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些地方上报的经济数据不真实,有水份,这种现象不在少数,乡镇是“重灾区”。为什么乡镇的水份老挤不掉呢? 乡镇长们的普遍担忧可以概括为“四怕”:一怕犯总。后任否定前任,这是从政的大忌。谁不忌讳呢?二怕出格。水份大家都有,别人都不挤,偏偏你要去挤,你究竟想怎么着?三是怕掉队。别人踩着  相似文献   

2.
“发展思路年年有,建设债务代代传”、“一届一个新思路,一届一堆新债务”。这是农村干部、群众对一些地方负债不断的描述。目前农村乡镇负债现象比较普遍,不少乡镇已到了不堪重负的程度。然而,龙海市榜山镇近几年不但不负债,还偿还了历史旧债。他们“神”在哪里?有哪些“回天之力”?本篇通讯报道。可供大家认真一读。  相似文献   

3.
前后任监督,就是在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前任和后任之间,形成后任对前任的有效的综合性监督。我认为这是对地方、单位主要领导进行政绩考评的一种有效方法。前后任之间,从政绩考评的角度来看,客观上存在着利害关系。对前任政绩考评的结果,其客观真实的程度,可能直接影响到后任的发展前途。如果考评结果客观真实,那么,对后任就比较公平;反之,不真实、不客观的考评结果,夸大了或缩小了,当然,现实中往往是被夸大了,就给后任甩下了“政绩外债”的包袱。后任只有把这个“外债”还上,才能显出自己的“政绩”,尽管还债的过程也是实实在在的政绩;否…  相似文献   

4.
“三员两圈一网”防线,明查暗访全天候监督干部的动向是好事。但监督他们的工作还要花不少钱。所以,“任前严格审查考核,比被任后监督不知要强多少倍。”  相似文献   

5.
鄢科武 《前进》2000,(7):35-36
乡镇领导干部是党的农村事业的“台柱子” ,他们的领导水平如何 ,不仅直接决定着乡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而且直接影响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提高乡镇领导干部的素质和工作水平 ,善于做好经常性的精雕细刻的群众工作 ,善于解决本乡镇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 ,乡镇领导干部应自觉走出几个认识误区。一、“身在基层必然了解群众。”目前 ,一些地方出现一些家住县城的乡镇领导干部当“走读生” ,他们有的习惯于坐在家里听汇报 ,电话办公 ,“遥控”指挥 ,他们已经脱了“布鞋”换上“皮鞋” ,不愿意深入田间地头 ,走村串户。出现这种作…  相似文献   

6.
《中国妇运》2001,(10):10-11
“四个一”活动即按照省委提出的察民意征求和反映群众对本地党委政府及干部最突出的一条意见、暖民心帮助群众实现最想办而个人又无能力办的一个心愿、解民忧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办民事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办一件有影响的实事的要求,在全省妇联组织和妇联干部中开展的“走百乡镇、进千村、访万名妇女”活动。一、开展“走百乡镇、进千村、访万名妇女”活动,认真倾听妇女群众的呼声与愿望l、建立“三项制度”,做到领导到位。一是建立了“一把手”责任制。二是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制。三是领导带头,驻村蹲点,了解社情…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不少地方开展了为下岗职工献爱心活动。本来这是一件好事,值得提倡。但笔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群众对此却颇有怨言。为什么?一是,事前未征得本人同意,在领工资时,会计才通知本人扣一百元“献爱心”钱,并说是贯彻上级的指示。二是,群众“献”了爱心,却不知道钱的去向和钱的数量,有蒙在鼓里的感觉。笔者以为,如此开展“献爱心”活动未必妥当。其一,此举和“献”的本义毫不沾边,说白了,分明是一种不由分说地强制性摊派行为。这样做,不但有违民意,而且有损党的形象,会在群众中造成不好的影响。其二,只按人头扣钱,不…  相似文献   

8.
陈先东 《今日浙江》2010,(17):55-55
我们街道干部平时开玩笑说,在群众面前干坏事难,可是干好事也不容易。我们平常会碰到许许多多“民心工程”、“利民工程”、“德政工程”之类的工程,从出发点到目标都是为民着想,可是许多群众就是“不买账”。乡镇(街道)工作任务繁多,情况复杂,矛盾交织。  相似文献   

9.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是一项浩大的社会工程,她需要千千万万民众努力和全党的共同参与,尤其要“长”字号人物带头领路,积极创建。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一是带“长”字号的人物影响大。常言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干部看党支部”。大凡党的号召和党的工作一下达,群众首先看的是干部的态度和行动。只要领导干部一带头,群众就会跟着效仿。二是带“长”字号的人物带头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教育效果好。领导干部每做一件好事,就会产生很好的教育效果,受到人民的尊重和爱戴,带来很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赵志彬 《创造》2001,(4):13-14
“三讲”,是关起机关门来单纯在领导干部中进行,还是大胆打开机关门,走到群众中去,坦坦荡荡,让群众对领导干部“三讲”的诚意、“三讲”的实效打分,效果是大不一样的。在一定意义上。“开门三讲”。是对我们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一种有效的考验。富源县组织“四班子”、“六部门”领导“出门”搞“三讲”,深入基层接受干部群众“再教育”。与农民和企业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听取群众意见,体验基层生活,体察群众疾苦,切实帮助群  相似文献   

