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和义 《今日民族》2010,(11):28-30
那诺,地处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东南部的哀牢山中,距元江县城66公里,这里的居民88%是哈尼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少数民族聚居乡。  相似文献   

2.
哈尼族白宏(布孔)支系散居在我省红河、墨江及元江县的部分地区,在元江县境内白宏人总人口不足万人,从当地世代相传的婚姻礼仪上,可以看出他们的传统习俗。  相似文献   

3.
54年前,我曾站在元江的铁索桥上,凝视着滚滚南去的元江水。那时的我,正处于人生途程中的一个新起点。在这之前,我一直以主要精力从事城市民主运动,还因此于1948年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关押于“特种刑事监狱”。1949年3月出狱之后,中共云南省工委派我到元江地区参加农村革命武装斗争,所以我来到元江。元江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这里居住着哈尼族、彝族、傣族和一小部分白族,元江山高坡陡,河谷纵横,气候炎热,物产丰富,是云南两个最热的地方之一。1948年初,中共云南省工委把元江作为滇南武装斗争的发动点,在被称为咪喱王的哈尼族上层开明人士李和…  相似文献   

4.
哈尼族     
哈尼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历史悠久、富有革命传统的民族。共有五十五万余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红河、元阳、绿春、金平四县,其余散居在墨江、普洱、澜沧、江城、元江、新平、勐海等县。哈尼族有哈尼、雅尼、卡多、碧约、爱尼、豪尼、和尼、哦怒、多尼、卡别、罗别、罗梅等自称和他称。解放后依据本民族的意愿,统称哈尼族。  相似文献   

5.
元江县羊街乡地处哀牢山中段,元江南岸,距县城47公里,是一个以哈尼族为主的乡,全乡共有16478人,其中哈尼族14675人,占全乡总人口的89%。为改变全乡哈尼族女孩不上学念书的局面,羊街乡党委、政府从当地实际出发,于1984年在坝木小学办志了寄宿制哈尼女子班,由乡党委书记亲自挂帅逐村逐户动员适龄女孩40多名上学念书。为巩固女子班,乡党委、政府及学校领导采取了以下措施:——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每一个学生明确读书的目的和意义。在办学中,玉溪地区民委领导先后五次亲临坝木女子班进行帮助指导,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协商解决…  相似文献   

6.
(一) 哈尼族是祖国西南边疆的少数民族之一,共有九十二万四千余人,集中分布在云南省红河与澜沧江间的哀牢山区和无量山区,以元江、墨江、江城、红河、绿春、金平、西双版纳、澜沧等地最为集中。哈尼族有多种自称,以“哈尼”、“卡多”、“僾尼”、“豪尼”、“碧约”、“白宏”等六个自称单位人数为多。哈尼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哈尼族过去没有文字,所以哈尼族文学是流传在口头上的民间文学。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关怀下,创造了一套拼音文字方案,为哈尼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常俊之 《今日民族》2010,(11):53-54
元江县羊街乡有拉祜族苦聪人210人,主要聚居于党舵村委会的烧灰箐寨,还有少数与哈尼族杂居在烧灰箐附近的坡头村。汉语、哈尼语、拉祜族苦聪话三种语言,结构上相互补充,构成了羊街乡苦聪人语言使用的多语和谐。  相似文献   

8.
哈尼族巡礼     
白坡德 《今日民族》2010,(11):18-21
元江哈尼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源于藏北高原古羌族氐羌部落。大约在公元前六世纪开始南迁,途经秦岭山脉、大凉山、金沙江、洱海、昆明等地,逐步沿哀牢山迁入今元江县境。  相似文献   

9.
正哈尼族在元江县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初唐时期就迁移至此生活,元朝征服大理政权后,设置元江路军民总管府隶属云南行省。解放后步入社会主义社会,为直过民族。哈尼族是元江县人口最多的民族。元江县的哈尼族主要居住在本县境内的羊街、那诺、咪哩、羊岔街、东峨、因远六个乡镇辖区内,其分布地区地处边疆,山高谷深,受外来文化影响不多,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进程缓慢、很多思想、文化都停留在解放前或者原始部落时期。此次进行调查的哈尼族聚居区那诺乡地区,是一个一直以来被社会关注较少但比较具有典型性的少数民族聚居  相似文献   

10.
哈尼族简介     
哈尼族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总人口125万余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哀牢山、无量山的红河、思茅等地州。墨江是哈尼族主要聚居地,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全县哈尼族人口21万人,占全省哈尼族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哈尼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据学者研究认为,哈尼族与彝、拉祜族等同源于我国西北古代的氐羌游牧部落,学术界还有“土著”和“东来”两种观点,其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没有自己的文字,流传在人们口头的民间文学,是哈尼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到1957年创制了一套本民族文字方案,目前在红河等地…  相似文献   

11.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墨江原名“他郎”,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始称墨江。1979年11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全县总人口35-3万人,其中哈尼族占59%,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土地总面积5312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99-98%。全县共有18个乡(镇)、168个行政村(办事处)、2343个合作社。重要的地理优势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南部,思茅地区东部,北与镇沅、新平,东与元江、红河、绿春,南与江城,西与普洱接壤。地处东经101°08′至…  相似文献   

