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知识纵横     
知识纵横伊斯兰教与饮食禁忌回族信奉伊斯¥教,伊斯兰教在饮食方面,总的原则立以清洁为宜,这是《古:经》上规定的,凡是自死的动物、血、猪肉,都被认为是不洁之物,因而禁止食用。伊斯兰教的饮食禁忌,有其深远的历史、民族和宗教的根源、伊斯兰教源于阿拉伯人。在古...  相似文献   

2.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按照宗教教义,回族在生活方面有许多禁忌,由宗教禁忌、生活禁忌演绎而成的特定饮食习惯,就是回族的清真饮食习俗。“清真”一词,是因为回族穆斯林都认为自己所信仰的是天地间最纯正、净洁无染的宗教,因此,回族历史上所建的礼拜寺有“清净寺”、“清教寺”、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已经识别和确定的民 族共有56个,其中55个是少数民 族。在55个少数民族中,各有自己 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及禁忌。回、 维吾尔、哈萨克、东乡、撤拉、保安、 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乌孜别 克等10个少数民族都信仰伊斯兰 教,都有共同的清真饮食风俗习惯。 他们的这种风俗习惯来源于伊斯兰 教,而伊斯兰教是一个既注重卫生 又有一定禁忌的宗教。他们最主要 的禁忌源于《古兰经》的明训:“他 (真主)只禁止你们吃自死物、血液、 猪肉以及诵非真主之名而宰的动 物”,这些“自死物,或流出的血液, 或猪肉──因为它…  相似文献   

4.
(一)穆斯林禁酒伊斯兰教严格禁酒,我国信奉伊斯兰教的十个少数民族穆斯林家里来客也一律不摆酒。有时在宴会中,别人敬酒碰杯,而穆斯林多以茶水果汁等饮料代替。有的穆斯林根本不愿意与饮洒者同桌聚餐。在中东、北非等伊斯兰教国家的马路、街道、餐厅、商店或超市都见不到酒类供应,更见不到类似酒吧的活动场所。  相似文献   

5.
《劳动保障世界》2006,(11):61-61
我们在向百岁老人讨教的时候会发现,他们当中很多人都非常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特别是饮食习惯),也有的人坦言自己在这方面从来没有什么禁忌,什么都吃,又喝酒又抽烟,生活节奏也很紧张。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他们还强调,要想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要有好的伴侣、脾气好。而且每天都要有事情做。毕竟他们已经年过百岁,情况已有所不同,但大部分人在饮食上更加小心了:他们每天都喝营养丰富的汤,吃蔬菜饼,除了节日和特殊情况之外,不碰烟酒。  相似文献   

6.
我国回族群众大都讲汉语,但由于回族群众信仰伊斯兰教,在宗教生活领域和穆斯林群众之间,有时也使用伊斯兰教发源地的语言(主要是阿拉伯语和波斯语),所以,回族人民的部分用语,具有民族性和特定内涵,有别于汉族人民的  相似文献   

7.
清真餐饮,是伴随着宗教而产生的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自从唐朝中期(天宝十年——公元751年)伊斯兰教传入我国,清真餐饮便在我国的城市与乡村牧区落地生根,成为丰富多彩的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一支,并且显现出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它不仅仅受到信奉伊斯兰教少数民族群众的欢迎,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出行带来便利,而且也受到广大非穆斯林群众的欢迎,成为他们经常光顾和品尝的风味餐饮。随着改革开放,清真餐饮给来自穆斯林世界的外国客商、使节带来一种生活便利的同时,又带来一种文化亲和力,这更是中华  相似文献   

8.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少数民族地区,其中有10个民族信仰伊斯兰教,全疆2000多万人口中穆斯林群众达千万之多;有伊斯兰教清真寺24000多座,伊斯兰教教职人员28000多人。在这样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统战工作的重点是民族宗教工作,重中之重是宗教工作。几年来,我们以采访爱国宗教人士勤劳致富典型为切入点,探索了一条新疆统战工作新闻宣传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鱼波 《今日民族》2008,(10):14-17
目前世界上共有涉及337个民族的大约13亿人口信仰伊斯兰教,广泛分布于117个国家,其中57个为穆斯林国家(即伊斯兰会议组织成员国)。我国有回、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撒拉、保安、东乡等10个少数民族群众性信仰伊斯兰教,人口约2060万人。清真饮食习惯是世界上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共同的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0.
王联 《人民论坛》2012,(28):70-71
对穆斯林来说,伊斯兰教不仅是一种宗教,更是一种包含社会、经济和文化内涵的生活方式,是他们观察外部世界的基础,进而影响到他们对待历史和西方的态度近期,以一部由美国人制作的侮辱先知穆罕默德的影片为导火索,一场蔓延多个国家的反美浪潮席卷全球。除埃及、利比亚、突尼斯、也门、科威特、黎  相似文献   

11.
我省属少数民族散居省份,现有少数民族人口约40万人,其中回族人口占83%,穆斯林群众约33万人,各县市均有分布。省各级民委(宗教局)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充分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积极协调当地党委政府,注重解决好穆斯林群众“三人”(人口即清真饮食、人寺即宗教生活、人土即殡葬)问题,  相似文献   

