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儿的心愿     
从女儿上小学时起,我就害怕到学校开家长会。这倒不是因为自己是聋哑人而感到难为情,而是怕孩子因父母是残疾人受到歧视。在女儿上幼儿园那会儿,有一天和小朋友吵了架,那个小朋友很不友好地说:“你妈妈聋哑。”女儿回家后直流眼泪,问清哭的原因,我的心里也酸酸的。 女儿上了初二,有一天,她气呼呼地说:“妈,总有一天我要让同学们觉得我的妈妈很光彩。”我吃了一惊,问她怎么回事,原来,她班的同  相似文献   

2.
不逝的记忆     
从城里向西走,过了福州洪塘大桥就到了我居住的金桥花园,有人说我远离城市,可我却觉得有回归的感觉,因为宽阔的乌龙江西岸就是闽侯县,而我的祖籍就在这里。  相似文献   

3.
开心一刻     
《人民公安》2012,(19):55-55
不忍心看周末,老婆挥汗如雨地干着家务,而老公却悠闲地半躺在床上看电视。老婆抱怨说:“你就能忍心看我一个人在这里苦干?”老公同情地说:“那我回里屋睡一会儿,”度日如年有一位到城里打工的青年给远在农村的父母写信,告知自己在城里度日如年。老父亲看完信后高兴地说:“这小子在城里混得还挺好.过日子就像过年一样。”老母亲却不放心地问:“那为什么还要我们寄200块钱给他呢?”“你真老土.他天天过年能不花钱吗?”老父亲不耐烦地开导老伴儿说.  相似文献   

4.
胡昊 《人民公安》2011,(11):60-60
在城市户口还吃香的年代.我有一个顶替父职来城里上班的朋友.因自身的条件差.只能找了个郊区农村姑娘为妻,他将家安在乡下.并且院里养鸡屋后种菜。而我们这些在城里娶妻生子的人.其实当时地无一亩,房无一间,靠租赁他人的房屋度日,却私下里总感觉他是最不幸的人。我的这位朋友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过得蛮幸福的,因为他现在可以天天都能吃上六个鸡蛋了。  相似文献   

5.
朱煦  鲁钊 《精神文明导刊》2014,(3):11-11,15
吃坐行皆要有“相” ■刘雁军四川成都第三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博士尽管现在时代进步了,孩子接受教育的途径多元化了,但家庭的传承教育对孩子的性格养成和启蒙依然至关重要。回忆起父母给我的家庭教育,至今历历在目。一是“吃有吃相”。我生于上世纪70年代,那时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吃”是天大的事情,吃相不好最丢脸面。如果长辈不上桌,我们是不准上桌的。每一道菜,必须等长辈动第一筷,然后才轮到我们小辈。吃饭的时候必须专注,不能有声音,尤其是吃面和喝稀饭的时候。必须吃光碗里的米粒,碗里不能有剩饭剩菜。吃完饭后,长辈不下桌,我们是不能离开饭桌的,只能静静地听长辈的教诲。离开桌子后要收好自己的碗筷和垃圾,到厨房帮父母清洗。小时候经常在吃饭的时候会受到父母的训斥,弄得我战战兢兢的。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个独生女,也是家里的“小太阳”。爷爷、奶奶、父母等都围着我转,因而从小养成了任性、撒娇、固执的性格。家里样样事都得照着我的意见办,稍不如意便在家中如孙悟空般“大闹天宫”。因此也就谈不上孝敬父母这一道德修养了。父母把我看成了心头肉,常把自己舍不得吃的东西给我吃,用自己辛辛苦苦积攒的钱供我读书。为了使我上学不迟到,一大早就起来买早餐给我吃。他们对我的爱是人与人之间最深情的爱,是最富于自我牺牲精神的爱。然而原来的我却不能体会到父母对我的一片爱心,反而时常向父母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无理要求。记得有一…  相似文献   

7.
2003年5月的一天,修武县人民检察院办公室的电话骤然响起。崔保中主任只听对方在电话里说到:“我姓李,太康县人。我是来修武砖场寻找被拐骗来打工的父亲。可找了20多天了,还是没有找到,我想请你们帮帮忙。”崔主任听了.觉得事情重大,就连忙说:“你赶快来办公室,说一下详细情况!”过了一会儿,一位面色憔悴、满身灰尘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  相似文献   

8.
17岁那年,我去大渡河畔的泸定农村当知青。 记得学校一宣布我们所要去的地方后,我就下去了。其他同学东折腾西折腾,直拖到半年后才来。那时当知青,国家要先供应一年的口粮,第二年才和当地农民一道进入粮食分配。我是提前半年下的乡,可刚到小春分配时,公社就把该供应给我的半年口粮断了。小春分配只有一些粗粮,对于我这个城里来的知青可想而知是什么滋味。特别是看到那些后下来的同学可以吃上整整一年的白米干饭,我更感到不公道,就给甘孜州知青办公室写了一封信。半个月后,州知青办回信了,说我的日粮应供应一年,信的末尾还盖…  相似文献   

9.
小气丈夫     
说我丈夫小气可一点不冤枉他。刚和他认识不久的一天,他说早饭还没吃,要我陪他一起去吃早点。照理说第一次和女友吃早点该挑选档次高点的店吧,可他选中了街边一小吃部。我觉得很有些丢“份”儿,赌气说我没胃口,不想吃,不料他索性只买一份  相似文献   

