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批评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之一,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靠它统一思想,团结同志.终于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建国后的前一段时期,我们党对这个优良传统保持较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也不断取得胜利。在十年动乱乱中,这个优良传统遭到极大的破坏,我们党的事业也受到极大的损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  相似文献   

2.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传统的优良作风。《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把切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规定为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必须履行的一项义务。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提出:“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一...  相似文献   

3.
《传承》2015,(12)
党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最早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末的古田会议,在延安整风的准备阶段、全面整风和总结历史经验中得以系统化实践化,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批评和自我批评作风的形成。批评和自我批评作风的形成为当前党的建设带来深刻启示。加强党的建设,要把马列主义学习、思想理论武装摆在首位,要充分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领导干部要作表率,每个党员要找准自我革新完善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4.
经常性地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法宝之一。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是我们党的三大作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正党风建设一直以来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特别重视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最早提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是毛泽东同志。1945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首次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自我批评"概括为"党的三大作风",并明确指出,"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党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批评不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特性,自我批评才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所特有;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辩证统一中,自我批评是基础;正确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严肃性和科学性结合起来,把耐心的批评教  相似文献   

6.
正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写的决议的第一部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文,质朴亲切。文中首次谈到党内批评问题,这是我们党形成批评和自我批评优良作风发轫之作。95年来,党的苦难与辉煌的历史一再证明,党内只有时常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才能很好地推动革命和事业取得成功,这是该文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之所在。一、自觉拿起这个武器,促进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中国红军从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南昌起义创始  相似文献   

7.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优良传统之一,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党不断走向胜利的思想理论武器.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体现党的性质与落实党的宗旨的有力武器,有利于克服形式主义,让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体现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本质;批评与自我批评有利于化解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矛盾,是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重要路径,也是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关键;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够完善党的领导艺术与工作方法,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密切党群关系,是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手段.坚持发扬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光荣传统,密切联系群众,务求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为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8.
在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和红军领导干部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同错误路线展开多种形式的批评和斗争,为长征胜利和长征精神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如果没有长征路上坚持不懈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长征精神所包含的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严守纪律、依靠群众、艰苦奋斗等精神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长征精神是多侧面有机的统一整体,是中国共产党人先进性的集中反映和现实写照,其中就包括不可或缺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自我纠错与自我净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在长期从事和领导新闻工作的实践中,十分重视利用报纸等新闻媒介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将它视为办好报纸的三个重要条件之一。邓小平的新闻批评观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新闻思想中关于新闻批评的论述,是邓小平新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开展新闻批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首先,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办好报纸的重要条件之一。邓小平认为,“办好报纸有三个条件:结合实际、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①邓小平在主办《红星报》过程中,为我党报刊的优良传统增添了新的内容,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重视在报刊上…  相似文献   

10.
批评与自我批评相互关系浅探聂周勇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有无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对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党的建设中所占有的位置和所起的重要作用,长时期以来,人们往往更多的是从整体上去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总书记在中纪委第八次全会上强调:“我再三提醒大家,要注意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这一点我们要坚持下去。”朱镕基总理在中央国家机关第十三次党的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激浊扬清,扶正祛邪’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整风精神,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扎扎实实搞好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提高“三讲”教育的成效。 营造良好氛围,消除思想顾虑。在“三讲?教育申要搞好批  相似文献   

12.
奚仁德 《前进》2001,(5):23-24
在20世纪的中 国,发生三次历史性的 巨大变。第一次是辛亥 革命, 第二次是建立新中国, 第三次是改革开放。而 辛亥革命虽然赶走了皇帝,推翻了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使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时代最后终结,但是它最终还是失败了。只有第二次、第三次的历史巨变才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而且这两次历史巨变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并取得的。两次历史巨变的过程时跨80年,几乎等于一个世纪。因此可以说,中国的20世纪是中国革命的世纪。换句话说,中国共产党所走过的道路就是中国20世纪之路。 细阅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逐渐就会…  相似文献   

13.
顾兴 《群众》2013,(3):80-80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强调: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要容得下尖锐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进步和胜利的重要法宝。毛泽东曾把批评比喻为"洗脸"、"打扫房子";他所引用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  相似文献   

14.
讲究批评真诚增强批评效果志豪时下,谈及同志间.党内批评,许多同志不无感慨:自我批评容易,互相推心置腹讲点意见、搞点批评就难了!难在哪里?症结何在?笔者近闻一位领导介绍:某站在对待接纳一位吊儿郎当的"刺头"职工时,站长委实不情愿。左思右想,不接嘛恐怕不...  相似文献   

15.
现在我们的少数领导班子和个别领导干部对批评这个“武器”不大重视,不善于使用或不敢使用这个“武器”,使批评与自我批评变了味,失去其应有的战斗力。批评领导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批评自己怕丢面子。怕字当头的根本原因,是为了保全自己。有的领导干部自身不廉洁,怕开展批评会“拔出萝卜带出泥”,引火烧身,因而不敢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即使非批评不可,也把言词“磨圆”了再说出来,“批评自己谈情况,批评别人说希望”,使批评与自我批评变成了表扬与自我表扬,使党内民主生活会变成了评功摆好…  相似文献   

16.
孟良崮巡礼     
孟良崮,一个名扬中华大地的名字。 1947年5月16日,经过三个昼夜的激战,我华东野战军在陈毅、栗裕的指挥下,一举歼俘了国民党自称五大主力之首的“王牌军”——整编第七十四师,取得了孟良崮战役的胜利,在解放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7.
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用整风精神搞好党性分析,是保证“三讲”教育活动不走过场,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目前,在一些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逐渐被淡化,不敢批评,不愿批评,也不能正确地接受批评,开展批评难带...  相似文献   

18.
1942年刘少奇离开新四军到中央工作后,代理华中局书记的饶漱石为争夺华中局书记一职,向代理军长陈毅发难,最后使两人的关系愈来愈恶化,并以饶漱石攫取了华中局书记一职、将陈毅赶出新四军军部的暂时胜利而告终。但历史终究会拂去其表面上的尘埃.还其本来面目。1953年底高岗、饶漱石的阴谋败露之后,饶漱石排挤打击陈毅的真相才大白于天下。  相似文献   

19.
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一种思想斗争的武器,在我们党的成长发展中,曾经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一九四五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明确指出,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在党章以及加强党的  相似文献   

20.
<正>读了《当代广西》第3期《自治区领导赴各市参加指导民主生活会》一文,深受启发。笔者认为,党员干部要珍惜批评和自我批评难得的机会,把它作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传家宝”。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要以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打造和锤炼自己。可以说,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打造和锤炼自己的有效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