11.
数字&声音     
《小康》2007,(5):14-14
“废棋比臭棋损失还大。”;“我们是独家经营,而不是垄断”;“媒体不是中纪委”;“这笔钱相当于我父母半年的退休金,够我在大学里花3个学期。”;“一有事情就首先问罪群众,这是神经衰弱、没有力量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正确认识和科学判断形势,是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我国宋代著名学者苏洵曾说:“不先审天下大势而欲应天下之务,难矣。”领导干部亲临一线讲形势,体现了自身把握大局、把握大势的能力,推动了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凝聚了人们的共识,加深了与人民群众的情感联系,是一举数得的好事。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一些地方,存在一种“新官”不理“旧账”现象。有的领导干部在上任伊始,对前任领导班子和领导的工作评头品足,轻易否定,另起炉灶;有的领导干部走上新的领导岗  相似文献   

14.
王京凯 《前进》2014,(10):59-59
据统计,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有40多名省部级领导干部落马。德之不厚,行将不远,追根溯源还是领导干部自身道德修养不过关、素质不够硬使然。作为领导干部,要把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作为一门重要的人生必修课,把执政为民作为加强道德修养的核心主题,以“三严三实”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多为改革发展做实事,多为基层解难题,多为群众办好事,在提高自我道德修养的同时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5.
庄加灵 《浙江人事》2006,(12):33-33
以选任形式进入公务员队伍,是除公务员招考录用和调任以外的又一重要“入口”,针对过去提名非公务员身份人员参加乡镇领导干部选举条件过宽、程序不严的问题,为严把这一公务员“入口”关,保证公务员队伍质量,温州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近日出台了《关于规范乡镇非公务员身份选任制领导干部管理工作的通知》,突出“三控制”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6.
这次“三讲”教育的着力点是解决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真正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记和实践党的宗旨是贯穿其中的一根红线,只有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才能真正解决好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一、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树立强烈的公仆意识各级领导干部要正确认识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干部来自人民,人民供养着干部,干部是人民的公仆。1、从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关系上看,有了群众才有干部,党员干部是从广大人民群众中产生出来的。广大党员干部既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又是人民群众中的优秀代表,甚至可以说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鱼和水的关系,而不是油水关系,更不是水与火的关系。2、从目前各级领导干部产生的途径和渠道来讲,主要是两个方面:一种是选举产生,一种是由党组织委任,而不是天生就可以当领导干部。近年来,我们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不论是公示制的试行,还是“一推双考”的逐步推广,都要按干部“四化”方针,坚持群众公认原则办事。有人说:干部“四化”,关键是有人(特指领导)说话。我看不对,关键是群众首先说话。当然,领导职务的高低,并不代表个人身份的贵贱,而只是表明你...  相似文献   

17.
元见 《当代广西》2004,(4):24-24
时下,在与一些农村基层群众攀谈时发现,有的基层乡镇,村的领导干部在离任交接时,只要讲起自己的政绩来,便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惟恐埋没了自己的“闪光点”,而一旦涉及到群众的呼声和意见,他们往往会退避三舍,唯恐躲避不及,其结果是“领导离任问题走,‘群众呼声’没盼头”,不少群众对此颇有看法。分析起来,有的领导干部之  相似文献   

18.
领导干部深入农村调查研究,体民情、察民意,检查指导工作,这本是件好事。可时下有些干部下基层之前,有关部门总是先进行“踩点”,对行车路线、参观地点和走访的农户进行精心设计和包装,甚至连走访对象见了领导说什么都提前排练好了。这种做法使领导干部下基层“走了调”、“变了味”,给人的印象仿佛是在演戏。对此,基层干部群众是很反感的。   据说,这“踩点”也是很有学问的。第一要摸准领导的脉搏,投其所好。领导要看植树情况,就提前在参观现场布下植树大军,铁锹飞舞,彩旗飘扬,参观一结束,便偃旗息鼓,踪迹全无;领导要…  相似文献   

19.
田厚钢 《群众》2006,(2):64-64
常言道:“新官上任三把火”。一位部级新领导上任却坦言,他这个“新官”上任,首先要烧好前任的“火”。当然,烧好前任的“火”有一个大前提,就是前任必须是像胡锦涛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所强调的那样:“多干群众急需的事,多干群众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干长远起作用的事”,所作决策必须是把为民谋利作为目标,经过科学论证、领导班子集体决定的,并不是一个人的作为。在此前提下,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树立远大志向,与时俱进地把“火”烧得更旺,把工作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20.
尤健统筹 《群众》2012,(12):79-81
在农民家中住上几天,同吃同住同劳动,带着问题下去,找到办法上来,从省委书记、省长到机关处级干部蹲点调研没有例外……今年开春以来,江苏省开展领导干部“三解三促”下基层活动,要求“科学发展向上攀登、联系群众向下扎根”,这一做法深受群众欢迎,很多领导干部感叹:“下去和不下去大不一样。”实践证明,“三解三促”不仅有利于改善党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