10.
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全靠子来助!早晨,我又一次止不住骂信。看到他仍一如往常地笑着,我更加生气地说:"什么时候你才能振作起来?真是拉不起的烂纱布裤头!"从小长在城里的我可以说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他们常对我说,看我们的小梦茵细皮嫩肉小脸俏,以后一定要给你找个好人家!  相似文献   

11.
廖琴是浙西衢县七里乡某山村17岁的女青年。她中学毕业后就告别了父母,来衢州城里。开始是帮人干些杂活,以后又学着做起小买卖。在家乡。廖琴也算是个见多识一,阳明伶俐的人物.可是,1996年n.她却被行州市法院以强奸罪判处了3年有期徒刑。这件事,还要从1995年3月的一天说起。那天,在外奔波的廖季,回家看望父母又仍放走进本村小伙子俞渭良家。俞谓良见到廖琴,不怀好意地将她叫进自己房间里,要求发生性关系。廖自理所当然地拒绝了。可是,俞调良听后却把脸一沉说:“不行.我就用刀子括你……”俞渭良要动真格,廖琴害怕了。为了保…  相似文献   

12.
幸福在哪里     
马进忠 《人民公安》2011,(17):60-60
人人都向往幸福,都在追求幸福,可究竞什么样才算是幸福?幸福又在哪里? 记得孩提时候,我很憧憬长大,因为觉得长大之后父母就再也管不着我了,可以想喝凉水就喝凉水,想吃生食就吃生食等等.那一定很幸福。  相似文献   

13.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父母远离家乡,到遥远的城里谋生糊口。很多时候,他们只能从电话或者偶尔寄来的汇款单中,才能感受到父母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烤红薯(散文)□李智从小就喜欢吃烤红薯,其味甘、香、鲜,令我一想起便垂涎。来城里读书时,母亲特地为我准备了足够的烤红薯,走时,我顺手抓了两只,边吃边匆匆地去了村口的车站——等了许久,车没来,却见母亲风风火火地赶来,气喘着责备我,说我太粗心,连烤红薯都...  相似文献   

15.
有灯的心     
罗西 《人民公安》2007,(15):56-56
十岁那年,外婆带着我从北方到镇江看望我的父母。老实说,当时我真的吃不惯这里的饭菜,整天嚷嚷着要回去。于是,年长我五岁的姐姐省下  相似文献   

16.
台湾的老叔爱旅游吴荣先八月的一天,由台湾军界退休的老叔周圣文从湖北仙桃市打过一个电话,说他和婶娘已从台湾回到沔阳老家,明天到武汉青山。我赶忙通知弟妹们到红钢城三街坊父母那儿集中。因为叔叔的日程安排较紧,每次回来,最多只吃个中饭就走。全家人如不及时到齐...  相似文献   

17.
飘飘: …… 你提到吃苦问题,很好。 苦与不苦是比较出来的。同样的物质条件,某一地区或某一时代的人以为苦,而另外一时代或地区的人却以为甜。同样,怀有某种思想的人以为苦,而怀有另外一种思想的人却以为甜。 你们学校,无论从哪方面看,都应该是甜的。别的学校没有一个比得上。高粱米是好东西。我国有颇大一部分地区以高梁为主食,30多年前我到沈阳一个大地主家,他给我吃大米饭,自己却吃高粱饭,他说大米饭不好吃,可见这是个习惯问题。你们吃了个把月的高梁饭,想已习惯了,如因吃高粱饭而身体更棒那更使我高兴。 你们现在是锻…  相似文献   

18.
不逝的记憶     
从城里向西走,过了福州洪塘大桥就到了我居住的金桥花园,有人说我远离城市,可我却觉得有回归的感觉,因为宽阔的乌龙江西岸就是闽侯县,而我的祖籍就在这里。一1927年我出生在印尼中爪哇的马吉朗市,父亲在福州学会做金饰手艺后便到印尼开店,母亲是福州西门人,在生了大姐后,也随父亲到了印尼,我在八位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二,上面有一位姐姐,男的数我最大。马吉朗就像印尼其他的小城市一样,只有一  相似文献   

19.
孙燕 《半月谈》2004,(6):76-77
“可怜天下父母心”,一句话道出了为人父母的酸甜苦辣和不尽亲情。但亲情有时是“毒药”这话听着突兀,但看看当今一些“大户人家”子女的毁灭,你就会觉得他们听我这话其实是太晚了。  相似文献   

20.
把心留住     
保安工作平淡而且枯燥,一一天除了站岗巡逻,就是学习训练,我觉得自己一个堂堂的中专毕业生,换上是在老家哪里愁找不到个好工作,偏偏要到这个地方受这个罪。我咬着牙在工作单位呆了三个月后就再也坚持不下去了。我给父母写信说我要辞职回家,谁承想从小很少说过我的父亲这回却来信狠狠地骂了我一顿。父亲说我没出息,才遇到一点困难就要回家,以后还怎么干大事?父母没同意,家是不能回了,我就私下和几个同学联系要他们给我找一份别的工作干。事有凑巧,就在我收拾行装准备递上辞职信一走了之的时候,却意外地收到了一封感谢信。信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