作为我党早期的革命活动家和理论家,高君宇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为党的地方组织的创建都作了大量艰苦的理论和实际工作,他同其他我党早期的革命者一道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和探讨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推动作用:一、辛亥革命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二、辛亥革命为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成长壮大和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形成创造了条件;三、辛亥革命为西方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有利的环境,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提供了一定的思想条件;四、辛亥革命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准备了一定的干部条件。本文认为,中国共产党创建这一重大事件的发生,是辛亥革命后特殊的历史环境提供了特殊历史契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非常重视对辛亥革命的纪念。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通过召开纪念大会或座谈会,发表社论或纪念文章,发布通告、标语口号,举行舞会、晚会等形式,开展了系列纪念辛亥革命的活动。中共借助辛亥革命纪念,解读辛亥革命精神遗产,进行抗战救国动员;协调国共关系,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分析革命时局,阐释中共革命主张。总结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纪念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对当今辛亥革命纪念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从历史发展规律的不可逾越性出发,坚决反对社会主义革命者不顾物质条件的发展程度而盲目相信只要夺得政权便可以建立社会主义,并认为在单个国家和单个民族内是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的。同时,马克思主张无产阶级夺得政权后应消灭私有制以实现公有制。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理论创新性的实践探索,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上述三个方面具体而历史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有着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内涵。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实现了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的时代化和中国化,体现了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是阶段性与长期性的统一、革命目的与革命手段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革命理想与革命结果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证实了相对落后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通过革命发展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这一革命的实现是通过这样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展开的,即在击穿传统理智形而上学得以顽强支撑的"理性实体"的同时,马克思把"感性活动"的原则导入到自己的哲学中,将其根植于稳固的生活世界,并从存在论的根基处开启了全新的哲学事业,并实现了哲学上的伟大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