12.
贵州清真寺建筑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真寺为穆斯林宗教活动场所和文化中心。贵州穆斯林历来重视清真寺建设。贵州清真寺建筑继承了伊斯兰建筑艺术 ,学习和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融伊斯兰教特色、阿拉伯建筑风格和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于一体 ,具有独特风格和多样型制 ,许多建筑物有着重要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哈马米 《人权》2004,(1):41-41
中国禁止那些导致公共秩序混乱、威害公共安全的教派活动。中国宪法保护其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世界上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庙宇屹立于中国各地,它们毫无例外地服务于各种宗教信仰。伊斯兰教在公元7世纪传入中国。中国各地以刻有阿拉伯文的安拉和穆罕默德的牌子来识别清真餐馆。其实,除了不吃猪肉外,穆斯林在饮食上与其他人没什么区别。同时,按照《可兰经》的教义,清真餐馆也向其他人自由提供食品。  相似文献   

14.
维吾尔族有许多禁忌,这些禁忌伴随着他们信仰的宗教及长期的生活习惯而沿袭下来。在吃的方面他们不吃未念经宰杀的牲畜,不吃自死的牲畜,不吃未放血的牲畜,另外还不吃猪、狗、驴、骡等家畜。南疆的部分维吾尔族还禁食马肉。同时,对任何吃的东西不允许用脚踩,见到馕、饼干等食物掉在地上,要拣起来放在不易被人踩到的地方;洗碗涮锅水不能倒在人们走路的地方,而要倒在墙旮旯或不易被人踩到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伊斯兰教自唐代传入中国,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它在中国的传播可分为截然不同的两个时期。前期指唐、宋两朝(即指从651年伊斯兰教始入中国至1279年宋亡)。在这六百年中,伊斯兰教属外来侨民的宗教,穆斯林闭关自守、不向外宣传。后期七百年,即从元、明、清以至今日的伊斯兰教,是由中国穆斯林用汉文宣扬伊斯兰教教义,使之得到发展的时期。本文拟就前后两期主要不同之处,加以论述。对后期的伊斯兰教,因篇幅有限,只谈到清末,不多赘述。  相似文献   

16.
新疆十三个主要世居民族中,有十个少数民族的绝大多数群众都信仰伊斯兰教。受宗教观念、风俗习惯、禁忌心理的影响,新疆少数民族患者的临床行为有其特殊性。医方正确理解和认识这种特殊性,并作出积极应对,才能有效保护患者权利。  相似文献   

17.
《礼记》有句话:“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意思是说进入别国国境或新到异地,先要问情那里的法禁、风俗和忌讳。伊斯兰国家一般都有着严格的法律、法令及宗教教规,风俗习惯也较为特殊,出访伊斯兰国家的人员,要充分了解那里的法律法规、宗教教规及风俗习惯,尊重并自觉遵守之。笔者归纳出伊斯兰国家的有关习俗,希望对赴伊斯兰国家的人员有所帮助。 一.酒类戒律 一些伊斯兰国家的法律明文规定,不准携带酒类及其他违禁物品入境,如违反这一法规被查获,轻者罚款,重者将被拘捕或判刑。在中东诸国宴请不能上酒。如在沙特阿拉伯,醉汉上街,入监一周,鞭笞四十;走私酒类,监禁一月;秘密酿酒,枭首示众。现通融规定,家中可以自由饮酒。 二.偶像禁忌 因人物雕像、儿童玩具娃娃等均在违禁之列,所以阿拉伯人不喜欢中国的美女图、老寿星、洋娃娃。受《古兰经》教义的影响,阿拉伯人忌谈“猪”,也禁止养猪,禁止食猪肉和使用猪制品。我国的大熊猫外形似猪,阿拉伯人也不喜欢。所以出口到阿拉伯国家的产品和包装图案不能出现猪、熊猫、狗、虎、狮等动物形象,在他们看来,这些动物形象会给他们带来厄运。 三.“五行”习俗 阿拉伯人虔诚信仰“五行”,即伊斯兰教的自白、礼拜、决...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汉民族地区,一般都把伊斯兰教称为"回教",意思是,这个教是回民族信奉的宗教。报纸、杂志也相因成习,经常使用"回教"这个名称。这是不确切的。伊斯兰教是一种国际性的宗教,伊斯兰教这个名称也是国际间通用的名称。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除了回族以外,还有维吾尔、哈萨  相似文献   

19.
<正> 宗教的存在与发展,同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是分不开的。我国的本土宗教只有道教,外来的有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在历史上,我国古代有政府办学与私人办学的传统,却没有宗教组织办学的传统。我国的传统教育本质上是世俗教育,而非宗教教育。鸦片战争后,西方宗教势力向我国大举渗透,他们在  相似文献   

20.
保山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边疆市,有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四大宗教。1982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印发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的通知》下发后,保山市各县(区)相继恢复和成立了伊斯兰教协会、佛教协会、道教协会、基督教协会等宗教团体和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