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要扩大农民就业,实现城乡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劳动效率。如何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和发展要求,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向城市、转向非农行业等资源配置效率高的地域和行业,这是我们要关注的一个问题。从目前看,宁夏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低,劳动力素质低,从事非农行业的劳动力比重不高,转移到本乡以外的劳动力更少。全区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达225.23万人,占乡村总人口的55.3%。在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劳动力占16.4%,小学占30.5%,初中占42.1%,高中以上占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这对于有着丰富劳动力资源的欠发达地区来说,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把劳动力转移作为农村最大最快的富民产业来抓,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切实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一、摸清底数,收集信息,建立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转移必须通过市场机制来实施。提高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和效益,关键在于劳动力供求双方的有效对接和市场竞争的规范有序进行。一…  相似文献   

3.
徐玲  陈虹 《实事求是》2005,(1):72-74
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 ,是米泉市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为此 ,米泉市做了很多工作 ,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 ,成效很大 ,但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根据这些困难和问题 ,要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 ,必须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 ,打破阻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壁垒 ,进一步完善城乡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4.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较多,劳务输出成了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但在劳务输出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此,必须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异地务工人员的服务与管理,改善就业环境,切实保障务工人员的权益,从而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吴华 《奋斗》2005,(6):26-27
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农村劳动力特别是男性劳动力的大量转移流动。农村妇女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大力开发农村妇女劳动力资源,尽快增强农村妇女参与农业生产经营的能力,为其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已经成为各级各有关部门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党建文汇》2005,(11):9-9
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形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良性循环,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然而,如何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是目前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对此,河北省保定市进行了积极探索,他们带领农民海外创业,把我国的乡村治理模式移植到海外创业的人群中。由于目前在这方面国家政策没有明确规定,因而保定市的做法引起了争议,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相似文献   

7.
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首先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问题,结合太原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我们还需在以下四方面努力:一是充分提高认识,继续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开发就业工作的力度;二是加快农业产业的发展步伐;三是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就业体系,为转移提供保障;四是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力量,切实加大执法力度,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农村面临的任务比城市要艰巨得多,当前最突出的矛盾就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劳动力就业难。发展小城镇,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是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9.
高占国 《奋斗》2006,(9):14-15
近年来,黑龙江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缓解“三农”问题,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措施,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农村劳动力转移取得了显著成绩。2005年。全省共转移农村劳动力402万人,比上年增长10.6%;劳务收入达到129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农民人均劳务收入71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2%。今年上半年,全省转移农村劳动力406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12.5%。其中,向省外转移102万人,向境外转移13.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10亿元,同比增长52%。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0.
农村劳动力素质全面提高创收能力明显增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全区农村经济蓬勃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全面进步,劳动力素质全面提高,就业能力明显增强,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加大。  相似文献   

11.
农村劳动力数量、素质以及就业结构的变化是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因素。由于耕地资源日趋减少、农村人口增加,导致农村劳动力供给量也不断增加。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配置农村劳动力,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并充分就业,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对繁荣南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全面小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略论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爱 《发展论坛》2003,(11):48-50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点,事关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我省农村人口基数大,占总人口的70%以上,劳动力资源的增长,远远超过了社会生产需求。据有关部门调查估算,全省农村相对剩余劳动力约有700多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19.2%。这种状况极不利于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对农村社会稳定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如何认识这一问题,并对此加以科学的引导和管理,对促进我省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具有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由于耕地资源少、农村人口不断增加以及农民收入低下对外出转移就业的收入预期较高等原因,安徽省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大省。当前安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流向主要有,1.以劳务输出为主要形式的异地转移就业;2.以乡镇企业、个体私营非公有制经济以及小城镇建设为主要载体的就地转移。  相似文献   

14.
<正>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流动是改革我国社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因此,认真分析农村劳动力的分化成因及态势,对推进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推广和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加剧,贫困地区就地转移劳动力渠道越来越窄.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农村,已经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之一。面对新形势,要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农村面貌,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加大跨省劳务输出力度,拓宽农民就业领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李咏梅 《共产党人》2004,(24):32-34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农村社会发展的现实选择。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农村尤其不发达,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又在农村。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只有减少农民,增加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才能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工农、城乡发展的良性互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要解决这些难题,  相似文献   

17.
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农民收入的高低与农村人力资本的质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因此,要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力度,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健康素质,畅通劳动力的流通渠道,提高农民的增收能力。  相似文献   

18.
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有利于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优化经济结构,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举措。现阶段,要想提高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搞好城镇发展规划,为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绘出蓝图;壮大农村经济实力,为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奠定基础;创新政策制度,为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扫清障碍;多渠道筹集资金,为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提供保障;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为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9.
陈亮 《江淮》2005,(12)
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我省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缺乏转移就业的职业技能,难以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阳光工程,对于促进我省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实现稳定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回流现象日益凸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是事关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如何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加快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同时更好的做好回流劳动力再就业工作,事关全局。本文从中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劳动力回流的现象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并据此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