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永嘉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山川秀丽的千年古县,在楠溪江流域散落着200余座历史文化村落,古建筑村落、自然生态村落、民俗风情村落一应俱全。这些历史文化村落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深受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也是楠溪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属国家级文化景观遗产范畴。一直以来,永嘉县委、县政府重视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利用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楠溪江历史文化村落  相似文献   

2.
叶慧 《今日浙江》2012,(17):17-18
浙江是我国历史文化村落保有数量较多的省份之一,其有971个历史文化村,其中有古建筑的村落696个。这些文化村落年代上起唐代、下至新中国成立前后。  相似文献   

3.
修缮存其真     
郑卫 《今日浙江》2014,(16):22-23
正在浙江,大量的历史文化村落是农耕文明时期聚居形态的直接体现,这种空间组织形式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因素,例如许多村落的选址,就受到朴素的人居环境意识和哲学思想的影响;从宗祠的布局中,可以看到宗法制度的影子;住宅的内部空间组织往往反映了一个地方的文化传统。可以说,保护历史文化村落就是保存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轨迹和记忆。就一个特定的地域而言,历史文化村落是  相似文献   

4.
《今日浙江》2012,(20):2-3
永嘉县系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有集中县这定,境内有全国唯一以田园山水风光见长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楠溪江。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山川秀美,尤其是楠溪江的历史文化村落以“天人合一”、“气论”、“八卦”以及阴阳五行风水的思想构建,充满乡土气息,独具地方文化特色。古建筑村落、自然生态村落和民俗风情村落一应俱全,具有很好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5.
吴坚 《今日浙江》2014,(16):14-17
历史文化村落是江南水乡的金名片,是建设美丽浙江、美丽乡村的重点工作。保护、传承和利用好历史文化村落,正成为浙江一项“等不起、慢不得”的抢救性工程。  相似文献   

6.
商业:"十里长街不用伞" 廉村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属于宁德地区福安市溪潭镇,穆阳溪中游的西岸,北接仙石村、南连溪潭镇、东临廉溪、西负狮子岩。村落古树林立,古宅青青,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历史文化村落。1999年5月被评为福建省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08年12月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相似文献   

7.
江西历史悠久,农村传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仅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就有86个,中国传统文化村落有89个。2012年以来,我们以这些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文化村落为重点,分期分批开展农村村史馆建设工作,努力使之成为人文历史的宣传阵地、文化遗产的传承基地、民俗风情的展示场地,真正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相似文献   

8.
张昌平主席主持的这个专题协商会,确实有很浓的政治协商的气氛。大家的很多建议我也很认同,特别是大家关注民生发展这种责任心、责任感,让我很受启发,也很受教育。借此机会向各位表达我的敬意。 福建有非常多很有价值的历史文化村落、传统村落,很多村落有成片的老房子老祠堂,非常有价值。这种遗产的意义是非常大的,它们是村里的文脉,也是乡村环境的组成部分,人们对这些老房子老街道有感情的寄托。  相似文献   

9.
村落资源是村落生存与发展的资源体系."为我所用"的民族村落资源体系正在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遭遇.在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巴结布依族村落的消失就是民族村落资源丧失的一个代表.民族村落资源如何走向共同繁荣,是民族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紧迫而重要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彭祖伟 《创造》2016,(4):68-72
正清水村地处永胜县城南40公里,期纳镇与程海镇交界处,隶属于期纳镇,海拔1520米,村落背靠东面的交椅山,面向西边的凤凰山,中间为黄泥田水库、农田,现有1200多户、4500人,绝大多数为汉族,也有纳西、白、藏、彝、哈尼等少数民族。村委会下设11个村民小组,除一村(大路村)单独在现二级公路西边、新龙村单独在村子东北面,绝大多数村民均聚居在一个大村里。2012年12月,清水村被评为全国首批"传统文化村落";2014年2月,清水村又入选全国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清水过去为滇川茶马古道驿站,是四川到大理转缅甸等国的南方丝绸  相似文献   

