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考茨基是第二国际时期的中派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中的重要人物。他提出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这一命题,认为民主为社会主义酝酿提供了政治历练空间,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可行道路,并且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化管理提供了必要基础。如何正确理解考茨基的思想,不仅对于全面评价考茨基在国际共运史中的地位,而且对于我们全面认识和研究社会主义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欧洲的选择》对亚洲地区一体化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十年前英文版面世以来,《欧洲的选择——社会目标和政治权力:从墨西拿到马斯特里赫特》一书在欧洲一体化和国际关系研究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作为自由政府间主义的发轫之作,该书也集中反映了作者安德鲁.莫劳夫奇克的主要理论贡献。本文系莫劳夫奇克为该书撰写的中文版序。在介绍该书自由政府间主义核心观点的基础上,作者打破传统思路,通过比较,对亚洲地区的一体化路径进行了独到的分析,指出亚洲一体化同欧洲一体化存在诸多相通之处,对我们思考欧洲一体化、亚洲地区主义和东亚合作的发展颇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学术界围绕"灌输论"已发表不少文章。笔者为了探索与求教,曾写《"灌输论"的首创者不是考茨基而是马克思恩格斯》(《北京大学学报》一九八六年第六期)。随着讨论的深入展开,拟对几个问题再谈一些看法,希有关同志继续指教。是考茨基将"充实"意译为"灌输"吗? 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引了考茨基的话;"社会主义意识是一种从外面灌输到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去的东西,并不是一种从这个斗争中自发产生出来的东西。因此,旧加因  相似文献   

4.
任晓伟同志的《阶级民主和程序民主——考茨基和列宁政制之争再思考》(见《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1年第2期)一文对十月革命后考茨基和列宁在民主问题上的争论进行了新的分析,与过去那种"以列宁的观点为是非尺度"的论著不可同日而语.然而,把列宁的主张归结为"阶级民主",把考茨基的主张归结为"程序民主",仍然不够准确,有必要进行更深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南风窗》2016,(22)
正该书作者有这样一个观点:美国"忧心"的不是中国崛起,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崛起。《中国的崛起—美国未来的竞争与挑战》是一本能够代表美国新保守主义对华政策的典型著作,该书的研究成果虽然形成于几年以前,但其基本观点在美国学界、政坛仍然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现在,美国下届领导人的竞选已经到了最后阶段,希拉里·克林顿有望胜出。而该书的作者之一,美国著名保守主义学者罗伯特·卡根,就曾在希拉里担任国务卿期间出任过她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自美国《每月评论》2011年第9期(总第62卷)。作者萨米尔·阿明系著名的全球化问题专家、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国际政治经济学家。作者认为,资本主义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长期准备期、短暂成熟期和漫长衰落期,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长期衰落的开始。作者还论述了边缘地区  相似文献   

7.
英刊《新左翼评论》(New Left Review)2010年第63期5/6月号刊登了瑞典著名美学家、文化批评理论家斯蒂芬·乔森(Stefan Jonsson)的文章《普世主义的意识形态》,探讨了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的普世主义问题。文章认为,普世主义在今天已经沦为一种意识形态,并扩展到政治、文化、艺术、哲学等诸多领域,作者还联系巴里巴尔、沃勒斯坦的观点对文化多元主义等公共热点论题进行了深刻而富于历史色彩的回应。  相似文献   

8.
南书房     
李跃华 《南风窗》2011,(13):104-104
《霍布斯与共和主义》【英】昆廷·斯金纳著上海三联书店2011年5月版昆廷斯金纳毕业于剑桥大学,1978年出版《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一书,出版后获得好评,被认为是思想史研究中的"斯金纳革命"。作者曾于1998年发表一篇著名的就职演讲,题为《自由主义之前的自由》,现在他进一步展开其中的若干主题,成就了本书。斯金纳不仅将霍布斯的政治理论视为一个总的思想体系,而且视  相似文献   

9.
《德国社会民主党:从无产阶级到新中间》一书曾在德国引起很大反响。该书作者德国哥廷根大学教授、《明镜》周刊专栏撰稿人弗兰茨.瓦尔特专门为即将出版的该书中文版撰写了题为《一段漫长解放历史的终结?》的序言。序言主要内容如下。一自1998年以来,社会民主党不间断地统治着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而令人奇怪的是,这在社民党基层却没有引起愉悦。在德国国内,几乎碰不到一个为其政党和政府而自豪的同志。社会民主党昔日的烈焰如今只是冷灰残存了。这些烈焰正是曾经刻画了社会民主党人性格的熊熊燃烧之火。特别是在历史上的艰难时期——在专制国…  相似文献   