12.
<正>哈尼族是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普洱市、玉溪市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全省有哈尼族163万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位居云南省少数民族人口第二。哈尼族历史上没有形成全民族统一的服饰,款式多样,内涵丰富,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服饰文化圈,但几乎都有尚黑的基本特征。哈尼族尚黑由来已久清道光《普洱府志》卷十八载:"窝泥,性情和缓,服色尚黑。""窝泥"是汉文典籍中对哈尼族的  相似文献   

13.
垤霞村是玉溪市元江县羊街乡南部的一个哈尼族自然村落,“垤霞”系哈尼语,意为“平坦宽阔的梯田”。村址海拔约1600米,村落坐西向东,地势西高东低,西靠哀牢山系的观音山,东临湍急北流的垤霞河。垤霞村现有326户家庭,1519人,它是元江县羊街乡和那诺乡一带最古老的大型中心村落,其建村历史已逾千年。垤霞村四周的青山绿野、溪流清泉、梯田阡陌、寨神林、磨秋场、棕林、竹林以及村中的纺织机具和柴堆,共同交织成哈尼山寨特有的景观和人文风韵。走进垤霞村,可看出外来文化和当代都市的时尚,已在村中年轻人身上打上了明显…  相似文献   

14.
提高哈尼族素质的支点在女子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尼族,我国境内仅在云南居住的就达125万多人。由于历史原因,绝大多数都聚集在滇西南以哀牢山脉为主的山区。而环境条件的限制,整个民族的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许多人还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要改变这种状态,首先要注重科技文化教育,提高民族素质。在当前,应把处于低谷的哈尼族女子教育作为提高民族素质的支点,认真抓好。哈尼族的女子教育是较为落后的。1992年国家教委计划建设司《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概况》里指出:云南省女童入学率84.4%,没有入学的女童绝大多数是山区少数民族。又据云南省1987年10%的抽样调查,哈尼族的妇女…  相似文献   

15.
近日,因朋友相邀到了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景星乡一个叫富东村的哈尼族支系卡多村寨,参加一对卡多年轻人的婚礼。整个婚礼,充满喜庆、欢乐、神秘气氛,让人耳目一新,久久难忘。卡多人是哈尼族众多支系中人数较多的一支,广泛分布在思茅市的墨江、江城、普洱和玉溪市的新平、元江等县,他们至今依然保留着许多传统的民俗风情,在婚礼中他们的民俗风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并代代相袭至今。从墨江县城出发,驱车两个多小时赶到富东的时候,已是上午9时多。此时,男方家的庭院上已经栽了9棵思茅松,这是新郎在太阳升起前领着最要好的8位伙伴上山砍回来的。在…  相似文献   

16.
丧葬习俗是哈尼族基于灵魂不灭的观念而产生的一种社会习俗,包含着一套完整的丧葬仪式,蕴含着哈尼族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悠久的文化传统,在历史和现实的时空中展示着民族之魂.哈尼族的丧葬习俗从哈尼族的道德生活史、社会伦理关系、对生死的态度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演绎着哈尼族深厚而丰富的伦理意蕴.从道德教育的方式看,研究哈尼族的丧葬仪式具有重要的伦理意义.  相似文献   

17.
哈尼族梯田文化的审美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哈尼族梯田文化 云南省红河州哈尼族梯田作为祖先的遗产,是中国梯田的优秀代表、世界农耕文明的典范;它不仅是哈尼族和当地其他世居民族赖以生存的物质家园,还是构建当今和谐社会需要传承的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8.
告别黑暗     
刚进入新千年,有43名白内障患者由儿女背着、亲人搀扶着走进元江县人民医院住院部。云南省红十字医院眼科主任龚永祥和昆明延安医院眼科主任靳梅两位医师在元江县医院医生的协助下,为42人成功地植入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19.
黑树林问题特指黑树林地区群众因争水、争林、争地造成的纠纷和械斗。黑树林为一特定地理区域,位于云南省思茅、红河、玉溪三地州的墨江、红河、绿春和元江四县结合部,含红河县三村、垤玛两个乡和墨江县的龙坝、那哈两个乡。四个乡共有26个行政村、209个自然村、371个合作社,居住着哈尼、傣、汉等民族,总人口65848人,其中哈尼族人口61370人,占总人口的93.2%,而且几乎都是白宏支系(有些地区称“布孔”,为译音差异)。该区域海拔在1000米~2580米之间,总面积841平方公里,处于李仙江上游的哀牢上纵谷地带、属热带亚热带气候。  相似文献   

20.
牛皮大鼓舞     
碧约是哈尼族的一个支系,分布在云南省普洱市的墨江县、玉溪市的元江县以及红河州的绿春县等地,尤以墨江县居多。墨江县联珠镇的克曼村、仁里村的碧约支系寨子中流传着一种传统舞蹈——牛皮大鼓舞,舞蹈内容反映了山区民族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粗犷彪悍的舞蹈律动体现了山区民族豪放直爽的性格和民族气质。牛皮大鼓舞通常在祭祀和节庆时表演,该舞蹈主要分为:正月祭竜节、二月绣花节、三月栽种节、四月娠产节、五月太阳节、六月火把节、七月丰收节、八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