11.
《今日浙江》2013,(15):63-65
永嘉县按照全域美化、全域旅游的要求,全力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城乡统筹发展和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利用等各项工作,努力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的永嘉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村落,主要是指晚清、民国时期建村,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虽经历久远年代,但至今仍为人们居住的村落。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精粹和中华民族的根基,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自然生态景观资源,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和"博物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和精神家园。但是,近些年来,有些传统村落  相似文献   

13.
离开喧嚣的瑞安市区,沿着飞云江南岸向上游西行,渐渐进入山水秀丽的寨寮溪风景区,30多公里后,在飞云江一处S形拐弯处,依山傍水有一个村落,这就是以传统活字印刷名闻遐迩的平阳坑东源村。顺着村口一条小巷进入村子中心,一座石块垒墙、青砖黛瓦的典型浙南农村民居格外引人注目,院门上悬挂一块牌匾,上书"中国木活字印刷文化村展示馆"。这是世代传承中国木活字印刷技术  相似文献   

14.
娄绍光 《政策瞭望》2014,(11):36-38
永嘉取“水长而美”之意,境内楠溪江景区以水美、岩奇、瀑多、林秀、村古闻名遐迩,是我国唯一以田园山水风光见长的国家级风景区。楠溪江山水孕育了厚重的永嘉文化,两岸镶嵌着200多座历史文化村落,文化、历史、人文、生态、风光交互交织.相得益彰,更显独具一格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5.
从2009年9月起,人民大学文化遗产法研究所博士生郭萍作为志愿者加入了为期一年半的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下简称CHP)组织的“阿尔村羌文化保护”的活动,此文是她参加第一阶段活动的真实记录。阿尔村位于四川省汶川县.是一个羌族文化村落。羌族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民族之一。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8级大地震不仅严重损坏村寨的房屋等建筑,带来文化上的损失更是无法估量。实际上,在地震前,  相似文献   

16.
詹贤武 《新东方》2005,(11):27-31
村落所具有的物质化的自然空间和非物质化的文化空间,能够承载村民生活的各种情境,展现其风土民俗和村民认同的社会文化心理。海南村落的发展演变过程受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其中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海南村落的发展规模和空间结构,而自然环境对村落的影响程度也受制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海南村落作为独特的自然条件与社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有着显著的文化地域特征,而这种文化地域特征往往决定了聚落的规模、宅屋的形式和结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文明生态村的建设为海南传统村落文化逐渐走向现代的生态村落文化,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创造》2020,(4)
村落政治权力是村落政治的核心。如何整合村落政治权力成为影响村落政治发展或变迁的核心要素。通常对村落政治权力的整合存在两种维度,即国家政权建设维度和村落内生秩序维度,而实现两种维度的衔接则是加强村落政治权力整合及实现村落善治的理想路径。同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呼唤乡村(村落)政治权力整合的新路径。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对村落政治权力的整合出现一些新的要求或特点。比如,强化乡镇党委在"乡‘政’村‘治’"中的影响力;发挥党支部在村治过程中的执行力和决策力;加强对村治机构负责人思想政治的考核与审查;充分发挥村民在村治过程中的监督作用,等等。而"三治融合"模式的提出和实践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村落政治权力整合提出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衢州市坚持把农村居民住房建设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结合村庄整治、下山脱贫、中心村建设、历史文化村落建设等工程,着力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效和突破。为进一步推进以"生态人居、和美家园"为主题的美丽乡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近我们先后到全市各县(市、区)的有关乡镇、行政村对农民建房情况进行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19.
李强 《今日浙江》2012,(10):8-9
历史文化村落承载着许多历史积淀下来的宝贵物质遗产、非物质遗产,是不同自然、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活态体现,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主要包括古建筑村落、自然生态村落、  相似文献   

20.
明的重要载体,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传统村落是北京3000年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象征,是北京农耕文明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中呈现地和代表性文化空间。同时传统村落也是北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文化基石,是全市人民的精神文化家园。北京郊区拥有一批富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独特建筑风格的传统村落,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得到保护和重视。
  传统村落是民族的宝贵遗产,是承载和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传统村落是北京3000年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象征,是北京农耕文明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中呈现地和代表性文化空间。同时传统村落也是北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文化基石,是全市人民的精神文化家园。北京郊区拥有一批富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独特建筑风格的传统村落,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得到保护和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