10.
李北方 《南风窗》2013,(25):94-94
《高家村》是一本有着某种独特地位的书——很长时间以来,中文世界的读者对此书一直是"只闻其名,不见其身"。这本用英文写成的、关于一个普通江西村庄当代历史变迁的小书在10多年前就被卷进了思想论争的漩涡,这个书名也就随之在中国广为人知。但该书的中文版一直没有出来,虽然译稿早就完成了。终于,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把它纳入了"30·30书  相似文献   

11.
正出版方: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白云遮蔽的仙山胜境之中,隐藏的是纷繁多元的历史变动。《"山中"的六朝史》正是将山岳这一地理空间,置于政治、社会、时代变迁的中心。作者在研究中广泛应用了长期以来被正统史家边缘化的碑铭、石刻和祠寺志等材料,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考茨基是一位声名显赫的人物。考茨基是恩格斯晚年的两个助手之一,在1883—1917年间一直任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刊物《新时代》杂志主编,并在1890年后以这一身份  相似文献   

13.
《国家因何失败》(Why Nations Fail)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达伦·阿西莫格鲁(Daron Acemoglu)和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詹姆斯·A.罗宾逊(JamesA.Robinson)合著的新书,作者在书中指出,穷国与富国的关键区别在于体制,富国培育了"包容性"的政治经济体制,而穷国则将权力和机会集中在少数精英手中。历史证明,如果解决不好政治问题,就解决不好经济问题。该书在2012年3月一经推出,即引起强烈反响。全书除序言外共15章。第一章以"如此接近却如此不同"为题,  相似文献   

14.
正《暴力与民主》是当代著名政治哲学家、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政治学教授约翰·基恩继《媒体与民主》(1991)、《反思暴力》(1996)、《公民社会:旧形象、新观察》(1998)和《全球公民社会》(2003)等著作之后,于2004年在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重要成果。布赖恩·哈利特(Brien Hallett)认为,该书的许多观点"信息量大而又富有启发性"。基恩在书中对有关暴力的两种论调即"民主和平论"和"公正暴力  相似文献   

15.
2012年,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Robert Skidelsky)与其儿子爱德华合著的《多少是够?金钱与幸福生活》(How Much is Enough?Money and the Good Life)一书引起了较大反响。为此,卡耐基基金会公共事务项目主任迈耶斯(JoanneJ.Myers)邀请两位作者进行访谈,介绍该书的主要思想。该书讨论的问题源于凯恩斯1930年发表的名篇《我们后代的经济前景》,再次探讨了人们在解决物质匮乏问题之后如何生活才有意义的问题。该书在西方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体现了西方理论界在金融和经济危机之后某种意义上的反思。  相似文献   

16.
该书由我院陈峰君教授独自撰写,2000年6月由经济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是《当代亚太学》论丛中的又一部力作(论丛包括《当代亚太政治与经济析论》、《冷战后亚太国际关系》、《亚太安全理论与实践》、《朝鲜半岛与大国关系》、《朝鲜半岛与中国》、《台湾对外关系》等)。该书共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是东亚部分,其中主要内容有东亚特征、东亚崛起要因、威权主义政治体制、儒家文化作用及对西方文化的开放。中篇是印  相似文献   

17.
正第二国际和帝国主义理论根据历史学家理查德·克布纳和赫尔穆特·达恩·施米特的说法,"帝国主义"一词是19世纪下半叶开始与"波拿巴主义"一词一起被用来说明路易·波拿巴的第二帝国维持其对法国统治的各种形式。马克思在其著作《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书中也使用了"帝国主义"一词来阐明法国的政治体制。不过,这个词与它的现代意义并不相关,它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没有得到明确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学者中,厄内斯特·贝尔  相似文献   

18.
新书讯     
正比较政治学理论与方法潘维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3月版定价:35.00元本书系作者在《政治常识》一书的基础上修改而成。该书是作者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授"比较政治学"的讲稿,也是为《世界各国政府的社会谱系》一书的写作而准备的理论篇。本书通过划分物质、精神、制度三种文明,结合农牧、制造、  相似文献   

19.
罗兰 《南风窗》2008,(6):96-96
在学界,好的蹩脚作品就是那些难以成为学术经典,但是由于题目刺激、内容丰富却仍有人忍不住买来翻一翻的作品。《国家与社会革命》是国家主义的经典,《驾驭经济》是历史制度主义的经典,然而基于国家主义与历史制度主义的《国家引导的发展》却可能终将变成一部好的蹩脚之作。作者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科利(Atul Kohli)既没有提出很好的理论,又没有发现新的事实,但还是勤勤恳恳地写了近十年,完成了这本500多页的比较政治经济学专著。在发展中国家中,为什么一些国家比  相似文献   

20.
正本刊今年第9期刊发了保罗·克鲁格曼(Paul R.Krugman)和大卫·哈维(David Harvey)两位学者对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的《21世纪的资本》一书的评论,鉴于此书巨大的影响力,本期继续刊发相关学者对该书的评论。本文作者布兰科·米兰诺维奇(Branko Milanovic)曾任世界银行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